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幕到课堂:《哪吒2》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价值引导与教学转化
From the Screen to the Classroom: The Value Guidance and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Ne Zha 2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作为一部春节档动画电影,不仅以其精彩的剧情和绚丽的画面吸引了大量观众,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挖掘。该影片以中国经典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为沃土,实现了“哪吒”这一角色的价值重构,展现了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多种精神内核,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分析《哪吒2》与高中思政课的核心素养与课程模块之间的结合点,推进其影视素材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为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升教学育人效果。
Abstract: As an animated film of the Spring Festival season, Ne Zha 2: “The Demon Child’s Rebellion in the Se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e Zha 2) has not only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audiences with its exciting plot and splendid visuals, but also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educational value, which are worth exploring and uncovering for us educators. This film takes the clas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ythological story “Ne Zha’s Uproar in the Sea” as its fertile ground, reconstructs the value of the character “Ne Zha”, and showcases multiple spiritual cores that conform to modern values, providing rich teaching materials f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y analyzing the convergence points between Ne Zha 2 and the core literacy and course modules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 can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ts film and television materials into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urther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the subject,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effect.
文章引用:杨辉. 从银幕到课堂:《哪吒2》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价值引导与教学转化[J]. 教育进展, 2025, 15(7): 764-77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282

1. 引言

《哪吒2》作为一部将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叙事手法完美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在传播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优秀文艺作品的强大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提升育人效果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1]。《哪吒2》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产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契合性,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和案例素材。将《哪吒2》作为教学资源引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以此推动高中思政课教学改革,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价值引导与教学转化。

2.《哪吒2》的电影概述

《哪吒2》是一部在2025大年初一上映的春节档动画电影,历时9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上映16天票房破100亿,截至2025年5月22日,票房已经达到了158.6亿,排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哪吒2》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传播中华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上展现了深远的影响力。该片以中国古典神话为蓝本,通过现代电影技术的运用,重新诠释了哪吒这一传统神话形象,赋予了古老神话新的生命力。《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3D动画的精美制作和紧张刺激的剧情上,更在于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深刻表达。

3. 《哪吒2》的文化价值分析

3.1. 《哪吒2》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哪吒2》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视觉效果的震撼,更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影片中的哪吒形象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其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例如,哪吒的三头六臂形象,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头六臂”这一传统元素,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这与高中思政课中强调的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哪吒2》中所展现的忠诚、孝顺、勇敢和正义等价值因素,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思政课程中价值引导的重要内容。在电影中,哪吒面对命运的不公,选择勇敢地与之抗争,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哪吒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处理,也体现了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3.2. 《哪吒2》中展现的现代价值观念

《哪吒2》通过讲述主人公哪吒的成长故事,深刻传递了丰富的现代价值观念。电影中哪吒面对命运的不公,通过不懈努力和自我奋斗,最终赢得了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映射了现代社会对于多元价值的包容和尊重。同时,哪吒在认识到自己拥有的“魔丸”力量后,选择了保护父母与陈塘关的百姓,与邪恶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体现了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展现,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相呼应,即个体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最后,哪吒选择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与阐教的无量仙翁展开最终对决并获得胜利,这一过程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平等和公正对待的权利。这些现代价值观念与高中思政课程中的核心素养高度契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哪吒2》中适用于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素材

4.1. 《哪吒2》中的道德教育素材

哪吒从一个被误解和排斥的“魔童”转变为一个勇敢面对宿命、保护陈塘关百姓的英雄,这一转变过程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道德教育素材。影片中哪吒在面对天雷威胁时选择挺身而出保护他人的无私牺牲精神,以及他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的心路历程,都深刻体现了个人意志与社会责任的融合,以及在社会压力和个人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哪吒的故事,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形成坚定的价值观。

4.2. 《哪吒2》中的法治教育素材

《哪吒2》通过其生动的情节和角色塑造,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法治教育素材。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冲突,不仅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也隐喻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哪吒在面对天劫时的自我救赎,以及他如何在世间已有的法律框架内寻求正义,从而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和法律的权威性。同时,哪吒在影片中所承担的天命,以及他最终选择面对而非逃避的行为,为学生提供了关于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讨论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帮助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5. 《哪吒2》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素养契合点分析

5.1. 政治认同

《哪吒2》通过哪吒从一名叛逆少年成长为拯救苍生的英雄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或电影片段,并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影片中哪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2. 科学精神

影片中对“命运”的重新解读和对“英雄主义”的多元化表达,体现了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奋斗的关系,认识到命运并非注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不能以一时的挫折否定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人生态度,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影片中的科技元素,如哪吒所使用的火尖枪、混天绫等法宝,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5.3. 法治意识

影片中哪吒在面对世间不公时勇于抗争,同时也在关键时刻遵守规则、维护正义,这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同时,通过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等角色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与“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5.4. 公共参与

影片中哪吒为了拯救苍生选择直面阐教、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公共参与和社会责任感。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结合影片中的情节,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公共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影片为灵感,创作诗歌、散文、短视频等作品,表达自己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热情。

6. 《哪吒2》与高中思政课程模块结合点分析

6.1.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回望过去:国家的奋斗之路

《哪吒2》中哪吒的成长和转变,可以与中国的艰辛奋斗史相联系。以改革开放为例,哪吒从一个被误解和排斥的“魔童”成长为一个拯救苍生的英雄,其打破“魔丸”命运枷锁的剧情演绎,象征着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打破思想束缚、推动社会进步,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大。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2]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一直这样昂扬向上,自强不息。通过引用哪吒这一鲜活的动画形象,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点与积极性,帮助同学们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 展望未来:国家的梦想之旅

