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台州椒江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On the Overlapping of Monosyllabic Verbs in Jiaojiang Dialect,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摘要: 台州方言属于吴方言的台州片。台州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可以根据重叠方式的不同,将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分为VV式、V记V记式和VVVV式三类。VV式不仅能与其它VV式叠加使用,还能够在后边加上体标记词,表达不同的语义。V记V记式和VVVV式都能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但V记V记式依赖“记”构成重叠式,VVVV式则是通过二次重叠而形成的。二者表达的语义也有些许不同。
Abstract: Taizhou dialect belongs to the Taizhou branch of Wu dialect. The overlapping forms of monosyllabic verbs in Taizhou dialec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ways of overlapping: VV form, V-note V-note form, and VVVV form. VV forms can not only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VV forms, but also have body markers added at the end to express different semantics. The V-notation and VVVV notation can both represent the continuous repetition of actions. But the V-notation relies on “notation” to form an overlapping expression, while the VVVV expression is formed through secondary overlap. The semantics expressed by the two are also slightly different.
文章引用:张娴. 论浙江台州椒江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7): 353-36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7719

1. 引言

重叠多发生在形容词和动词中,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李宇明的《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一文中,“重叠是使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常见的现象。”[1]

陈立民的《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文中谈到:“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片段是少量的、非永久性的、但又必须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这也体现了动词重叠式的主要功能也是用于‘调量’。”[2]台州方言动词重叠式的主要意义也和上述相同,但是在结构形式、构词语素等方面,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有着较大的区别。

台州方言属于吴方言的台州片。阮咏梅(2010)“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地位。如果非得对吴语进行‘非南即北’的划分的话,那么,台州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为佳。”[3]

目前对台州方言的研究涉及面较广,包括语音、俗语、形容词重叠式、词的特殊构造等方面。张永奋的《浙江台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提到“重叠是语言中常用的一种生动化手段。无论是在汉语普通话还是在方言里,重叠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4]阮咏梅的《温岭方言研究》“对台州温岭方言的动词体貌特征进行了探讨,其中提到了单音节动词重叠的使用,但没有细致地展开讨论。”[5]研究台州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界对于台州方言的研究兴趣,也能为方言区和官话区的社会交际提供便利。

台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根据重叠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VV式和V记V记式。其中VV式可以加上不同的体标记,表达不同的语义,自身也可以再次重叠。V记V记式则能够通过重叠表示动作的持续。

笔者系台州椒江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浙江台州椒江方言。另外,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温岭方言属于吴方言台州片,与椒江方言十分接近,本文所使用的方言例字及注音均出自于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

2. VV式

VV式即将单音节动词重叠起来,重复两遍。一般后一音节的音长会变短,音高变高,音强也变弱。大部分单音节动词都可以重叠。以下是一些VV式的例子:

蹿ʦʰø55:蹿蹿(跳跳) 望mɔ̃13-55:望望(看看)

眯ʔmi55:眯眯(眯眼) 打tã42:打打(打打)

拣kiɛ42:拣拣(挑选) 讲kɔ̃42:讲讲(说说)

喫tɕyoʔ5-3:喫喫(吃吃) 角koʔ5:角角(烘烤)

2.1. VV式的句法分布

2.1.1. VV式单独使用

VV式单独使用主要做谓语。谓语相对于主语而言,主要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行为。动词大多数情况做谓语,用来陈述主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也是如此。

例如:

(1) 我白讲讲个。(我只是说说的。)

讲kɔ̃42讲(说说)其中的“讲讲”即“说说”。说话人凭借VV式表达自己只是想开个小玩笑,并不是认真严肃地在讨论事情。如换成“我白讲个。”则句子不成立。

(2) 快点望望完。(快点看看完。)

望mɔ̃13-55望(看看)其中的“望望”即“看看”。说话人凭借VV式表达自己急切的心理,带有催促的意味。

2.1.2. VV式可以与其它VV式动词重叠式连用,形成VVV1V1的形式

两个VV式叠加使用,表示“一边……一边……”的意思。主要表示的是动作的反复进行,持续比较长的一个阶段。

例如:

望望喫喫(一边看一边吃)

条条讲讲(一边走路一边说话)

喫喫嬉嬉(一边吃一边玩,可以引申为一个人不工作只顾玩乐)

