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与定理
17世纪法国数学家Pierre de Fermat提出费马大定理:对于任意大于2的整数
,方程
不存在正整数解,该定理在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1939年,Iyer [1]进一步将费马方程推广至函数方程,证明了Fermat型函数方程的一个经典结果是:
的整函数解一定具有
,
的形式,这里
为整函数。
随后,Khavinson在多复变量方面考虑一阶偏微分方程,于1995年在文[2]中指出:双变量Fermat型偏微分方程
(1.1)
的整函数解必为线性形式。Saleeby于1999年在文[3]中进一步指出方程(1.1)具有形如
的解,其中
,
为任意常数。事实上,方程(1.1)被命名为Eikonal方程,其在物理光学、几何成像、界面追踪以及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光学研究中,Eikonal方程可将物理波动光学和几何射线光学建立连接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和衍射现象。在界面追踪问题中,Eikonal方程可用于描述界面的运动和演化过程,故有关Fermat型偏微分方程及其衍生形式的研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也获得一系列重要且有趣的结果。
特别地,在2018年徐玲和曹廷彬[4]研究了一类Fermat型偏微分方程
(1.2)
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的具体形式,得出:
定理A [4]若
为方程(1.2)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则
具有形式
,
其中
为关于
的多项式,
,满足
。
进一步地,在2020年徐洪焱、刘三阳和李改平[5]将方程(1.2)推广为二次二项式复偏微分方程组,推广了定理A,同时通过举例的形式说明了解的形式是精确的,获得了下面的结果。
定理B [5]若
为方程组
(1.3)
的一对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那么
,
其中
,
,
满足条件(i)
,或条件(ii)
。
基于Khavinson与李保勤在文[2]及文[6]中指出:通过线性变换
方程
可转化为
。受该启发,吕锋[7]于2020年讨论了乘积型偏微分方程
(1.4)
解的存在性条件与具体形式,得到:
定理C [7]设
为
中的多项式,且
为非负数,则方程(1.4)的整函数解是下列形式之一:
(i)
,其中
,满足
;
(ii)
,其中
为非零常数,且
;
(iii)
,其中
,且
为常数。
受到方程(1.2)~(1.3)形式变化的启发,徐洪焱、刘晓兰等人[8]便提出问题,如何描述方程(1.4)在
中转化为乘积型复偏微分方程组的解,同时得到:
定理D [8]设
为非零复常数,满足
,且
为
中的非常数多项式。若
为方程组
(1.5)
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那么
,且
,
其中
,满足
,且
。
本文的目的是在定理D的基础上作推广,研究一个更一般的乘积型复偏微分方程组:
(1.6)
采用与文献[8]相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1.1 假设
且
为一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1.6)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其中
,
为非零实常数,
为
中的非常数多项式,则
具有以下形式之一:
(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i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ii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iv)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v)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v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vi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viii)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ix)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 若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i) 若
,
,满足
,则
,
其中
,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ii) 若
,
,
,
,则
,
其中
,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iii) 若
,
,
,则
,
其中
,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iv) 若
,
,
,则
,
其中
,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v) 若
,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vi) 若
,
,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xvii) 若
,
,则
,
其中
,
为
中关于
的多项式。
注 定理D是定理1.1在
条件下的一个特例,符合情形(xvii)。事实上当
时,满足
,此时由于
,且
,即得
满足
。进一步地,
,
,由情形(xvii)可知此时方程(1.6)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对为
,
此形式与定理D结果等价。
下面给出例子说明方程组(1.6)中
个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的存在性。
例1.1 设
,
,则
为方程组(1.6)的一对有限级超越整函数的解,其中
,
,
,
,
及
,对应于定理1.1(xv)中
,
,
,
的情况。
例1.2 设
,
,则
为方程组(1.6)的一对有限级超越整函数的解,其中
,
,
,
及
,对应于定理1.1(xvi)中
,
,
,
的情况。
例1.3 设
,
,则
为方程组(1.6)的一对有限级超越整函数的解,其中
,
,
,
及
,对应于定理1.1(xi)中
,
,
,
的情况。
2. 引理
引理2.1 [9] [10]若
为
上的整函数,满足
,
,其中
是零点计数函数
的阶数,则存在函数
及
使得
。特别地,当
时,
是魏尔斯特拉斯函数。
引理2.2 [11]若
为复平面上的整函数,且
为有限级整函数,则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i)
为多项式,
为有限级整函数;
(ii)
为非多项式的有限级整函数,
为零级超越整函数。
引理2.3 [12]假设
是亚纯函数,且
是整函数,满足以下条件:
(i)
;
(ii) 当
时,
不是常数;
(iii) 当
且
时,
,
其中
是有限线性测度或对数测度集,那么
。
3. 定理1.1的证明
设
为方程组(1.6)的一对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观察方程组(1.6)的形式,显然此时
,
,
,
均无零点、极点。根据引理2.1及引理2.2,存在
中的多项式
使得
,
,
,
. (3.1)
于是
. (3.2)
注意到
,联立(3.1)中四个式子得:
,
, (3.3)
,
, (3.4)
由于
,对(3.3)、(3.4)四个式子同时求偏导进一步得:
, (3.5)
. (3.6)
由于
为
中的非常数多项式,且
,故
与
不同时为常数,以下分三种情形讨论式(3.5)和(3.6)。
情形1
仅存在一个常数。
情形1.1 若
为常数,设
,则
, (3.7)
. (3.8)
若
两两间的差值有且仅有一个常数。不失一般性,假设
为常数,根据引理2.3得
,即
为常数,矛盾。若
两两间的差值存在两个常数值,不妨设
,
,则
,满足
,
。故由式(3.7)和(3.8)得:
,
.
