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资助背景下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就业帮扶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upport Strategies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Aided under Developmental Student Sponsorship
摘要: 职业本科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我国职业本科高校当前的资助体系已从单一的经济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在职业本科教育中获奖助学金的学生多出自贫困家庭,在校期间学业成绩较好,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但是仍然面临就业竞争力不足的挑战,因此,通过就业帮扶提升获奖助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发展型资助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政策文本分析与多案例研究,揭示获奖助学生就业困境,并提出了基于发展型资助理念的就业帮扶策略。
Abstract: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eets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nd has trained numerous applied-oriented talents. The student support system in China’s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has evolved from mere economic aid to developmental sponsorship.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receiving scholarships or grants are often from poor families. They achieve good academic results and excel in professional skills. Yet, they still struggle with insuffici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ence, enhancing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aided students through employment support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his paper employs developmental sponsorship theory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integrating policy document analysis with multi-case research, it disclos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aided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employment support strategies based on developmental sponsorship concepts.
文章引用:董安洋, 谢婷, 杨晶. 发展型资助背景下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就业帮扶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7): 559-56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253

1. 引言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因此,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和完善资助体系对于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的资助体系已从单一的经济援助逐渐转向发展型资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发展型资助的重要性,提出了要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做到“扶智”和“扶志”相结合[1]

获得职业本科学位的获奖助学生,是通过申请贫困认定来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这些学生如果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便有机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部分学生群体在享受国家资助同时也承担着较普通同学更大的生活压力及就业挑战。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完善发展型资助体系,提升对获奖助学生的就业帮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发展型资助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政策文本及案例分析当前获奖助学生的就业现状,完善发展型资助体系,提出有效的就业帮扶策略。

2. 发展型资助的实践意义

发展型资助较传统型资助更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2.1.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发展型资助解决学生的经济压力,以育人为本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2023年关于我国职业本科学生心理调研,73.4%的职业本科学生存在高学业压力感知,焦虑症状检出率高达36.7%,抑郁倾向比例为32.1% [2]。由此可见,职业本科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不容小觑。

在职业本科就读的获奖助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贫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育人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收获专业知识,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获奖助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体现发展型资助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2. 能力发展的多维路径

为获奖助学生提供多维能力发展路径是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议题。发展型资助的工作路径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和“以赛促教”等。首先,校企合作较为常见,由高校为主导,与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积累自身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获奖助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必要路径。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拥有竞争力,增加高质量就业机会。目前,多数高校已设置专业资格课程及公益性质的考证办公室,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等培训。例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资格、保育员、普通话证书培训为专业必修课,同时,由高校考证办公室开设心理咨询师等培训课程,而获奖助学生既可以学习必修课程提升专业能力,又可以通过提供贫困证明的方式来免费学习考证办公室的培训课程。

此外,“以赛促教”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全国性的职业教育类比赛较多,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发展型资助背景下,职业本科高校组织获奖助学生参与比赛既可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又能够使其在比赛中激发自身潜能。

2.3. 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

发展型资助不仅解决学生短期性的经济困难,还注重其长期发展[3]。促进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长期发展,为其提供与学科相契合的资源和支持具有必要性。

不同年级的获奖助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具有不同需求。低年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和学业辅导有较强的需求,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实习机会和职业规划具有更多的渴求。发展型资助背景下,获奖助学生就业帮扶的战略布局中涉及了学业、心理和职业状况的定期跟踪与优化调整。

不同专业的获奖助学生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职业指导与规划。以学前教育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对比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与幼儿园作为社会实践平台,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方法,而计算机专业需要以互联网企业为社会实践平台,切实参与到项目研发当中。因此,发展型资助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特殊性,通过差异化支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4. 多元创新的资助形式

我国高校资助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亦趋向完善,形成了以“奖、助、贷、勤、补、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形式。即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生活补贴和学费减免[4]。发展型资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资助渠道,引入了社会资源,包括企业公益助学、社会组织设置专项资助等多元创新的资助形式。

企业公益助学是指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职业本科院校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同时提升自身企业知名度,树立正面的企业的形象,也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例如,一汽丰田在四川大学设置的“大学生筑梦行动”,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5]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设置了专项资金资助,更倾向于服务特定大学生群体。例如,在2023年6月,四川省妇女联合会联合多部门共同启动了“巾帼护航计划”;不仅为女大学生提供了经济援助,还提供了包括培训和指导在内的全方位支持,组织了超过400家企业参与的针对女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促进了女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6]

