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Review of Class Meeting Research—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e.2025.1571261, PDF, HTML, XML,   
作者: 杨毓薇: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班会CiteSpace可视化分析Class Meeting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摘要: 班会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为了解我国近年来班会研究的已有进展、研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以“班会”为检索词,用篇名检索的方式,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然后基于CiteSpace软件,量化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对高频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在2009年以后,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高质量文献占比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主力为职业类院校,主要分布于职业教育;研究多集中于“主题班会”、“班主任”等主题。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加强空间协作、依托时代主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
Abstract: Class meeting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ng and nurtur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trends of class meeting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organized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on CNKI using “class meeting” as the search term. Then, based on CiteSpace,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keyword clustering were visualize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after 2009,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have emerged; high quality literature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and has not yet formed a core author group.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 is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es often focus on themes such as “themed class meeting” and “class teacher”.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by strengthening spatial collaboration, relying on the theme of the times, and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文章引用:杨毓薇. 班会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7): 616-62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26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1]。”而班会作为德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班级管理,促进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途径[2]。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将班会纳入课程体系,相关研究逐渐起步。有学者将2000以后的时期划分为班会研究的“发展阶段”[3]。因此,本研究以2000年为时间起点,收集中国知网中从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相关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的分析方法,探究已有研究的时空分布状况以及研究热点,以期呈现相关研究图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以“班会”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获得4882条结果。其中,北大核心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共129条。为保障研究文献的匹配度与有效性,经人工逐一检查,确保无研讨会、卷首语、选题指南等非学术性文献,并且筛选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研究对象共1239篇。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基于Java语言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软件之一。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参数设置、可视化与解读,能够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做出解释,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预测,这一工具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4]。本研究通过运用CiteSpace 6.4.1R1软件与中国知网可视化功能,分析相关研究的时空分布状态、高被引文献以及关键词聚类特征,旨在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等内容,并分析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时间分布特征

为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趋势,借助中国知网绘制出文献发表量的逐年分布图(见图1)。可以发现,从2000~2008年,每年发文量在低位波动,但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08年以后,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发表97篇。2019年之后,每年发文量显著下跌,此后每年发文量在30篇左右波动。

联系背景,2008年之前,尚无明确的关于班会的专项政策文件,仅能依赖《中小学德育规程》这种文件,实践层面也多依赖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出台,明确班会为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5]。同年,《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了班会的思想教育目的[6]。一系列政策促成了班会研究的爆发增长。2019年“双高计划”申报,要求高职院校提交德育成果[7],刺激了职业类院校在班会研究中快速发展。因此,2009~2019年,班会研究迎来快速发展期。2021年开始,“双减政策”实施,其核心目标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段过重的学业负担、校外培训的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课后服务水平。由此,教师的精力转向课后服务,用于研究的时间被挤占,同时班会论文不计入“双减”考核,也导致了学术动机的消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年发文量降低。

Figure 1. Annual trends of the publication of papers on class meeting

1. 班会相关研究论文的年度发表趋势

3.2. 空间分布特征

3.2.1. 期刊分布特征

了解研究在期刊间的分布有利于锁定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并且核心期刊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研究的深度与规范性。在5146条检索结果中,有学术期刊124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共86篇,会议152篇,“班会”研究的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有以下特点。第一,在1239篇有效文献中,属于北大核心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的文献共128篇,仅占约10.33%。发文量前10的期刊中,仅《教学与管理》与《思想理论教育》属于北大核心,发文量分别为52篇、40篇,且位居第2、第4。这表明班会研究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相关研究在核心期刊中的数量不足也可能与班会研究侧重务实,忽视理论深入有关。第二,从期刊类型上看,职业教育类的载文量位列第一。《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共载文76篇,占比达6.13%,占比较高。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ources on class meeting

1. 班会相关文献来源分布

发文期刊

占比数量

发文期刊

占比数量

现代职业教育

53 (4.28%)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18 (1.45%)

教学与管理

52 (4.20%)

亚太教育

18 (1.45%)

中国德育

47 (3.79%)

