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顶岗实习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Review of Internship Research—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Database
DOI: 10.12677/sa.2025.14718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利芳: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城市治理学院,重庆
关键词: 顶岗实习文献计量分析教育高职院校Internship Bibliometric Analysis Edu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摘要: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界的诸多关注,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国内顶岗实习研究进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有关顶岗实习的中文文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国内顶岗实习发文数量、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发现顶岗实习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机构主要为职业院校,论文的质量不高、研究主题多样。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educ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model, internship replacement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cademic attention and genera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rnship replacement in China, this study conduct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Chinese literature regarding internship replacement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The analysis encompassed publication volum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uthors, academic journals, and keywords. Findings reveal that internship replacement research is currently in a rapid development phase, with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onstituting the primary research entities. Howeve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ublications remains relatively low while demonstrating diverse research themes.
文章引用:黄利芳. 我国顶岗实习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 统计学与应用, 2025, 14(7): 40-50. https://doi.org/10.12677/sa.2025.147184

1. 引言

顶岗实习由来已久,但现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是从2000年以后得到广泛推广和研究的,其是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 + 1”教育模式逐渐发展而来。“2 + 1”教育模式是指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再到专业相对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不少于半年。

由河北师范大学于2006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行的“顶岗实习”工程,其作为河北省师范院校创新探索的教育实践模式,目的是缓解农村教育师资短缺困境,促进师范院校人才培育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随着该校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自2006年下半年起,河北省全面推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一模式逐渐从河北省辐射到全国,其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师范教育,拓展到了涵盖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广泛范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已普遍被纳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甚至一些师范院校和本科学校都在使用。然而,由于顶岗实习过程复杂,涉及教师、学生、企业、家长等多个主体,难以控制,给学校、企业等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综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国内有关顶岗实习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启发。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学术期刊和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作为文献来源,2025年5月9日以“篇名 = 顶岗实习”为检索方式,收录时间为2000~2025年,共收集到5999条数据,其中中文学术期刊5722条,硕博论文277条。

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是了解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常用方法[1]。然而,由于时间与精力的约束,完整地研读所有的文献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即使能够完成,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得到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1]。基于此,美国国家科学院于2003年在Arthur M. Sackler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现代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的概念,并且伴随着可视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图谱“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而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正孕育着新的知识的产生[2]”,是主观判断转向客观判断的重大进[3]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的概念于2005年由陈悦等学者首次在中国确立并系统引入[4],作为科学计量学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新范式和新领域[2],其研究价值和运用潜力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与时间推广,如赵晨光(2024)等利用CiteSpace对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综述[5],何玉、王亦辉(2024)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绿色发展进行综述[6];苏德、张苗怡(2024)依托CiteSpace软件,系统考察了十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研究的热点[7]

在此基础上,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结合CNKI数据库文献,利用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5999篇中文文献进行图谱贡献和热点分析;利用定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顶岗实习论文的“篇”,梳理研究热点及态势,把握顶岗实习的研究主题。

2.3. 数据总体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时,发现篇名中含有“顶岗实习”的文献,是由四平师范学院报道组于1975年发表的《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1976~1987年,CNKI数据库中并未刊出有关顶岗实习的文献;此后,几乎每年都有顶岗实习的文献发表。在本文搜索的时间范围内,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number of internship research papers in CNKI, 2000~2025

1. 2000~2025年CNKI中刊发顶岗实习研究文献数量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25年,我国顶岗实习领域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现倒“U”型的增长趋势,到2014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发表了635篇,随后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显示,在2000~2006年间,国内关于顶岗实习的学术成果数量较少,仅有23篇研究论文发表,年均发文量维持在3.3篇左右,反映出该阶段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2007年~2016年,迎来了研究爆发期,十年间累计发表相关论文4118篇,年均发文量跃升至411.8篇,较前期增长幅度超过120倍,清晰地展现出该时期我国顶岗实习研究进入快速增长的发展轨道。2017~2025年,CNKI数据库中出现的文献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共发表1858篇文献,平均206.4篇文献,说明此阶段我国顶岗实习研究处于回落阶段。从来源来看,2011年西南大学唐恒钧的博士毕业论文《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是“顶岗实习”以篇名的形式首次出现在我国博士学位论文中。由此可推断,顶岗实习虽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关注的学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顶岗实习研究总体可视化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时,利用CNKI数据库本身具有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统计分析顶岗实习研究文献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等。

