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质量研究
A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hesis
摘要: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尤其是论文质量问题日益引发关注。本文基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生论文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选题失当、文献综述不足、学术不端行为等,并从研究生自身、导师指导、学校培养三个维度探讨了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研究生学术素养不足、导师指导精力有限、学校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是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提出“学生–导师–学校”协同发力的质量提升策略,分别为学生需强化自主学术训练与时间管理,导师应落实全过程指导责任,学校需完善制度设计与过程监管,并响应国家论文抽检政策。研究为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graduate enrollment in China,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quality of paper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papers, including improper topic selection, insufficient literature review, academic misconduct, etc., and discusse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apers from three dimensions: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tutor guidance and school train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graduate students lack of academic literacy, tutor guidance energy is limited and school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re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student-tutor-school” synergy: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independent academic training and time management, tutors should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whole process guidance, schools should perfect system design and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paper sampling policy. The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and constructing multi-leve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文章引用:李昆, 江书琪, 赵丽娅, 王玲. 研究生论文质量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7): 501-50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245

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3年研究生招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加5.92万人,增长4.76%;在学研究生388.29万人,比上年增加22.93万人,增长6.28%。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日趋严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对专业知识掌握、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的集中体现,因此,保障研究生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和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增长,由2020年的110.66人,增加到2023年的130.17人。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提高了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但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论文写作质量问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的论文的写作质量,是各大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我国科研事业的重要储备力量,研究生群体构成了科技工作者的新生力量,科技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表达水平、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对其学术规范意识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科技论文写作既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1]。从宏观层面来看,研究生论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关系到国家未来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微观层面,对于研究生个人而言,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位的获取和学术声誉,还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学位论文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它不仅是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知识创新与价值重塑的书面成果,更是其责任担当、逻辑思辨、实践操作、创新突破及学术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学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可视化载体,学位论文质量直接关系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成效,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2]。提升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为各核心期刊提供有学术影响力的优秀稿件,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文明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研究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提供参考,为导师指导研究生提供指导,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保障和提升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合力。

2. 研究生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研究生论文质量从整体上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部分学生积极进取,在文献阅读与整理、选题、研究方法、创新性、学术写作规范等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另一部分学生由于论文选题不够新颖、研究方法单一、复制粘贴他人论文、缺乏创新、实验结果不准确等多种情况,导致论文质量堪忧。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研究生论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选题宽泛缺乏创新性。在论文选题方面,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学术能力、创新性都影响着选题的大小、意义、新颖程度,选题作为撰写过程的开端影响着后续的论文写作。选题不符合相关的学科范围,会导致后续研究难以推进;题目太过宽泛会使研究和写作时间变得紧迫,导致研究内容浮于表面,重点不突出;相反,选题太小会使文章缺少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在论文选题方面,热门领域的研究课题过于集中,大量学生跟风研究,导致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内容重复,遵循既定的模式和套路,缺乏创新性[3]

(2) 文献综述的归纳不够全面。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在全面掌握某一研究领域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种已有成果进行的系统而深入地归纳、总结,综述需清晰地梳理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点,为开展后续研究创设必要的情景和学术对话空间[4]。部分研究生由于文献综述能力匮乏,未能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不够全面深入,使提出的研究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没有追踪学术研究前沿,学生阅读的范围局限在教材的基础理论,文献阅读的滞后可能导致论文研究的滞后和创新的缺乏[5]

(3) 学术不端问题。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学术界通过长期共识形成并共同遵循的观念体系、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的总和[6]。学术道德是引导科研工作者在学术活动中坚守诚信原则、保证研究的规范进行的核心。研究生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部分研究生抄袭、剽窃、拼接他人论文。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他人利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违背学术创作的原创性原则。某些研究生为了完成论文,伪造研究项目、统计数据、实验结果等。这些行为破坏了科研的真实性,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4) 论文规范性差。当前部分学位论文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用词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未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图表清晰度差、图表标注内容缺失或不规范等,还有些论文整体架构缺乏合理性,章节层次、论述逻辑混乱,没有很好地体现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7],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论文质量的提升。

3. 研究生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导致研究生论文质量降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招生质量、培养方法、导师是否因材施教、学生自身努力程度、论文审核等,其中研究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仍是: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因素、学校培养因素。

(1) 研究生自身因素

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学科素养、科研能力、创新性等是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研究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学习消极懈怠,对科研缺乏动力和热情,那么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学科素养是开展专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的学科素养并非源于先天禀赋,而是后天通过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精神涵养以及专业实践逐步形成的综合能力[8]。同时,研究生的时间安排能力也严重影响着论文质量,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大多数研究生本科期间没有系统撰写国内科技论文,在研究生阶段是初次撰写,对科研技巧不熟悉,欠缺写作技巧。因此应该尽早规划好论文写作流程,避免因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论文质量低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文献综述能力、研究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也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此外,研究生是否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合理创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2) 导师因素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本科教育方式不同,研究生阶段主要采取一位导师带多个学生的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据兴趣和专业能力互相选择,选定导师后,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根据老师制定的培养方案来学习和实践,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论文撰写,从论文选题、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学习、框架构建到论文内容修改、最终定稿,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能力、时间安排、指导精力等都会对研究生论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导师可以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多元的信息渠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提供独到见解,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科前沿[9]。优秀的导师能够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帮助其确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等,提高论文的质量。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不足,指导不到位,不能及时检查学生论文进度,也可能会导致研究生论文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尤为重要。研究生学术写作教学面临的一大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大规模、多学科的班级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0]。老师的授课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科研的动力。

