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的偏误分析
Analysis of Errors in the Use of Articles b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Writing
摘要: 本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某初中七年级学生为对象,系统分析其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的偏误类型及分布特征。通过偏误分析法,结合人工标注与量化统计,对60篇学生作文中的冠词使用情况进行归类与对比,发现初中生在冠词使用中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偏误,主要表现为冠词遗漏与误用,尤以定冠词“the”的误用最为突出。此外,不同英语水平组学生在冠词偏误的数量与类型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语言水平与冠词掌握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研究进一步揭示,冠词偏误多源于母语负迁移、语篇理解偏差以及语法知识掌握薄弱。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学英语写作偏误研究的实证基础,也为优化语法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写作准确性提供了数据支持与实践指引。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seventh-grade stud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Wanzhou Chongqing,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ticle usage errors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Using error analysis methods combined with manual annotation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the study categorized and compared article usage in 60 student compositions. The findings reveal significant systematic errors in article use among these students, primarily manifested as omissions and misuses of articles, with the misuse of the definite article “the” being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dditionally, students of different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article errors, indica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mastery of articles. The study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se article errors largely stem from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 misunderstandings of discourse context, and weak grammatical knowledge. The results not only enrich the empirical foundation of research on errors in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writing but also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ptimizing grammar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writing accuracy.
文章引用:胡锦仪. 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的偏误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7): 274-28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7709

1. 引言

随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英语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语法要素,冠词的正确使用不仅关系到句法的完整性与语义的明确性,也直接反映出学习者语法掌握的深度与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汉语中缺乏与英语冠词完全对应的语言结构,初中生在习得和运用英语冠词时常面临较大困难,易产生多种偏误,成为英语写作质量提升的阻碍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尤其是在二语习得与语法教学研究领域,冠词偏误作为典型的语法偏误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大学阶段学习者,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现状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结合写作语境与语言水平差异所进行的系统偏误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阶段语法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1]

本研究基于偏误分析理论,以重庆市万州区某初中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初中生在写作语境下冠词使用的偏误类型、表现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将特别关注定冠词“the”的使用情况及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冠词使用上的差异,从而为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优化冠词教学、提高学生语法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本研究丰富了中学阶段英语写作偏误研究的实证材料,弥补了现有研究在初中学段语篇层面冠词使用研究的不足;此外,有助于揭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产生冠词偏误的语言机制与认知原因;最后,能够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特别是冠词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改进提供针对性建议,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语法正确性与表达精度。

2. 概念界定

为了确保本研究内容的严谨性和研究对象的明确性,有必要在分析前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本文关注的是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冠词的使用情况及其偏误现象,因此需要从“英语冠词”“偏误”以及“冠词使用偏误”等方面入手,明确相关术语的内涵与研究范畴。

2.1. 英语冠词

英语冠词是英语语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限定词的一种,主要用于名词前,对所指对象进行限定或说明。在英语中,冠词通常被划分为三类,即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和零冠词(Ø)。定冠词“the”用于指代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已知的或前文已提到的特定事物,具有特指性;不定冠词“a”或“an”用于表示泛指,指某一类中的任意一个,首次提及时常使用,需注意“a”用于辅音音素前,“an”用于元音音素前;而零冠词是指在特定语义或语法环境下,名词前不使用任何冠词,例如在泛指复数名词或抽象不可数名词前。尽管冠词在形式上较为简单,但其使用规则复杂多变,尤其在语义层面需要理解特指与泛指、已知与未知等概念[2]

2.2. 偏误

偏误是语言学习者在习得和使用第二语言过程中因语言知识不完整或理解偏差而产生的系统性语言错误。根据Corder (1967)的经典定义,偏误不同于偶然性的“失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反映的是学习者语言内部系统尚未稳定或正确建立的现状。偏误的研究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习者偏误的识别、分类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与难点,进而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偏误分析不仅是研究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手段,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语言发展阶段的真实状况[3]

