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人–物”资源配置方法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Human-Material” Resources in Large Hospitals
摘要: 围绕医院“人–物”资源的协同利用及医院能力效益提升的期望和需求,构建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资源的配置模型,提出基于能力效益提升的“人–物”资源协同配置方法。首先根据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病人的需求,采用相对部分效益差异模型,构建医院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可用度指标模型。然后依据人员和设备在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场景下的成本和价值,计算医院诊疗机构的能力效益,进而提出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资源配置方法。通过一个例子,计算了出于提升能力效益目标的医务人员和设备数量的最小需求值,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 and demand for the collaborative utilization of “human-material” resources in hospita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capability efficiency, a model for the alloc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device resources in hospitals is constructed, and a method for the collaborative allocation of “human-materi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pability efficiency is proposed. Firstly, based on the needs of outpatient, emergency, surgical, examination, and inpatient patients, a relative partial benefit difference model is adopted to construct an availability index model for hospital personnel and device resources. By utilizing the cost and value of personnel and devices in outpatient, emergency, surgical, examination, and inpatient scenarios, the capability efficiency of the hospital is calculated, and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hospital medical personnel and device resources is proposed. Using an example, the minimum demand value for the number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devices aimed at improving capacity efficiency is calculated,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文章引用:何迎宵. 大型医院“人–物”资源配置方法[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5, 14(4): 813-817.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5.144093

1. 引言

医院通常都会专门为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病人配置“人–物”资源[1]-[6]。必要的“人–物”资源配置,可以保障医院各个环节工作顺利展开。对“人–物”资源进行优化配置[7]-[12],可以使医院获得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3]-[18]。本文围绕医院“人–物”资源的协同利用以及医院能力效益提升的重大需求,采用相对部分效益差异模型,提出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资源配置方法,并通过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 医院“人–物”资源的可用度

假设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医院有 N OD 个门诊病人、 N ET 个急诊病人、 N OP 个手术病人、 N CH 个检查病人、 N INP 个住院病人、 N OT 个其他类型病人,构建如下的病人数量向量:

P T = ( N OD , N ET , N OP , N CH , N INP , N OT ) T (1)

假设医院有 N MS1 个1类医务人员、 N MS2 个2类医务人员、 N MS3 个3类医务人员、 N MS4 个4类医务人员、 N MS5 个5类医务人员、 N MS6 个6类医务人员数量、 N BD1 台套1类基础检查设备、 N BD2 台套2类基础检查设备、 N KD1 台套1类关键检查设备、 N KD1 台套2类关键检查设备,构建如下的医务人员数量向量和设备数量向量:

M k T = ( N MS1 , N MS2 , N MS3 , N MS4 , N MS5 , N MS6 ) T (2)

D k T = ( N BD1 , N BD2 , N KD1 , N KD2 ) T (3)

对于两个决策单元 DM U m DM U n ,如果一个为人员能力效益,另一个为设备能力效益,那么可以用这两个决策单元来构建人力与设备之间的相对效益指标,也可以构建医院“人–物”资源的可用度指标。利用DEA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相对部分效益差异模型,构建医院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可用度指标模型:

e M = M k I T P k I T (4)

e D = D k I T P k I T (5)

3. 医院“人–物”资源的能力效益

3.1. 医务人员的成本与价值

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有 N P 个门诊病人、急诊病人、手术病人、检查病人、住院病人、其他类型病人。为对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等病人进行诊断和医疗,医院配备 N MS 个医务人员,包括1类医务人员、2类医务人员、3类医务人员、4类医务人员、5类医务人员、6类医务人员。对于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场景,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分别为:

c OD,k T = ( c OD1,k , c OD2,k , c OD3,k ,, c OD6,k ) T (6)

c ET,k T = ( c ET1,k , c ET2,k , c ET3,k ,, c ET6,k ) T (7)

c OP,k T = ( c OP1,k , c OP2,k , c OP3,k ,, c OP6,k ) T (8)

c CH,k T = ( c CH1,k , c CH2,k , c CH3,k ,, c CH6,k ) T (9)

c INP,k T = ( c INP1,k , c INP2,k , c INP3,k ,, c INP6,k ) T (10)

c OT,k T = ( c OT1,k , c OT2,k , c OT3,k ,, c OT6,k ) T (11)

对于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场景,医务人员的单位价值分别为:

v OD,k T = ( v OD1,k , v OD2,k , v OD3,k ,, v OD6,k ) T (12)

v ET,k T = ( v ET1,k , v ET2,k , v ET3,k ,, v ET6,k ) T (13)

v OP,k T = ( v OP1,k , v OP2,k , v OP3,k ,, v OP6,k ) T (14)

v CH,k T = ( v CH1,k , v CH2,k , v CH3,k ,, v CH6,k ) T (15)

v INP,k T = ( v INP1,k , v INP2,k , v INP3,k ,, v INP6,k ) T (16)

v OT,k T = ( v OT1,k , v OT2,k , v OT3,k ,, v OT6,k ) T (17)

式中 c OD,k v OD,k c ET,k v ET,k c OP,k v OP,k c CH,k v CH,k c INP,k v INP,k c OT,k v OT,k 分别为医院在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其他场景下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ODi,k v ODi,k 分别为医院在门诊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ETi,k v ETi,k 分别为医院在急诊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OPi,k v OPi,k 分别为医院在手术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CHi,k v CHi,k 分别为医院在检查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INPi,k v INPi,k 分别为医院在住院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OTi,k v OTi,k 分别为医院在其他场景下 i( i=1,2,,6 ) 类医务人员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3.2. 设备的成本与价值

医院设备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分别为:

c D,k T = ( c BD1,k , c BD2,k c KD1,k , c KD2,k ) T (18)

v D,k T = ( v BD1,k , v BD2,k v KD1,k , v KD2,k ) T (19)

