1. 引言
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可满足防洪、发电、调水、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但也对其下游河流水文情势造成较大影响。针对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的分析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1996年Richter等[1]最早提出了系统描述河流状态改变的水文改变指标(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 IHA),包含5组32个水文指标,用以定量地描述水文情势;1997年Richter等[2]提出了变化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 RVA),其将天然流量下的IHA指标变化划分出范围,通过干扰后水文参数落在范围内的程度,分析水文指标在受干扰前后的变化程度,进一步量化了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的程度[3];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将IHA进一步扩充完善为33个指标[4],此后IHA-RVA法得到普遍使用[5]-[7];2008年Shiau等[8]提出了直方图匹配法(Histogram Matching Approach,HMA),其认为RVA方法仅考虑了IHA指标落在范围内的频率,忽略范围外(无论是低于下限还是高于上限)的频率值,没有考虑IHA指标外的河流水文情势(如丰水年、枯水年等),可能会导致变化程度评估误差;然而,HMA方法将受干扰前后的水文参数依照频率列出直方图,基于两直方图频率向量间的二次型距离,并通过相似性矩阵进行加权,2017年Huang等[9]在HMA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方图比较法(Histogram Comparison Approach, HCA),他们认为HMA方法中相似性矩阵的计算不合理,导致扩大了二次型距离的差异,且在变化度归一化过程中,采用干扰前后所有参数的最大最小值的差计算最大二次型距离,则无论干扰前直方图的频率如何分布,都不会影响其计算过程,但会导致不精确的结果;HCA方法改善了计算过程,分别考虑了逐类和跨类的对应关系,将其合成为相似度进而推导出改变度;2020年Zheng等[10]提出了修正变化范围法(Revised 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 RRVA),提出河流的水文参数是具有形态特征的时间序列,具有年内和跨年的周期性变化,故而需要考虑水文时间序列的形态变化,故而引入Hasse矩阵描述两个不同时间序列间的形态差异,通过计算频率和形态两方面的变化,综合得出整体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2023年王何予等[11]采用主客观法进行赋权计算,提出了水文情势改变度综合估算法(Comprehensive Hydrologic Alte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CHAE),以保留水文情势的分布、频率和时空变化信息,又避免数据冗余。
随着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梯级水库群,对河流的水文情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Gao等[12]研究了1961~2008年长江上游的水文情势变化,引入生态指标与IHA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减小,可能会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三峡的蓄水提高了枯水期的流量,降低了夏季洪峰流量;Zhang等[13]认为三峡大坝显著改变了长江下游的水文状况,鄱阳湖和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受损严重;Wang等[14]通过对长江流域共六个站点1952~2018年的日径流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长江径流复杂性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发现其径流序列的复杂性从上游到下游呈现持续增加趋势;段唯鑫[15]等通过对宜昌站1949~2014年日均流量资料进行显著性分析,与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情况相结合,分析探讨了宜昌站的水文情势变化,发现枯水期的流量增大,丰水期流量减少,最小流量发生时间提前,流量逆转次数增加;钟斯睿等[16]应用IHA-RVA法分析计算长江流域上游水文情势的变化,认为随着上游水库群的建设,长江上游整体水文改变度早期呈中度改变,后期呈重度改变。
上述研究一方面采用了单一方法进行研究,对水文情势改变评估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由于资料序列长度有限,尚未能考虑到近年金沙江梯级水库的建设运行影响。本文基于宜昌水文站1949~2022年的流量数据,分别采用RVA、HMA、HCA、RRVA方法、CHAE法,全面评估计算宜昌水文站的水文情势改变度,以期为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2. 研究方法
