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作业机械单一、缺乏文化内涵的现状,本研究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认同为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将大别山地域文化融入作业设计,构建基础型、实践型、创新型任务,如旅游路线规划、民俗调研及革命历史探究等真实情境活动。结果表明,该模式通过强化语言实践与文化体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土文化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实践路径。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high school English homework is mechanical and monotonous, lacking cultural depth, this study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ultural identity. Based 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n analysis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it integrates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nto homework design, creating basic,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sks such as planning tourist routes, conducting folk custom research, and exploring revolutionary history through real-life scenar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skills,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by strengthening language practice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It provides a practical path for cultivating new-generation teenagers with both global vision and local sentiment.
1. 引言
近些年来,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得以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在当下的作业设计中,高中英语的作业布置存在着些许问题。首先,在作业量上,学生有许多枯燥的机械性作业,比如单词抄写、短文背诵等,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记忆,却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在作业内容上,学生现有的作业内容单一,多为试卷、报纸类作业,且数量较多,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作业质量上,作业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做起来如鱼得水,有的学生绞尽脑汁却还是毫无头绪[1]。因此,优化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而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某个地方经过时间洗涤后沉淀和传承下来的历史与文化,地方特征十分显著。它是一种有着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渗透性和继承性等突出特点[2]。它既有佳肴美食、山川美景等易于感知的物质文化,也有民风民俗、红色文化等不易感知的非物质文化[3]。地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素材,而且也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为高中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实例,充分满足学生五育并举的发展需求。
2. 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作业的重要性
2.1. 贴近日常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布置作业时,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单元的课后习作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有关知名景点的介绍,比如对长城、颐和园、故宫等著名景点的介绍,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所耳闻,却没有去游玩过,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写作时产生强烈的割裂感,难以产生共鸣[4]。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让学生对家乡的知名景点进行介绍,这样,基于对素材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作业中去,主动地完成作业,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2.2. 增强身份认同,根植本土文化
有句古话这样说,“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英语作业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拓展作业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展示和推广自己所在地区优秀的地域文化。学生成人和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浸润和渗透,他们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5]。因此,基于地域文化设计高中英语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美丽家乡,增强自己的身份认同。在日常的作业中感悟和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拓宽思维。学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要往哪里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3. 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优秀文化
地域文化反映了某个地方经过时间洗涤后沉淀和传承下来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还是我们日常教学中丰富的素材[6]。在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土优秀文化,经过学习理解和内化后,通过自己独有的、特别的方式把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让全世界都能认识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
3. 基于地域文化进行高中英语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还为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载体。作业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发展思维品质,优化学习情感,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解码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求助能力[7]。因此,基于大别山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革命文化、名人文化,教师可以设计类型多样的英语作业,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纵向挖掘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与发展[8]。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提升其思维品质,养成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9]。见图1。
Figure 1. Flowchart of the assignment process
图1. 作业设计流程图
3.1. 善用旅游文化,培养主人翁意识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教师大多教授学生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隐性知识等待教师去挖掘和开发,比如说大别山精彩纷呈的旅游文化。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认真研读语篇,把大别山旅游文化同书本上涉及到旅游的单元有机结合起来,探究旅游这个主题下蕴含的丰富信息,引导学生熟悉自己所在地区的风景名胜,增强身份认同,推广家乡美景[10]。以大别山地域文化中的旅游文化为例,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交界处,东视南京,西隔武汉。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别山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有险峻的大峡谷,有庄伟的瀑布清泉,有巧夺天工的石窟群,有巍峨的山峰。这些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对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听过,但没有游历过。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景点,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任命学生为小导游,让学生为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留学生设计一条旅游观光路线图,让学生用英文梳理相关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旅游计划。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习得了和自然景观相关的语言表达,完成结构化信息图,并且发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11]。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以致用,合理规划自己的旅游计划。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得语言的习得更加丝滑,与此同时,还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普通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文章呈现了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这些景观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实地观赏。因此,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里引入当地著名山峰——薄刀锋,引导学生探究其景色背后的奥秘,设计梳理类作业:绘制薄刀锋旅游路线图,为俄罗斯留学生规划薄刀锋旅游计划。依据文章中的结构化信息图加以拓展,旅游计划中需包含时间、交通方式、住宿、娱乐活动以及天气等信息。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薄刀锋旅游计划,使其色彩丰富,精彩纷呈[1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培养主人翁意识,他们会想着怎样把薄刀锋的美景、传统故事和美食介绍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让客人们得以拥有最佳体验。见表1。