2.3. 冠词使用偏误

冠词使用偏误是指学生在英语表达中未能正确使用冠词所产生的语法性错误。这类偏误通常出现在需要使用冠词的语境中,表现为不恰当地使用某一类冠词或完全省略冠词。根据偏误分析理论,冠词偏误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遗漏,即在语法规则要求使用冠词的地方未使用任何冠词,如“She is Ø teacher”,应为“a teacher”;二是误用,即使用了错误的冠词类型替代应有的冠词,例如“He bought the car”表达泛指时应为“a car”;三是过度使用,即在不需要使用冠词的情境中添加了冠词,如“He likes the music”,泛指情境中应为“He likes music[4]。这些偏误通常反映出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掌握不牢固、对语境识别不准确或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教学研究价值。

2.4. 写作语境下的语言偏误

写作作为语言产出的一种形式,与口语表达相比具有更强的结构性与思维组织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更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者在语法、词汇和语言逻辑方面的掌握情况。在写作语境中产生的偏误往往不是一时的口误,而是深层语言结构理解或知识储备不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反复性。从教学角度来看,写作语境下的语法偏误,尤其是冠词使用方面的问题,能够更直接地暴露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短板,是英语教师进行诊断性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学生写作中冠词偏误的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冠词使用的语法逻辑,提升其语法表达的准确性和写作整体质量。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聚焦于初中七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冠词使用情况,拟通过偏误分析探讨其语法掌握的实际水平与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1. 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的主要偏误类型有哪些?

2. 冠词使用偏误在不同冠词类型(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中的分布特征如何?

3.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冠词使用偏误的数量与类型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某重点初中七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60人。为控制研究变量并实现对比分析,研究根据学生最近一次月度英语写作测验成绩,将其划分为三个英语水平组:

高水平组:20人,成绩位于全年级前25%;

中水平组:20人,成绩处于全年级中间段;

低水平组:20人,成绩位于全年级后25%。

所有受试者均完成统一写作任务,题目为“My Favorite Animal”,字数控制在80至100词之间,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与真实性。

3.3. 研究工具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采用了以下几项研究工具:

1. 写作测试题目:使用统一命题作文“My Favorite Animal”,保证语篇内容在语境和词汇范围上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后续的冠词使用分析与偏误比对。

2. 偏误标注体系:本研究参考Bitchener等(2005)提出的冠词偏误类型划分标准,将学生写作中的冠词偏误分为三类:遗漏、误用和过度使用,并结合人工批注建立统一的标注原则,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3. 数据统计工具: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冠词使用偏误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首先统计了各种偏误类型出现的频率,了解哪种错误更常见。接着,运用了卡方检验这种统计方法,来判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冠词错误的分布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还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一步比较不同水平组之间的偏误率,确保这些差异不是偶然出现的。通过这些统计手段,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学生在冠词使用上的表现特点,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4. 语料分析辅助工具:为提升分析的准确度与效率,研究结合人工批注与Grammarly语法检测软件进行对照式分析。人工分析由两名具备英语语言学背景的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标注,并在出现标注分歧时进行讨论协调,以提高数据的信效度。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60篇七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题目为“My Favorite Animal”,每篇文章字数控制在80至100词之间。经人工清洗与统计,整体语料库总词数约为5437词。在该语料中,共识别出冠词使用实例510次,其中涉及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以及零冠词(Ø)使用场景。

为全面揭示学生在冠词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冠词类型分布与偏误类型分布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英语水平组之间的偏误差异。

3.4.1. 冠词使用总体情况与类型分布

表1展示了三类冠词在学生作文中的总体使用频率及其占比情况。根据统计,定冠词“the”在所有冠词使用中占据了54.5%的最高比例,共使用278次;其次是不定冠词“a/an”,共使用169次,占比33.1%;零冠词的使用频次为63次,占比12.4% (见表1)。这种分布特征与写作题材紧密相关,题目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特征,因而频繁涉及具体特指的动物器官或行为,如“the fur”(毛皮)、“the tail”(尾巴)、“the way it moves”(它的动作方式)等,促使定冠词使用频率攀升。不定冠词多用于首次引入动物或其特征的表达,体现泛指含义,如“a panda is…”。零冠词则多见于复数或不可数名词前,符合英语冠词使用的典型规律,如“lions are strong animals”(狮子是强壮的动物)或“nature is beautiful”(大自然是美丽的)。

Table 1. General situation and type distribution table of article usage

1. 冠词使用总体情况与类型分布表

冠词类型

使用频次

占总使用比(%)

the (定冠词)

278

54.5%

a/an (不定冠词)

169

33.1%

Ø (零冠词)

