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农村电子商务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虽然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触及更广泛的市场,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困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以便推动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实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有价值。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Guizhou’s rural e-commerce has shown tremendou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value. Although through e-commerce platform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ach a wider market and effectively expand sales channels, not only improving farmers’ income levels but also promot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difficulties in standardi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an incomple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build a sound rural logistics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Guizhou and realize its due valu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1. 引言
自2012年起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及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战略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内容。它不仅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促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优质提升,还让农业成为“心动”产业,农民成为“心慕”职业,农村成为“心安”家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新阶段要优先发展农村电商,要通过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新阶段农村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工业繁荣的前提条件,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农村工业繁荣的有力措施之一。
因此,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村电子商务的融合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相互结合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情况,更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缩减中国城乡数字差距。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消除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指导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近年来,贵州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本文基于贵州省实践,探讨农村电商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优化方向。
2. 文献综述
汪向东表示:由于中国现在还存在城乡之间脱节的现象,也就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些情况所带来的因素使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率不及城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土地分割问题明显,农户分散,组织意识差,同时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村内人口老龄化严重,信息化素质低,各种有关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不够普及,特别是物流配送方面问题明显。总而言之,如果想要彻底解放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李丽、李勇坚指出,中国目前农村网购市场增长迅速,农产品网络销售取得突破,步入快速发展期,农村网商持续发展,形成了集聚态势。农资电商稳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3]。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改善速度慢。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产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创新能力不强,盈利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困难。相关配套设施相对较差,服务体系不完善。刘奕、李勇坚也指出,农资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农资电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利用电商优势,通过减少农资采购、种植服务、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成本。更在于中间环节减少产生的附加利润可反哺农民,覆盖农民种地成本[4]。
3. 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意义
3.1.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极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首先,互联网打破了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贵州农村农民通过在电商平台上设立农产品旗舰店或品牌专卖店,可以向远超本地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展示和销售产品,让地理位置偏远、原本难以接触广泛市场的农村地区得以通过电子商务与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相连,从而拓宽农产品销售范围。其次,电商平台的搜索引擎可以定位精准的目标客户群体,从而将农产品迅速推送到消费者面前。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物历史、搜索偏好等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提升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使农产品更精准地送达潜在买家。最后,农村电商还为农产品带来了更多灵活的销售方式。社交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渠道,使农产品能够以更灵活、互动的形式呈现,进一步增加了销售机会。尤其在直播带货中,主播与消费者之间的实时互动能直观呈现农产品的特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从而提升购买欲望。
3.2.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方面,电商平台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可以帮助农民扩大销售规模,提高销量,因为通过互联网,农产品能够在更广泛的市场中获得曝光,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促使农民能够开展更多种类的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多样化收入来源。一些农民通过电商平台提供农产品加工服务、农产品体验活动,或通过电商平台售卖与农产品相关的衍生品,开拓新的收入渠道。此外,农村电商平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也鼓励农民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如农产品订阅服务、定制化生产等,这些新兴的经营模式可以进一步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
3.3. 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为农产品提供新的销售渠道,还可以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一方面,电子商务可以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销售农产品加工品及相关衍生品的机会,促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可以将原材料附加值最大化,进一步拓展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可以带动农村服务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农村物流体系为支持电商运营变得更为高效和完善,为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的配送提供保障。同时,农村电商相关产业链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可以丰富农村的经济结构,带动相关领域的就业和创业,从而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催生了农产品定制化生产、农产品品牌营销、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许多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和风俗文化,将其包装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体验或品牌营销内容,从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兴起。
4. 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不足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首先,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一些偏远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较低,互联网接入的稳定性和速率都不足以支撑电子商务的运营,导致电子商务操作和交易体验不佳,从而阻碍农村居民和企业开展电商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农村地区电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电商运营所需的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移动设备、扫码器等,导致农民难以高效地进行在线运营和管理,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商家的运营效率。最后,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一些农民由于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操作设备或相关应用软件,会阻碍他们在日常生产和销售中使用现代化的电商工具,从而导致电商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低下。