式中 c D,k v D,k 分别为医院设备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BDi,k v BDi,k 分别为医院 i( i=1,2 ) 类基础检查设备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c KDi,k v KDi,k 分别为医院 i( i=1,2 ) 类关键检查设备的单位成本和单位价值。

3.3. 医院的能力效益

考虑人员和设备在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场景下的成本和价值,可计算医院能力效益:

k H = e M M k T [ v OD,k + v ET,k + v OP,k + v CH,k + v INP,k + v OT,k ] M k T c x,k + D k T c D,k + e D D k T [ v BD,k + v KD,k ] M k T c x,k + D k T c D,k (20)

式中 M k T c x,k + D k T c D,k 用下式表示:

M k T c x,k + D k T c D,k = M k T [ c OD,k + c ET,k + c OP,k + c CH,k + c INP,k + c OT,k ]+ D k T [ c BD,k + c KD,k ] (21)

4. 考虑能力效益的医院“人–物”资源配置

表1给出了某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的相关数据,表2分别给出了医院工作能力数据。下面针对医院能力效益,分析该医院人力和设备资源配置的方法。

4.1. 增加医生数量

考虑医院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的病人数量为1000人的场景,当医院诊疗机构能力效益的期望值不低于0.7071、0.7527、0.7995时,医院医务人员总数量不得少于300人、900人、1800人。

考虑医院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的病人数量为3000人的场景,当医院诊疗机构能力效益的期望值不低于0.7074、0.7530、0.7997时,医院医务人员总数量不得少于300人、900人、1800人。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医务人员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地提高医院的能力效益。

4.2. 增加设备数量

考虑医院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门诊、急诊、手术、检查、住院的病人数量为3000人的场景,当医院诊疗机构能力效益的期望值不低于0.7071、0.7929、0.8483、0.9158、0.9516、0.9944时,需要配置至少2、10、20、50、100、1000台套的关键检查设备。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医院关键检查设备,可以显著地提高医院的能力效益,而能力效益的提高是以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为代价的。

Table 1. The data related to hospital medical staff and device

1. 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相关数据

序号

类别

门急诊人次

医务人员

1类医务人员

2类医务人员

3类医务人员

4类医务人员

5类医务人员

6类医务人员

1类基础检查设备

2类基础检查设备

1类关键检查设备

2类关键检查设备

1

数量/人/ 台套

8000

300

3

17

50

120

70

40

120

200

2

30

2

单位输入成本

/元/单位

100

7000

100,000

70,000

60,000

40,000

30,000

20,000

50,000

30,000

8,000,000

1,000,000

3

单位输入价值

/元/单位

400

1000

10,000

7100

6200

4150

2980

1800

760

380

5000

3000

Table 2. The data on work capacity of the hospital

2. 医院工作能力数据

序号

类别

门诊病人

急诊病人

手术病人

检查病人

住院病人

其他病人

1

数量/人

6000

300

100

3000

1000

200

2

单位输出成本/元/单位

10,000

12,000

20,000

5000

2000

100

3

单位输出价值/元/单位

4000

5000

17,000

3000

1000

80

5. 结论

本文围绕医院“人–物”资源的协同利用来提升医院能力效益的期望和需求,构建医院医务人员和设备资源的配置模型,提出基于能力效益提升的“人–物”资源协同配置方法。计算数据表明,医务人员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地提高医院的能力效益。计算结果还表明,增加医院关键检查设备,可以显著地提高医院的能力效益,而能力效益的提高是以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为代价的。

参考文献

[1] 万圣洁, 段桂敏, 李家伟, 等.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需求预测研究[J]. 中国医院, 2023, 27(4): 5-9.
[2] 周明华, 谭红, 何思长, 等. 基于差别指数和集聚度的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3): 469-472+490.
[3] 徐碧霞, 姚卫光. 基于秩和比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3): 473-476.
[4] 张凤銮, 李妍, 张金秋, 等.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22, 36(5): 22-26.
[5] 徐阅, 洪宝林, 李宗友, 等. 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 25(6): 1-5.
[6] 吴化宇, 高彩云, 刘玉, 等.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 25(3): 7-11.
[7] 王聪健, 杨佳芳, 胡龙军, 张婕, 李丹, 李亚男, 侯冷晨. 医疗大数据助力智慧医院管理的分析[J]. 现代管理, 2019, 9(2): 278-262.
[8] 李忱阳, 刘冬华. 武汉市某医院节能潜力分析[J]. 运筹与模糊学, 2024, 14(2): 799-806.
[9] 刘朝阳, 卢洲, 胡平放, 雷飞, 朱娜, 江章宁. 武汉市部分三甲医院建筑能耗分析[J]. 建筑节能, 2017, 45(9): 110-113+117.
[10] 王珊.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11] 江向阳. 外墙传热系数对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 37(7): 12-20.
[12] 甘枚, 黄今肇, 高娇薇, 吴玲, 吴先荣. RCA-PDCA模式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管理, 2017, 15(4): 37-40.
[13] 姚小斌. 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制研究及相关分析[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2, 11(2): 61-65.
[14] 刘铁诚, 刘晓, 岑吴松. 高校附属医院管理模式之辨[J]. 中国医院院长, 2021, 17(16): 74-76.
[15] 李曾青杰.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软实力[J]. 科技文汇(下旬刊), 2012(8): 142-148.
[16] 章卫. 从稳定人才队伍入手提高医院软实力[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 26(1): 81-82.
[17] 冯玉波, 哈维超, 沈昊, 宋兵. 医院青年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11): 55-57.
[18] 李若林, 梁鸿, 谢玉波. 探索如何提升医院中青年行政管理人员队伍职业素养的方法[J]. 现代管理, 2017, 7(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