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节庆的开发——以柳州环江村“龙眼节”、“柚子节”为例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Longan Festival” and “Pomelo Festival” in Huanjiang Village, Liuzhou
DOI: 10.12677/mm.2025.157193, PDF, HTML, XML,   
作者: 杜 豪: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乡村振兴节日Rural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Festival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核心命题。节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柳州市环江村抓住发展机遇、紧扣时代脉搏,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节日,不仅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而且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收入。通过数十年的发展,环江村从一个落后的山村变成一个屡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等殊荣的“示范村屯”。通过参与观察、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笔者发现环江村的蜕变之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政府的大力扶持、深厚的教育底蕴等优势,但还存在着节庆旅游发展水平偏低,综合效益不高、宣传推广不足,节庆旅游规模小、对文化的开发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新兴特色节日能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core proposi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s a carrier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festivals carry national spirit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ow to play their unique rol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t present. Huanjiang Village in Liuzhou City seizes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closely follows the pulse of the times, vigorously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istrict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festivals tailored to local conditions has not only attracted numerous tourists from other region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local villagers. Through decades of development, Huanjiang Village has transformed from a backward mountain village into a “demonstration village” that has won numerous awards such as “National Top 100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Autonomous Region Five Star Rural Tourism Area”, and “Top 10 Beautiful Villages” in Liuzhou City.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observation, on-site visi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stro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rofou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Huanjiang Village also has a low level of festiv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low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sufficient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small scale of festival tourism,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other issues.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hoping that emerging characteristic festival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杜豪.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节庆的开发——以柳州环江村“龙眼节”、“柚子节”为例[J]. 现代管理, 2025, 15(7): 111-118.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7193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供了顶层设计,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1]。乡村振兴是继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之后的又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旨在缓解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需要,破除城乡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课题[2]。节日是凝聚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心力,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是人类为适应生产或生活需要,在特定时间共同做特定事情而形成的文化认同[3]。而近年来,新兴节日的兴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环江村的新兴特色节日不仅可以庆祝丰收,展销龙眼、柚子,宣传环江村文化,表现环江村特有的风俗人情,还可以促进环江村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探究其新兴节日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如何形成一套合理的发展模式并尝试推广有着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发展空间。环江村坚持以发展农业为依托,以旅游休闲为形式,以风土文化为精髓,创造性地将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农旅融合模式和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文献综述

关于节日和乡村振兴两个主题词的研究非常丰富。许多学者更多地关注于节日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董齐治平、陈玲等认为应深挖特色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让节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焕发节日背后蕴含的独特经济价值[4]。熊涛则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特色节日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5]。谢世明强调在特色节日中应以乡村群众为主体,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促进乡村振兴[6]。王丽提出的“节日庆典–品牌塑造–产业链延伸”路径,强调利用节日庆典提升乡村品牌形象,拓展乡村产业链,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是节日推动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武英成以广西古砦仫佬族乡为例,强调乡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乡村建设中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随着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着新的保护难题,加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法治保障势在必行[7]。杨兰燕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认为民族地区节日旅游发展可以从产品开发与创新、品牌塑造和宣传、政府引导与支持等方面提升经济效益,赋能乡村振兴[8]。许明月、韦依萍等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为例,通过探究侬峒节在文化、产业、生态、人才和组织等方面的价值呈现,探寻侬峒节宣传、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以求增强民众对侬峒节的保护意识,促进侬峒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9]。周晓燕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春节、苗年等传统节日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此外,Mason以英国为例,分析了地方性节日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认为节庆活动能够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这些案例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部分研究主要聚焦于节日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联系,认为节日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温玺、段绪来对赫章县彝族传统体育火把节的内涵特征和旅游业资源进行分析及阐述后,得出彝族火把节助力赫章县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应积极推进“彝族火把节 + 旅游”智慧化发展,在保留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内涵特征的同时推动体育旅游业与时俱进朝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10]。于倩认为民族地区举办的节日由于其鲜明的民族特性、极强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传统习俗,以及民族服饰、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庆项目,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因素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新节点[11]。Prideaux指出,节日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提升目的地知名度,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Yili Peng探讨了两年一度的艺术节与乡村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认为节日在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从许多角度论述了节日的产生、功能、影响以及在现代化背景下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是民族地区人民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直接刺激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凝聚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特色节日对于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价值。我们不难发现节日的诞生和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人文关怀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环江村的新兴节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兴起的原因和遇到的瓶颈,希望可以为其他类似的节日开发和发展提供参考。

