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影视作品成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而高质量的字幕翻译才有利于观众理解影视作品的信息内容和欣赏其文化含义[1],因此提高影视剧字幕翻译的质量是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条件。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一举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的冠军,同时掀起了对其前一部作品的观看热潮。《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但又心存善念的英雄形象,既承载着中国古代神话的传统元素,又是对融合当代价值观的创新表达,而且充满了当下青少年对自我认同和他人偏见的思考,成为当下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典范。
《哪吒之魔童降世》由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而来,因此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是跨文化翻译中的关键要素[2]。这些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负载词是理解该影视作品的重要基础,如何能够准确传达影视剧中文化负载词原有的神韵和含义,是当下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通过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析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为影视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文化负载词类别及概述
2.1. 文化负载词概述
语言体现并承载着文化,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特征,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均体现在该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3]。
现阶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负载词有不同的定义。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某一种文化中特有的单词、惯用语,它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活动方式[4]。袁清指出:“文化负载词”是指特定文化领域中的词汇,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该民族语言特有的文化现象[5]。包惠南、包昂认为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概念[6]。哈特曼(Hartman)认为文化负载词是与某语言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的词汇、短语[7]。
综上所述,文化负载词是指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中蕴含着独特文化色彩的词汇或表达,其往往承载着该民族沉淀多年的文化根基,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其独特特点也就决定了这类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的空缺性以及翻译时的不可译性,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注重传递词汇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信息,还要注意对于读者的可接受度和可理解度。
2.2.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文化负载词类别
由于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奈达对于文化的分类,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五大类。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因此该电影中宗教文化负载词占据了主要部分,本文从电影中选取文化负载词共77个,其中宗教文化负载词共31个,生态文化负载词4个,语言文化负载词16个,物质文化负载词12个,社会习俗负载词13个。
2.2.1. 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词使包含人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包括有山川河流、生物资源、气候特点等,但由于中俄之间在生态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也会造成明显的文化差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能体现地理和生态环境的词语较少,例如“陈塘关”,剧中演绎其作为军事要塞依山傍海据守险要之地来抵御外敌的生活场景。除此之外,剧中出现了一些动物幻化成的精怪,如“海夜叉”,在目的语中也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语,因此也将其归类为生态文化负载词(见表1)。
Table 1. Ecological cultural load words in the movie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表1.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生态文化负载词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1 |
乾元山金光洞 |
Райская года Юань в лучах света |
3 |
白骨精 |
Солдат-скелет |
2 |
陈塘关 |
Чжэньтянгуань |
4 |
海夜叉 |
Морской демон |
2.2.2. 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某种意识形态,是对万物发展规律的独特认识,宗教文化词是由各种宗教影响下衍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词语,中国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俄罗斯受东正教和基督教影响较多,所以俄语读者很难读懂这些含有宗教文化语句。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出现的宗教文化负载词是最多的,其受到道教文化影响较大,比如:元始天尊、昆仑仙术、天界等,因此笔者将表示宗教及思想、法术及咒语、意识形态等的词汇归入宗教文化负载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Religious and cultural loaded words in the movie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表2.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1 |
天地灵气 |
Дух Вселенной |
16 |
打坐 |
Медитировать |
2 |
日月精华 |
Энергия солнца и луны |
17 |
元神 |
Дух |
3 |
混元珠 |
Смешанный Жемчуг |
18 |
昆仑仙术 |
Божествен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 |
4 |
太乙真人 |
Святой Тай И |
19 |
天地无极,
乾坤借法,
急急如律令 |
Силы землыи и неба,
слушайте меня |
5 |
元始天尊 |
Юань-ши тянь-цзунь (Изначальная небесная владыка) |
20 |
天生火象 |
Подвластна стихия огня |
6 |
天劫咒 |
Зодиакальное заклинание |
21 |
闭关修炼 |
Это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обучение |
7 |
天命之人 |
Воля Небес |
22 |
七轮小周天,
四轮大周天 |
Семь малый Чжоутянь и четырежды большой чжоутянь |
8 |
昆仑金仙 |
Бог Созвездий |
23 |
七重天 |
седьмой из девяти небес |
9 |
灵珠 |
Святой жемчуг |
24 |
魔丸 |
Дьявольский жемчуг |
10 |
日月同生,
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
Рождение под светом Солнца и луны, Тысячей святых, небесных и земных, неизмеримое кольцо Вселенной |
25 |
移花接木之法 |
Обмен судьбами |
11 |
封神登天 |
Взойти на Небо Богом |
26 |
跻身天界 |
Взойти в Рай. |
12 |
虚空之门 |
Врата на Небо |
27 |
障眼法 |
Обман зрения |
13 |
三界 |
Этот мир |
28 |
冰河飞泉
和寒霜残雪 |
Техника льда и техника снега |
14 |
灵宝天尊
和道德天尊 |
Линь Бао и Дао Дэ |
29 |
冰玉九天 |
Девять врат льда |
15 |
封神榜 |
Возведение в ранг духов |
30 |
三花聚顶 |
Три Небесных цветка |
31 |
三生有幸 |
Благодарить Богов |
|
|
|