若
,此时
,即
为常数,矛盾。同理若
,推出
为常数,矛盾。故
且
,因此有
,
.
那么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结合式(3.3)、(3.4)得:
,
,
,
,
因此
,
,其中
,此时
。
情形1.2 若
为常数,和上面的证明类似,不妨设
,此时
, (3.9)
. (3.10)
倘若
两两间的差值仅有一个常数,不妨设
为常数,根据引理2.3我们有
,矛盾。倘若
两两间的差值有两个常数,设
,
,则
,故式(3.9)、(3.10)进一步得:
,
.
若
,此时
,矛盾。同理
时同样推出矛盾,故此时
且
,因此
,
,
即得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结合式(3.3)、(3.4)可知:
,
,
,
,
易得
,
,其中
,此时
。
情形1.3 若
为常数,不妨设
,则
, (3.11)
. (3.12)
假设
两两间的差值仅有一个常数,不妨设
为常数,则
,矛盾。若
两两间的差值存在两个常数,设
,
,则
,式(3.11)及(3.12)可写成:
,
,
若
,此时
且
,矛盾。同理若
同样推出矛盾,故
,
。
此时
,
,
即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结合式(3.3)、(3.4)可知:
,
,
,
,
故而
,
,其中
,此时
。
情形1.4 若
为常数,不妨设
,此时式(3.5)和(3.6)可变形得到:
, (3.13)
. (3.14)
若
两两间的差值仅存在一个常数,不失一般性,假设
为常数,由引理2.3得
,矛盾。若
两两间的差值存在两个常数,设
,
,则
,此时满足
,
。式(3.13)、(3.14)可变形得:
,
。
若
,则
,矛盾。若
,同样推出
,矛盾。故而
,
,且
,
,
即此时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结合式(3.3)、(3.4)得:
,
,
,
,
故方程组(1.6)的解为
,
,其中
,此时
。
情形2
中仅存在两个常数。
情形2.1 若
为常数,不妨设
,
,此时式(3.5)、(3.6)变形得:
, (3.15)
, (3.16)
由引理2.3得,此时
为常数或
,后者显然不成立,否则
为常数,矛盾。设
,(3.15)、(3.16)式变形为
,
,
即
,其中
满足
,故此时
,将
代入(3.3)、(3.4)得:
,
,
,
,
故此时方程组(1.6)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为
,
,
其中
,此时
。
情形2.2 若
为常数,令
,
,此时满足
, (3.17)
. (3.18)
由引理2.3可知此时
为常数或
,后者显然不成立,否则
为常数,矛盾。设
,此时
,
,故而:
,
,
即
,其中
满足
,故此时
。结合式(3.3)、(3.4)可知:
,
,
,
,
故方程组(1.6)的有限级超越整函数解为
,
,
其中
,此时
。
情形2.3 若
为常数,令
,
,此时式(3.5)、(3.6)变形得:
,
。
由引理2.3推得
为常数或
,后者显然不成立,否则
为常数,矛盾。设
,此时
,
,故而
, (3.19)
, (3.20)
显然
,
不可同时为零,否则
,矛盾。同时
,
不可同时为非零常数,否则
,即
为常数,矛盾。
(i) 若
,
,由(3.19)、(3.20)可得
,即
,进一步的
,结合式子(3.3)、(3.4)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得
,
,
其中
,此时
。
(ii) 若
,
,由式(3.19)、(3.20)可得
,即
,进一步的
,由式(3.3)、(3.4)可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得
,
,
其中
,此时
。
情形2.4 若
为常数,令
,
,此时式(3.5)、(3.6)变形得:
,
,
根据引理2.3可知此时
为常数或
,后者显然不成立,否则
为常数,矛盾。设
,此时
,
,故而
,
,
显然此时
,
不可同时为零,否则
,矛盾。同时
,
不可同时为非零常数,否则
即
为常数,亦推出矛盾。
(i) 若
,
,此时
,即
,进一步地
,结合式(3.3)、(3.4)可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得
,
,
其中
,此时
。
(ii) 若
,
,此时满足
,即
,结合式(3.3)、(3.4)可进一步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得