华夏教师

18 (1.45%)

思想理论教育

40 (3.23%)

人民教育

17 (1.37%)

才智

37 (2.99%)

教育科学论坛

16 (1.29%)

卫生职业教育

32 (2.58%)

科教文汇(上旬刊)

14 (1.13%)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31 (2.50%)

高校辅导员学刊

13 (1.05%)

职业

23 (1.86%)

赤子(上中旬)

12 (0.97%)

教育教学论坛

22 (1.78%)

科教导刊(上旬刊)

12 (0.97%)

西部素质教育

19 (1.51%)

文学教育(下)

11 (0.89%)

3.2.2. 作者分布

从核心作者着手分析,可以对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把握。根据普赖斯定律,m = 0.749(nmax)1/2,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8]。本研究中nmax = 4,计算出m = 1.498,向上取整即得出发文量 ≥ 2的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统计结果,该领域共有20名核心作者。其中,最高产作者有4名,分别是肖婷、李南、唐娜和李玉明,各发文量为4篇;其次是发文量为3篇的作者,共有9名;最后是发文量为2篇的作者,有7名(见表2)。核心作者总发文量为57篇,贡献率为4.6%,远低于普赖斯定律的50%,这表明该领域仍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high-yield authors of the class meeting research

2. 班会相关研究的高产作者分布

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篇)

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篇)

1

肖婷

4

11

徐思师

3

2

李南

4

12

马兰霞

3

3

唐娜

4

13

孙俊丽

3

4

李玉明

4

14

陈玉英

2

5

徐文基

3

15

郭金林

2

6

胡小芳

3

16

李玲

2

7

孙晓晖

3

17

梁钰

2

8

陈旭

3

18

张鲁川

2

9

聂久胜

3

19

张明

2

10

罗建河

3

20

田炼

2

选择合作作者为节点类型,运行CiteSpace可得“班会”相关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根据运行结果,节点有637个,连线有97条,密度为0.0005,密度相对较低,反映出合作关系比较稀疏。结合作者共现图谱,多数学者独立开展研究;即使开展合作,合作也大多限于2人左右。这表明在该领域,还有待形成有凝聚力的研究队伍,需要加强学者间的合作。

Figure 2. Author co-occurrence map of class meeting research

2. 班会相关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

3.2.3. 机构分布情况

运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对“班会”相关研究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根据统计结果,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为9篇。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横水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发文量次之,发文量各为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出,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机构为核心机构。

根据核心机构统计表(见表3),可以发现在机构类型上,职业院校的发文量占比最高,普通本科院校次之。在地理分布上,长三角地区不管是机构量占比还是发文量占比,都贡献突出。根据核心机构的发文时间趋势图(见图3),可以发现这些机构在2009年前后开始发表相关研究,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率先于2008年刊登相关研究。联系背景,这可能是因为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9]

3.2.4. 学科分布

利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功能,得到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图(见表4),从而有助于了解“班会”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整体上,相关研究在学科上的分布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教育领域。分布最多的是职业教育,发文357篇,占比28.81%;其次是中等教育,发文331篇,占比26.72%;然后是高等教育,

Table 3. Core institutions of the class meeting research

3. 班会相关研究的核心机构

机构名称

数量

机构名称

数量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9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4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6

重庆工商大学

4

衡水学院

6

延边州教育学院

4

安徽中医学院

6

淮北师范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6

广东药科大学

4

山东理工大学

5

上海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4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5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

西南科技大学

5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4

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学校

5

华中师范大学

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4

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3

Figure 3. Trend chart of publication time of core institutions in class meeting research

3. 班会相关研究的核心机构发文时间趋势图

Table 4. 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research on class meeting

4. 班会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图

学科分布

占比数量

学科分布

占比数量

职业教育

357 (28.81%)

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

5 (0.40%)

中等教育

331 (26.72%)

外国语言文字

4 (0.32%)

高等教育

324 (26.15%)

中国共产党

4 (0.32%)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104 (8.39%)

思想政治教育

3 (0.24%)