IHA指标经由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完善后,按照流量、频率、时间、延时以及变化率等分成5组,共33个指标,详见表1。
表1. IHA指标及分组
组别 |
指标序号 |
IHA指标 |
各月平均流量 |
1~12 |
各月平均流量 |
年极端流量 |
13~24 |
年最大、最小1、3、7、30、90日流量平均值、断流天数、基流指数 |
年极值流量发生时间 |
25~26 |
年最大、最小流量发生时间 |
高低脉冲流量发生的频率及历时 |
27~30 |
每年发生高低脉冲流量的次数、高低脉冲的平均历时 |
流量改变率及频率 |
31~33 |
流量平均减少、增加率、每年流量逆转次数 |
2.1. RVA法
RVA方法通过对天然流量下的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找到RVA阈值来界定水文情势变化程度,并定义IHA值指标的25%和75%分位数为RVA的上下阈值范围。第i个IHA指标
和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
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为第i个IHA指标的水文改变度;
为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
为第i个IHA指标受影响后仍落于天然情况下的RVA阈值内的个数;
为按受影响前规律,预期受影响后的IHA指标落于RVA阈值内的个数;N为IHA指标个数,本文中取33。一般定义改变度值在0%~33%间属于低度改变;33%~67%为中度改变;67%~100%为重度改变。
2.2. HMA法
HMA将每个IHA水文指标改变前后的分布用离散的直方图表示,基于受干扰前后直方图的频率向量之间的二次型距离,通过指定的相似性矩阵进行加权,计算出天然和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直方图的不相似度。具体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1) 确定直方图的区间数量
(2)
式中:
是直方图的区间数量;
是数据最大、最小值之差;
是数据总数,
是四分位距,定义为25%分位数和75%分位数之间的差值。
2) 计算直方图的二次型距离
,
(3)
式中:
和
分别是受干扰前、后的直方图H、K的频率向量,
是统计距离向量。
是体现区间关系的相似性矩阵,矩阵中元素的
表示区间s和t的相似度,取值范围0~1。其计算与常数
取值有关,
范围为1到,
越大变异性越小,保守起见本文取1。计算如下:
,
,
(4)
式中:
为第s区间和第t个区间的差;
和
分别是第s区间和第t个区间的平均值;
为区间的最大差,即第1个区间和第
个区间的差。
3) 计算水文情势改变度
计算出第i个指标的直方图不相似度
(即单个指标的水文情势改变度)和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
,
(5)
(6)
2.3. HCA法
HCA考虑了区间对应和跨区间的信息,故而HCA法首先计算干扰前后频率直方图的相似度,然后推导出改变度,从而保留了更多信息。该方法是由HMA法改进而来,故而划分频率直方图区间如式(2),其余步骤如下:
,
,
(7)
式中:
和
的定义同式(3),
和
指将原直方图的区间重新排列所得的新直方图的频率向量(按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表示同区间的相似度,区间为[0,1],
表示跨区间的相似度,区间为[0,1]。
表示干扰前后水文指标频率直方图的相似度。
则第i个指标的改变度和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为:
(8)
2.4. RRVA法
RRVA法由RVA方法改进而来,同时考虑水文指标的频率差异和形态差异进行综合计算。故而其分为计算频率差异
和计算形态差异
两部分。其计算步骤如下:① 频率差异计算参照RVA法,
;② 形态差异计算包含定义Hasse矩阵和计算Hasse距离两步。
首先是定义Hasse矩阵,假设
是一个包含n个元素的序列,并且每个元素是一个包含m个变量(属性)的向量。如果对于这m个变量(
;
),存在
或
,则Q中的两个元素
是
可比的。对于这m个变量均有,当
时,
;当
时,有
。由此可定义出序列Q的Hasse矩阵。
(9)
初始的Hasse矩阵是一个仅由0和±1组成的反对称矩阵,对于本文中的水文指标,n为序列的年数,元素的排序位置(
)和大小(
)作为改进水文指标(IHA)的两个变量(即
)来量化形态特征。序列
表示所选的IHA指标(即
和
分别表示第i年的“位置变量”和“大小变量”)。 “位置变量”即年份序列;“大小变量”的定义为,将水文时间序列依照天然状态下的RVA边界划分为三个等级,低于下限(25%分位数)为低值,高于上限(75%分位数)为高值,在此之间的为中值,低、中、高值分别转换为1、2、3。进而将Hasse矩阵的对角元素值进行转换:
(10)
其中
即为“大小变量”的转换值,
;
是所有转换后的最大值(一般为3)。
其次开始计算Hasse距离,依照上述方法,定义出干扰前的Hasse矩阵
和干扰后的Hasse矩阵
,则两矩阵的Hasse距离
如下:
(11)
(12)
式中:
为矩阵的对角元素产生的距离,
为非对角元素产生的距离,其元素的取值范围均为[0,1],w为常数,代表位置变量和大小变量的权重,取值范围是[0,1],本文取0.5 (即认为位置和大小权重相同)。算得的Hasse距离越小则两时间序列的相似度越高。