,
,
其中
,此时
。
情形3
均为非常数多项式。
情形3.1 若
两两间的差值不为常数,则由引理2.3结合(3.5)、(3.6)式得:
,
,
,
,即
均为常数多项式,矛盾。
情形3.2 若
两两间的差值仅存在一个常数。不失一般性,假设
为常数,令
,此时由(3.5)、(3.6)式得:
,
,
此时
,
,
均不为常数,由引理2.3可知
,
,即
为常数,矛盾。
情形3.3 若
两两间的差值仅存在两个常数,此时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情形3.3.1 若
与
及
与
间的差值为常数。令
,
,此时
,
,
,
,(3.5)、(3.6)式可变形得:
,
。
由于
不为常数,故
,
,
,
,
即得
,
,其中
满足
,
。
进一步得
,
。由(3.3)、(3.4)式可知:
,
,
,
,
对上述式子积分得
,
,
其中
,
,此时
。
情形3.3.2 若
与
及
与
间的差值为常数,令
,
,此时
,
,
,
,(3.5)、(3.6)式可变形得:
,
。
由于
不为常数,故
,
,
,
,
即
,
,
,
,
故而
,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
是关于
的多项式,结合(3.3)、(3.4)式得:
,
,
,
,
进一步求积分得
,
,
其中
,
,此时
。
情形3.3.3 若
与
及
与
间的差值为常数,不妨设
,
,此时
,
,
,
,由(3.5)、(3.6)式可进一步变形得:
,
.
由于
为非常数,故此时
,
,
,
,
显然
与
、
与
不可同时为零,否则
,矛盾。同样的
与
、
与
不可同时为非零常数,否则
,
,即
为常数,矛盾。
,
,
即
为常数,矛盾。
(ii) 若
,
,则
,
,此时
,
,即
,
,此时
,
,由结合(3.3)、(3.4)式得:
,
,
,
,
积分进一步求得
,
,
其中
,
,此时
。
(iii) 若
,
,此时
,
,推得
,
,故此时
,
,
,
,代入(3.3)、(3.4)式中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得
,
,其中
,
,此时
。
(iv) 若
,
,则
,
,此时
,
,即
,
,故而
,
,结合(3.4)式得:
,
,
即
为常数,矛盾。
情形3.4 若
两两间的差值存在三个常数,此时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式(3.5)及(3.6)。
情形3.4.1 若
中仅三个多项式间相差一个常数,不失一般性,假设
间相差一个常数,由引理2.3得
,即
为常数,矛盾。
情形3.4.2 若
中四个多项式均相差一个常数,不妨设
,
,
,此时式(3.5)、(3.6)可变形得:
, (3.21)
. (3.22)
由于
,故此时
与
不同时为零,且
与
不同时为零,讨论以下情况。
(i)
,
,则
,
,结合(3.21)、(3.22)式可得:
,
,
即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此时
,
,
,由(3.3)式可知:
,
,
即
为常数,矛盾。
(ii) 若
,
,则
,我们断言
,否则
,矛盾。结合(3.21)、(3.22)可知
,此时
,
,
,
,
根据(3.3)、(3.4)可得: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解得
,
,
其中
,此时
。
(iii) 若
,
,则
,显然
,否则
,与情况3假设矛盾。进而由(3.21)、(3.22)推得
,此时
,且满足
,
,
。
结合(3.3)、(3.4)式可知:
,
,
,
,
对上述式子求积分解得
,
,
其中
,此时
。
(iv) 若
,
。
当
,
时,
,即
为常数,矛盾。当
,
时,同理推得矛盾。当
,
时,结合(3.21)、(3.22)知:
,
此时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此时
,
,
,代入(3.4)中得
,
,
即
为常数,矛盾。
当
,
时,
,
,此时
,
其中
是关于
的多项式,此时
,
,
,结合(3.3)、(3.4)得:
,
,
,
,
对上述式子积分得
,
,
其中
,此时
。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2021A151501006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