2.5. 政策协同的整合推进

政策协同即在国家或地方层面提供资助支持,为资助制度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撑,整合高校与社会组织等多部门资源,形成联动效应。2023年,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文件《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各教育层级的职责,细化了资助标准及流程[7]

政策协同能够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有效推进,为职业教育发展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例如,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需要民政部门提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精准数据,需要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资金分配,从而确保资源的精准投放。

3. 职业本科高校获奖助学生就业困境析因

我国职业本科高校在发展型资助体系背景下,在经济上援助贫困学生,同时,通过国家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激励学生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促进其学业的进步。但是,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8]。此外,由于社会认知偏见等因素,职业本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着比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更为严峻的考验。而职业本科高校获奖助学生由于经济压力更为迫切地需要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及时就业。但在其就业过程中,仍面临多重就业困境,而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经济压力导致精力投入失衡,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职业本科高校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不足,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学业学历认同与职业发展壁垒等。

3.1. 经济压力导致精力投入失衡

经济压力是导致获奖助学生学业压力和求职压力的根源。这就导致了获奖助学生在学业与兼职、学业与就业、就业与发展这三个方面无法平衡精力的投入。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在学费的支付上往往依赖于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借贷。同时,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有限的收入,以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兼职工作来赚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或承担家庭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

为获得奖学金,他们在学业上过度投入,较少参加实践活动,忽视了职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当临近毕业时,他们又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寻找薪资水平较高、生活成本较低的工作机会中,这些情况限制了他们在就业时的选择范围。使得他们在面临就业时产生无助感。

3.2. 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猛,企业对人才要求水平逐渐提高,职业本科高校需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职业本科起步较晚,存在着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薄弱、素质培养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个人技能水平无法符合市场需求。

职业本科部分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薄弱,实训设备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仍沿用多年前的教材,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及工具较为传统,未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儿童在心理方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幼儿园教学需求,影响其高质量就业,降低了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3.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足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指引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职业本科高校所提供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投入不足,并且多以课程形式出现,授课内容偏理论化且过于宽泛。较少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发展引导,使得学生无法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能力优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产生清晰地认识,致使其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迷茫心理和被动行为。导致大多数获奖助学生直至毕业前夕才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由于个人决策的仓促性,导致难以找到符合自身期望的工作,从而加剧了就业难度。

此外,职业本科高校的就业规划与指导课程内容更侧重于理论,缺乏对行业动态、岗位需求的深度分析,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甚至仅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基础教学层面,无法帮助获奖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用人需求和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3.4. 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有限

职业发展需要家庭支持及充分的社会资源,但许多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家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职业选择与发展。一些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来自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情况不理想。家庭其他成员无法为其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9]。并且由于经济压力,他们急需找到工作以反哺家庭,往往在选择工作时注重薪资水平而忽略未来职业发展。

其次,就业信息掌握不畅,社会资源有限,使他们无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错失就业良机。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一些优质企业更侧重于与双一流高校合作进行招聘进行内部招聘。因此,就业市场的优质岗位较为有限,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即使学业优秀且专业技术突出也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

3.5. 学历认同与职业发展壁垒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起步晚,发展快,但在社会认知层面仍存在学历偏见和认同度不高的问题。一是存在于实际招聘当中的学历壁垒,在实际招聘中更倾向于选择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对职业本科学历认可度较低。部分国有企业在岗位招聘时更是明确了“全日制普通本科”为学历门槛,形成了就业壁垒。

二是在薪资待遇方面,职业本科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存在差距,在教育部《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职业本科学生的平均起薪为4286元/月,普通本科则为5272元/月,存在着近18.6%的结构性差距[10]。这种学历认同的落差和职业发展壁垒,加剧了获奖助学生在职场中的弱势地位。

4. 基于发展型资助的就业帮扶策略

发展型资助强调从简单的经济援助向能力提升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长期发展。为缓解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的就业困境,职业本科高校应当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应对当前就业困境。通过提供精准的资助措施,平衡学生在学业上的精力投入,积极与市场需求对接,优化学生专业技能,达到为获奖助学生提供就业帮扶的目的,提升其就业能力。

4.1. 提供精准资助,平衡学业投入

在发展型资助背景下,针对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经济负担较重,分散学业和就业规划精力的情况,高校可以采取调动社会团体的力量,同时灵活学分制度,开发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助力获奖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一是调动社会力量,设立就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定向奖学金,为获奖助学生提供经济援助与学业奖励。这一举措既可以缓解获奖助学生的经济压力,又可以提升其专业竞争力。