(3) 学校培养因素

从培养类别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在评价指标上也会有所侧重[11]。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的是实践型人才,学术学位培养的是理论学术型人才,但两者都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硕与专硕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并非理论与应用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应用的不同侧重点,学硕侧重理论创新与建构,致力于推动学科基础理论发展;专硕侧重用理论解决问题,强调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两者本身都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过渡性复合性人才[12]。学校应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制定并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的夯实,拓展学科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尝试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应制定严格的论文质量监查制度,从论文选题、相关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复制比检测、论文答辩等方面严格监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出现后期修改时间不足的问题。学校同时也要确保教学方法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3]。保证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扮演着“灯塔”的角色,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学校管理、论文监督制度的不合理,会影响研究生教育的每个环节,导致论文质量降低。例如,有些学校对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等环节把关不严,使得一些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相反,不良的学术环境,如学术风气浮躁、过度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质量、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可能会导致研究生为了满足毕业要求而拼凑论文,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4. 研究生论文质量提升策略与创新实践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核心指标,其提升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协同发力,构建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保障体系。本文基于实践案例与政策导向,研究生因素、导师因素和学校培养因素,从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学校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改进策略。

(1) 学生层面:强化学术训练,激发内生动力

研究生需从入学起注重科研积累,认真学好专业课程,灵活运用学校提供的文献检索平台,广泛阅读文献,培养自身文献综述能力,学会梳理研究领域文献的理论框架,学习研究方法,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文献,为论文选题奠定基础。在科研写作中,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学生需批判性审视文献来源、构建逻辑严谨的论点并得出合理结论。选题上聚焦创新,研究中注重规范,写作时追求精炼,修改中吸纳反馈。认真上好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严格遵守引用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参加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综合能力。像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生成结构化内容、整合文献资料[14]。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合理运用AI工具,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要根据自身能力制定阶段性目标与进度表,将论文写作过程分解到选题、文献综述、框架构建、内容撰写、修改、定稿等,分阶段完成,避免拖延影响论文质量。同时,要学会劳逸结合,适当放松释放压力,激励自身。

(2) 教师层面:落实导师责任,优化指导模式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核心主体,参与研究生论文写作从选题、文献综述、框架构建、内容撰写、修改、定稿的全过程,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

导师自身的学术、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想要切实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着重关注导师的水平、科研课题及科研经费等要素。导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课题、科研经费都与研究生的教育方向密切相关,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过程[15]。导师要以身作则,确保始终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持续关注学科前沿,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16]。通过加强对老师的选拔、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并建立导师指导激励机制,鼓励导师投入更多精力指导研究生,全方位保障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3) 学院培养层面: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过程管理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方,学院肩负着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任。为达到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要求,学院需建立严格的从论文选题到定稿质量监控体系。学院不仅需在课程建设方面完善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优化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加强论文写作指导,还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监督,开设科研伦理课程、学术讲座等,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养,确保论文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是契合在我国国情形成的特色化学位论文评审机制,是对授予学位后的学位论文进行的质量检验,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而进行的事后监督,该制度不针对学生本人进行责任追究,而是通过质量评估警示培养单位及学位点[17],以此推动高等教育机构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审查制度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高校内部学术主体的主动性[18]。因此,高校应响应国家论文抽检制度,制定相应的审核制度,从源头杜绝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学校应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支持热爱科研且有潜力的研究生进行科研探索,防止因资金不足导致研究受限。高校应加大对新兴学科和前沿技术领域等教学资源的投入,确保研究生获得现代化、创新的教学工具和实践平台。同时也可设置科研奖学金,激励学生投入到科研中来。

5. 结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的核心指标,关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生态建设。本文系统剖析了研究生论文质量现状及成因,揭示其受自身因素、导师指导、学校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研究强调,提升论文质量需研究生自身提高学术能力,导师学校共同指导监督,一方面通过强化学术训练、落实导师责任激发学生科研潜力;另一方面依托严格的过程监管、跨学科培养和学术道德建设营造优质育人环境。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论文质量评估、动态化导师考核机制等创新实践,保障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秀红. “研究生 + 编辑”模式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质量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 12(17): 39-42.
[2] 李忠. 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训练的困境及其纾困——基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问题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2(4): 12-19.
[3] He, L.P. (2012) A Discussion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daptable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43, 73-80.
[4] 周春雷, 张琳琳, 王晓丹, 等. 研究生学位论文综述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 41(11): 128-132.
[5] 王平. MPA学位论文写作问题与评价标准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17): 54-56.
[6]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现代学术交流概论[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08-117.
[7] 张如全, 张明, 武继松, 等. 地方“双一流”高校特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 纺织服装教育, 2020, 35(5): 403-405.
[8] 杨慧, 刘建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4(11): 25-31.
[9] 张增印, 彭建伟. 提高军校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4): 5-7.
[10] Fatokun, K.V.F. and Eniayeju, P.A. (2014) The Effect of Concept Mapping-Guided Discovery Integrated Teaching Approach on Chemistry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Reten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 Reviews, 9, 1218-1223.
[11] 张树光, 周国清, 代俊峰, 等.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五融五筑”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7): 8-13.
[12] 王东海, 王楠. “问题导向”的学硕与专硕学位论文选题区隔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84-89.
[13] 朱旭东, 李肖艳. “Wisdom”学位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建构: 构成要素、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4(7): 1-8.
[14] Anik, M.H., Raaz, S.N.C. and Khan, N. (2024) Embracing AI Assistants: Unraveling Young Researchers’ Journey with ChatGPT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sis Wri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35, 225-244.
https://doi.org/10.1007/s40593-024-00438-6
[15] 张媛. 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思考[J]. 才智, 2022(13): 132-134.
[16] 王洪庆, 张义, 张相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M大学为例[J].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2): 56-60.
[17] 李敏, 陈洪捷. 不合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基于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6): 50-55.
[18] 廖霞, 黄巨臣.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制度的演进、运行与展望[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8):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