以上的VVV1V1式均表示“一边……一边……”两个动作同时反复进行,且时间比较长。

2.1.3. VV式带体标记

台州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可以在后面带体标记。能与VV式搭配使用的体标记有“相”“过”“爻”“𡍲”“牢”“好”“起”七个。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从温岭方言的实际出发,根据动作随时间的展开过程,将温岭方言动词的体貌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尝试体、起始体、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5]

以下将依据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中对温岭方言动词体貌的划分,将能与VV式连用的体标记,分类进行讨论。

1. 尝试体

台州方言中的尝试体包括两种语义:短时和尝试。其中能与VV式搭配的尝试体标记有“相”和“过”。

1) VV相

“相”表尝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看”。

例如:

望:望望相(试着看) 弹:弹弹相(试着弹)

打:打打相(试着打) 喫:喫喫相(试吃)

嬉:嬉嬉相(男女试着交往) 着:着着相(试穿)

讲:讲讲相(试着说) 烧:烧烧相(试着烧)

以上这些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后的“相”都可以替换成普通话里的“看”。

但是,普通话中的VV式能够直接表尝试义,台州方言中的VV式则不能。

例如:普通话中“让我试试。”“让我看看。”“让我学学。”都可以直接表示尝试义,但是在台州方言中,必须说成“让我试试相。”“让我看看相。”“让我学学相。”

2) VV过

“过”是经历体的典型标记。台州方言中的“过”跟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过”相似。但是在台州方言中,“过”也可以表示时间的短暂,即动作完成得很快。

例如:

望:望望过(随便地看完) 弹:弹弹过(随便弹完)

理:理理过(随便整理一下) 喫:喫喫过(随便吃点)

听:听听过(随便听过) 咬:咬咬过(随便咬两口)

讲:讲讲过(随便说说) 读:读读过(随便地读完)

做:做做过(随便地做完) 着:着着过(随便穿穿)

以上这些“VV过”都表示动作完成得很快,同时也引申出可能完成得不很认真的语义。在台州方言动词重叠式中,“过”还有表示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VV过”,比起一般的“过”的声调,音高更高,音长会边长。

例如:

(3) 渠白讲讲过个。(他就说说的。)

这里的这个人说的话,就十分不可信,大概率是在说谎。

(4) 个作业,做做过算了。(这个作业,写写过就算了。)

这里的“写作业”就可能写得很不认真,只是随便写几笔。

2. 持续体

夏俐萍(2009)“汉语方言的完成持续体标记持续体表示事件的动作行为呈持续不断的状态。”[6]台州方言中能与VV式搭配的持续体标记词有“𡍲”“牢”“起”三个。以下将分别讨论三个持续体标记词与VV式结合的情况。

1) VV𡍲

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2013)提到“‘𡍲’原本为实义名词,即后置方位词。后来词义虚化为助词,即动态助词‘𡍲’。”[5]台州方言中的动态助词“𡍲”读为[təɁ]。“𡍲”可以与VV式结合表示状态持续,其中的动词一般都为静态动词,例如:

坐坐𡍲(坐着) 踦踦𡍲(站着)

蚌蚌𡍲(扔着) 戴戴𡍲(戴着)

囥囥kʰɔ̃55𡍲(放着) 倒倒𡍲(躺着)

抲抲𡍲(拿着) 摆摆𡍲(摆着)

以上这些重叠的动词大部分为静态动词。

另外,在台州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中,“VV𡍲”与“VV过”一样,也有表示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意思。其音变也是,比起一般的“𡍲”,表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𡍲”的声调,音高会更高。

2) VV牢

这里的“牢”与普通话中的“牢固”意思相近。“VV牢”与“VV𡍲”相同,都表示状态的持续。

例如:

坐坐牢(坐着) 踦踦牢(站着)

戴戴牢(戴着) 抲抲牢(拿着)

囥囥牢(放着) 迫迫牢(粘住)

捽捽牢(抓头发)

以上这些例子均表示状态持续。

“VV牢”也和“VV𡍲”“VV过”一样,也有表示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意思。其音变同样,比起一般的“牢”,表动作行为十分敷衍、不认真的“牢”的声调,音高会更高。

另外,“VV牢”和“VV𡍲”也有一些不同。首先,“𡍲”由于原本是个后置方位词,主要指将某物放置在某地。而“牢”则偏向“牢固”的语义。所以,我们可以说“蚌蚌𡍲(扔着)”,但是不能说“蚌蚌牢(扔着)”。