初等教育

89 (7.18%)

企业经济

3 (0.24%)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20 (1.61%)

新闻与传媒

3 (0.24%)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11 (0.89%)

建筑科学与工程

2 (0.16%)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9 (0.73%)

音乐舞蹈

1 (0.08%)

心理学

6 (0.48%)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2 (0.16%)

工业经济

6 (0.48%)

学前教育

2 (0.16%)

发文324篇,占比26.15%。此三者共占比81.68%,然而与班会密切相关的初等教育仅有89篇文献,占比7.18%;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的教育理论与管理学科仅有104篇文献,占比8.39%。表现出学科分布结构的相对失衡。

除了教育领域,还有少量文献分布于计算机软件及应用(9篇,占比0.73%)、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5篇,占比0.40%)、音乐舞蹈(1篇,占比0.08%)等其他学科,虽然体现了班会主题与技术科技、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倾向,但融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3.2.5. 高被引文献

识别高被引的文献,有助于定位经典文献以及核心研究者。为了解“班会”相关研究成果的引用情况,依据被引频次,选取该领域高被引的15篇文献(表5)。由表5可知,《主题班会形式综述》是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作者是张锐,被引61次;其次是《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作者张筱荣,被引60次;再次是《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作者张亚男,被引51次。在期刊来源上,以基础教育期刊为主,比如属于北大核心的《教育与管理》占4席,累计被引172次。在2010年以后,《高校辅导员学刊》逐渐成为高被引文献的主要来源,贡献4篇高被引文献,累计被引频次为170次。然而,与学科分布形成对比的是职业教育类期刊,虽然这一学科在发文量上位居第一,然而却无一篇文献属于高被引。在时间分布上,有8篇高被引的文献属于2000~2010年,累计被引频次数达325次;而2011年及以后的高被引文献7篇,被引频次224次,并且2015年至今,未有高被引文献上榜,这反映出该领域经典研究的速度有所放缓,亟待注入新动能。

Table 5. 15 highly cited paper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lass meetings

5. 班会研究领域15篇高被引文献

序号

文章名称

作者

年(期)

来源

被引频次(次)

1

主题班会形式综述

张锐

2005 (10)

教学与管理

61

2

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张筱荣

2010 (04)

高校辅导员学刊

60

3

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

张亚男

2009 (25)

教学与管理

51

4

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

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

2011 (03)

高校辅导员学刊

41

5

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

刘清林;王文清;甘正德

2008 (07)

理论导报

39

6

高校主题班会研究述评

聂久胜

2011 (05)

高校辅导员学刊

38

7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李春山;王巧玲

2013 (01)

高校辅导员学刊

31

8

高校主题班会的功能定位与功能 实现——兼论主题班会教育与 班级管理的关系

李艳

2011 (02)

理论观察

31

9

如何开好主题班会

李学明

2004 (14)

教学与管理

31

10

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研究述评

李玉明;梁秀香

2015 (01)

上海教育科研

29

11

主题班会——学生思想转变的契机

高慧珠

2010 (13)

教学与管理

29

12

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

谢长旺;安扬;柳敏

2010 (29)

教育与职业

28

13

高校主题班会建设创新研究

周少斌

2011 (06)

高校辅导员

27

14

主题班会课的误区及对策

江宏;王显锋

2011 (22)

人民教育

27

15

主题班会与素质教育

沈景娟

2000 (01)

中国冶金教育

26

4. 研究热点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对文献主题进行了高度概括,因此通过对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分析,能够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以及各研究主题间的关系[10]。将文献记录导入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运行,计算中心性,生成节点524个,连线644条,节点密度为0.0047。根据词频统计表(见表6),“主题班会”具有最高的频次(517次),是班会研究的热点。“班主任”具有较高的中心性(0.61),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与其他研究主题具有较高关联性。出现时间上,主题班会与班会在一开始就是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这一高频关键词在2008年进入研究视野。

Table 6.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the class meeting research

