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OBE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学习获得的最终成果出发,反向设计教学并进行课程安排,于1994年由美国学者Spady提出后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OBE理念早在国外护理教育本科中得到应用和体现[2]。目前,OBE理念在国内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中也已得到实践[3]-[7]。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8]。《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9]指出,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与实验实训等各环节。OBE理念和课程思政在理念导向上深度契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且两者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相互补充[10]。任何一门课程均有育人的性质与功能,只因在长期具化目标的驱动下,重点展示了智育功能,其德育功能逐渐被隐藏。强调课程思政,就是重新激活课程的全面育人作用[11]。因此,将课程思政贯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效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士,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为学生在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童护理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本研究以OBE理念为导向,介绍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的路径,旨在通过不断改革,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临床护士。
2. 一般情况
2.1. 教学对象
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生,前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
2.2. 课程及教学团队
儿科护理学开课学期为第6学期,是专业必修课,共56个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课12学时,见习4学时)。教学团队由8名教师组成,5名高校教师,3名临床教师。所有教师均接受不同层次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3. 基于OBE理念进行《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3.1. 确定学习成果,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在我校202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院充分调研了附属医院儿科护士、儿科护士长、患儿家属对儿科护士的期待与反馈、儿科临床实习生的反馈,结合临床需求和我校的办学定位,最终制定了护理专业202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儿科护理学》教材,确定了我校《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最终应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别是:知识方面——掌握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能力方面——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在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能通过有效沟通与合作,充分搜集和利用有效信息,具体分析和解决儿童健康的问题;素质方面——塑造能够服务人民且具有科学素养、思辨能力、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护理人才。围绕总目标,各个章节也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OBE强调以学生能力为导向,课程思政则强调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在实践中,OBE遵循“目标设定–教学设计–评价改进”这一闭环流程,课程思政可依托这一流程实现在专业课程中育人元素的全面渗透。结合《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的定位及特点,我们的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服务于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具有科学精神,能够勇于探索创新;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为我国儿童健康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能够维护儿童和自身的利益。
3.2. 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建设思政案例库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2],在教研活动中挖掘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主题按照“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心理素养”七大类进行分类。围绕思政主题,挖掘、收集思政案例。收集思政案例涉及的书籍、图片、音视频、文件等,便于后期将思政案例更好的嵌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见表1)。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case examples in “pediatric nursing” textbook chapters (excerpt)
表1. 《儿科护理学》章节内容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举例(节选)
章节 |
教师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成果) |
思政目标 |
教学内容 |
思政元素 |
思政案例 |
第一章 绪论 |
1. 知识目标: 掌握:掌握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的保健侧重点。 熟悉: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对儿童进行年龄阶段划分;能跟踪学科前沿,关注儿科护理发展。 3. 素质目标: 具备积极专业态度,关爱儿童,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
让学生对儿科护理这一专科的重要性具有初步认知 |
儿科护理学
的任务 |
政治素养 |
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 |
1.让学生体会儿科护士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良好的共情沟通能力、与时俱进持续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儿科护士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
儿科护士的
角色和要求 |
职业素养 道德素养 |
纪录片“800 g早产儿命悬一线” |
地震来临时新生儿监护室护士的第一反应 |
第二章 生长发育 |
1. 知识目标: 掌握体重、身高、头围等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骨骼、牙齿的发育;感知、运动、语言的发展。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青春期体格生长特点;生殖系统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儿童常见发育与行为问题。 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睡眠;常用心理测验方法的适用年龄和特点;儿童发展理论;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选择合适的正常儿童体格生长标准参照值作为比较,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3. 素质目标: 具有与儿童及其家庭有效沟通的能力,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
让学生体会每一种职业群体都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且在科学研究中应实事求是 |
生长发育的
影响因素 |
职业素养 科学素养 |
反应停事件 |
让学生体会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由于经济水平提升,使儿童营养、疾病等方面的改善,儿童体格发育整体水平提高。 |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
政治素养 |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的变化 |
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政府在政策支持上对儿童早期发育、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视。 |
儿童牙齿发育 |
政治素养 |
介绍《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21~2025)》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
政治素养 |
介绍《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
让学生体会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既有专业判断又有人文关怀。 |