3) VV起

“VV起”的用法与前文所提到的“VV牢”和“VV𡍲”不太一样。

动词重叠后再加“起”的格式,表示的是兼具尝试、短时、起始和持续的复杂意义,这是由于动词重叠带来的尝试、短时的句法意义,与作为起始标记的“起”,以及由“起”同时作为后置成分表示动作的先后次序的意义嵌套在一起才形成的。

因此,“VV起”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而要在后面加上一个转变的动作。如:“尔先喫喫起,渠马上白回来了。”(你先吃,他马上就回来了。)

以下是一些“VV起”的例子:

喫喫起(先吃着) 望望起(先看着)

剩剩起(先养着) 等等起(先等着)

戴戴起(先戴着) 用用起(先用着)

踦踦起(先站着) 走走起(先走着)

眯眯起(先闭目养神) 嬉嬉起(先交往着)

3. 完成体

1) VV爻

台州椒江方言中不使用“了”表完成,只使用“爻”。以下是一些VV式与“爻”搭配的例子:

望:望望爻(看完) 弹:弹弹爻(弹完)

理:理理爻(整理完) 喫:喫喫爻(吃完)

听:听听爻(听完) 咬:咬咬爻(咬完)

讲:讲讲爻(说完) 读:读读爻(读完)

做:做做爻(做完) 着:着着爻(穿完)

台州方言中的“爻”用于句中或句末皆可。

例如:

(5) 作业做做爻白洗澡去。(做完作业了就去洗澡。)

(6) 电视望望爻喫饭去。(看完电视了就去吃饭。)

(7) 衣裳着着爻上课去。(穿了衣服就去上课。)

以上三个例句中,“爻”均位于句中。

“爻”也有位于句末的情况,但是“VV爻”不能够位于句末。

例如以下的例句可以成立:

(8) 我作业做好爻。(我作业做完了。)

(9) 拨个只狗送人爻。(把这只狗送人了。)

(10) 我去爻。(我走了。)

如果将句中动词改成“做做好”“送送人”“去去”句子则不能成立,故“VV爻”不能够位于句末。

2) VV好

动词后的“好”与普通话相似,既可作形容词,充当修饰动词的程度补语,如“吃好、喝好、玩好”,也可作时态助词,表示完成的语法意义。

以下是一些“VV好”的例子:

望:望望好(看完) 弹:弹弹好(弹完)

理:理理好(整理完) 喫:喫喫好(吃完)

听:听听好(听完) 咬:咬咬好(咬完)

讲:讲讲好(说完) 读:读读好(读完)

做:做做好(做完) 着:着着好(穿完)

台州方言中的“好”也跟“爻”一样,既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

但是与“爻”不同的是,“好”加上VV式变成“VV好”后,仍可以位于句末。例如:

(11) 快点拨作业做做好。(快点做完作业。)

(12) 快点拨物事理理好。(快点收拾东西。)

(13) 上学前拨衣裳着着好。(上学前把衣服穿好。)

“好”表示完成时也可以与“爻”连用,但是此时前面的动词不能够重叠。

2.2. VV式的语义特征

2.2.1. 表尝试义

台州椒江方言中的VV式表示的尝试义,大多情况下依赖体标记“相”来表达。例如:“让我试试。”“让我尝尝。”“让我听听。”在台州方言中都需要加上“相”变成“让我试试相。”“让我尝尝相。”“让我听听相”才行。

2.2.2. 表时间短

VV式经常表示动作的快速,即时间短。

如:

(14) 拨尔望望。(看看你。)

其中的“望望”是“望”的重叠式。单独一个“望”是看的意思。重叠后表示很快地看一眼,但也有持续一段时间,只是时间比较短。

再如:

(15) 妆妆过。(快速地做完)

其中的“妆ʦɔ̃33”表示胡乱地做事情,重叠后更表示动作飞快。

2.2.3. 表敷衍、不认真的动作

VV式常表示不太正式的行为动作,即做事只是糊弄着完成的。

如:

(16) 白替妆妆过。(就这样做做过。)

(17) 屋里白替掸掸过。(厨房就随便擦擦。)

其中的“妆”和“掸”重叠后都有表示交烂账,随便糊弄,不好好完成任务的意思。

2.2.4. 表反复、持续

VV式常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具体表现在VV + V1V1式中,表示“一边……一边”的意思。如前面提到的“望望笑笑、讲讲笑笑、喫喫嬉嬉”。也有单独VV式表反复的,例如:

(18) 白个几则字,写写过算数了。(就这几个字,写写过算了。)

