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江门农商银行金融创新实践与问题探析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Problems of Jiangm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OI: 10.12677/fin.2025.154078,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国晓丽, 梁健柔: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广东江门农商银行金融创新Rural Revitalization Guangdong Jiangm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Innovation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为金融机构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空间,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金融助力“三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持和条件。本文以广东江门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其在金融科技赋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探索、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金融机构践行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Jiangm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iming to analyze the innovative practice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field research, data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showcases the practical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Jiangm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in actively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 models based on local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able example for other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lso offers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文章引用:国晓丽, 梁健柔.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门农商银行金融创新实践与问题探析[J]. 金融, 2025, 15(4): 736-742.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5.154078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一战略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推进及金融服务如何支持与创新等议题都被提上了重要日程。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提升农村金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农村金融作为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 广东省江门农商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思路

2.1. 广东省江门农商银行发展现状

江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农商银行”)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原江门新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原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组建,于2018年8月8日正式创立。广东省江门农商银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江门,依托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广阔。

江门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与扎根侨都的“地方金融长子”,深入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金融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新模式。江门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强化金融科技应用等方式,致力于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江门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无科技不金融”的新时代要求,通过抢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重要风口,率先把握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风向,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风控水平和运营效率,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

2.2. 江门农商银行创新的总体思路

(1) 科技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场域

江门农商银行重视金融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开发金融产品,创新产品类型,同时运用金融科技拓宽服务渠道,创新对农村、小微企业客户信息采集和信用模块整合的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2) 围绕“三农”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拓展服务范围

江门农商银行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金融产品,精准满足“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此外,江门农商银行还通过实施“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等服务工程,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村通政务 + 户户通金融”乡村服务新模式,拓展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普惠性。

(3) 促进政银合作

江门农商银行积极对接政府部门,深入走访调研,坚决落实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挥自身优势,满足乡村实际需求。江门农商银行与多个村镇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努力提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普惠金融在乡村高质量发展。

3. 江门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3.1.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江门农商银行通过实施“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打造“政务 + 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该工程以政务通、信用通、信贷通、理财通、销售通等“五通”数字化模式深入乡村,促进乡村政务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通过对接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投放政府服务自助一体机等措施,江门农商银行实现了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和普惠化。

此外,江门农商银行依托第三方平台整合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真实交易信息,充分利用核心企业信用背书,创新升级供应链数字化2.0模式,落地广东农信首笔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截至2023年末,该行通过“邑云链”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服务江门地区制造业产业企业8家,对核心企业授信超2.8亿元[1]

3.2. 线上化信用类经营性贷款

江门农商银行大力打造客户端APP和企业管家平台,客户可通过该平台直接查询账户交易明细、移动支付结算、实时下载业务回单、购买理财产品、办理定期存款、生活缴费及贷款明细查询等多项一体化综合功能,全面满足客户的“掌上”业务需求,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达性和便利性。这一服务模式的变革有效地破解了地域偏远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江门农商银行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提升普惠金融客户精准画像能力,创新研发推出线上渠道类贷款产品“税易贷2.0”“卡贷宝”“小微易、三农易”等产品,提供“标准化、移动化、无纸化”的可循环使用贷款业务,客户可通过线上渠道享受申请、用款、还款等便利融资服务。对金融科技产品的使用,使服务门槛降低,服务半径延伸,让客户感受到“极简金融、极致体验”。

此外,江门农商银行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拓宽服务渠道。该行成功制作与签发全国首张“自然人参保缴费数据资产凭证”和全国首张“融合数据元件的数据资产凭证”,并以此升级开发“市民闪电贷2.0”等数字化金融服务产品。江门农商银行综合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项技术,成功研发并获颁全国首张融合数据元件的数据资产凭证,充分释放政务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同时,该行迅速制定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应用实施方案和指引等,协助超100家企业成功申请LEI赋码,成为省内应用场景最广的金融机构。该行精心打造的“外汇管家”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汇率牌价、市场资讯分析以及AI智能管家和人工管家双服务模式,全面满足客户的“掌上”外汇业务需求。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3.3. 特色产品金融体系

江门农商银行针对乡村振兴的多样化需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该行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推出了“陈皮贷”“柑树贷”“凉瓜贷”等特色农产品贷款;同时,还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商户贷”等便捷融资产品。这些创新产品有效满足了农村不同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从供应链各个环节获得融资支持以减少农户经营风险、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帮扶农业产业化经营,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3.4. 推动业务下沉与网格化服务

针对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高风险等特点,江门农商银行主动创新,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科创企业成长发展。江门农商银行积极推动业务全方位下沉,实施网格化服务。该行派出大量金融特派员深入农村,通过创建金融服务网格,分阶段构筑起“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这种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确保了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

据统计,自2021年5月启动业务下沉项目和户户通工程以来,江门农商银行相继创新推出了“五个一”(一网格、一系统、一特训、一方案、一督导)营销新举措,特别利用金融科技,建设网格化营销管理系统、网格化营销平台,打通省CRM、省客户画像、企业微信、外呼系统以及报表系统,实现数据交互。截至2024年6月末,全行基础建档超126万户,共开发超2500个网格,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2]