3.1. 机构分布分析

从研究成果的机构归属视角来看,河北师范大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院校表现突出,发文量均突破30篇。发文量达到20篇及以上的25家机构,共计发表734篇学术论文,占收集到的5722篇学术期刊论文的1/8左右,这表明虽然这些机构构成顶岗实习研究的中坚力量,但在推动领域整体发展上,仍需进一步凝聚研究合力,提升学术引领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这25所机构中,河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3所院校均为普通本科,且为师范院校,而其它的均为职业学校,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地方各高等师范院校广泛开展顶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成为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很大的关系。对5722篇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所在的机构分析,发现涉及3000多家机构,平均每个机构发文量不足2篇,且大部分的机构为职业院校,普通本科及“985工程”大学、“211工程”高校发文数量较少,表明顶岗实习的研究呈现广泛化趋势,未形成核心的研究力量。

通过统计分析5722篇学术期刊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共有4642位作者参与相关研究,印证了顶岗实习议题的学术热度。在发文频次维度,研究呈现明显的离散特征:99%的作者发文量低于5篇,仅有33位作者(占比1%)发表5篇以上成果,其文献总量占比不足4%。这表明顶岗实习研究虽参与主体广泛,但尚未形成集中的研究力量,呈现出“大众化、碎片化”的发展态势。对这33位高产作者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自2000年起其累计发文210篇,然而年均人均发文量不足0.3篇,反映出该领域尚未培育出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研究成果的连贯性与理论深度不足,整体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3.3. 期刊分布分析

统计分析检索到的顶岗实习研究文献所发表的期刊,结果表明,5722篇学术期刊论文分布在1054种学术期刊中,平均每种期刊约刊载5.4篇文献;277篇硕博论文分布由98个机构授予,平均每个单位授予学位2.8个。从刊物的来源类别来看,来自北大核心期刊有86种,共刊载了576篇文献;来自CSSCI期刊有42种,共刊载了79篇文献;来自AMI的期刊有7种,共发表了19篇文献;来自CSCD的期刊有4种,共发表了4篇论文1,这些来自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占收集到期刊文献总数的11.8%,说明顶岗实习研究的文献质量还不够高。从刊物的学科领域来看,其来源主要是教育类、商业经济类、社会类、管理类等期刊,表明顶岗实习研究的多学科性,但主要集中在教育类,尤其是职业教育。刊载顶岗实习研究文献数量30篇及以上的共有39种刊物(如表1所示)和1个学位授予点。这39种期刊和1个学位授予点共发表了2206篇文献,占收集到的文献的36.7%,其中,排名前三的期刊刊载文献数量分别占总文献数量的2.7%、1.8%和1.6%。在这39种期刊中,来自北大核心、AMI核心、CSCI等数据库的期刊共有17种,占43.6%。这些都说明顶岗实习研究发表的刊物等级、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Table 1. Published sources who have publishes 30 or more internship research papers

1. 2000~2025年顶岗实习研究发文量30篇及以上出版来源

期刊

发文数量

期刊来源

期刊

发文数量

期刊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164

科技资讯

45

职业

103

职业教育

43

教育教学论坛

97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43

才智

90

旅游纵览

42

教育与职业

89

北大核心、AMI核心

辽宁高职学报

41

AMI职院刊扩展

职教论坛

83

北大核心、AMI核心

中国成人教育

41

AMI扩展

价值工程

78

科技创新导报

40

JST、AMI入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75

北大核心、AMI核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38

AMI职院刊入库

职业技术教育

71

北大核心、AMI核心

西部素质教育

38

职业教育研究

71

AMI核心

现代经济信息

37

AMI入库

产业与科技论坛

68

AMI入库

科技风

34

科技信息

61

科技世界

34

职教通讯

59

AMI扩展

机械职业教育

34

AMI职院刊入库

科技导刊

58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4

教育现代化

57

现代商贸工业

3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4

AMI职院刊入库

中外企业家

33

河北职业教育

52

卫生职业教育

32

JST、AMI入库

科教文汇

49

中国电力教育

30

职业技术

47

当代职业教育

30

AMI扩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6

北大核心、AMI核心

3.4. 被引情况分析

被引频次可以反映单篇文献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对收集到顶岗实习研究文献的“被引频次”排序,得到被引频次排在前10位的文献(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谭辉平等发表的《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以226次的引用量成为领域内最受关注的成果,凸显其在该领域的学术价值。同时,虽然其余的9篇文献的被引频次超过100次,但相较于整体论文数量,这些高被引文献占比不足1%。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顶岗实习研究领域仍缺乏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经典文献。究其原因,或与顶岗实习研究注重实践应用的特点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在这些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中,被北大核心、CSSCI、AMI等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数量占比超过7/10,其中1篇文献被CSSCI、北大核心和AMI收录,3篇文献被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双收录,3篇文献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表明论文发表的期刊越好,越容易被引用,相应地,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大。值得关注的是,前文分析的发文数量超过5篇的作者,其发表的文献并未出现在被引频次前10位文献中,这表明作者的发文数量与学术影响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即发表的文献数量多,并不一定其学术影响力就较强。

