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的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Plateau,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Sense of Occupational Success among Nurses
DOI: 10.12677/ap.2025.15740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滢伊, 赵静囡, 宋子龙, 马童星, 付春凤, 刘丽萍*: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科教科,黑龙江 哈尔滨;邰日升: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主观职业成功感Nurse Career Plateau Understanding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ense of Professional Success
摘要: 本研究以哈尔滨市直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及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并丰富和发展了职业心理健康领域的理论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基于人才管理的视角,启示并促进医院人才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储备人才梯队,防止人才流失。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nurses from several top-tier general hospitals in Harbin, aim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plateau,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subjective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t also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providing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is area. Additio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management, the study offers insights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talent management models, max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of talents, building a talent reserve, and preventing talent loss.
文章引用:陈滢伊, 赵静囡, 宋子龙, 马童星, 邰日升, 付春凤, 刘丽萍 (2025).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15(7), 61-6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5.157403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水平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理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学历与专业知识水平也伴随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而迈向全新的阶段。对于新时代护理工作者而言,个人职业生涯已赋予了与过去不同的定义,职业成功也成为当代护理工作者评价自我职业生涯的标准之一。但当前护理专业人员学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医院人才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与完善、护理业务工作繁忙及连续日夜倒班等因素影响下,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考验。

职业高原(Ference et al., 1977; 马远等,2003)是评价职业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个体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指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阶段出现了几乎不能再向上晋升的问题。我国研究学者谢宝国从层级、内容和中心化三个维度将职业高原分为不同的类别(谢宝国等,2008)。层级高原关注的部分是个体内部向上的职位晋升;内容高原侧重个体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更新;中心化高原倾向观察个体感受被组织重视且信任的过程。主观职业成功感,更注重个体在职业过程中的不断收获的主观感受体验,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及心理健康的正向促进因素(顾文超,王婷婷,2023高瑞鹏,2021)。领悟社会支持,更强调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叶俊杰,2005)。自2006年起,护士职业高原现象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陶桂萍等,2006)。

本研究以哈尔滨市直几所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及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并为该领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基于人才管理的视角,启示并促进医院人才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储备人才梯队,防止人才流失。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通过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后开展研究。在哈尔滨市市直三甲综合医院随机选取医护人员,知情同意并匿名参与问卷调研。纳入标准:职称在中级及以上、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并参与了国家及省、市级各项科研项目的护理专业毕业的护理工作者。

2.2. 研究工具

2.2.1. 人口统计学资料

包括:年龄、从业年限、职称、性别等。

2.2.2. 职业高原问卷

采用我国学者谢保国等(谢宝国等,2008)编制的《职业高原问卷》,问卷由16个条目组成,采用李克特6级评分,1为完全不同意,6为完全同意,问卷中包含反向计分条目。该问卷从三个维度对职业高原的内涵进行描述,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层级、内容和中心化(谢宝国等,2008)。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2.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姜乾金等(叶俊杰,2005)人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总计12个条目,量表总分越高,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叶俊杰,2005)。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2.2.4. 主观职业成功感量表

潘静洲等(Pan & Zhou, 2013)人将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共计10个题项。该量表总分越高,显示个体主观获得的职业成功感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

2.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方式采集(问卷星)收集资料,为保障各部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个账号只允许匿名作答一次,各问卷条目均设置了必答和不得重复作答。从2023年9月起开始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在2023年12月底完成了数据采集,共回收问卷181份。在筛出了存在明显逻辑问题和疑似雷同数据问卷后,共纳入有效问卷173份。

2.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结果进行平均数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ROCESS 4.2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在护士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中的中介效应并验证该中介模型的效果。

Table 1. Total average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of averag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of nursing career plateau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N = 173)

1. 不同特征护士职业高原总平均分及各维度的平均分差异(N = 173)

项目

N

职业高原

层级高原

内容高原

中心化高原

性别

163

3.38 ± 0.84

3.66 ± 0.98

3.12 ± 1.02

3.44 ± 1.24

10

3.22 ± 1.03

3.76 ± 0.70

3.05 ± 1.37

3.01 ±1.22

t值

0.57

−0.36

0.21

1.06

P (p < 0.05)

0.57

0.72

0.83

0.29

职称

中级

109

3.54 ± 0.80

3.53 ± 0.95

3.34 ± 1.01

3.75 ± 1.10

高级

64

3.06 ± 0.84

3.89 ± 0.96

2.73 ± 0.99

2.86 ± 1.28

t值

3.69

−2.32

3.86

4.84

P (p < 0.05)

<0.001

<0.022

<0.001

<0.001

年龄

35岁及以下(A)

70

3.58 ± 0.73

3.54 ± 0.88

3.42 ± 0.92

3.77 ± 0.98

36~45岁(B)

53

3.25 ± 0.90

3.54 ± 1.00

2.96 ± 1.04

3.35 ± 1.33

46~55岁(C)