3.5. 加强党建引领与政银合作

江门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该行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深入走访调研,成功与多个镇(街)、村(居)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该行还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农村文化建设等社会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动力。

江门农商银行致力于促进数字政府与银行渠道建设相结合,打造“政务 + 金融”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该行与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供电、江门水务等单位合作,实施政银通办,在180家网点332台智慧柜台上线近200项政务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自助缴交江门电费和江门水费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智慧柜台当年受理客户政务服务笔数超31万笔,服务客户超1.5万户[3]

4. 江门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4.1. 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

江门农商银行在战略推动、架构重塑、营运管理和业务赋能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渠道体系。该行成为全省首家上线阿里云大数据平台的农商行,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服务能力大大提升。通过数字化转型,江门农商银行大幅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2. 金融服务覆盖率提升

江门农商银行聚焦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倾力服务小微企业,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12.69亿元,较开业时增加132.43亿元,增长16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6.48亿元,较开业时增加100.48亿元,增长179%。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江门农商银行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2]

4.3.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江门农商银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推出了一系列满足个性化、多样化融资需求的线上产品,如“小微易·三农易”、“悦农小微贷-税易贷”、“市民贷”等。同时,该行还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少抵押的特点,创新推出了“邑科贷”、“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小微信贷产品,有效破解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4.4. 风控能力显著增强

江门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了覆盖全产品、全渠道、全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控新引擎。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该行成功上线了26个大数据风控模型,累计提供风控决策服务近13万次,全面提升了风险识别、定价及管控能力。

4.5.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江门农商银行积极支持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10月末,该行投向科技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为105.13亿元,同比增长15.59%;投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76.53亿元,增长12.26%。同时,该行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4]

5. 江门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5.1. 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与产品适配性的仍有待提升

面对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需求,已推出的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适配性仍有待提升。尽管推出了“闪电贷”“柑树贷”“陈皮贷”等特色产品,但多数产品仍聚焦于消费信贷或单一产业(如陈皮产业),对农业全产业链(如冷链物流、生态农业)的支持不足。例如,“柑树贷”虽将单户授信额度提升至1000万元[5],但仍缺乏针对小微农户的灵活小额贷款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目前,该行可能缺乏足够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特别是在产业链融资、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5.2.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是支撑金融科技应用的基础。江门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体现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等方面。比如,在设备建设方面,智慧银行虽在城区试点“云营业厅”和智能设备,但乡镇地区92家网点中仅部分配备“粤智助”政务自助机,多数网点仍以传统柜台为主,导致农村客户办理业务耗时较长;在数据应用方面,尽管构建了大数据风控体系,但涉农数据的采集仍依赖政府合作,银行内部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影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这些因素可能会限制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从而影响乡村振兴的进度。

5.3. 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江门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人才方面可能还存在缺口,尤其是在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在2025年校园招聘计划中,金融科技岗仅开放100个名额,且员工培训以传统业务为主,缺乏系统性金融科技课程,制约了复杂技术场景的研发能力。这可能会制约该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其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

5.4. 客户对接与融资渠道有限

江门农商银行在客户对接和融资渠道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区客户分散、信息不对称,并且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化的问题,该行可能难以有效发掘和对接潜在客户。比如,农户融资主要依赖抵押贷款(如“陈皮贷”需仓储反担保);线上融资渠道主要面向企业,中小农户难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快速获贷等。该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

6. 对策建议

6.1. 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江门农商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适配性,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场景,如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安全性。同时,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服务,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适配性。

6.2. 优化金融服务渠道

江门农商银行应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出金融综合服务站平台建设,整合各类金融功能,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加强手机App等线上服务平台的推广和使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6.3.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

江门农商银行应继续开展金融知识讲座、金融培训等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

6.4.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江门农商银行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6.5. 积极参与经济发展规划

建议江门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围绕“百县千镇万村”等工程,加强客户对接和融资渠道拓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性,确保金融支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一致。通过参与规划制定,银行可以更好地把握乡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上,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中华女子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成效对比与问题探究——基于网商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20243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洁春. 江门农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EB/OL]. 新浪财经, 2024-02-0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2-02/doc-inafqyam7249932.shtml, 2025-04-15.
[2] 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六载耕耘农商梦 携手奋进新征程 江门农商银行辛勤浇灌理想之花[EB/OL]. 网易号, 2024-08-0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2B99NB05560NMF.html, 2025-04-15.
[3] 何海晴. 江门市首批332家银行网点开通“政银通办”服务[EB/OL]. 凤凰网广东综合, 2020-07-03.
https://igd.ifeng.com/14407383/news.shtml?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 2025-04-15.
[4] 严亮, 谢莉莉. 江门农商银行: 五措并举助力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EB/OL]. 南方都市报, 2023-11-17.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587483917276154880!!wm_id=fa3d9beced874e16ae109b375c4f1efc, 2025-04-15.
[5] 陈淑媛. [乡村振兴]江门农商银行举行“柑树贷” “陈皮贷”产品发布会[EB/OL]. 搜狐网, 2019-09-06.
https://www.sohu.com/a/339317475_120057373,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