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绿地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桃浦智创城为例
Research on Green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Based on SWOT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Taopu Smart City in Shanghai
DOI: 10.12677/sd.2025.157180, PDF, HTML, XML,   
作者: 肖文渊:上海普陀区园林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关键词: 绿地设计SWOT分析桃浦智创城策略研究Green Space Design SWOT Analysis Taopu Smart City Strategy Research
摘要: 本文以上海市桃浦智创城的绿化景观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绿地设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绿地设计策略,旨在为桃浦智创城的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城市绿地设计提供参考借鉴,以期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价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greening landscape project of Taopu Smart City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mploy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green space design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argeted green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of Taopu Smart City. At the same time, it offers reference and insights for green space design in other cities, with the goal of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landscape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肖文渊. 基于SWOT分析的绿地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桃浦智创城为例[J]. 可持续发展, 2025, 15(7): 16-21. https://doi.org/10.12677/sd.2025.157180

1. 引言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功能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 [2]。上海市桃浦智创城作为城市更新与创新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备受关注。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竞争态势分析工具[3] [4],该方法通过分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等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加以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辅助工具,其应用范围能够存在于任何决策行为中[5]。叶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上海市郊野公园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6]。尹准生等采用SWOT分析法客观分析福建云山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7]。以上研究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研究项目现状与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设计策略,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决策和参考意见。对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桃浦智创城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该区域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承载着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城区转变的重要使命。本项目基目南至定宁路,西至佳创路,东至绿兰路,北侧至相邻地块。总用地面积为2010.95 m2,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该区域周边交通便利,金昌路等主要道路已建成,且有多个租赁住宅和其他商办楼用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3. 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3.1.1. 区位与交通优势

桃浦智创城位于城市重要发展区域,周边交通网络发达,金昌路等主要道路的建成使得绿地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便于居民和游客的到达,能够充分发挥绿地的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提升绿地的使用率和活力。

3.1.2. 设计理念先进

本次绿化景观工程的设计理念注重生态、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强调打造集智慧生态、开放共享、多元社交特色于一体的亲自然生活休闲绿地。这种先进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塑造独特的绿地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绿地的品质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城市中的亮点区域。

3.1.3. 植物配置丰富

在植物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生态、季节、文化和空间等多方面因素,营造出具有自然规律和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实现了四季有景、季相分明的效果,不仅丰富了绿地的景观层次,还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强了绿地的生态功能。

3.1.4. 设施配套完善

绿地内规划了多种设施,如综合服务建筑、休憩廊架、智慧运动空间等,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社交等多种活动需求。这些设施的设置提高了绿地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适性,延长了人们的停留时间,提升了绿地的社会效益。

3.2. 劣势(Weaknesses)

3.2.1. 空间局限性

尽管绿地总用地面积较大,但单个地块的面积相对较小,且受到周边道路和建筑的限制,空间布局较为紧凑。这可能导致绿地内部的功能分区不够明确,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顺畅,影响绿地的整体使用效果和景观连贯性。

3.2.2. 生态基础薄弱

由于该区域此前为工业用地,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退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在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以恢复和提升绿地的生态功能。

3.2.3.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虽然设计中强调了文化元素的融入,但在具体的文化展示和传承方面,与桃浦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不够深入,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够充分,难以形成具有强烈地域文化标识性的绿地景观,不利于提升绿地的文化价值和认同感。

3.3. 机遇(Opportunities)

3.3.1. 城市更新与转型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强烈,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8]。桃浦智创城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其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为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3.3.2. 科技发展助力

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绿地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技术可以应用于绿地管理和服务中[9] [10],如智能灌溉系统、环境监测设备、智慧导览系统等,提升绿地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绿地,增强绿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3.3. 公众参与意识增强

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也日益增强。这为绿地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建议来源,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绿地的使用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促进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3.4. 挑战(Threats)

3.4.1. 周边竞争压力

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周边区域也纷纷加大了绿化投入,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公园和绿地。桃浦智创城的绿化景观工程面临着周边竞争的压力,需要在设计和建设中突出自身特色,提升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发挥绿地的最大效益。

资金与技术限制:高质量的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整理、植物配置、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同时,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金不足和技术瓶颈的问题,影响绿地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4.2. 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大

绿地建成后,后期的管理维护是确保其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11]。由于绿地内植物种类繁多、设施设备复杂,且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后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同时,还需要应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突发情况,这对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4. 绿地设计策略