可以看到上述方法仅适用于大小相同的矩阵,而水文情势扰动前和扰动前的年数(
和
)通常并不相同,故而需要进行适应性变化。假设
,扰动前、后的Hasse矩阵分别为
和
,大小分别为
和
,将
和
,使
(小矩阵)从
(大矩阵)左上角沿对角线逐次移动到右下角,该过程中,两矩阵重叠了
次,计算每次矩阵重叠部分的距离,
个距离中最小的就是
和
之间的Hasse距离。
通过
和
可得第i个指标的水文情势改变度(综合了频率差异和形态差异)和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
(13)
2.5. CHAE法
为综合上述计算方法的优点,王何予等提出了水文情势改变度综合估算法(CHAE) [11]。由于HCA法完全建立在HMA上,RRVA法包含了RVA方法,为避免单一方法结果重复影响,故仅选择HCA和HMA法的结果进行加权计算。
采用主客观融合法[17]进行赋权。主观赋权法选用层次分析法[18],认为HCA和RRVA方法的改变度表征了不同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同等重要,故权重均赋为0.5;客观赋权法选择熵值法[19]进行赋权,得到HCA和RRVA各自的客观权重为0.42和0.58。采用融合主客观权重时,采用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得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9和0.51。故而最后HCA法和RRVA法的权重分别取0.46和0.54。
则CHAE法第i个指标和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14)
3. 数据资料
长江作为亚洲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 km,水流量高,河道落差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长江流域先后陆续建成了大量水利工程,其中三峡水库是治理长江重要的控制性水库,三峡水库自2003年建成运行以来,在防洪、发电、航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2014年以来,雅砻江两河口、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陆续建成,河流的水文情势持续性发生着改变。
宜昌水文站是三峡水库的出库控制站,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处,集水面积约100.6万km2,自1877年开始观测水位,1946年开始测量流量,水文数据连续详实。本文采用1949~2022年间的日流量序列,开展水文情势改变度的分析研究。考虑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进程,分别以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和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2014年建成为界,将流量序列划分为1949~2002年(代表天然流量序列)、2003~2014年、2015~2022年三个时期,计算分析宜昌站水文情势改变度。
4.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采用33个IHA指标和上述多种方法计算宜昌站水文情势改变度,结果见表2。从总体上看,RVA法算得的水文情势改变度要小于RRVA算得的改变度,HMA法的水文情势改变度要小于HCA算得的改变度。不同计算方法的具体结果虽有所不同,但其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算法算得的改变度基本属于同一区间内,同时2015~2022年间相较于2003~2014年间,水文情势改变度有明显提升。
各种方法中,RVA法部分结果与其他方法差异较大。如RVA法算得的2003~2014年间的7、8、9月平均流量改变度为0,明显小于其他几种方法,这是由于RVA法仅从落在天然流量的25%、75%分位数区间内的频率角度考虑,只要落在该区间的水文数据占半数,就认为改变度为0,而其他方法计算时不同程度地考虑了水文序列的绝对值、形态分布、变化趋势等因素,故而不同于RVA法。图1(a)为宜昌站1月平均流量变化过程,每年1月属枯水期,天然情况下的平均流量仅为4282 m3/s,,而在两段受影响序列中,水库起到了蓄丰补枯作用,平均流量显著增大,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稳定运行后的流量也更加稳定。三峡水库运行后(2003~2014年间)前几年1月平均流量还落在天然流量的RVA区间内,自2008年起,1月平均流量相较于天然流量陡然提高,全都落在天然流量的RVA区间外,水文情势剧烈变化。然而根据RVA法,仅从落在天然流量的RVA区间内的频率角度考虑,算得2003~2014年间水文情势改变度仅为33.33%,但水文序列的绝对值,形态分布,变化趋势都发生明显变化,故而考虑了更多信息的HMA、HCA、RRVA法的计算结果较大。此外,因为RVA法仅从落在目标区间的频率角度出发计算,故还需要资料序列足够长,否则算得的水文情势改变度合理性不足,如2015~2022年的序列较短,RVA法算得改变度就只有0%、25%、50%、75%、100%五种,且出现了大量0和100%这种极端结果,较短序列包含的信息过少,且极易受到干扰,例如2015~2022年序列,若某一年的水文指标实际恰好在上下限附近,该数据的微小误差(如观测误差,计算的舍入误差等)可使得其恰好落在或不落在天然流量的RVA区间内,改变度发生的变化可达25%,仅从频率出发,评价的维度过于单一,有时难以全面反映水文情势的改变。