其中的“写写”表示动作的重复进行,动作者将连续动作好几次。

反复经常可以引申为动作持续的时间长。“喫喫嬉嬉、讲讲笑笑”就经常用来指长时间的动作。如:

(19) 个两日搭在喫喫嬉嬉。(这两天一直在吃喝玩乐。)

(20) 扣腔还在讲讲笑笑。(就在刚才,还在说笑呢。)

总之,台州方言的动词VV式与普通话动词VV式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首先,台州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表达的尝试义依赖于体标记“相”来表达。另外,台州方言的动词VV式后面可以加的体标记比普通话要多。其次,台州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搭配的体标记的音变与普通话不同。最后,台州方言的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搭配的体标记,可以通过音变,表达敷衍、不认真的语义。

3. V记V记式

吴捷(2012)“常用词‘记’除可作动词、名词外,还可作动量词。”[7]

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记’在VV式后,是表短时的助词,‘V + 记’可以表短时或尝试,而‘V + 记’重叠后成为V记V记式则成为持续体,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啊V的’。”[5]台州椒江方言中,V记V记式同样成为了持续体标记,表示动作的反复。并且经常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为鬼鬼祟祟。另外,黄雪斌(2012)发现“能进入‘V记V记’格式的动词必须表示具体动作,且不带有剧烈的动作行为。”[8]

以下是一些台州椒江方言中V记V记式的例子。

妆:妆记妆记(做了又做) 喫:喫记喫记(吃了又吃)

讲:讲记讲记(讲了又讲) 望:望记望记(看了又看)

嬉:嬉记嬉记(玩了又玩) 写:写记写记(写了又写)

眯:眯记眯记(眯了又眯) 蹿:蹿记蹿记(跳了又跳)

走:走记走记(走了又走) 问:问记问记(问了又问)

开:开记开记(开了又开) 颠:颠记颠记(踮了又踮)

爬:爬记爬记(爬了又爬) 咳:咳记咳记(咳了又咳)

倒tɔ42:倒记倒记(躺了又躺) 隑ɡie13:隑记隑记(靠了又靠)

搿ɡiəʔ2:搿记搿记(抱了又抱) 跍ɡɯ31:跍记跍记(蹲了又蹲)

挈tɕʰiəʔ5:挈记挈记(提了又提) 嘬ʦøʔ5:嘬记嘬记(小口地吃了又吃)

斫tɕyoʔ5:斫记斫记(砍了又砍)

3.1. V记V记式的句法分布

3.1.1. 主要做谓语使用

V记V记式一般作为谓语动词使用,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例如:

(21) 渠在教室𡍲走记走记。(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22) 双脚颠几颠几也望弗着。(脚踮了又踮也看不到。)

这两个例句中的V记V记式都做谓语动词用。

3.1.2. 做状语

V记V记还能用来做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情状。例如:

(23) 讲几讲几讲些嘎呒也弗晓得。(讲了又讲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24) 妆记妆记妆些嘎呒也弗晓得。(弄来弄去也不知道弄出了什么。)

V记V记一般不能修饰除原有V以外的动词性成分,所以做状语时只能构成“V记V记V”的形式。

3.2. “V记V记”的语义特征

3.2.1. 表反复

(23) 讲几讲几讲些嘎呒也弗晓得。(讲了又讲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其中的“讲”的动作能够持续,进入“V记V记”格式后,产生了反复义。“讲几讲几”表示动作上有间断的连续,但时间上延续不间断,即动作分段连续进行。因此,“讲几讲几”表现出的是反复义。

有些动词表示的动作一次可以完成,一般不表示反复义。但这些动作从发生到完成的时间界限宽泛,时量很长。因此,这些动作可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来完成,如此便具有了反复性,可进入该格式。

例如:

(22) 双脚颠几颠几也望弗着。(脚踮了又踮也看不到。)

其中的“颠”的动作可以反复,进入“V记V记”格式后,“颠几颠几”表示不停地反复踮脚。

3.2.2. 表轻微

(25) 走景点𡍲望记望记。(跑到景点里看来看去。)

“望”是持续动词,进入“V记V记”格式后,都带有“轻微、悠闲”义,动作显得很轻缓。“望记望记”凸显了观光这一动作的轻微悠闲。

(26) 尔喫饭弗要嘬记嘬记。(你不要小口小口地吃饭。)

“嘬”本身就表示小口地吃,进入“V记V记式”之后,更表示动作的轻微。

有些动词表现的动作可剧烈、可轻微。但有些动词很猛烈,动作幅度很大。它们进入“V记V记”格式后,都只表现轻微、小幅度的动作。例如:

(27) 拨个球𡍲踢记踢记。(把这个球踢来踢去。)

(28) 尔在斫嘎呒物事斫记斫记。(你在砍什么东西,砍来砍去的。)

其中的“踢”和“斫”都表示剧烈的大幅度动作,也可表示微微使力的小幅度动作,但进入“V记V记”格式后,仅剩后一种意义。“踢记踢记”和“斫记斫记”都表示轻微地,小幅度的动作。这些动词都有时量长的特点,即要花较长时间完成。但这些动作可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来完成,动作的力度和幅度都相对减弱,变成了微弱和小幅度的动作,因此可以进入这一格式。“V记V记”由此带上了轻轻地动作的意味。

总之,台州方言的V记V记式中的“记”是表短时的助词。“V记”重叠之后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V记V记式一般只做谓语和状语使用。本来表示大幅度动作的动词进入V记V记式后,会变成只能表示小幅的动作。

4. VVVV式

VV式是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要形式。普通话中一般表示短时、小量的语法意义(朱德熙1982;太田辰夫2003);刘丹青(1995)、胡明扬(1996)等注意到,除了VV式,汉语方言中还存在着VVVV的动词重叠形式。台州方言也在其中。

丁存越(2016)“VVVV式中的V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V必须是单音节动词。第二,V是动作动词。第三,V是述人自主动词。第四,V是可持续性动词。”[9]

以下是一些浙江台州椒江方言中的VVVV式的例子:

蹿:蹿蹿蹿蹿(跳着跳着) 喫:喫喫喫喫(吃着吃着)

望:望望望望(看着看着) 哭:哭哭哭哭(哭着哭着)

嬉:嬉嬉嬉嬉(玩着玩着) 走:走走走走(走着走着)

倒:倒倒倒倒(躺着躺着) 眯:眯眯眯眯(眯着眯着)

剩:剩剩剩剩(养着养着) 妆:妆妆妆妆(做着做着)

囥:囥囥囥囥(放着放着) 颠:颠颠颠颠(踮着踮着)

4.1. VVVV式的句法分布

4.1.1. VVVV式不能单独成句,后面必须再接表示结果关系或者状态义的小句,且VVVV式只能作为 复句的前半句出现

例如:

(29) 渠蹿蹿蹿蹿,拨钥匙蹿落爻。(他跳着跳着把钥匙弄掉了。)

(30) 尔剩剩剩剩,白有剩好爻。(你养着养着,就会养好了。)

(31) 走走走走,汗走出来。(走着走着都出汗了。)

(32) 个物事囥囥囥囥,有气道爻。(这个东西放着放着,有异味了。)

另外,台州椒江方言中,VVVV式出现的复句中,后半句的动词可以与前项一致,如“蹿”、“剩”和“走”;也可以与前半句不一致,如“有气道爻”。

当后半句动词与前半句动词一致时,后半句的相同动词可以省略不说。如例句(29) (30) (31)分别可以省略后半句的动词,改成:

渠蹿蹿蹿蹿,钥匙落爻。

尔剩剩剩剩,白有好爻。

走走走走,汗都出来爻。

而VV式不需要后面跟小句即可单独成句,例如构成祈使句:

(33) 走去蹿蹿饿!(去跳跳,让肚子饿下来。)

(34) 剩剩凑!(再养养!)

(35) 囥囥凑!(再放几天!)。

4.1.2. VVVV式在小句中作前项谓语,且后面不能接任何句法成分

(36) 我喫喫喫喫,喫饱爻。(我吃着吃着吃饱了。)

(37) 替妆妆妆妆,眼要花爻个。(这样做下去,视力会下降。)

上面两例句中,“喫喫喫喫”和“妆妆妆妆”是反复多次或持续进行的动作。若要对其作后续说明,则不能直接加宾语或补语等成分,只能另接一个小句,小句中的动词可以是新的行为动作,如“眼要花爻个”,也可以是重复前面的动作,如“喫”。与之相比,VV式的受限程度要小得多。VV式后可以接宾语构成VV + N,如喫喫饭、望望电视等。但是VVVV式只能像光杆动词一样,不能够直接加宾语或者补语。