Table 2. Statistic of the top 10 papers cited in internship research

2. 顶岗实习研究被引频次前10的文献

篇名

作者

期刊

年/期

被引频次2

期刊来源3

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

谭辉平等

中国高教研究

2008/01

226

CSSCI北大核心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张雁平,成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5

177

北大核心

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

万平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5

160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刘学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133

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

易连云,卜越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10

北大核心CSSCI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制

吕京

中国高教研究

2010/06

109

北大核心CSSCI AMI核心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军雄等

教育与职业

2010/03

106

北大核心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制

吕京

中国高教研究

2010/06

106

北大核心CSSCI

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王金岗,李玉香

职业技术教育

2010/23

106

北大核心

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蔡勤生

职业教育研究

2008/06

105

Table 3. Segmented statistics of citation frequency in internship research

3. 顶岗实习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分段统计

被引频次

论文数量

所占比例(%)

累计百分比(%)

>100

10

0.18

0.18

100~51

29

0.51

0.69

50~31

63

1.11

1.80

30~21

103

1.81

3.61

20~11

316

5.54

9.15

10~6

633

11.11

20.26

5~1

1184

20.77

41.03

0

3362

58.97

100

总计

5700

100

将收集到的5700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分成8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文献数量、所占收集文献总数的比例以及累计百分比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文献有10篇,占5700篇文献的0.18%;被引频次在51~100的文献有29篇,占收集到的文献0.51%;高达58.97%的文献没有被引用,这表明顶岗实习研究具有影响力的文献数量不足,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论。

3.5.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其出现的频次越高,表明其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要主题[8]。在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其节点较大。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分析关键词,并合并相近的关键词,或将无明显意义的关键词删除,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选择频次超过40及以上的关键词排序,得到顶岗实习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学生师范生等,均是高频关键词,表明有关高职院校、师范院校的顶岗实习研究较多,而顶岗实习研究的内容涉及顶岗实习现状、顶岗实习的问题、顶岗实习对策等方面。

Table 4. Keyword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internship research

4. 顶岗实习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

出现频次

关键词

出现频次

关键词

出现频次

顶岗实习

4629

管理模式

119

学生管理

59

高职院校

950

酒店管理

117

评价体系

54

对策

443

学生

112

现状

53

高职

392

实习管理

106

现代学徒制

49

校企合作

356

过程管理

105

教学管理

48

高职教育

351

顶岗实习支教

103

管理系统

48

高职学生

314

职业院校

93

教育管理

45

问题

297

思想政治教育

91

中职学校

45

管理

286

中职学生

78

毕业设计

44

工学结合

186

就业

71

质量监控

43

职业教育

137

学生党员

68

安全管理

42

人才培养

135

旅游管理

65

高等职业教育

41

师范生

120

实践教学

60

大学生

40

借助CiteSpace软件的词频探测技术和算法,通过对关键词词频的时间分布,探测出其中频次变化率较高的关键词(Burst term),通过这些关键词词频的变动趋势,来判定顶岗实习的研究前沿和趋势。对顶岗实习研究的高Burst值的热点关键词进行探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顶岗实习研究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重要前沿领域,基本上每个主题都有研究;2007~2016年,教师教育、中等职业学校、“2 + 1”模式、工学结合、置换培训、顶岗实习支教、就业、高等职业院校、建议、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教学、高校等关键词突出明显;2017年至今,学前教育、中职学生、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信息化管理、职业学校、产教融合、课程思政等,成为新的突显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凸显的时间不同,表明顶岗实习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结合顶岗实习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和热点词突现图,将顶岗实习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按照研究主题分类,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顶岗实习实施模式、顶岗实习现状与问题、对策等方面,且对不同学校类型如中职、高职、师范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分析,也研究某一专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如学前教育、会计事物、护理等专业。

Figure 2. Top 25 keyword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of internship research