表2. 不同方法计算的水文情势改变度
IHA指标 |
1949~2002 均值 |
2003~2014 |
2015~2022 |
RVA |
HMA |
HCA |
RRVA |
CHAE |
RVA |
HMA |
HCA |
RRVA |
CHAE |
1月平均流量(m3·s−1) |
4282 |
33.33% |
36.34% |
48.84% |
43.52% |
45.97% |
100% |
78.24% |
100% |
100% |
100% |
2月平均流量(m3·s−1) |
3844 |
100% |
62.42% |
67.45% |
100% |
85.03% |
100% |
77.46% |
100% |
100% |
100% |
3月平均流量(m3·s−1) |
4320 |
66.67% |
46.23% |
56.61% |
71.68% |
64.75% |
100% |
80.57% |
100% |
100% |
100% |
4月平均流量(m3·s−1) |
6605 |
33.33% |
37.14% |
38.64% |
41.33% |
40.09% |
100% |
75.69% |
83.85% |
100% |
92.57% |
5月平均流量(m3·s−1) |
11,628 |
33.33% |
14.35% |
28.19% |
42.26% |
35.79% |
50% |
43.92% |
47.52% |
56.25% |
52.23% |
6月平均流量(m3·s−1) |
18,131 |
33.33% |
35.32% |
43.73% |
41.5% |
42.53% |
25% |
23.27% |
30.98% |
31.47% |
31.24% |
7月平均流量(m3·s−1) |
30,265 |
0 |
21.91% |
31.00% |
15.53% |
22.65% |
50% |
27.12% |
30.82% |
57.29% |
45.11% |
8月平均流量(m3·s−1) |
27,497 |
0 |
16.66% |
18.30% |
13.38% |
15.64% |
25% |
34% |
34.88% |
32.81% |
33.76% |
9月平均流量(m3·s−1) |
25,507 |
0 |
14.15% |
20.39% |
9.72% |
14.63% |
25% |
32.02% |
37.65% |
30.8% |
33.95% |
10月平均流量(m3·s−1) |
18,122 |
83.33% |
56.64% |
57.42% |
85.33% |
72.49% |
50% |
44.81% |
48.41% |
56.4% |
52.72% |
11月平均流量(m3·s−1) |
10,054 |
50% |
42.16% |
44.65% |
55.30% |
50.40% |
75% |
44.49% |
49.24% |
75% |
63.15% |
12月平均流量(m3·s−1) |
5881 |
50% |
41.77% |
49.38% |
56.50% |
53.22% |
100% |
59.86% |
61.24% |
100% |
82.17% |
最小1 d流量(m3·s−1) |
3412 |
100% |
51.05% |
65.24% |
100% |
84.01% |
100% |
76.61% |
100% |
100% |
100% |
最小3 d流量(m3·s−1) |
3439 |
83.33% |
52.54% |
61.29% |
86.43% |
74.87% |
100% |
76.77% |
100% |
100% |
100% |
最小7 d流量(m3·s−1) |
3493 |
100% |
47.87% |
58.78% |
100% |
81.04% |
100% |
76.69% |
100% |
100% |
100% |
最小30 d流量(m3·s−1) |
3677 |
83.33% |
61.78% |
69.82% |
86.34% |
78.74% |
100% |
77.03% |
100% |
100% |
100% |
最小90 d流量(m3·s−1) |
4128 |
66.67% |
51.31% |
56.25% |
72.01% |
64.76% |
100% |
77.83% |
100% |
100% |
100% |
最大1 d流量(m3·s−1) |
50,389 |
16.67% |
46.79% |
48.99% |
26.45% |
36.82% |
75% |
59.33% |
67.54% |
78.94% |
73.70% |
最大3 d流量(m3·s−1) |
48,657 |
16.67% |
41.28% |
41.99% |
28.77% |
34.85% |
50% |
59.37% |
66.25% |
55.8% |
60.61% |
最大7 d流量(m3·s−1) |
44,134 |
16.67% |
30.64% |
33.06% |
27.61% |
30.12% |
75% |
61.14% |
65.32% |
77.46% |
71.88% |
最大30 d流量(m3·s−1) |
35,011 |
33.33% |
35.70% |
36.37% |
43.86% |
40.41% |
75% |
30.9% |
34.74% |
77.16% |
57.65% |
最大90 d流量(m3·s−1) |
28,546 |
16.67% |
22.81% |
29.49% |
25.08% |
27.11% |
50% |
37.94% |
36.31% |
56.40% |
47.16% |
基流指数 |
1.77 |