3. 柳州市环江村节庆旅游开发现状

莲花山麓,乡愁悠悠。柳州市环江村位于市区绿肺——莲花山保护区东面。全村605户约3000人,9个自然屯分散在柳江河畔。环江村依山傍水,三面临江,风光旖旎,底蕴深厚,是柳州市的后花园。柳州市以2021年柳州第四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打造龙壁回澜、千页岩、雷村屯百年龙眼林、雷村屯彩虹步道、滨水儿童乐园、七孔桥、红房子咖啡馆、环江旅游集市等网红打卡点,汇聚了三里农庄、左右逢源、悦橦生活馆、朴宿·月亮湾、朴宿·繁花、美庐·祥等特色农家乐、民宿。三里农庄开发农事体验、垂钓、农事研学行等特色旅游项目,雷村屯、深水屯的草莓园提供采摘体验项目,促进“旅游 + 农业”深度融合。广西柳州市环江村还通过策划举办“龙眼节”、“柚子节”等特色节日,带头发展节庆经济,带动乡村旅游,拉长地方产业链,让百姓的荷包鼓起来。

“柚子节”是环江村的特色节日之一。一般在9月末10月初举办,具体举办的天数是按情况定的,一般在三天以上,目的是展示环江区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由村委携村民举办,庆贺活动的地点在环江村雷村屯大舞台。活动内容有:1、首先是“柚子节”的开幕式,然后有文艺表演;2、还打造了特色美食、农产品一条街;3、品尝美味柚子、柚子展销活动;4、农庄自己组织的特色活动;4、游园活动(套鸡、套鸭、套柚子、抓鸭摸鱼);5、体验柚子采摘。柚子是农旅融合丰富环江村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环江村柚农的“钱袋子”,环江村有红肉蜜柚种植户30多户,种植面积400多亩,蜜柚产量10万斤左右。“柚子节”顾名思义是跟柚子有关的节日,在这天,村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费吃到新鲜的柚子,游客还能以较优惠价格进购,而大量游客的来访也为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收益。因此,为打造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坚持农旅融合理念,以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柚子节”成为了雷村的特色节日。

类似的特色节日还有“龙眼节”。在环江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古树。其中以龙眼树最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龙眼树就有600多棵,其中最大的树龄超过500年。从举办第一届“龙眼节”至今,环江村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龙眼节”,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首先是开幕式在雷村大舞台隆重举行,其中不仅有精彩的歌舞表演,比如身穿民族服饰的表演者展示雷村的民族风情,此外还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先后上台展示。其次,开展品龙眼宴,不仅有龙眼特色菜,还有本地农家菜。然后是赏百年的龙眼古树,听村民讲关于百年龙眼古树的故事。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游园、采摘龙眼、红娘相亲、在美食街上尝试各种各样的美食等等。不仅是村民,来到环江村的各种游客都能玩尽兴,体验环江村的风土人情。

截至2023年,环江村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龙眼节”和6届“柚子节”。特色农产品节日的兴起为农产品搭建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能够有效解决销售难题。同时,节日期间相关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可以通过节日了解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有助于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节日期间的游客和消费者带动当地市场的繁荣,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地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除此之外,节日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劳动成果和技能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增强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举办各种趣味活动、文艺表演等,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柳州市环江村节庆旅游开发优势