50

3.19 ± 0.89

3.99 ± 0.99

2.86 ± 1.11

3.00 ± 1.33

F值

3.95

3.93

5.50

6.49

P

0.021

0.021

0.005

0.002

事后检验(p < 0.05)

A > B,A > C

C > B,C > A

A > B,A > C

A > C

从业年限

10年及以下(A)

59

3.53 ± 0.82

3.53 ± 0.97

3.39 ± 1.03

3.66 ± 1.01

11~20年(B)

52

3.41 ± 0.79

3.48 ± 0.88

3.15 ± 0.90

3.63 ± 1.25

20年以上(C)

62

3.18 ± 0.90

3.96 ± 0.98

2.83 ± 1.10

3.01 ± 1.33

F值

2.68

4.65

4.69

5.04

P

0.071

0.011

0.010

0.008

事后检验(P < 0.05)

A > C

C > B,C > A

A > C

B> C,A > C

表1可知,不同特征的护士在职业高原总平均分及各维度平均分得分的差异。其中,不同性别护士在职业高原总平均分及各维度平均分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在职称、年龄、从业年限方面,护士在职业高原总平均分及各维度平均分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职业成功感相关性分析

表2可知,哈尔滨市市直三甲医院护士职业高原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职业成功感呈负相关(P < 0.01),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呈正相关(P < 0.01)。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R value) between nursing career plateau,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sense of occupational success

2.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职业成功感的相关性分析(r值)

变量

职业高原

领悟社会支持

主观职业成功感

职业高原

1

领悟社会支持

−0.584**

1

主观职业成功感

−0.432**

0.732**

1

注:**P < 0.01。

2.6.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的回归分析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nursing career plateau,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sense of occupational success

3.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的回归分析

模型

自变量

R2

AdjR2

F

B

β

t

因变量

1

职业高原

领悟社会支持

0.341

0.337

88.354***

−10.699

−0.584

−9.400***

2

职业高原

主观职业成功感

0.187

0.182

39.280***

−6.579

−0.432

−6.267***

3

领悟社会支持

主观职业成功感

0.535

0.532

196.820***

0.607

0.732

14.029***

注:***P < 0.001。

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检验职业高原对领悟社会支持、职业高原对主观职业成功感、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职业成功感的直接预测作用,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

表3可知,回归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各变量在3个模型中也P值小于0.001,说明职业高原分别对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职业成功感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职业成功感直接预测作用显著,显著性水平均达到P值小于0.001的水平。

2.7. 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中介检验

表4可知,选用SPSS27.0的插件 PROCESS 4.2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职业高原能显著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 = −0.584, P < 0.001)和主观职业成功感(β = −6.579, P < 0.001)。以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主观职业成功感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职业高原对主观职业成功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 = −0.008, P = 0.902),间接效应显著(β = 0.727, P < 0.001),说明领悟社会支持在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以Bootstrap法进一步对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职业高原和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间接效应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此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中介效应十分显著,见表5

Table 4. Mediation test of nurse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on occupational plateau and subjective sense of occupational success

4. 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的中介检验

因变量

自变量

B

β

t

P

R2

F

领悟社会支持

职业高原

−10.699

−0.584

−9.400

<0.001

0.341

88.354***

主观职业成功感

职业高原

−6.579

−0.432

−6.267

<0.001

0.187

39.280***

主观职业成功感

职业高原

−0.121

−0.008

−0.124

0.902

0.535

97.851***

领悟社会支持

0.604

0.727

11.287

<0.001

注:***P < 0.001。

Table 5. Bootstrap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urse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career plateau and subjective job success

5. 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间的中介效应Bootstrap分析结果

效应类型

效应值

Boot SE

95%置信区间

LLCI

ULCI

总效应

−6.579

1.050

−8.6508

−4.5068

直接效应

−0.121

0.980

−2.0562

1.8139

间接效应

−6.458

1.102

−8.7236

−4.4191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高原水平状况

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在职业高原、内容维度、中心化维度上,职称为中级的护士得分情况明显高于职称为高级的护士得分情况;在层级维度上,职称为中级的护士得分显著低于职称为高级的护士得分。这与多篇报告高年资护士层级高原发生率较高(祝红梅等,2020祝红梅,李明子,2022)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当前护士在医疗机构内部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仍然处在“金字塔”式的职业晋升环境中,由于越向上晋升,岗位越少,学历高、职称高的护理人才不断增加,致使原本拥挤的人才晋升路径越来越狭窄,致使大量已达到高级职称的护理人才由于完成不了职业晋升而进入职业高原状态。而中级职称护理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成长,需要被组织不断认同、提拔,所以在内容和中心化维度上反而高于高级职称的护士。在年龄和从业年限上,与其他文献报告的结果相同(祝红梅,李明子,2022),高年资的护士更容易出现职业高原,尤其是在层级维度上,年龄和从业年限都是职业高原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性别方面,护士职业高原及其维度平均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虽然这与国内研究报告(乔木,2023彭玉娇,2022)的结论一致,但不排除因为样本中男女比例悬殊,不能确定性别在职业高原上是否存在差异。在未来的研究中,会将男护士群体样本的占比提升,更好的探索性别在职业高原上是否存在差异。

