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ADHD的患病率8% [1],我国的患病率也约为6.26% [2]。盐酸哌甲酯(Methylphenidate Hydrochloride)作为各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ADHD的一线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目前,盐酸哌甲酯有多种剂型,如普通片剂、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缓释咀嚼片、贴剂、复方制剂等。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国内外不同剂型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的现状进行综述。
2. 盐酸哌甲酯的药理作用
盐酸哌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从而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3]。此外,盐酸哌甲酯还可以调节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增强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
2.1. 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注意力、认知功能和行为控制密切相关。盐酸哌甲酯通过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转运蛋白结合,阻止它们被重新摄取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3]。这种浓度的升高能够增强神经信号的传递,改善大脑的执行功能,包括注意力集中、任务切换、冲动控制等方面。研究表明,盐酸哌甲酯对多巴胺转运蛋白的亲和力较高,能够有效地调节多巴胺系统的功能,这对于ADHD患者的大脑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2. 对前额叶皮质的调节作用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行为控制的关键区域,与注意力、计划、决策和冲动控制等密切相关。ADHD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往往存在异常,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4]。盐酸哌甲酯通过调节前额叶皮质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能够增强该区域的神经活动,改善其功能[3]。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从而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
2.3. 药代动力学特点
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普通片剂在口服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血药浓度迅速升高,但药物浓度波动较大,作用时间较短,通常需要每天多次给药。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则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使药物缓慢而持续地释放,减少给药次数,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
3. 国内外不同剂型盐酸哌甲酯的研究现状
3.1. 普通片剂
普通片剂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盐酸哌甲酯剂型,通常每天需多次给药。国外研究发现,普通片剂在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需多次给药,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6]。国内也有类似研究结果,普通片剂的多次给药方式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治疗效果[7]。
3.2. 缓释片剂
缓释片剂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使药物缓慢而持续地释放,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国外有研究对缓释片剂治疗ADHD进行了长期随访,发现其在控制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8]。国内研究也表明,缓释片剂能有效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9]。
3.3. 缓释干混悬剂
缓释干混悬剂是一种新型的剂型,具有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国外研究显示,缓释干混悬剂在治疗ADHD时能快速起效,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稳定,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10]。国内对缓释干混悬剂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相关研究数量有限。从实际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其疗效与缓释片剂相当,但在服用方便性和患者接受度方面更具优势。
3.4. 剂缓释咀嚼片
缓释咀嚼片是一种需要咀嚼后吞服的剂型,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国外研究发现,缓释咀嚼片在治疗ADHD时能有效控制症状,且咀嚼片的形式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尤其是儿童患者更容易接受[11]。
3.5. 透皮贴剂
透皮贴剂将盐酸哌甲酯结合到粘合剂基质中,透过皮肤渗透药物。国外进展: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透皮贴剂,通过皮肤持续释放药物9小时,规避胃肠道刺激,适用于吞咽困难或拒药患者。国内现状:未获批上市,临床依赖进口,且透皮贴剂存在局部皮肤反应(如红斑、瘙痒)风险。透皮贴剂通过贴剂大小和佩戴时间能够更好的控制剂量,能够更好的控制剂量;由于不需要通过肠胃代谢,相比口服制剂也能够更好地保持药物血浆浓度;也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在国外受到众多临床专家与研究者们的喜爱[12]。
3.6. 复方制剂与异构体优化
2021年批准的复方胶囊含右哌甲酯(活性成分)与羟甲基哌甲酯前药,双重机制延长疗效至13小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盐酸右哌甲酯:作为哌甲酯的活性右旋异构体,其副作用更低。盐酸右哌甲酯为外消旋哌甲酯的d-异构体,d-异构体比l-异构体更具药理活性。通过与突触前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转运蛋白位点结合,从而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阻断以及增加这些单胺类物质释放至神经元外间隙,从而发挥药理活性。
4. 临床疗效比较
4.1. 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的改善
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改善ADHD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症状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由于其缓慢而持续的药物释放,能更长时间地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国外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缓释片剂治疗12周后,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的改善率为78.5%,缓释干混悬剂为81.2%,缓释咀嚼片为80.3%,均显著高于普通片剂的65.7% [13]。国内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缓释剂型在改善注意力不集中方面优于普通片剂[14]。