2. 我国顶岗实习研究的排名前25的热点词突现图

4. 我国顶岗实习研究趋势

根据上述对国内顶岗实习研究文献的挖掘,总结我国顶岗实习研究趋势。

4.1. 顶岗实习研究阶段

根据图1所反映的我国顶岗实习研究文献增长规律以及顶岗实习研究的热点词突现图来看,以2007年、2016年为时间阶段,我国顶岗实习研究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以前)、快速增长阶段(2007~2016年)、回落阶段(2017年以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顶岗实习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以前)。这一时期我国顶岗实习才正式确定,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在这一时期对顶岗实习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已有的实践开展的,其研究特征体现为:一是学界发表的顶岗实习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仅占CNKI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数量的0.38%;二是查看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献,发现其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特征,研究多集中在职业教育、师范类顶岗实习。

快速增长阶段(2007~2016年)。相比较初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顶岗实习研究发文数量激增且发文数量大,研究主题不断丰富,涉及顶岗实习研究的各个方面,研究成果丰富,呈现出如下的特点:一是发文数量快速增加。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时间段CNKI数据库刊发的文献数量开始激增,2014年达到最高为635篇,随后略有下降。这一时期,CNKI数据库总共发文4120篇,占收集到的文献总数的68.97%。二是研究内容与广度显著拓展,如研究顶岗实习课程建设、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现状等等。

回落阶段(2017年至今)。这一时期,国内顶岗实习研究的发文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出现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发文数量减少。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顶岗实习研究共发表了1831篇文献,占总文献数量的30.65%。这可能与我国不断出台顶岗实习相关政策有关,如为了更好地落实顶岗实习各项工作,教育部于2017年、2018年分批颁布了高职各专业的顶岗实习标准,更加规范了顶岗实习,使得之前有争议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导致有关方面的研究下降。二是顶岗实习研究主题和视角难以突破,大多数的研究还是基于实践经验,基本上未上升到理论层面。

4.2. 顶岗实习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顶岗实习研究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为基础,结合已经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将顶岗实习研究进展的主要内容归纳为顶岗实习实施过程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管理对策这三个方面。

4.2.1. 顶岗实习实施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其实施模式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从现有的顶岗实习实施模式研究来看,研究者主要来自职业院校,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展示所在学校或专业的实践成果。此类研究偏重实践,理论深度相对不足,且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数量占比不高。梳理现有文献发现,目前我国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有“2 + 1”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实习[9];“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形式,是将以理论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经验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0];置换培训,主要是应用于师范类专业学生,其是指高校用一至二名师范类专业的大三专科生去暂时顶替一名小学教师的岗位,把这个小学教师置换出来到高校进行免费脱产培训[11];“2.5 + 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时间为2.5年,顶岗实习的时间为半年[12];“现代学徒制”模式,即高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招生和招工之间工作的衔接,以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的人才发展模式[13]。可以看出,当前顶岗实习模式呈现实践导向突出、校企协同、时间相对固定特点。

4.2.2. 顶岗实习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作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顶岗实习的实践演进与矛盾表征始终伴随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深化和动态发展。近年来,学界围绕其实施现状与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如易素红(2015)等采用调查法研究学生顶岗实习成本,发现学生实习成本大,且无补贴的现象严重[14];张志新、贾亦然(2019)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现状堪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休息权、工资权、劳动卫生与安全、财产权和受教育权等方面[15];王晓红(2017)分析发现,2016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颁布》后,顶岗实习依然存在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协议签订不规范、过程管理松散等问题[16]。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大多数的学者主要是从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等层面来探索顶岗实习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权益保护[17]-[20]、满意度[21]-[24]、教学[25]-[27]、成本[28]-[30]等问题。