哪吒在电影中面对重重困难,最终战胜自我,打败了无量仙翁,拯救了陈塘关的百姓与海底龙族,这与中国在实现国家梦想道路上需要克服的种种挑战有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吒克服困难的过程,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类比,从而理解在奋斗路上所需要的坚持与毅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父母、无量仙翁等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引导学生探讨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还能将这些概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6.2. 必修2《经济与社会》

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哪吒2》在票房上“高开高走”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周边产品的开发,如哪吒IP的手办、盲盒同人玩偶、服装等衍生商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热情追捧,推动了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电影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体现了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从《哪吒2》与同期的春节档电影票房对比中不难看出,观众对优质电影的需求不断提高。《哪吒2》导演饺子说:“电影不是拍给导演看的,是拍给观众看的。只有尊重观众,观众才会尊重你。”[3]《哪吒2》能断层领跑春节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观众已经不会为粗糙滥制的低端文化产品买单了,人民群众更青睐于精神文化的高端表达与品牌转化,喜爱的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哪吒2》的成功也反映了观众需求对文化作品创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与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以后的文化产品提供借鉴,推动文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的生产力,具备高效能,体现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4]。《哪吒2》团队在电影研发期间攻坚克难,终于催生出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韵味和意境表达完美融入现代3D动画,将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推向新高度。另外,《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还运用了三维扫描建模与物理引擎渲染技术、基于惯性传感器阵列的动作捕捉系统、实时虚拟制片系统、依托AWS云计算架构搭建的分布式渲染农场、实时渲染技术等,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这都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为传统文化IP的强势赋能,同时也强调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科技创新驱动。

6.3. 必修3《政治与法治》

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冲突,可以作为探讨法治与德治关系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一,哪吒作为魔童转世,其行为受到“天劫咒”的限制,这象征着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而他最终选择牺牲自己拯救陈塘关,这体现了道德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力量。通过这一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电影中哪吒的成长过程,可以用来说明法治与德治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哪吒在父母和太乙真人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体现了德治在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中的作用。同时,哪吒在与妖怪的斗争中,也必须遵守天庭的规则,这说明了法治在规范行为中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哪吒的成长,学生可以明白法治与德治在个人成长中的互补作用。

第三,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如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他们的行为也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李靖夫妇在保护哪吒的同时,也努力维护陈塘关的安宁,这既体现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太乙真人作为天庭的代表,既要遵守天规,又要引导哪吒走向正道,这说明了法治与德治在社会管理中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这些角色的行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治与德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现代公民角色与社会责任意识

电影中哪吒从一个被误解和排斥的“魔童”逐渐成长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保护家园的英雄,这一转变过程体现了个体在面对社会偏见和困难时,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哪吒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道德选择和挑战,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及村民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在认识到自己命运的同时,选择积极面对并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讨论这些情节,学生可以理解到作为公民,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治理。

影片中哪吒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自暴自弃,面对怀疑与偏见始终坚持自我,在成功通过成仙考核后立刻回到陈塘关保护百姓与父母,努力证明自己,维护世间正义。这同时也激励同学们作为现代公民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6.4. 必修4《哲学与文化》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关系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一个生动例证,他们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哪吒作为英雄,想保护父母与陈塘关的百姓,而在生活中却遭到百姓的排斥;敖丙作为东海龙族唯一的希望,背负龙族使命,在与哪吒的友情与种族复兴的责任之间挣扎,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体现。而他们各自的成长历程与角色转变也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立场有别,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能够暂时放下恩怨,携手作战。这种从对立到合作的变化,正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是无处不在的。就像哪吒与敖丙的关系一样,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这些矛盾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普遍性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共同特征,而特殊性则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独特之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正确理解并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 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电影《哪吒2》在内容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如哪吒闹海、莲花化身等经典元素,以及敖丙魂魄附身在哪吒身上后的形象也是致敬了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这一经典形象;以及古代建筑、阴阳五行、传统服饰等传统文化元素被运用于电影制作,激发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坚持撷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有机凝结东方韵味和世界艺术想象力,跨越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5]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现代动画技术的重新演绎,哪吒这一传统故事IP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展现出文化传承的延续性,让年轻一代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哪吒2》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和流行文化元素,如时尚的动画风格、幽默的方言配音以及富有现代感的音乐,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观众口味的文化作品。这种跨时代的文化融合,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需求,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了文化自信。

第三,《哪吒2》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了文化自信。电影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发行,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中国政府在文化输出方面也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央视电影频道等官方媒体为《哪吒2》进行流量宣发与热度跟踪报道。这种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仅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播能力,增强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使得《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生动表达。

第四,《哪吒2》的成功也启示我们,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这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在全球化语境下树立鲜明的文化标识。”[6]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既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也不故步自封,而是要积极挖掘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自信。

7. 结语

《哪吒2》作为一部优秀文艺作品,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具有东方美学底蕴的历史画卷,以及一场具有现代科技创新赋能的视听盛宴,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在全球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展现出了中国魅力与中国声音。它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教育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为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有助于新时代高中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4.
[2]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12-19(001).
[3] 刘阳. 专访《哪吒2》主创解锁成功密码[N]. 人民日报, 2025-02-13(008).
[4] 周文, 许凌云. 论新质生产力: 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 改革, 2023(10): 1-13.
[5] 王资博, 程畅.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优秀文艺作品增进文化认同的逻辑理路——以《哪吒2》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7(3): 1-9.
[6] 宋洁. 《哪吒之魔童闹海》: 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J]. 电影文学, 2025(7): 92-9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