63

12.4%

合计

510

100%

3.4.2. 冠词使用偏误类型分析

在510次冠词使用中,共识别出138处偏误,总体偏误率为27.1%。各类偏误的频次及比例如下表2所示。遗漏偏误74次,占全部偏误的53.6%,对应整体冠词使用数的14.5%;误用偏误47次,占34.1%,占总使用的9.2%;过度使用偏误较少,17次,占12.3%,占总使用的3.3%。遗漏偏误尤为突出,尤其是定冠词“the”的遗漏较为普遍,例如“the panda is very cute”常被简化为“panda is very cute”,导致语义指代不明或语法结构缺失。误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的混淆,如错误句式“the elephant is a largest land animal”中的“a largest”违背冠词与最高级搭配规范。过度使用偏误虽相对少见,但仍存在学生在专有名词或抽象名词前错误插入冠词的情况,如“the China has many animals”,反映学生对冠词零用法规则的掌握不足。

Table 2. Type table of preposition errors

2. 冠词使用偏误类型表

偏误类型

频次

占偏误总数(%)

占冠词总使用数(%)

遗漏

74

53.6%

14.5%

误用

47

34.1%

9.2%

过度使用

17

12.3%

3.3%

合计

138

100%

27.1%

3.4.3. 不同英语水平组的偏误差异

进一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分组,探讨其在冠词使用偏误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为了进一步探究语言能力对冠词使用偏误的影响,本研究将学生按月度英语写作测验成绩分为高水平组(20人)、中水平组(20人)和低水平组(20人)。统计结果显示,高水平组冠词使用准确率最高,偏误率仅为16.1%;中水平组偏误率为26.8%;低水平组偏误率最高,达39.5% (见表3)。尤其在遗漏型偏误上,低水平组表现最为突出,达到39处,约占该组偏误总数的60%以上。误用和过度使用偏误在不同组间也呈现明显差异,均随着英语水平的提升而显著下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三组偏误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F = 7.34, p < 0.01),表明语言水平显著影响学生冠词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通过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偏误仍较为普遍,尤其是“the”的使用难度较大,反映出学习者在冠词语义功能和语用条件上的理解存在盲区。此外,不同水平学生的偏误类型构成不同,提示教学中应关注“个性化差异”的指导方式,特别是在低水平组的冠词输入与显性规则训练方面加以强化。

Table 3.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articles errors table

3. 冠词使用偏误差异表

英语水平组

冠词使用总数

偏误数

偏误率(%)

遗漏

误用

过度使用

高水平组(n = 20)

180

29

16.1%

13

12

4

中水平组(n = 20)

168

45

26.8%

22

17

6

低水平组(n = 20)

162

64

39.5%

39

18

7

4.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对60名初中生60篇英语作文中冠词使用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其冠词偏误的具体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首先,冠词偏误的总体情况表明,偏误率高达27.1%,显示冠词作为英语语法中高度复杂且使用频率极高的功能词,其掌握难度不容忽视。冠词偏误主要分布于遗漏(53.6%)、误用(34.1%)与过度使用(12.3%)三类,遗漏型偏误尤其突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初中生对冠词语法规则的系统掌握尚不充分,尤其是在明确语境中辨别冠词的必要性和选择合适冠词方面存在较大认知障碍。

其次,从冠词类型来看,定冠词“the”的偏误率明显高于不定冠词“a/an”和零冠词。这一结果与冠词的语义复杂性密切相关——定冠词不仅表示特指,还涉及语境共享知识、前文信息等多重因素,初中生在实际写作中往往难以准确应用。此外,不定冠词的误用多表现为与定冠词的混淆,表明学生在冠词类别的语义范围及其使用条件上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框架。

最后,英语水平组间差异显著。高水平学生的冠词偏误率为16.1%,远低于低水平学生的39.5%,中水平学生居中。这一趋势揭示了语言能力发展对语法精确性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低水平学生在遗漏型偏误上的高发,反映出基础语法输入不足及对冠词功能理解的欠缺。该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其统计显著性(p < 0.01),说明冠词语法能力可作为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某重点初中七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偏误的系统性分析,归纳总结出若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结论,旨在为初中英语冠词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参考。