儿童生殖系统发育 |
职业素养 |
电视剧选段——医生抱小女孩后怀疑其性早熟(专业的判断同时要具备人文关怀) |
3.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团队反复研讨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日记等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内容的讲授。例如,在讲授第二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时,引入“反应停事件”的案例,通过讲述反应停事件中美国FDA职员弗兰西斯·凯尔西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让美国幸免于反应停风波的灾难。让学生体会在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同时,反应停事件中,药品研发过程在初期没有进行充分全面的临床试验,尤其是对药物副作用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了严重后果。提问学生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科研人员和医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处融入了科学素养的教育。
3.4. “理论–实验–见习”三维度、“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在理论授课中,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预览学习资料,根据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既往学习内容中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通上上传了由教研室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以每一章每一节的重难点为核心知识点录制视频,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课前可以进行预习,课后可以反复观看每一节的重难点进行复习。课前学习资料包括与本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课堂中需要讨论的案例/故事/纪录片等。例如,在讲授第一章绪论儿科护士的角色和要求时,在课前学习资料中放了“800 g早产儿命悬一线”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并思考“看完此视频,大家认为儿科护士应具有什么素质?”。之后在课中讲到儿科护士角色和要求时,展示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体会在临床工作中这些基本素质的重要性,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课中,在讲授新生儿疾病、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时,教师通过临床具体病例贯穿整个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评价。同时在相应的知识点插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向学生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的“天使阳光基金”(关注0~14岁先心病儿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其制度自信,融入政治素养的教育。课后,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拓展。例如,在讲授麻疹患儿的护理后,课后布置拓展作业,让同学们查一查资料,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哪些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人类是如何去应对这些传染病,同时在与这些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哪些发明和创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总结,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精神,此处融入科学素养教育。
在实验课中,通过实操演示,强调护理人文精神,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授蓝光箱的使用方法时,强调给婴儿带遮光眼罩和遮光纸尿裤的原因,培养学生慎独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在见习中,临床带教老师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案例中给学生讲解。例如,在讲授肺炎患儿的护理时,强调给患儿输液时应注意核对,此时为学生讲述了临床工作中因护士输错液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告诫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严谨、慎独的重要性,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3.5. 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反馈及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获益明显[13]。本次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进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例如第一章绪论,在讲述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时,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800 g早产儿命悬一线”,讲述的是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如何成功救治800 g早产儿。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看完这个视频,大家认为需要向这位护士学习什么?”。通过词云分析发现,细心、认真负责、严谨、观察、善于思考是学生回答的高频词,说明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感受到了护士职业素养的内涵,达到了教师预设的思政目标(见图1)。
Figure 1. The word cloud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issue (partial classes are selected for display)
图1. 该问题的词云分析结果(选取部分班级展示)
在授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及反馈,进行终结性评价。学生对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教师、临床见习教师整体授课的满意度为99%、99%、96%。“本学期的理论、实验、见习授课中,教师均融入了思政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职业素养、心理素养。请问你在此过程中是否感知到了其中的内容?”,回答感受到了的同学为100%。通过提问开放性问题“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后,你有哪些收获?”了解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看法。对该问题进行词云分析,发现:职业、职业素养、人文关怀、道德素养、责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国家、文化素养、法制素养是护生回答的高频词(见图2)。以上词云中,职业、职业素养、职业认同感、责任属于职业素养范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属于科学素养范畴,道德底线、道德、社会责任属于道德素养范畴,陶冶情操属于文化素养范畴,国家、政治属于政治素养范畴,心理属于心理素养范畴。以上内容涵盖了本门课程在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中所设定的七大思政主题。在授课结束后,学生对以上内容的印象最深,说明本次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了学生在职业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政治素养、法治素养、心理素养方面的培养。这与李栋秀[14]的研究中,融入在专业课程中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可以培养护生的爱国情怀、职业价值感和使命感这一结果一致。
Figure 2. The word cloud analysis results of open-ended responses (sample classes displayed)
图2. 开放性问题的词云分析结果(选取部分班级展示)
4. 小结
基于OBE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出发,反向规划教学路径,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儿科护理知识与育人有机融合,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之后的建设中,课程组将在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同时,动态调整案例库的内容,在授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对思政融入点进行动态调整,做到融入自然、润物无声、与时俱进、激发兴趣。
致 谢
感谢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儿科护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护理本科22级学生。
基金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23B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