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剖析花溪区山王庙村并梳理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实践参考。其依托旅游与康养资源,创新构建“村集体 + 农户 + 公司 + 专业团队运营”的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激活撂荒土地与闲置宅基地的经济价值,形成“民宿 + 果园 + 山庄”的产业融合体系。拓展乡村产业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践表明,以特色资源为基础、多元主体协同为路径、产业融合为抓手的乡村发展模式,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产业兴旺”目标的新动力,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振兴经验。
Abstract: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n effective path to achie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 it analyzes Shanwangmiao Village in Huaxi District and sorts out its industri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providing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Relying on tourism and health care resources, it innovatively builds a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ve model of “village collective + farmers + company + professional team operation”, activat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abandoned land and idle homesteads, and forms a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homestay + orchard + mountain villa”. By expand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chain and creating new growth points for the economy,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en achieve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s the path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s the handle, is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prosperous industries”, providing a referential experience for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similar regions.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促进特色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对‘千万工程’经验认识,完善推动乡村振兴制度,推动县城富民产业发展”“培育乡村新业态和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必先兴农,优势产业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要由产业推动农业、依靠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更多给农民群众带来的收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以“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阶目标,目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通过产业获取收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活化乡村经济命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贵州省是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地区,贵阳市花溪区地理及环境相对优越,但产业发展薄弱。因此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是践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和深入落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需要,也是当前破解乡村产业发展困境、解决和突破制约乡村产业发展中核心关键问题的根本所在。以花溪区山王庙村典型个案,揭示产业联动内生机理,破解当前产业发展困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 文献回顾
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了不同产业或者是同一产业内的不同部分的相互交叉渗透并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态势。强调技术、制度创新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突破传统产业边界,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发展要久久为功,多方协同,基于现有资源创新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整合多元产业协同发展[1]。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理论在乡村地区的具体应用。基于乡村的自然,文化资源,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变革推动乡村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合理优化配置乡村资源,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乡村的产业健康发展并促进农民增收。
Stauber K (2001)和Drabenstott M (2003)等认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乡村发展的目标,农村环境的改善能够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挖掘更多增收渠道[2] [3],极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之举。Vladimir T和Olga K (2019)指出,构建区域性的农业工业集群是提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4]。胥留德(2002)指出,所谓特色产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具体指某个区域充分利用其比较有优势,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能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5]。特色产业具有地域性、相对性、优势性、规模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基于研究主题,本文从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国内现有相关研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张明涛(2019)指出,当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遭遇的挑战包括农村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6]。严谨等人(2021)指出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仍面临基础薄弱、科技创新力欠缺及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7]。董翀(2021)指出,当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农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延伸与拓展受限、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8]。付伟(2020)指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有效利用乡土社会根基激活其内部发展潜力[9]。廖海烽(2021)提出要从提升产业质量与效益、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产业融合三个方面[10]。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本村村民的教育培训引导,应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状况,并形成长效机制。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王定祥和冉希美(2022)指出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数据技术的培训[11]。
综上,现有研究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总结特例分析,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将环境、特色产业、农业等有机结合,尚未形成体系的概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立足当地,利用科技,关注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稀缺性,确保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提出方案,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本文遵循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花溪区山王庙村为案例,从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路径建议及未来的展望等展开调研剖析,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试图为花溪区乃至贵阳市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3. 山王庙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一)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