(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

环江村隶属于广西柳州市城中区静兰街道,位于柳州市区的“绿肺”——莲花山保护区东面,距离市中心15公里,面积为13.3平方公里,有耕地2834.8亩,林地7739.8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已屡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绿色村屯”、“示范村屯”、广西十佳文博研学线路、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红旗村党组织”、柳州市首批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等殊荣。其中,雷村屯是环江村最大的一个屯。自从接通柳州市区的环江道路修通后,这里就逐渐成为柳州市民游玩的后花园。环江村依托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片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为游客、市民提供了休闲度假和康养健身场所,促进“旅游 + 林业”、“旅游 + 生态”融合。利用百里柳江、水上运动基地,举办和承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等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体育运动赛事,吸引八方游客来到城中区环江村,促进“旅游 + 体育”融合。蔚蓝的柳江怀抱着环江村,山水相依,秀丽的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旅游度假、放松身心。2021年,“大美环江”乡村旅游区共接待各地游客228万人次,旅游收入6840多万元;城中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154元,位于柳州市第一,同比增长9.2% [13]。2022年,“大美环江”乡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48.9万人次,旅游收入1.01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62元[14]

(二) 政府的支持

环江村能在数十年间由以农业为主的落后村庄变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示范村屯”,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引导发挥了巨大的功能。2017年,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9180多万元将环江村打造成“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综合示范样板。大力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自行车骑行驿站、池塘景观、绿化景观、古渡遗风码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屯房屋风貌、村内道路、厨房厕所,安装大功率LED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村民养老保险待遇全市最高。2016年,在政府的推动下环江滨水大道全线贯通,大批游客开始涌入雷村,近几年的世界铁人三项赛和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均经过环江村,风光旖旎的环江村之美在世界昂然绽放。最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有效处理80吨污水,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排放“脏、乱、差”问题;最早成立并开放美丽乡愁纪事馆——雷村木工馆(馆址位于明代“柳州八贤”之首——戴钦第十二代孙雷村屯居所),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其余馆群如象棋馆、蜂蜜馆等已建设完成,使村屯文化世世延续、代代传承。2021年以来,城中区纪委监委将监督重心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推动区委制定《城中区党政领导干部助力乡村振兴联系点工作方案》,压实主体责任,围绕工程建设、惠民惠农补贴、乡村治理开展专项监督。在区纪委监委的嵌入式监督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助推环江村建设柳州樱花谷休闲农业园、生态草莓园、文弘耕读农园、泉水鱼特色养殖示范园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发乡村旅游节庆,打造网红打卡地,特色产业逐步多样化和适度规模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不断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发展动力。雷村屯通过一系列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环江滨水大道沿线的河东村、柳东村、牛车坪村等村屯共同开展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经济。

(三) 深厚的教育底蕴

正是基于环江村村委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环江村的倡学之风盛行,村民整体素质较高,越来越多的环江村人才学成归来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之中。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杰地灵。1917年,在族长戴朗秋的倡导下,把所有以家庭教育为主的方式改成集中于环江村雷村屯祠堂边的一间篱笆房进行私塾执教,后有外姓之子送来就读,故而又用原祠堂的仓库改为教室。戴氏私塾教育质量令人满意,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才子,深得外界好评,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1929年,柳州市成立教育局后,便把雷村私塾纳入政府管理,命名为柳州十一小学。1942年,仓库倒塌,学生便集中于戴氏祠堂继续学习。2017年,环江村被确定为“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综合示范村,产业发展带动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的发展。乡贤戴丙富老人表示“无论哪家哪户孩子考上大学,村里都会发奖学金!”对教育持鼓励支持态度。村屯文化丰富,举办多期致富技能培训班;对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入学实现100%资助;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名校 + 村校”。广泛开展乡村文明示范户评选、村志村史编写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带动全区掀起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下乡的高潮,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戴丙富老人还表示,雷村的人才遍布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单位都有他们的身影,部分走向全国各地发展。