3.2. 护士职业高原、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护士职业高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这与文献报告(陈晶晶,连榕,2011)得出的结论一致。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成功感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这与文献报告(张真等,2022)中的结论一致。护士职业高原与职业成功感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这与文献(杨帆,2009闵敏等,2024)中提到的结论相似,职业高原越高,护理人才的职业倦怠会增加、离职风险会增加,最终导致人才流失;也与文献(张政,李泽楷,2020)提到的内容相近,护士职业成功感的提升可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也就是说,降低了职业高原,可以防止主观职业成功感下降,最终减少由于职业倦怠、离职造成的护理人才流失。

本研究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领悟社会支持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减少职业高原带给主观职业成功感的负面影响。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护理人才已达到职业高原状态,但是其主观职业成功感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多的影响,因为其感受到了较高的社会支持,因此职业高原对主观职业成功感的负面影响反而被降低了;同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一般或者得分低者,不能帮助个体减少职业高原带给主观职业成功感的负面影响。可见,护理人才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在其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才在获得家人、朋友的全力支持,领导和同事的积极关注与鼓励,甚至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的感谢与高度肯定下,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及其他人的社会支持,而这三个维度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共同组成了领悟社会支持。从医院人才管理视角出发,提升护理人才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水平,是预防与干预该群体发生职业高原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3.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首先,该领域的研究可扩大地域的选择范围并增大其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其次,本研究中只参考了领悟社会支持这一个影响因素,并未参考其他因素在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影响机制。在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探究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间影响因素,如:工作压力、工作氛围、自我效能感等,构建更加全面的研究模型。

4. 结论

综上,护士职业高原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职业成功感存在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存在正相关,三者间两两相关水平显著。领悟社会支持在护士职业高原与主观职业成功感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通过提升护士领悟社会支持,进一步减弱了职业高原对主观职业成功感的负向作用。

基金项目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科学研究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晶晶, 连榕(2011). 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福建省为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3(3), 68-71.
[2] 高瑞鹏(2021). 职业兴趣对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 工作投入和职业嵌入的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https://link.cnki.net/doi/10.27204/d.cnki.glzhu.2021.003437doi:10.27204/d.cnki.glzhu.2021.003437
[3] 顾文超, 王婷婷(2023). 乌鲁木齐市302名骨科护士职业韧性和主观职业成功现状及关系研究. 职业与健康, 39(5), 584-588.
[4] 马远, 凌文辁, 刘耀中(2003). “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 心理科, (3), 531-532.
[5] 闵敏, 文霞, 牛敏瑞, 汪惠才(2024). 海口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职业与健康, 40(5), 597-602.
[6] 彭玉娇(2022). 三甲医院护士职业高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https://link.cnki.net/doi/10.27005/d.cnki.gdzku.2022.004713doi:10.27005/d.cnki.gdzku.2022.004713
[7] 乔木(2023). 济南市三甲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https://link.cnki.net/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3101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3101.
[8] 陶桂萍, 陈小萍, 庄培芬(2006).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3), 61-62.
[9] 谢宝国, 龙立荣, 赵一君(2008). 职业高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 344-347.
[10] 杨帆(2009). 高校教师职业成功标准及影响因素认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oWJgMrFo8ufpXgHTSXPehvrLW2IQNnJlQWNwSCUipWBLJjTc0s-gFFMMEhlqTnUx-3IA-Bnf3dTDSpVJYlHJYdMwKQ6J9KepU0m6iLEByXI1_A0fz0iw8EuNSwDrb6bKr3BncbUQEDe-iZJVAHhA75BzLhvhCP0XlgDFRXBvgdNiPbXWXRwdP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1] 叶俊杰(2005).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科学, (6), 190-193.
[12] 张真, 卿伟, 邹兆华(2022). 心理授权与抗逆力在四川省15所三级医院肾内科医务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成功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职业与健康, 38(22), 3087-3091, 3096.
[13] 张政, 李泽楷(2020). 护士职业成功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护理杂志, 37(5), 76-78, 85.
[14] 祝红梅, 李明子(2022). 组织支持在高年资护士职业高原对离职倾向影响的调节效应分析. 解放军护理杂志, 39(4), 5-8.
[15] 祝红梅, 江华, 卢言慧, 张光鹏, 李明子(2020). 北京市6所三级医院高年资护士职业高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 20(8), 1204-1210.
[16] Ference, T. P., Stoner, J. A., & Warren, E. K. (1977). Managing the Career Plateau.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602-612.
https://doi.org/10.5465/amr.1977.4406740
[17] Pan, J., & Zhou, W. (2013). Can Success Lead to Happiness? The Moderators between Career Success and Happines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51, 63-80.
https://doi.org/10.1111/j.1744-7941.2012.0003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