4.2.3. 顶岗实习对策研究

在顶岗实习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对策、管理、质量监控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应对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是一大重点。当前,学界从多个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如尹江海、芮国强(2021)从成本视角提出实习企业对学生训练水平(质量)的决策模型,提出优化宏观层面的制度政策、改善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改进实习学生的行为选择来改进顶岗实习质量[31];马元元(2020)等在梳理顶岗实习管理及信息化应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可观测、可分析、可统计、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32];周思含(2019)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侵权问题,提出:明确学生的法律主体身份、健全权益保护的发发法规体系、加强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提升学生法律素质和顶岗实习能力[33];李海东(2019)从“管”和“理”角度,提出高职院校要做到“四管(管学校、管企业、管教师、管学生)”和“四理(理文件、理制度、理标准、理流程)”[34]。这些对策建议的提出,基本上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归结起来,其主要是从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五个主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5. 结语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路径。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技术革新加速的背景下,顶岗实习不仅承担着学生能力塑造、校企资源融通的功能,更成为破解“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难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产教融合”政策的推进,顶岗实习的规模与内涵持续扩展,其实践价值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围绕这一主题,学术界从多个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法,对CNKI数据库中顶岗实习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研究时间看,自2007年起,有关顶岗实习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现逐渐递增态势,2007~2016年更是迎来研究成果的高速增长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相关研究发文量降至31篇,这一变化或归因于国家出台的顶岗实习政策文件,其对顶岗实习中的部分关键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和定论;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是高职教育,也有少量的中职教育和师范研究;从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以普通期刊为主,较少发表在CSSCI、CSCD等核心期刊上,且大部分的研究者来自职业院校,少数来自于师范院校,而本科院校参与顶岗实习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当前的研究多以质性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核心路径,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成果相对匮乏;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对顶岗实习实施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涉及多个专业的,如学前教育、工程造价。为此,在未来研究中,应当注重理论研究和定量研究。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JQN20230431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4XJCZH00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SKGH463)。

NOTES

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北大核心、CSSCI、AMI的分类情况,直接运用CNKI可视化分析的结果。

2这里的“被引频次”,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24年5月12日。

3刊物的来源直接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分类确定。

参考文献

[1] 朱轶佳, 李慧, 王伟. 城市更新研究的演进特征与趋势[J]. 城市问题, 2015(9): 30-35.
[2] 陈悦, 陈超美.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3] 李婉, 孙斌栋. 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4): 7-12.
[4] 陈悦, 刘则渊. 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 科学学研究, 2005, 23(2): 149-154.
[5] 赵晨光, 陈益艺, 史梅洁, 等. 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热点及前沿对科技领域的启示——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4(12): 117-126.
[6] 何玉, 王亦辉. 绿色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24, 32(12): 55-66.
[7] 苏德, 张苗怡.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研究十年: 热点与前瞻——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24, 25(5): 123-132.
[8] 王林, 黄利芳. 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基于CSSCI刊源的文献计量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 2018, 17(12): 19-32.
[9] 李艳杰. 高职院校“2+1”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与管理方式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3): 105-107.
[10] 张智辉, 韩志孝.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22): 52-54.
[11] 曾碧, 李霞. 置换培训: 基于顶岗实习的创新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2): 120-122.
[12] 乔文龙. “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管理及评价方案探究[J]. 科教导刊(下旬), 2019(22): 172-173.
[13] 赵博. 探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顶岗实习模式——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高校科技, 2023(3): 104.
[14] 易素红, 邓东京, 欧阳河, 等.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本实证研究——以2014年毕业生顶岗实习抽样调查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9): 44-51.
[15] 张志新, 贾亦然. 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以H省P市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4): 85-91.
[16] 王晓红. 实习新规视域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 职教论坛, 2017, 33(32): 87-90.
[17] 杜文静, 黄德桥. 职业院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20): 108-112.
[18] 王瑛, 蒋晋红.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现状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8): 46-48.
[19] 吴壁葵. 高职生顶岗实习劳动权益受侵表征及救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2(2): 37-40.
[20] 刁翔正, 张俊.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职教论坛, 2010(25): 44-46.
[21] 迟雯, 张坚雄.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实证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9(11): 75-79.
[22] 何婧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满意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19): 40-47.
[23] 何欣, 徐筱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实证研究[J]. 职教论坛, 2017(21): 76-80.
[24] 吴荣.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 职教论坛, 2015, 31(15): 75-78.
[25] 杭瑞友. 合作实施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的学生准入资格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S2): 246-248.
[26] 易兰华. 湖南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 成人教育, 2015, 35(5): 60-63.
[27] 李继忠, 薛彦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项目设计——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项目实施情况的研究报告[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17(1): 134-138.
[28] 孙长坪, 段伟.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成本构成与控制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20(11): 28-33.
[29] 刘君.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本分析的实证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 38-43.
[30] 张丽英, 梁宇政.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调查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6(23): 48-51.
[31] 尹江海, 芮国强.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理分析与改进对策[J]. 南京社会科学, 2021(4): 51-58.
[32] 马元元, 刘艳飞, 郝海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化改革案例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6): 59-66.
[33] 周思含.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40(32): 18-22.
[34] 李海东. 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和“理” [J]. 教育与职业, 2019(20):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