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1]。同时,《课标》将语篇概念纳入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在主题语境下,以语篇为载体,深入挖掘语篇知识,分析语篇类型,构建语篇结构,并整合知识与文化,以此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曹宗清、谢兰兰和何林蔓(2024)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为教学提供路径指引;语篇概念则明确了“学什么”,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相互统一、相辅相成,有助于切实落实新课标理念[2]。高中英语课程需要依据《课标》进行调整,深度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语篇教学的深化改革,从而回应时代需求,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2. 英语活动观的内涵
《课标》指出,“外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1]。”据此,英语活动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递进式活动整合语言、文化、思维与策略,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主动参与、深度实践和批判创新,旨在促进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从理论层面看,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了多维度整合。它深度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梳理信息以建构个人认知。从教育目标维度看,英语学习活动观系统整合了布卢姆认知目标理论(体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进阶)。从语言习得机制而言,活动观有机融合了克拉申“输入假说”与斯万“输出假说”,形成“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习得链条,有效促使学生语言习得的发生与发展。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实践路径。
3. 基于六要素的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提出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强调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在此基础上,冀小婷和代俊华(2018)表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培养、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的综合提升[3]。本文以该理论为指导,选取Longji Rice Terraces为案例,基于六要素展开教学内容分析。
Longji Rice Terraces属于“人与自然”主题的篇章,兼具描述性与分析性的说明文,文章脉络清晰,段落之间既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突显出梯田的不同价值。文章主题意义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农耕文化的传承意识。文章的脉络与各段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文章第一段通过四季色彩描绘梯田的视觉美感,激发读者兴趣;第二段介绍历史背景,即梯田的地理位置,建造者及建造的时间跨度和规模;第三段从地理限制(如土地稀缺、地形陡峭)解释梯田建造的必要性;第四段分析其运行机制,重点阐释梯田的水循环系统及与自然的协作关系;最后一段探讨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价值。
Longji Rice Terraces这篇文章中,物质文化体现在壮族和瑶族巧妙利用地形建造梯田的传统技艺(如手工维护与自然水循环系统),凝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精神文化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并通过家族世代传承农业知识,彰显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延续的高度重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通过“传承农耕文明”实现高度统一。
4.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篇阅读教学设计
翟学凤(2015)指出“语篇是由不同层级语义单位相互联结构成的语义整体。立足语篇整体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脉络,梳理各部分语义关系,提炼关键信息与主旨,实现有效阅读[4]”。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载体,语篇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与思维价值,需要教师深入解读并在教学中充分呈现。教师在完成语篇分析后,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过程。
4.1. 制定教学目标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够:
(1) 通过语篇研读,理解龙脊梯田的自然特征、历史背景及生态价值,梳理结构化知识。
(2) 概括文章和段落主旨大意,借助表格梳理出梯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梯田生态循环示意图(雨水→灌溉→蒸腾→降雨)。
(3) 分析梯田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思考传统农耕的传承价值,提升逻辑与辩证思维。
(4)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文化宣传讲解词和海报,培养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2. 教学过程
4.2.1.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
学习理解活动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层面,包含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活学生认知储备与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者在问题驱动下系统提取语篇基本信息,构建结构化知识框架。
Step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广西壮族服饰、特色美食(如五色糯米饭)及梯田劳作场景,构建“探秘壮乡生态智慧”的真实情境。
Step 2:接着播放一段龙脊梯田美丽景色视频,伴随着山歌音乐,调动学生的多模态感知。基于标题和课本图片,教师追问:Why do terraces have different colors in four seasons?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农业的互动,激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已有认知。此环节旨在通过视听冲击和文化浸润,将学生带入主题语境,为后续语篇阅读搭建情感与认知桥梁。
Step 3:学生首先快速浏览文章,与同桌讨论段落大意,完成段意匹配练习题。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 2. The history of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Para 1. The colours of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Para 4. The reasons for building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Para 5.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Para 3. The value of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Step 4:教师带领学生精读各段落,获取与梳理文本表层信息,通过完成书中表格与绘制梯田生态循环图,从而探索龙脊梯田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运作原理以及生态价值。
该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训练寻读与概括能力。在低阶思辨活动中,学生不只能停留在寻章摘句的层面,还需要对信息提取加工,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为知识的内化做铺垫。
4.2.2. 深入语篇的应用与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属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第二层次,涵盖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及内化与应用等活动。教师需搭建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支架,通过解析语篇结构、挖掘生态与社会价值,促进语言知识内化迁移,培养批判性思维。
Step 1: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概括并整合龙脊梯田的景色、历史、建造原因、运行原理及价值意义等信息,形成多维知识结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如图1所示:
Figure 1. An example of mind map of Longji Rice Terraces
图1. 龙脊梯田的思维导图
Step 2:在学生对知识形成结构化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语篇所反映的深层含义:
Q1: How do the terraces reflect “work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Q2: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opic of this unit—“At one with nature”?
通过两个“How”的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具体体现,理解其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视野。此外,通过主题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价值,理解文化传承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2.3. 超越语篇的迁移与创新类活动
迁移与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三层次,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和想象与创造等活动。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迁移知识并创新性解决真实问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与文化传承的目的。
创设新的情境:假如外国游客来龙脊梯田旅游,你们是梯田宣传小达人,请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一份文化宣传解说词,向外国朋友宣传。内容涵盖四个方面:Basic Information、Reasons of Building、Working Principle、Significance。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同时,教师提供口语表达评价标准(见表1),帮助学生明晰口语表达的注意要点。学生在展示前进行自查、自评,并提示其参考此标准完成同伴互评。
Table 1. Evaluation form of speaking
表1. 口语表达评价标准
Evaluation Form |
Criteria |
Y/N |
Has the speaker covered all the points? |
|
Has the speaker used transition words like besides, what’s more and so on? |
|
Has the speaker used some advanced sentence patterns? |
|
Is the structure clear? |
|
课后作业:作业是课堂的重要延伸,具有使学生巩固所学、拓展主题知识进一步实现迁移创新的功能,基于本课时主要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为Longji Rice Terraces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教师给出指令:
Make a poster to show how local people combine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with the idea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通过设计文化宣传解说词与制作主题海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场景,鼓励其大胆表达个人想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深入理解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对民族发展的时代价值,从而进一步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与弘扬使命。
5. 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理解–实践–创新”的梯度活动,将语篇解读与素养培养深度融合,既落实了新课标对语篇教学的要求,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以主题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的可操作范式,助力学生在真实语言实践中实现从知识建构到价值认同的跨越,体现了学科育人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