首先,冠词作为英语语法体系中的核心功能词,因其语法规则复杂且语义指向多样,使其成为学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语法点之一。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冠词使用上的偏误主要集中在遗漏和误用两个方面,尤其以定冠词“the”的错误最为突出。这反映出学生在理解冠词的语义范围、功能属性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冠词不仅承载着特指与泛指的语义区分,还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和语境先验信息,学生对这些语境因素的感知能力较弱,导致其在写作中难以正确选择和使用冠词。因此,冠词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基本规则,更应注重语境依赖性和语义指向性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法与语用的有机联系。

其次,冠词使用偏误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高水平学生在冠词的掌握和运用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而低水平学生则表现出较高的偏误率,尤其是在遗漏冠词方面的错误尤为突出。这一差异表明,英语能力的提升不仅反映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语感和语言使用的综合能力的增强。低水平学生偏误率高,凸显了基础语法知识的薄弱以及缺乏系统性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训练。因此,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符合其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冠词教学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语法知识的内化与灵活运用。

第三,本研究还指出当前冠词教学存在过分依赖机械记忆和规则讲解的弊端,忽视了冠词多维语义功能及语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冠词的正确使用不仅是语法规则的遵循,更是语境理解和语义推理的过程。未来教学应更多地融入语境驱动教学法,通过丰富多样的语篇输入、真实情境模拟以及任务型活动,提升学生对冠词语法功能的直观感知和动态掌控,增强其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冠词使用的系统性偏误问题。

最后,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本研究为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冠词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和实践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英语水平和偏误特征,设计多元化的诊断评估工具和针对性练习,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推动冠词知识的反复训练和深度巩固,实现语法教学从传统“规则灌输”向“能力养成”的转型[5]。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准确性,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语言应用的能力。

5.2. 研究不足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研究范围局限于单一写作任务的限制,未来研究可考虑扩大样本覆盖面,结合口语表达及多种语篇类型的语料,进一步深入探讨冠词习得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优化。只有持续深化对冠词使用偏误成因和规律的理解,才能不断提升初中生英语语法能力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英语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6. 优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针对本研究中发现的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冠词使用偏误问题,尤其是定冠词“the”的遗漏和误用,以及不同水平学生在错误类型上的差异,教学上亟需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调整。具体来说,首先,冠词教学不能再仅仅依赖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规则,而是要更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冠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课文材料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何时使用冠词,帮助他们打破“单纯背规则导致混淆”的怪圈[6]。比如,通过对话模拟、图片描述、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感知冠词的作用。

其次,教学应做到有针对性,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分层次辅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冠词的基本概念讲解,特别是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的区别,以及零冠词的使用规则,重点纠正遗漏型错误[7]。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填空、改错、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语感和语法敏感度。对于中高水平的学生,则需着重解决误用和过度使用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冠词更复杂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提高使用准确性和灵活性。教学中可引入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冠词的用法差异,增强他们的认知深度。

此外,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环节也不可忽视。教师应通过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写作批改、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冠词使用中的问题,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纠正[8]。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测评系统、互动学习软件、语音识别工具等,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能够让学生在多感官体验中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冠词的用法[9]

最后,建议建立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档案,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进行长期跟踪和动态调整[10]。对于偏误较多的学生,需设计反复练习与巩固环节,帮助他们从机械记忆向主动灵活运用转变,最终实现冠词知识的内化和自觉使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同伴互助学习,促进互动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杨. 新课标下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析[J]. 智力, 2025(1): 33-36.
[2] 卢艺.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4.
[3] 梁颖.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写作教学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表现影响的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大学, 2024.
[4] 蔡兴月. 初中英语教师语音偏误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3.
[5] 程煜. 书面间接反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冠词使用准确性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2.
[6] Joo, K. (2022) Children’s Use of English Articles in Intransitive and Transitive Sentences. Language Research, 58, 157-176.
https://doi.org/10.30961/lr.2022.58.2.157
[7] 梁怡冰. 基于语料库的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冠词错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2.
[8] 汤颖. 偏误分析理论视角下初中生汉译英偏误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21.
[9] 박수정 (2017) A Study on the Comparative Effect of Feedback Using Models, Textual Input Enhancement, and Metalinguistic Explanations on the Use of the English Article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9, 141-163.
https://doi.org/10.17936/pkelt.2017.29.3.007
[10] 李景泉, 蔡金亭.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冠词误用现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6):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