6. 班会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和词频统计

频次

中心性

关键词

频次

中心性

关键词

517

0.57

2000

主题班会

45

0.1

2007

高职院校

93

0.32

2000

班会

41

0.07

2006

高校

65

0.08

2008

大学生

40

0.61

2000

班主任

61

0.33

2002

班会课

37

0.14

2001

班级管理

51

0.09

2006

辅导员

28

0.17

2000

德育

以节点年轮的形式呈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年轮越大,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年轮由内到外的颜色反映关键词从过去到现在的发文时区,并且年轮越厚,该时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11]。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主题班会”、“班会”、“大学生”、“班会课”、“辅导员”等主要关键词节点,并向外辐射形成网络。

Figure 4. Co-occurrence map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lass meetings

4. 班会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

4.2. 关键词聚类图谱

运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班会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Q值0.86,S值0.98。Q值大于0.3,且S值大于0.7,说明聚类效果较好。如图5所示,形成了#0~#16共17组关键词聚类,分别为#0主题班会,#1班会课,#2班会,#3大学生,#4形式,#5班级管理,#6创新,#7班主任,#8实践,#9德育,#10可行性,#11辅导员,#12心理健康,#13小学,#14教育,#15学生,#16高校。在学段方面,主要是小学与高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主体方面,主要涉及管理者如班主任、辅导员,也涉及主体参与者,如学生。在教育功能方面,聚焦德育、心理健康,反映出班会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关注到班会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形式内容方面,既关注可行性,又关注创新性。

Figure 5. Class meeting research field keyword clustering map

5. 班会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

5. 研究展望

在时间分布上,相关研究在经历了2009~2019年政策刺激的发展高峰后,发文量显著下降,之后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未来需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立德树人为载体,融入“五育融合”、“文化自信”等内容,不断丰富研究主题,挖掘其深层价值。

在空间分布上,一方面,未形成合作网络。多数学者与机构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跨区域合作较少。另一方面,发文数量与发文质量并没有呈正相关,甚至存在倒挂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过往的职称评审机制以及一线工作者学术转化率低有关。未来还需要加强学者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搭建各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工作者的交流平台,促进跨领域、跨区域合作,推动实践经验向理论的转化,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在研究对象上,现有研究在学段衔接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依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正处于学龄期,需要帮助他们在独立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勤奋感,中学阶段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期,需要引导他们建立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这些都离不开班会课的有效引导,而根据前文分析,小学阶段的相关研究仅占7.2%,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学阶段也未能成为核心聚类,这些都表明班会研究亟待依托系统化设计,加强各学段间的衔接。

在教育主体方面,侧重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罗杰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我实现的潜能,即人类天生具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而根据前文分析,“学生”形成了独立聚类,但其中心性却较低,这表明班会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

在教育功能方面,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班会的班级管理属性,其育人功能还值得深入挖掘。比如,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共现强度较低。然而根据积极心理学,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品格优势是个体展现积极行为的能力,通过培养品格优势,不仅有助于增强积极情绪,还有助于将个体的品格优势转化为社会美德。

6. 总结

本研究通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以及中国知网可视化工具,对近二十五年来有关班会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其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学科分布等情况,对其高频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进行了可视化,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已有进展以及未来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凝聚各方力量,依托时代背景深耕挖掘,强化系统设计,运用多元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手段,推动班会研究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409/t20240910_1150246.html
, 2024-09-10.
[2] 李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的课程化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9): 107-111.
[3] 李玉明, 梁秀香. 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1): 28-31+8.
[4]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5]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0908/t20090812_81878.html
, 2009-08-12.
[6] 李雪, 孙淑珍. 基于终身教育理论的在职学员工学矛盾缓解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20): 19-20.
[7]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3966.htm
, 2019-04-02.
[8] 宗淑萍.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 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12): 1310-1314.
[9] 黄正平. 班主任专业化: 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解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J]. 人民教育, 2006(19): 19-21.
[10] 罗坤瑾, 张媛媛, 黎准. 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学术场域变迁考察: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0~2019) [J]. 新闻大学, 2021(5): 22-39+121-122.
[11]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第3版.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