2024年以来,山王庙村以农村“五治”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挖掘当地丰富资源。构建“花果山”乡村旅居综合体项目,融合多种产业,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居体验。在发展模式上,探索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农村物管+”模式,整合资源壮大发展主体力量。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结构和渠道都得到了极大拓展。2024年底,村集体生产经营性收入实现大幅增长,由2023年的52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各大经营主体同比增收20万元。溪南农夫果园项目更是成为增收亮点,通过产品联网、营销联动、服务联营,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村民们在水果的套袋、管理、采摘等环节辛勤工作,每年可获得3万多元的报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山王庙村也正朝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 完善产业体系吸引人才回流
乡村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山王庙村通过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集聚餐饮业,旅游业和农业一体“花果山”旅居综合体、服务业主导的“农村物管+”服务体系,围绕农旅 + 康养做大做强山王庙村特色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吸引大批人才返回家乡自主创业,其中本村在“花村”民宿经营管理主体、“山庄”餐饮主体、“果园”合伙主体全部人数占比已经达到了全体村民的20%。山王庙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吸引了各行业的人才,推动拓展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果园”正在尝试引进儿童亲子游、露营等户外拓展合作团队,形成集种、产、供、销、研为一体的农旅示范基地。“花村”产业边界也得到了拓展,如民宿配套了汉服、手作体验区、中医堂等项目。
(三) 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王庙村发展产业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红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如“山庄”从投入生产到正常运营都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守护原有的绿水青山。此外,山王庙村借助产业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呼吁村民捡拾垃圾,村集体统一回收,并按市场价格给予相应的奖励,将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让废弃物“变废为宝”。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传播乡村服饰,传统手工艺文化等。山王庙村在产业融合中实现了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4. 山王庙村产业融合发展困境
(一) 资金人才匮乏限制产业升级
而资金匮乏是阻碍产业融合升级的一大掣肘。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山庄”为例,配套设施的升级,如步道修缮、停车场扩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产业、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引进先进技术的费用,更多时候只能依赖外部资金投入。同样,人才储备量制约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新兴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但本地青年外流严重,现有村民大多缺乏专业技能,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能力欠缺。目前参与产业运营的村民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足10%,这使得项目策划缺乏创新性,执行效率低下,难以适应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 产业链协调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山王庙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产业链整合难度大,农旅、服务业三者还未能深度协调发展。农产品种植与旅游体验环节未能有效衔接,游客难以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乐趣。以溪南农夫果园为例,其水果目前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销售层面,没有与民宿、餐饮深度联动,未能开发出其他新的高附加值产品。浪费了丰富的农业资源,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无法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具特色的体验。此外,山王庙村旅游服务、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可能导致游客体验差异大,进而影响品牌名誉。民宿卫生,产品包装等都严重影响“溪游记”品牌的整体形象,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 市场波动与生态保护矛盾
市场风险对村集体收入稳定性构成威胁。旅游业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旅游淡季游客数量稀少,若再遭遇极端天气、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状况,游客量将大幅锐减。以“花果山”旅居综合体的山庄为例,其一整年内营业时间只有四个月的旺季,其余时间山庄几乎无营收,在一定程度上对村庄的财务状况和其他产业发展规划造成影响。同时,产业的不断拓展也给生态带来了压力,多元产业持续融合创新发展,可能导致游客数量激增,若没有合理制订规划乡村环境保护机制,可能会出现垃圾污染问题,进而引发水源污染、植被破坏等生态危机,威胁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5. 山王庙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一) 资金与人才双管齐下
资金与人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需积极争取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用于升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项目,按规定比例进行分红。人才方面,山王庙村应联合周边高校定期开展现代新理论、新型技术等培训来提升村民专业能力;以村集体为主体制定相应的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政策、资金、住房方面的补贴,吸引本村大学生与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就业;通过高薪聘请、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旅游规划、市场营销、农业科技等专业人才,创建乡村产业发展智库。
(二) 产业链协同与标准化建设精准发力
各产业之间成立产业联盟强化村集体与其它经营主体的沟通合作共商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开发其它新兴融合产品,促进农业、旅游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方在合作中都能获利。此外,要重视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无论旅游业,还是农产品质量等都要有统一标准,涵盖卫生、质量及售后等环节;强化监管小组职能不定期开展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经营主体责令整改;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对达标主体进行认证评级并宣传推广,提升品牌信誉度。
(三) 市场风险监控与生态保护共举
应对市场风险的同时要推动多元产业的健康发展,以现成产业为基础,深入挖掘农产品加工,乡村手工艺等衍生产业,打破产业单一化模式;掌握市场实时动态并制定对应的预警方案,满足市场需求;为重要产业购买商业保险,如财产保险、自然灾害保险,降低损失。其次,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以村庄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游客容量;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生态农业模式,加强村民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育产业持续发展。
6. 结论
发展乡村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本文分析山王庙村特色产业发展背景、现状、困境与路径。在“旅游 + 康养”模式基础之上,构建“花果山”旅居综合体,并通过“村集体 + 农户 + 企业”模式,将本村闲置资源盘活,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强烈。山王庙村的实践表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实现从接受“输血”到自己“造血”转变,激发内生活力促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