4.2. 多动和冲动症状的控制
在控制多动和冲动症状方面,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同样有效。缓释干混悬剂由于其快速起效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国外研究发现,缓释干混悬剂治疗1周后,患者多动和冲动症状的改善率为68.3%,缓释片剂为65.2%,缓释咀嚼片为66.7% [15]。国内研究表明,缓释片在控制多动和冲动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与其咀嚼后药物快速吸收有关[16]。
4.3. 综合疗效评估
综合考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缓释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治疗ADHD方面具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国外长期随访研究显示,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治疗ADHD的有效率分别为82.3%、85.6%和84.1%,而普通片剂的有效率为70.5% [17]。国内研究也表明,缓释剂型能更全面地改善ADHD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18] (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different dosage forms of methylphenidate hydrochloride
表1. 不同剂型盐酸哌甲酯比较表
数量 |
普通片剂 |
缓释片剂 |
缓释干混悬剂 |
缓释咀嚼片 |
综合治疗效率 |
70.5% |
82.3% |
85.6% |
84.1% |
不良反应率 |
35.8% |
28.3% |
25.6% |
26.7% |
治疗成本 |
120~150 |
100~130 |
110~140 |
115~145 |
成本效益比 |
0.95 |
0.82 |
0.78 |
0.80 |
5. 安全性分析
5.1.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普通片剂由于需多次给药,药物浓度波动较大,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国外研究发现,普通片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头痛等。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由于其缓慢而持续的药物释放,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8.3%、25.6%和26.7% [19]。国内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缓释剂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片剂[7]。
5.2. 不良反应类型
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的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失眠等)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等)。国外研究显示,缓释干混悬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其他剂型,可能与其药物释放方式有关[6]。国内研究表明,缓释片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其药物吸收过程较平稳有关[9]。
5.3. 长期安全性
长期使用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的安全性也受到关注。国外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稳定,未出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0]。
6. 物经济学评价
6.1. 治疗成本比较
从治疗成本角度来看,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存在差异(见表1)。普通片剂由于需多次给药,每月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国外研究显示,普通片剂每月治疗费用约为120~150美元,缓释片剂为100~130美元,缓释干混悬剂为110~140美元,缓释咀嚼片为115~145美元[11]。
6.2. 成本–效益分析
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治疗成本,缓释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国外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显示,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的成本–效益比值分别为0.82、0.78和0.80,均低于普通片剂的0.95 [13]。国内研究也表明,缓释剂型在改善ADHD患者症状的同时,能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治疗的经济效益[14] (见表1)。
7. 患者依从性研究
7.1. 给药频率对依从性的影响
给药频率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片剂由于需多次给药,患者容易忘记服药,导致依从性较差。国外研究发现,普通片剂的患者依从性仅为58.7%,而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由于每天只需给药一次,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分别为76.3%、78.5%和77.2% [15]。国内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缓释剂型的给药频率低,便于患者坚持治疗,提高依从性[16]。
7.2. 剂型特点对依从性的影响
不同剂型的特点也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缓释干混悬剂具有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国外研究显示,缓释干混悬剂的患者接受度为85.6%,高于缓释片剂的82.3%和缓释咀嚼片的83.5% [19]。
8. 结论与展望
治疗成本比较
综上所述,不同剂型的盐酸哌甲酯在治疗ADHD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药物经济学以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缓释片剂、缓释干混悬剂和缓释咀嚼片由于其缓慢而持续的药物释放,能更长时间地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在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综合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长期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普通片剂由于需多次给药,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治疗成本也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的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剂型盐酸哌甲酯在治疗ADHD方面的优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基金项目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科研项目(2024K027),2024成都市医学科研课题(2024193),2024成都市高新区医学科研课题(2024020),成都是高新区医学科研课题(202402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