二是职业本科高校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可采取灵活学分制,允许学生通过实习、社会实践、比赛名次、证书等方式获取学分,免修同类课程。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增强其职业竞争力。例如,学前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去幼儿园实践、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等专业资格的方式获得学分,免修幼儿教师综合能力训练、幼儿教师资格证培训的相关课程。

三是高校应积极开发勤工助学岗位,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兼职机会。这些岗位应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助理、实验室助理、实训室助理、行政助理等,以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子的需求。通过勤工助学,学子不仅能够缓解经济压力,还能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学生技能

以市场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是促进职业本科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本科高校不能脱离于行业发展,应当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学生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首先,开设适应于行业发展的专业资格技能培训,为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行业认可的资质提供平台,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如为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保育员资格证培训;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云计算架构师认证、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等课程,确保学生掌握行业需求的实用技能。

其次,加强对前沿技术及市场紧缺技能方面的研究,并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拓宽职业本科学生的眼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再次,为学生组织专业性活动;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讲座,这些讲座内容需要涵盖当前专业技术发展趋势,行业最新动态以及人才市场需求,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研讨会和行业研讨会,让其能够与业内人士面对面交流。

4.3. 弥补规划短板,提升指导实效

传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浮于表面,无法为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职业本科高校应当完善职业规划指导机制,提升帮扶实效。

一是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应当涵盖自我评估、职业认知、目标设定、实用工具、沟通技巧等实用性较强的环节,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和行业需求,并及时改善自身不足。也可通过开展模拟面试、职业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实战经验。

二是注重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为获奖助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优化职业规划辅导的内容和方法。如建立辅导员工作室,由辅导员与经验丰富的职业规划师和心理专家组成,定期开展一对一咨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困惑和心理问题,确保其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

4.4. 整合多元力量,助力学生就业

职业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整合多元力量,构建系统育人体系,能够助力获奖助学生的发展。发展型资助背景下,应强调多元创新的就业帮扶,如加强产教融合、拓宽招聘渠道、鼓励创新创业等。

第一,加强产教深度融合;高校应当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构建实训基地,开展“校地企”合作项目,实施订单式培养等措施,为获奖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并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参与专业技术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从企业用人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知识和就业指导。

第二,拓宽社会招聘渠道;为奖助学生提供多元化就业信息。借助校友网络、行业协会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同时,通过校友的案例经验分享,激发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个人就业动力。

第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途径,也是职业本科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配备专业导师团队,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持,帮助有创业意向的获奖助学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项目,提升创业成功率。

4.5. 增强就业信心,打破发展壁垒

面对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在就业时遭遇的学业认同困境与职业发展壁垒,高校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其就业信心。既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升职业本科学历的认可度。

一方面,高校可以主动与媒体机构合作,运用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展示职业本科教育成果,以及获奖助学生的优秀风采,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职业本科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高校可以组织获奖助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类竞赛、职业规划类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潜能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既能实现“以赛促教”的教育目标,也能通过比赛让公众认识到职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打破固有偏见。

5. 结语

职业本科高校在发展型资助理论背景下,为获奖助学生提供解决当前就业困境的策略,提出精准资助、对接市场需求、弥补规划短板、整合多元力量以及增强就业信心等就业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帮扶获奖助学生,缓解其就业压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职业本科高校应当深化发展型资助理念的应用,不断完善就业帮扶策略,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够精准落地,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根据未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持续关注获奖助学生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帮扶策略,确保职业本科获奖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4年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青年项目)“发展型资助背景下高校获奖助学生就业帮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DGSZZZXQ202406,项目主持人:董安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中国政府网, 2022-12-2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2025-02-03.
[2] 王建国, 李思雨.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7): 1253-1265.
[3] 范璇, 王怡, 谢亚楠.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冶金教育, 2024(3): 103-105.
[4] 俞晓霞. 校企合作对高校多元化资助体系的作用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6): 65-67.
[5] 四川大学团委. 关于组织开展2022-2023学年四川大学“一汽丰田·筑梦行动”资助工作的通知[EB/OL]. 2022-11-01.
https://tuanwei.scu.edu.cn/info/1004/25289.htm, 2023-06-16.
[6] 任然. 四川成都实施“巾帼护航计划”助力女性就业[N]. 中国妇女报, 2023-06-13(003).
[7] 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等. 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310号[Z].
[8] 人民日报.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教育部部署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EB/OL]. 2024-11-15.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11/content_6987105.htm, 2025-07-10.
[9] 熊强. 职业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帮扶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23(2): 25-29+4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