5. 柳州市环江村节庆旅游开发瓶颈

(一) 旅游发展水平偏低,综合效益不高

环江村打造的以“柚子节”、“龙眼节”为中心的旅游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节日主题活动过于单一、形式不够丰富多样。节日期间的活动包括展销龙眼、柚子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歌舞表演、红娘相亲、特色农宴、游园活动,除此之外缺乏更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的整体策划更像是街道的小集市,如果要打造更加高端的休闲旅游示范村,村落的商户布局、节日的活动策划、特色品牌的打造都应该升级。开发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游客的感受,服务对象的定位也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其次,缺乏品牌效应和高端企业的入驻。环江村举办的特色旅游节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却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导致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以“龙眼节”和“柚子节”为中心,环江村百年以上的龙眼古树就有六百多棵,古树龙眼香甜饱满,鲜嫩多汁。红肉蜜柚口感柔软,味道清甜。特色农产品的品质非常高,但是在行业竞争中却缺乏优势。主要原因是没有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和自主品牌打造,使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 宣传推广不足,节庆旅游规模小

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目前环江村对特色旅游节庆的宣传手段还是比较有限,很难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看到推送视频。很多游客没办法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环江村的特色旅游节庆。特别是在节庆前期,应该做足宣传和策划,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企业前来游览观光。新兴节日在传统媒体的曝光机会较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版面和时间有限,更倾向于报道传统节日或大型活动,新兴节日难以获得足够的宣传资源。特色节庆的知名度低,目前来节日现场游玩的对象大多是柳州本地的居民,他们本身没用这么大的需求和购买力。缺乏专业宣传团队和人才,宣传推广需要专业的策划、文案、设计、营销等人才,但新兴节日的组织者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应该加大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满载而归。这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策划和宣传。环江村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但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接待能力却没能迎来构想中络绎不绝的游客。节日期间尚且缺少游客和流量,更不谈平时的旅游淡季。不能保证游客的流量,因此无法进一步地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商户进驻环江村,节庆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稳定的游客浏览量,是当下的首要难题。

(三) 对当地文化的开发程度不足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同质化[15]。除了一小部分村庄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其他大部分乡村旅游资源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在一些邻近地方资源重叠程度较高,对地域文化的深度及产品挖掘不够。另外对于当地的特色文化还可以进一步地发掘,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非遗文化和精神内涵等要素。对于当地的特色饮食、特色服饰加以开发,可以增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在乡村节庆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开发和保护当地的文化,加强文旅融合。旅游模式和业态可能千篇一律,但是环江村的山水和文化却是独一无二的。环江村在打造休闲旅游示范村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跟风打造人工景观、网红打卡点等博人眼球,盲目吸引资质不全、以次充好的无良商家进驻。立足长远,深入发掘环江村居民的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过渡仪式等,并将文化精髓和现代化的旅游模式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的可持续的文旅结合模式[16],才能让特色节庆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现阶段开发的旅游节庆文化色彩较单薄,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可开发的空间还比较大。

6. 柳州市环江村节庆旅游开发建议

(一) 丰富节庆内容,加强品牌塑造

加强活动策划,丰富特色节日活动的体验形式,可以组织游客参与特色农产品的管理、采摘、加工等农事活动。设置各种创意互动环节,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积极拓展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延长活动周期。通过合理规划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适当延长节日活动周期,避免活动过于集中导致游客体验感下降。提升环江村古树龙眼和红肉蜜柚的标准化管理和销售。不断加强果农们在日常管理、采摘和销售过程中的科学化、合理化经营,规范生产流程。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完善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鼓励相关生产农户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加强和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引导相关企业加大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投资,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有相关附加值的农副产品,不断提高古树龙眼和红肉蜜柚的知名度。

