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Prose in Middle School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DOI: 10.12677/ces.2025.137516, PDF, HTML, XML,   
作者: 张子琦: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关键词: 古代散文初中教学读写结合Ancient Pros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摘要: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不单单是普通的教学,还有着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作用。探讨和分析初中的古代散文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初中生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理解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了解了当前初中古代散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与调查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将读写结合融入初中古代散文教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最后,对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ro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not just ordinary teaching,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s of enhanc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ancient prose in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segment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rose. 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ro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framework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this part combines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to identify the root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ro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argues that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ro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can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y.
文章引用:张子琦. 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7): 207-21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7516

1. 初中古代散文选文特点分析

古代散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初中阶段,学习古代散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当前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其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针对初中古代散文选文特点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初中古代散文选文的主要特点。

1.1. 初中古代散文选文的特点

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古代的时候,选取的文言文大多为科举考试服务,内容多为儒家四书五经中的篇章。如今,在教材的整体编写方面,不光要兼顾各类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还要注重经典性与文化传承,所选的古代散文往往是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涵盖了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宋代欧阳修的《卖油翁》、苏轼的《石壕吏》等经典作品。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的特点如下:

1) 经典性

初中古代散文的最显著特点,是选文的经典性,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代散文往往是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它们代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选文通常涵盖所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篇目,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所推荐必背的古典诗词曲目和古代散文篇目。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全面接触和学习古代散文的精髓,了解到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散文作品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们被认为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典范之作,有助于初中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古代散文选文在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传递优秀的道德观念、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先进的哲学思想。例如,《论语》《老子》《墨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以及《左传》和《战国策》等历史散文,都是早期成熟的散文作品。它们记录了当时的思想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掘。

2) 多样性

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具有多样性,其类型多种多样且覆盖面广泛,包括了游记、议论、记叙、抒情等不同文体。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加强初中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散文,能够获得文学上的享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诵读、理解和运用所选内容,做到读写结合,初中古代散文所选的每一篇目都提供了详尽的注释和赏析,这些注释解释了文中的难点和疑点,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进行了解读。古代散文还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著称,选文中的语言往往精炼而富有韵律,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好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在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结合。

3) 历史性

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具有丰富的历史性,融入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反映社会历史。

通过加强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与互动性的培养,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代散文的题材涵盖广泛,囊括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类型,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哲学、社会状况和作者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文化视野。古代散文中许多作品直接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如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描写永州百姓因“苛政猛于虎”而争相捕蛇以抵赋税的现象,反映了中唐时期朝廷赋税繁重、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文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描述,生动展现了官吏横征暴敛的场景,是对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学习此类文章,能够直观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民生疾苦,构建对历史时期的认知。还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课本中选取的民间艺术和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反映了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具有经典性与广泛性的覆盖面,而且在体现时代特色、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与思想性教育性结合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特点使得古代散文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初中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最终帮助中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综上所述,初中古代散文的选文具有经典性、广泛性、教育性与思想性,所选取的篇目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文学上的享受,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了解各时代的文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而且在编写教材时,会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肯定选编的合理性[2]。这样的选文模式更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文言文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特点让古代散文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加肯定了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中应用的意义。

1.2.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古代散文的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古代散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在现行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模式下,发现了些许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可以提升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发扬光大。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模式,完善和提升我们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3]

1)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现状调查,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意识等。现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但仍有一丝缺陷。在中学古代散文教学的名篇《岳阳楼记》的讲述过程中,就有着这样的情况。《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宋代散文,作者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们对这篇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心不在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困难[4]。针对这一现状有如下几点分析:首先《岳阳楼记》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阅读起来感到吃力,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并且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耐心,无法静下心来深入文本,加上课程时间有限,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缺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使得李老师在讲解历史背景和抽象概念时,难以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5]。其次,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依靠期末考试的成绩,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情况,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检验方式,但这也导致了学生更加关注考试技巧而非真正的文学理解和欣赏。

2)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仍有可以继续探讨的地方。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元素,可以很好的完善现行体系下的些许不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思维定式,帮助中学生形成独立思维,更好地将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首先,就是语言理解难度较大,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需要额外学习和适应古汉语的字词和句式,这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古代散文学习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会导致学生对古代散文的学习产生厌烦,学习效率下降,整体学习成效不高。而且古代散文中的文化背景与现代文化背景之间有隔阂,古代散文中的历史典故、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现代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缺乏相关知识支撑,难以完全理解文中含义。

其次就是阅读习惯差异,现代学生普遍习惯了快节奏的阅读和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面对需要深度解读的古代散文,阅读习惯上的差异成为了学习古代散文路上的障碍,难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古代散文的学习当中,阅读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很难从古代散文阅读中获得乐趣,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古代散文的学习当中。

3) 针对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在对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在感叹现行初中古代散文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与适用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结构过于模式化[6]。当前初中古代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模式化特征。此种模式化教学通常遵循固定流程,从课堂导入、作家作品介绍、创作背景阐释,到文本细读、结构梳理、情感赏析等环节,已形成相对固化的教学范式。这种“模板化”教学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致使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内在动力不足。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多被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特点的电子产品及网络内容所吸引,而模式化的古代散文教学内容与之相比,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匮乏。此外,部分教师受限于模式化教学框架,难以清晰界定古代散文与其他文体教学的差异,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散文的学习热情。在古代散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大多被教师的知识讲授所占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与实践的机会。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模式,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开展独立思考与创新表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违背了古代散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初衷。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未能在阅读古代散文的过程中有效汲取写作技巧,也缺乏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写作实践的机会,导致阅读与写作处于割裂状态。这种状况使得学生难以通过古代散文学习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无法实现古代散文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目标,进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 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7]。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将心中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达到散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要想有效地实施这一模式,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优化教学过程。具体策略如下:

2.1. 知识引导,深度解读

要想更好的将读写结合融入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当中,首先需要对古代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古代散文特点更好的进行古代散文的学习,了解文章词句等,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特点,更好的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等。针对古代散文特点的分析有解读词句含义、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修辞手法[8]

1) 解读词句含义

在古代散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首先需要进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词句含义解读。在初中古代散文学习的课堂中,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词句解读的难题,需要教师使用正确的方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如在《湖心亭看雪》的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解读文章,分析词句,实现文本的深度解读。例如“上下一白”的“一”与平时所用的“一”词性的不同,这里的一是副词,而平时所用为数词。这种情况在文言文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并不少见,这就需要初中生对词句含义进行属于自己的解读,教师在这时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中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9]

2) 分析文章结构

古代散文在分析文章结构时,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更好地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首先是时间顺序,许多古代散文作品遵循时间的顺序来组织叙述,这种方式在写人记事或文化历史的散文中尤为常见[10]。例如《木兰辞》就是按照时间线索展开,进行详细的叙述与描写。其次是空间顺序,空间变换也是古代散文常用的结构方式,尤其在写景或场景变换类的散文中。作者通过空间转换来引导读者的视角和情感变化,如《桃花源记》中的进山洞、入桃园、观美景再到归家去的空间流动。这就需要初中生学会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深入学习,最后做到将这些化为己用。

3) 传授修辞手法

经过文章和词句解读环节后,学生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与见解,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心中所想描绘出来,就需要教师。如在初中古代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作者精心雕琢的“痕”“点”“粒”这几个量词,这几个词极具形象性和层次感,其中有远近、有高低、有大小、有浓淡、有点面。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也随之渐渐变化,展现出一个微妙而灵动的意境。

2.2. 以读促写,提升写作

1) 帮助学习,技巧强化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古代散文的历史背景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文化信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可以更好的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古代散文的结构通常包括起承转合,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作者的写作逻辑。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

2) 以读促写,化为己用

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风和特色。通过分析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可以更好的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古代散文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如意境营造: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和景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和遐想。情感渲染:通过情感的渲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弦。典故引用:恰当地引用历史故事或诗词典故,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初中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2.3. 情感共鸣,深入体验

1) 情境模拟,深入体验

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可以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效果。通过文言文与白话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文言文的风格通常较为古雅、简约,表达方式含蓄,追求一种古典美和文化内涵。而白话文则更现代、直接,与日常口语相近,更易理解和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文章,从而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篇目《愚公移山》中,教师通过将文中的主人公与海明威的硬汉精神对比,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愚公一样,永不放弃。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深入到文本当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人物。

2) 去同存异,加强联系

孙绍振先生解读《岳阳楼记》时,把它称为豪情悲壮的励志篇。孙绍振先生认为范仲淹把悲凉的情感与这么宏大的空间视野、这么壮阔的波澜相结合,是很有一点特“异”气魄的。特别是把本来悲凉的猿啼和虎啸联系在一起,透出了某种豪迈胸襟。

综上所述,经过对现行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分析后,提出了相关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古代散文教学不止对教师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了。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了一个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

最后,通过对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要想突破现有的教学困境,必须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古代散文的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元素,就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3. 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古代散文教学具有可行性,且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就像在进行《出师表》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对诸葛亮的忠诚思想和文中表达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读写结合应用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重要性的体现。

3.1. 启迪心智的钥匙

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促进初中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其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

1) 时效性

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读写结合融入古代散文教学中将会被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与推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现代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契合,有望在古代散文等教学内容上得到更系统化的应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用在线平台可以开展远程交流和合作学习等,这些都有助于拓展读写结合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2) 个体性

读写结合融入到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便于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散文领域内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创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健全完善评价体系,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越来越成为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知识素养,而相应的评价体系也会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融合性

读写结合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成长,在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将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学科交叉融合,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例如,在学习古代散文时,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之,读写结合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需求。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发展。

3.2. 未来发展的基石

古代散文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读写结合融入到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当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属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将读写结合融入到古代散文的教学当中是切实可行的,读写结合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创造力

读写结合这一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古代散文语言优美,富含文化底蕴和修辞技巧,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写作,通过对不同写作风格的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感悟与见解。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习散文中的经典表达,而且在写作实践中有机会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种创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价值观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古代散文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和表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塑造。发挥出古代散文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就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古代散文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哲思,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文化素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方面可发掘的深厚潜力。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及科研经费的不足,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依旧是稍有欠缺。但其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亟待人们对其的探索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孙绍振. 孙绍振古典散文解读全编[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1.
[3] 郭英德, 主编.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新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4] 王荣生. 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 散文为主导文类的困境与突围[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5] 王荣生. 写作教学教什么[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6] 孙绍振. 文学文本解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7] 葛洪波. 审美视野下的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教学[J]. 语文建设, 2022(3): 68-70.
[8] 张韶晨, 戴启江. 文言文本中的说理艺术鉴赏——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2): 88-90.
[9] 赵建. 初中散文细读教学误区与改进措施[J]. 中学语文, 2021(12): 41-42.
[10] 蔡依. “文化自信”核心素养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11):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