66.67% |
58.4% |
69.38% |
72.18% |
70.89% |
100% |
80.95% |
100% |
100% |
100% |
断流天数(d)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最小流量时间(d) |
56.52 |
33.33% |
34.16% |
35.47% |
43.94% |
40.04% |
25% |
30.60% |
34.50% |
33.04% |
33.71% |
最大流量时间(d) |
212.67 |
0 |
30.22% |
33.80% |
8.59% |
20.19% |
25% |
19.80% |
28.03% |
34.38% |
31.46% |
低流量脉冲次数 |
6.17 |
33.33% |
24.33% |
28.71% |
39.39% |
34.48% |
25% |
47.85% |
48.62% |
31.47% |
39.36% |
低流量脉冲历时(d) |
16.33 |
33.33% |
18.85% |
18.86% |
43.27% |
32.04% |
0 |
32.81% |
32.71% |
6.85% |
18.75% |
高流量脉冲次数 |
3.85 |
83.33% |
65.40% |
68.23% |
85.63% |
77.63% |
50% |
50.46% |
57.9% |
54.91% |
56.29% |
高流量脉冲历时(d) |
28.06 |
83.33% |
65.26% |
64.49% |
85.86% |
76.03% |
50% |
55.07% |
52.76% |
56.55% |
54.81% |
流量增加率(%) |
7.49 |
50% |
41.84% |
46.49% |
54.23% |
50.67% |
100% |
75.19% |
77.55% |
100% |
89.67% |
流量减少率(%) |
4.29 |
66.67% |
45.17% |
45.67% |
71.51% |
59.62% |
0 |
33.30% |
39.91% |
7.74% |
22.54% |
流量逆转次数 |
84.13 |
100% |
68.64% |
73.29% |
100% |
87.71% |
100% |
83.71% |
91.25% |
100% |
95.98% |
整体改变度 |
|
57.73% |
43.37% |
48.48% |
61.46% |
55.10% |
72.56% |
57.92% |
68.66% |
74.33% |
71.33% |
![]()
(a) 宜昌站1月平均流量变化过程
(b) 宜昌站7月平均流量变化过程
(c) 宜昌站最大日流量变化过程
(d) 宜昌站最小日流量变化过程
图1. 宜昌站部分IHA因子变化过程
图2. 宜昌站最大流量出现时间Hasse图
HMA、HCA、RRVA法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HMA改变了计算思路,通过直方图遍历了资料序列中的所有数值,以计算直方图的二次型距离代替了单纯频率的计算,并通过相似性矩阵体现了不同区间的关系,避免了信息丢失,降低了极端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HCA则进一步修正HMA方法,着重解决了后者未充分考虑跨区间变化的问题,通过相似性间接推求改变度,所求结果更符合实际。RRVA法虽然与RVA法一脉相承,但多考虑了数据序列的形态差异,通过定义Hasse矩阵并计算Hasse距离推求水文情势改变度。
图2为宜昌站最大流量出现时间Hasse图,图中矩阵均为反对称矩阵,颜色越深代表绝对值越大,通过元素的大小及正负可以展现水文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例如,从图2可以看出最大流量出现时间的改变,而RVA法算得2003~2014该指标改变度为0,体现了RRVA法对RVA法的修正。不过,由于RRVA建立在RVA之上,且计算直接用到了RVA法的结果(
即RVA法算得的水文情势改变度),故而只要某指标用RVA法算得结果为100%,则RRVA法的结果也必为100%,这样就无法体现RRVA所额外考虑的信息带来的影响。
CHAE法通过赋权平均,融合不同方法的优势,结合了HCA和RRVA的计算结果,得到综合水文改变度,以保留各水文改变指标的分布情况、形态和时空差异信息。以下重点分析CHAE法的计算结果。图3展示了各时期宜昌站平均每月径流量,自水库兴建以来,12月至次年5月的平均流量普遍有所提升,7月至10月的平均流量则普遍有所下降。而在随着水库建设的不同阶段,具体的变化又有所不同,一些月份(1月、7月等)在2003~2014年、2015~2022年的变化趋势一致(流量持续提高或降低);10月的平均流量则在2003~2014年间有所下降,而2015~2022年间又有所回升;每年平均流量最大的是7月,在水库兴建以来的两段时期内连续下降,7月份流量变化过程如图1(b)所示,7月份流量极值出现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得益于水库的建设运行,2003~2014年间7月流量呈现平均值降低,最大值减小,波动性降低的特点,用RVA法算得其改变度为0显然并不合理;宜昌站最大日流量的变化如图1(c)所示,呈显著降低的趋势,体现了水库调洪的功能;宜昌站最小日流量的变化如图1(d)所示,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建成后,最小日流量变为天然情况下的近两倍,且非常稳定,体现了水库补枯的功能。表3和图4分别给出各组及整体水文改变度,各种方法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揭示的规律也基本相同。