4.2. VVVV式的语义特征

4.2.1. VVVV式强调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长

阮咏梅(2013)“动词重叠表持续意义的现象,在汉语方言中从北到南都有,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较常见。重叠的次数分两次、三次、四次不等,多次重叠表持续的动词大都是单音节动词。一般来说,这种由单音节动词构成四次重叠的形式,所表示的时间过程更长些。”[5]台州方言中的VVVV式也是如此,表达的动作持续的时间,要比VV式更长。例如:

例句(31)可以改成“走走汗走出来。”

例句(30)可以改成“尔剩剩白有剩好爻。”

例句(36)可以改成“我喫喫喫饱爻。”

例句(37)可以改成“替妆妆眼要花爻个。”

以上四个例子中的VVVV式改为VV式后,不必再用停顿将句子再分隔开,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但是这时VV式表示的动作持续时间就没有VVVV式表示得那么长。

4.2.2. 复句中VVVV式与后半句的语义关系

台州方言VVVV式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V的行为动作反复持续发生,最后得到了某种的结果或状态,是结束状态,即复句中前半句指动作反复持续地发生,后半句指最后得到的结果或状态。例如:

(29) 渠蹿蹿蹿蹿,拨钥匙蹿落爻。(他跳着跳着把钥匙弄掉了。)

“跳”这个动作反复持续地发生,最后导致了钥匙丢失这个结果。

(30) 尔剩剩剩剩,白有剩好爻。(你养着养着,就会养好了。)

“养(病)”这个动作反复持续地发生,最后得到了“病好了”这个结果。

(31) 走走走走,汗走出来。(走着走着都出汗了。)

“走”这个动作反复持续地发生,最后达到了“出汗”这个状态。

(32) 个物事囥囥囥囥,有气道爻。(这个东西放着放着,有异味了。)

“放(储藏)”这个动作反复持续地发生,最后导致了“东西有异味”这个结果。

总之,台州方言中的VVVV式是由VV式再重叠而来的。VVVV式不能单独成句,且放入复句中作前半句的谓语,后面不能接任何句法成分。VVVV式表达的动作持续时间要比VV式长。且在复句中,VVVV式在前半句充当谓语时,后半句往往表达的是VVVV后的结果或状态。

5. 结语

台州椒江方言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象,通过重叠动词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根据重叠方式的不同,这些重叠式主要分为VV式、V记V记式和VVVV式。

VV式是最常见的重叠形式,通过将单音节动词重叠两次,表达动作的尝试、时间短、敷衍或不认真,以及反复或持续等语义。VV式可以单独使用作谓语,也可以与其他VV式连用形成VVV1V1的形式,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反复进行。此外,VV式还可以带上不同的体标记,如“相”、“过”、“爻”等,来表达尝试、持续、完成等不同的语法意义。这些体标记不仅丰富了VV式的表达方式,还通过音变来传达特定的情感色彩,如敷衍或不认真。

V记V记式是另一种重要的重叠形式,通过“V + 记”的重叠来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这种格式常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为鬼鬼祟祟。V记V记式主要作谓语和状语使用,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和轻微悠闲的情态。与VV式相比,V记V记式更侧重于表达动作的持续性和反复性。

VVVV式是VV式的进一步重叠,通过四次重叠动词来强调动作行为的持续时间长。这种格式不能单独成句,必须放在复句的前半句作为谓语出现,且后面不能接任何句法成分。VVVV式表达的动作持续时间比VV式更长,且常与复句的后半句一起构成顺承关系,表示动作反复持续发生后的结果或状态。

台州椒江方言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通过不同的重叠方式和体标记,表达了丰富的语法意义和情感色彩。这些重叠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还为方言区的社会交际提供了便利。

致 谢

导师为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良师也。师道不传已久,人之不惑亦难,吾之恩师何其难得!但人生浮萍,终无不散之筵席,唯有将老师的教诲深深刻进心底,愿老师身体康健,桃李春秋,岁月静好。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 10(1): 11-20.
[2] 陈立民.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 2005(2): 110-122+191.
[3] 阮咏梅. 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内外关系[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23(1): 13-18.
[4] 张永奋. 浙江台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5): 70-72.
[5] 阮咏梅. 温岭方言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6] 夏俐萍. 汉语方言的完成持续体标记——以“路上停着一辆车”的标记类型为例[J]. 汉语学报, 2009(4): 47-55.
[7] 吴捷. 动量词“记”的初步考察[J]. 现代交际, 2012(3): 52-53.
[8] 黄雪斌. 浙江宁波方言“V记V记”结构[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10): 57-59.
[9] 丁存越. 南京方言的VVVV式[J]. 方言, 2016, 38(2): 23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