4.2. 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困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困难是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实现同一地区的不同产业同时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5]。首先,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多数是小规模分散的个体或家庭经营者,各自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管理标准参差不齐,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质量和规格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一致性会使得农产品的包装、规格、品质无法统一,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其次,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往往缺乏系统的检测和监测手段。由于检测成本高、设备不足,许多农户无法对农产品的农残、重金属等进行全面检测,消费者难以通过电商平台获取准确的农产品质量信息,导致质量问题投诉频发。最后,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许多农村电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生产追溯系统,难以追踪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完整流通链。即使有些农产品经过了质量认证,但由于认证体系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农产品的认证标识可信度降低,从而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4.3.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域辽阔且人口密度较低,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通往村镇的道路狭窄、崎岖,部分村落甚至不具备硬化路面,这种不利的交通状况导致快递配送车辆难以进入,从而阻碍物流网络的顺畅覆盖。其次,农村物流网点布局不合理。多数物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配送网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或人口密集地区,而偏远的农村地区往往只有少数或没有专门的物流配送点,导致农民需要自行将农产品运送到距离较远的快递点进行发货,不仅增加送货难度,也会使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渠道受限。再次,农村由于物流需求量较小,物流企业的订单数量不稳定,缺少规模效益,往往很难获得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融资支持,导致农村物流配送的效率难以提高。最后,物流人才和技术培训匮乏。农村地区缺少物流专业技术人员,许多企业难以获得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导致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管理效率较低,无法有效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订单处理、仓库管理、配送路线规划等工作,从而会降低物流效率。
5.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化路径
5.1.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要制定全面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实现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质量的提升。为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推动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铺设光纤网络、基站及移动通信塔,实现农村互联网的全覆盖,从而保证网络接入的稳定和速率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学校等,将其改造为电商运营中心或数字化服务站,还要及时配备计算机、移动设备、扫码器等基础设备,并提供相应的网络接入服务,让农民能就近获得电商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条件。最后,鼓励和支持电商平台企业与农村合作社或村集体合作,搭建乡村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数据分析、线上营销等服务。这些平台可以作为区域性信息枢纽,帮助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与消费者建立起更加直接和稳定的联系,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在线销售、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5.2.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
首先,政府要制定并推广适用于不同农产品类别的质量标准和认证规范,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检测要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和销售全流程中保持一致。可借鉴国际标准,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国家或区域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其次,政府需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的投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透明度。在生产端要推广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加强农田管理和作物监测,保证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都符合质量标准。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为每一批次的农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记录其加工、包装、运输的详细信息,实现全流程追踪,从而保证问题农产品能够被迅速定位。最后,政府和电商平台需强化对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监管,防止认证造假和滥用。在认证流程中要积极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以保证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并且要建立并定期更新农产品认证机构的黑名单和白名单,以便提升农产品认证的公信力。
5.3. 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
首先,政府要积极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保证物流网络的广覆盖和畅通性。为此,政府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修缮和扩建通往偏远村镇的道路,特别是对村级道路进行硬化和拓宽,保证物流车辆可以顺利进入村庄,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提供交通保障。其次,物流企业要在农村地区设立更多的配送网点,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在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县级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将配送网点延伸至乡镇和村庄。建立乡村级物流站点和自提柜,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服务中心、商店、超市作为配送点,方便农民寄取包裹。同时,针对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可以引入“乡村配送合伙人”模式,吸纳当地居民加入物流团队,将包裹从中心网点运送到各村,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再次,物流企业需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优化物流流程,建立覆盖农村物流全过程的在线信息追踪系统,实时监测包裹的运输状态,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保证农民和消费者能随时掌握包裹信息。最后,为提升农村物流配送的整体服务水平,物流企业需培养和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加强物流配送团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物流企业可以与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设立物流培训项目,为农村地区培养更多懂技术、精管理的物流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需求。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6]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农村电商提供动力。当前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了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7]。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多元化,需要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要积极通过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协同努力,逐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不足,规范生产流程,优化物流网络,形成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支持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贵州省以农村电子商务为抓手,突破地理桎梏、激活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一条“数字赋能、产业兴农”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政策驱动、基建先行、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贵州农村电商不仅成为农产品出山、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更在重塑乡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社会价值。
当前,贵州农村电商已从“规模扩张”迈向“提质增效”的关键转型期。尽管面临物流成本高企、标准化不足、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展望未来,贵州需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的普惠性应用,推动农村电商向全产业链延伸。一方面,通过完善冷链物流、品牌认证和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新农人”群体、构建城乡双向人才流动机制,增强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唯有如此,农村电商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长效引擎”,在共同富裕的宏大叙事中书写更具韧性的贵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