4.1. 强化优势,打造特色绿地

4.1.1. 优化空间布局

在现有空间条件下,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例如,将入口空间、艺术活动草坪、邻里社交空间等设置在靠近主要道路和出入口的位置,方便人们进入和使用;将林荫步道、疏林创意草坪等休闲空间布置在绿地内部,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利用地形起伏、植物配置等元素,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引导人们在绿地内自由流动,提升绿地的整体使用体验。

4.1.2. 提升生态品质

加强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工作,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种植绿肥植物、添加有机肥料、设置生态护坡等,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植物配置上,注重选择本土适生植物,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建完整的生态链,提升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4.1.3. 突出文化特色

深入挖掘桃浦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绿地设计中。例如,在入口空间设置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雕塑或标识,展示桃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在文化展示区通过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形式,营造具有地域文化氛围的空间,如打造以“秋风红叶带”为主题的景观风貌,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绿地的文化内涵和认同感。

4.2. 弥补劣势,提升绿地功能

4.2.1. 拓展空间利用

通过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段,充分利用绿地周边的建筑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和生态空间。例如,在综合服务建筑的屋顶设置屋顶花园,种植耐旱、耐寒的植物,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提升了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合理规划绿地内的步行系统和交通流线,提高空间的可达性和利用率,使绿地内的各个功能区域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4.2.2. 加强生态建设

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定期对绿地内的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为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生态修复模式和方法,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和效率。此外,通过举办生态科普活动、设置生态教育标识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4.2.3. 深化文化挖掘

组织专业团队对桃浦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挖掘更多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景观设计语言。例如,将传统建筑元素、民俗文化符号等运用到绿地的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中,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节点。同时,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如地方文化节、民俗表演等,将文化与绿地空间有机结合,使绿地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4.3. 抓住机遇,推动创新发展

4.3.1. 融入智慧元素

积极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智慧绿地。例如,安装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节约水资源;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现场显示屏向公众展示;配备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路线规划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4.3.2. 拓展功能融合

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和居民需求,拓展绿地的功能。例如,将绿地与体育设施相结合,设置智慧运动空间,配备健身器材、智能跑道等设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将绿地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定期举办各类社区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绿地与科普教育相结合,设置生态科普展示区,向公众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升绿地的综合价值。

4.4. 应对挑战,确保可持续发展

4.4.1. 提升竞争力

在绿地设计中突出独特性,避免与周边绿地同质化竞争。例如,利用桃浦智创城的科技优势,打造以科技为主题的特色绿地,展示智能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文化标识性的景观,如以“秋风红叶带”为主题的文化展示区,提升绿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4.2. 加大技术投入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绿地设计、生态修复、智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绿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4.3. 强化后期管理维护

建立健全绿地管理维护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维护标准。配备专业的管理维护团队,定期对绿地内的植物、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病虫害、设施损坏等问题。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确保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5. 结论

通过对上海市桃浦智创城绿化景观工程的SWOT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绿地设计策略。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区位、设计、植物配置和设施配套等优势,弥补空间局限、生态基础薄弱和文化内涵不足等劣势,抓住城市更新、科技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等机遇,应对周边竞争、资金技术限制和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大等挑战。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生态品质、突出文化特色、融入智慧元素、加强公众参与和拓展功能融合等措施,打造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价值的城市绿地[12],为桃浦智创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绿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 刘悦, 王育辉. 全球高密度城市三大关键生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 园林, 2025,42(6): 4-13, 73.
[2] 姚晓洁, 左倩年.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6): 1-12.
[3] 袁牧, 张晓光, 杨明. SWOT分析在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应用和创新[J]. 城市规划, 2007(4):53-58.
[4] 龚小军. 作为战略研究一般分析方法的SWOT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3(1): 49-52.
[5] 申彧. SWOT分析法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 知识经济, 2009(9): 76.
[6] 叶方. 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 2014, 20(2): 22-26.
[7] 尹准生, 郑宇, 陈利杰, 等. 福建云山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23, 52(5): 77-82.
[8] 郭汐禹, 周国华, 王华, 等. 城市更新的驱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6): 1-11.
[9] 虞海英.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15): 214-216.
[10] 陈美谕. 成都公园城市创新及应用成果发布[N]. 中国花卉报, 2024-12-12(2).
[11] 李翠萍.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措施与园林景观建设[J]. 黑龙江科学, 2019, 10(10): 154-155.
[12] 张天平, 卢峰, 刘杰, 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双碳”目标下城市更新绿地碳汇系统多尺度设计研究[J]. 当代建筑, 2025(2): 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