(二) 开发多元化传播渠道,拓展客源市场

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海报、宣传册等,提前发布节庆活动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同时,邀请网红、博主、旅游达人等参与活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节庆活动的传播范围。加强与旅行社、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广节庆活动。可以推出节庆旅游套餐,将节庆活动与当地的住宿、餐饮、交通等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积极拓展客源市场,本地客源是节庆活动的核心群体,他们参与度高且易于组织。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本地媒体推广、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吸引本地居民参与。例如,举办“本地居民专享日”,提供优惠门票或特色活动体验,增加本地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吸引远距离游客。通过与旅游博主、网红合作,进行线上推广和直播,展示节庆活动的精彩内容和特色农产品的魅力。同时,可以针对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精准营销,提供高端定制化的旅游体验,如“农产品采摘 + 高端民宿 + 特色美食”的组合套餐。

(三)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化 + 产业”融合发展

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历史渊源,发掘古树龙眼和红肉蜜柚在当地的种植或生产历史,其背后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渊源,可以为节庆活动增添文化底蕴。查阅地方志、历史文献等资料,寻找与特色农产品相关的记载。整理与特色农产品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并通过节庆活动进行传播。推动“文化 + 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文化体验线路。开发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将文化景点、农事体验、民俗活动等有机结合。鼓励当地发展文化主题民宿,将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元素融入民宿的设计和服务中。比如,民宿的装饰风格可以体现当地农耕文化,提供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早餐或特色小吃,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也能感受文化氛围。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文创周边,设计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农产品造型的玩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手工艺品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作为纪念品销售,还能进一步传播农产品的文化内涵。

7. 结语

本文以乡村振兴作为大背景,以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开发的特色旅游节庆为中心,探究了环江村特色节庆开发背后的优势和瓶颈。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节庆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激活乡村资源、传承地方文化,还能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增收。在开发旅游节庆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创新为径,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参与和品牌塑造,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未来,还需进一步挖掘乡村特色,强化节庆活动的可持续性和体验性,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亮丽名片”,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特色旅游节庆拉动的经济增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对当地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节日期间,消费者对环江村特色水果等乡村特产需求旺盛,为乡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同时借助节日氛围,推动乡村旅游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兴特色节日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可以让农民在忙碌的农业生产之余,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乡村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粟华生, 黄卫萍. 乡村振兴战略下康养产业发展与规划探究——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康养示范区规划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21): 61-65.
[2] 郑佳芬.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区湴湄村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30): 217-219.
[3] 曾甜. 中国节日营销演变及网络新兴节日兴盛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3, 36(4): 65-69.
[4] 董齐治平, 陈玲, 唐正峰, 等. 西藏传统节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林芝市工布新年为例[J]. 环球人文地理, 2024(12): 115-117.
[5] 熊涛.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都水族端节马拉松赛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4.
[6] 谢世明.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4.
[7] 武英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法治保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24.
[8] 杨兰燕. 民族地区节日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4, 29(3): 89-94.
[9] 许明月, 韦依萍, 林巧珍. 乡村振兴背景下侬峒节的价值呈现与实践路径——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15): 165-168.
[10] 温玺, 段绪来, 高义.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彝族火把节助力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以赫章县为研究中心[J]. 武术研究, 2024, 9(11): 132-134.
[11] 于倩. 文旅产业融合视角下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为例[J]. 文化产业, 2020(12): 105-106.
[12] Peng, Y. (2024) Transcendent Boundaries: The Impact of Art Festivals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6, 69-80.
https://doi.org/10.53469/jssh.2024.6(09).13
[13] 广西柳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环江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EB/OL].
http://nyncj.liuzhou.gov.cn/xwzx, 2025-05-23.
[14]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环江村、柳东村喜提“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金字招牌[EB/OL].
http://www.czq.gov.cn, 2025-05-23.
[15] 邢娜, 程金亮, 李彦庆,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远地区文旅融合路径探析——以湖北省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19): 98-101.
[16] 王绍伟, 熊昌芹, 胡建华.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色”资源助力文旅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20):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