Table 1. Tourism culture assignment design form
表1. 旅游文化作业设计表
阶段 |
任务类型 |
具体内容 |
实践形式 |
语言技能 |
认知 |
文化挖掘 |
调研本地三个特色景点,制作中英文对照标签(历史 + 特色) |
实地考察 + 资料整理 |
术语翻译 + 说明文写作 |
体验 |
角色模拟 |
分组扮演“双语小导游”,为国外游客设计十分钟讲解词 |
情景剧表演 + Peer评价 |
口语表达 + 肢体语言 |
创编 |
产品设计 |
为本地旅游局设计“青少年推荐路线”英文手册(含文化小贴士) |
图文编辑 + 排版 |
广告文案写作 |
反思 |
社会倡议 |
撰写文明旅游倡议书英文版,提出5条主人翁行为准则 |
校园广播站播报 |
议论文结构 |
3.2. 善用民俗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在大别山源远流长的文化之中,“十五送灯”这一民俗文化显得独具一格,其原因在于学生们每年都会趁此之际祭祀先祖、怀旧祈福。由于大别山的地形原因,祭祀之地往往在山腰处,家家户户走上山林,点燃纸灯和烟花,营造出一幅热闹景象,凸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近年来,制作传统纸灯的手艺正渐渐消失,人们选择以塑料灯具替代传统纸灯,在山野中,留下了许多塑料,破坏生态环境。这种状况,使得怀旧传承逐渐消失,而这正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作业,旨在通过富有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她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13]。具体而言,作业设计可以围绕“十五送灯”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以及实践体验展开。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十五送灯”民俗进行深度挖掘,要求他们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访谈当地居民和观看相关纪录片的形式,收集并整理信息,将其转写为一篇研究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分析资料,如何用英语表达复杂概念,如何从跨文化视角审视本土文化。随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根据网络上的教程视频和自己的灵感创意,在课后制作传统纸灯,然后将制作的纸灯带到学校,再现“十五送灯”的场景,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深度。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度认同与自豪感的形成[14]。见表2。
Table 2. Mystical culture assignment design form
表2. 民俗文化作业设计表
阶段 |
任务类型 |
具体内容示例 |
实践形式 |
课前调研 |
文化探索 |
采访长辈记录本地民俗(如节日、手工艺) |
小组访谈 + 词汇表制作 |
课中活动 |
语言输出 |
用英语演示调研成果(PPT/短视频),对比中西类似民俗 |
课堂展示 + 辩论 |
课后拓展 |
创意实践 |
设计双语民俗宣传手册/改编民间故事为英语剧本并表演 |
跨学科合作(美术 + 戏剧) |
3.3. 巧用美食文化,弘扬传统风味
在我们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每每涉及到食物和用餐等话题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会格外高涨,他们会积极的参与头脑风暴,讨论关于食物的点点滴滴。此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健康问题和合理膳食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谈论家乡美食的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家乡美食。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拓展相关知识[15]。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录制一段主题为制作家乡美食的Vlog,并用英文自己配音。制作美食、享受美食、宣传美食等一系列活动会大大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文化认知、动手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以普通高中人教版选修第二册第三单元Unit 3 Food and Culture为例,这一单元谈论了美食的起源、如何点餐、如何描述日常饮食以及如何结账。当学习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大别山特色菜肴的制作过程,如大别山炖鸡、毛豆腐等,同时用英语记录并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一经历。学生需要事先了解烹饪方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大别山美食文化的理解。在制作菜肴时,学生用英语讲解每一步骤,并拍摄成Vlog。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通过上传Vlog,学生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美食制作成果,这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16]。同时,观看同伴的作品也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促使他们思考如何以更独特、更吸引人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美食故事。这一设计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见表3。
3.4. 活用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许多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帅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和动人故事,这里镌刻着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闪耀着大别山精神的不朽光芒。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依托大别山的革命文化设计作业,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历史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17]。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大别山革命文化,选择一位革命英雄或一次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英语短文。与传统写作任务不同的是,本文要求学生采用“历史重现 + 个人感悟”的双线叙述模式。一方面,学生需要准确描述所选革命英雄的实际或历史事件的经过,运用英语阐述其背景、经过及意义,这不仅考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也锻炼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分享对革命精神的感悟,以及这些历史记忆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一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大别山的革命历史,还能在英语写作实践中融入个人情感与思考,使得语言学习和历史文化传承相得益彰[18]。这不仅丰富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见表4。
Table 3. Dietary culture assignment design form
表3. 美食文化作业设计表
阶段 |
任务 |
英语技能重点 |
实践形式 |
成果展示 |
调研 |
记录一道家传菜肴的制作过程 |
描述性写作、术语翻译 |
拍摄制作步骤 + 撰写英文摘要 |
班级“美食档案”手册 |
探究 |
对比中秋南瓜与感恩节南瓜派 |
比较句型、文化词汇 |
小组PPT展示 |
课堂辩论赛 |
创作 |
为外国友人设计小吃推广海报 |
广告用语、视觉修辞 |
图文排版
(Canva工具) |
校园文化周展览 |
Table 4. Revolutionary culture assignment design form
表4. 革命文化作业设计表
阶段 |
任务类型 |
具体内容 |
语言技能 |
研读 |
历史文献学习 |
选择一位当地革命英雄,整理相关主题词汇
(如sacrifice, perseverance) |
阅读 + 词汇积累 |
探究 |
比较分析 |
对比英雄事迹和外国英雄事迹,进行异同分析 |
批判性写作 |
体验 |
沉浸式体验 |
编排革命短剧剧本,在班级或年级进行展出 |
口语 + 创意表达 |
传播 |
公益输出 |
设计双语“红色文化”宣传单页,在社区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放 |
跨文化交际能力 |
4. 结语
本文探索了基于大别山地域文化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融入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设计一系列与大别山文化紧密相关的英语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大别山丰富的地域文化。这种作业设计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挖掘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创新英语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富有内涵的学习体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