表3. 各组及整体水文改变度(%)
IHA指标组别 |
2003~2014 |
2015~2022 |
RVA |
HMA |
HCA |
RRVA |
CHAE |
RVA |
HMA |
HCA |
RRVA |
CHAE |
月均值流量 |
50.69 |
38.60 |
44.52 |
55.00 |
49.86 |
73.60 |
55.75 |
66.05 |
75.43 |
70.78 |
年极端流量 |
61.24 |
44.86 |
51.45 |
64.65 |
58.09 |
82.60 |
64.14 |
79.45 |
83.90 |
81.56 |
极端流量出现时间 |
23.57 |
32.25 |
34.65 |
31.66 |
31.71 |
25.00 |
25.77 |
31.43 |
33.72 |
32.60 |
流量脉冲情况 |
63.46 |
48.69 |
49.99 |
67.32 |
59.21 |
37.50 |
47.29 |
48.91 |
42.57 |
44.92 |
流量变化率 |
75.16 |
53.24 |
56.62 |
77.58 |
67.86 |
81.65 |
67.75 |
72.88 |
81.77 |
76.94 |
整体改变度 |
57.73 |
43.37 |
48.48 |
61.46 |
55.10 |
72.56 |
57.92 |
68.66 |
74.33 |
71.33 |
可以看到月均值流量、年极端流量、流量变化率的改变程度较大。各月平均流量中,枯水期流量普遍增大,汛期流量普遍减小,体现了水库有效的调节作用,2015~2022年间改变度要比2003~2014年间改变度大,这与诸多水利设施陆续建成,逐步形成梯级水库群,调蓄能力增强的事实是相符的。在极值流量中,年最大流量减小,年最小流量增大,2003~2014年间改变程度相对较小,基本介于中度和重度改变之间。在2015~2022年间各项指标基本都发生了重度改变,最小流量的改变程度要显著高于最大流量,最小1 d、3 d、7 d、30 d、90 d流量改变程度均达100%,水库兴建后可以显著改善下游枯水期的用水问题。水库还影响了径流的时间分配,2015~2022年最小、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均缩短,两个指标均发生中度改变,时间分配更加均匀。此外低流量脉冲指标平均值几乎没有变化,改变度均呈中轻度改变;高流量脉冲次数显著增大,平均单次历时大幅度下降。流量变化率的变化比较显著,流量减少率均值变化不大,但在2003~2014年间为中度改变,2015~2022年间为轻度改变,说明流量减少率的波动性发生了较大改变。流量增加率均值显著下降,在两段时期内均为重度改变,说明流量增加时过程更加平缓,变化的幅度减小,受人为调控明显。同时流量逆转次数显著增加。
图3. 宜昌站月均径流量统计图
图4. 不同计算方法的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雷达图(%)
结合上述分析,水文情势的改变方向与水库年内调节,削峰填谷,拦蓄洪水的功能是一致的。若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为界限,2003~2014年间整体水文情势均为中度改变,CHAE法得到的改变度为55.10%。若考虑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设进程,以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建成运行为界限,则2015~2022年间的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明显变大,仅HMA法为中度改变,其他方法中均属于重度改变,CHAE法的改变度为71.33%。
5. 结论
本文基于宜昌水文站的1949~2022年间的日流量数据,通过RVA、HMA、HCA、RRVA、CHAE五种方法,定量比较分析了宜昌站的水文情势改变度,主要结论如下:
1) 单一的水文情势改变度的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部分计算结果不够合理,综合多种方法有助于全面对水文情势改变度进行评估。
2) 宜昌站水文情势受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进度影响。采用三峡水库蓄水前1949~2002年水文资料为天然流量序列。依据CHAE法计算结果,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4年)水文情势呈中度改变(55.10%);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建成运行后(2015~2022年),宜昌站水文情势发生了重度改变(71.33%)。
3) 各组水文情势改变度,充分反映了水库削峰填谷、蓄洪补枯的作用,即汛期流量减少,枯水期流量增多。低流量脉冲历时显著减低,极端流量出现时间减少,流量变化率放缓,流量逆转次数明显增加。
基金项目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项目(Z242402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联合基金(U2340205)资助。
NOTES
作者简介:李浩威,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 haoweili@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