2.2.3. 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作为人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造出来的独特的交流媒介,其中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语言也被称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载体通常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都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文化环境、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因此对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难度不仅体现在俄语属于斯拉夫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上,更体现在这类词的翻译需要对彼此文化背景的深度透彻理解上。因此笔者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示俗语、谚语、成语以及其中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词汇归为语言文化负载词。比如其中的俗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成功便成仁;四字词语:乌龙摆尾、插翅难逃;比如太乙真人独特的地方色彩口音:巴适、我嘞个乖乖、小云云(见表3)。
Table 3. Language and cultural loaded words in the movie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表3.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语言文化负载词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1 |
人逢喜事精神爽 |
Жизнь хороша, когда удача улыбается тебе |
9 |
海底捞月 |
Ты, морской придурок |
2 |
有损斯文,成何体统 |
Грубо и непочитительно |
10 |
仙人摘葡萄 |
Я все доложу Святому |
3 |
不共戴天 |
не могут жить под одним небом |
11 |
下马威 |
Урок |
4 |
喜得贵子 |
Радости дражайшему сыну |
12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Даже если сбежишь сейчас, наказания не избежать |
5 |
节哀顺变 |
Сдерживай свое горе |
13 |
我勒个乖乖 |
Хрюшки пресвятые |
6 |
不成功便成仁 |
Лучше умереть, чем проиграть |
14 |
巴适 |
Хорошо |
7 |
泰山压顶 |
Я тебе раздавлю |
15 |
插翅难逃 |
Встретить свой конец |
8 |
乌龙摆尾 |
Я из тебя перья вырву |
16 |
小云云 |
Облачко |
2.2.4. 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产物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不同的文化中,物质文化指的是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产品。物质产物文化词是由人们在特定时期和语言群体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性词汇,这些产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以具体形式存在的有形的文化,通常包括表示工具、服饰、器皿、饮食等类的词语,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物质文化负载词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影响较大,因此大多属于一些法器,比如比较有代表性的混天绫和火尖枪,太乙真人使用的拂尘等(见表4)。
Table 4. Material cultural load words in the movie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表4.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物质文化负载词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1 |
宝莲 |
Лотос |
7 |
风火轮 |
Кольцо Огня и Ветра |
2 |
傀儡符 |
Знак куклы[заставляет человека, к которому прикреплен, подчиняться воле того, кто создал <знак>] |
8 |
红烧狮子头 |
тефтелька |
3 |
童子尿 |
Моча |
9 |
万龙甲 |
Броня Тысячи Чешуек |
4 |
山河社稷图 |
Божественная Картина Гор и Рек |
10 |
拂尘 |
Волшебная метелка |
5 |
指点江山笔 |
Исправляющая мир кисть |
11 |
驱毒回春丸 |
Противоядие |
6 |
混天绫和火尖枪 |
Небесный Шелк и Огненное Копье |
12 |
换命符 |
Талисман обмена жизни |
2.2.5. 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习俗文化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节日、庆典习俗、我国的度量单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对人的称呼等等。该类词汇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无形的却能对人们产生影响。比如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能表示出宗族关系的“父老乡亲”,表示指责对中国传统社会“礼义廉耻”道德观背离的词语“混蛋、混账”,表示出师门伦理制度的“师兄弟”,表示古代社会官职的“申公公”,表示生活方式的“踢毽子”等,笔者都将其归入社会文化负载词中(见表5)。
Table 5. Socio-cultural loaded words in the movie “Nezha: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表5.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社会文化负载词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序号 |
中文 |
俄语 |
1 |
父老乡亲 |
Все жители |
8 |
师弟 |
Младший брат |
2 |
还公道 |
Искупитьего вину перед вами |
9 |
师兄 |
Старший брат |
3 |
混蛋 |
Ублюдок |
10 |
师父 |
Мастер |
4 |
混账 |
Засранец |
11 |
天尊 |
Небесный Старейшина |
5 |
师叔 |
с твоим учителем учились вместе |
12 |
踢毽子 |
Покидать волан |
6 |
小鬼 |
Мелкий |
13 |
弟子 |
Брат |
7 |
道友 |
Путник |
14 |
申公公 |
Шен Гунгун |
3. 目的论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翻译探析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尤其以宗教文化负载词为重点,因此选择指导翻译策略时,需要考虑能够以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度为导向,通过自由多变的策略有效平衡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叙事的流畅性,既能够保留关键文化特色的异域色彩,又能通过归化减小甚至消除理解障碍。
综上,笔者选择运用翻译目的论来指导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来达到既能够使目的语观众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又能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的目的。
3.1.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
3.1.1. 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属于德国功能派理论,是汉斯·弗米尔在凯瑟琳娜·莱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创立的,他突破了对等理论、等值论的局限与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8]。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不完全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神韵的同时以翻译的目的来决定翻译的过程,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最为关键,翻译的目的决定了译者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忠实性原则是指译者应该尊重原文,使译文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但是这种忠实不是固定死板的,而是根据翻译目的的选择而不同;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9],也就是说译文不仅要符合目标语的语义规则和交际规范,还要确保自身语法、风格的统一性,才能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3.1.2. 目的论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意义
翻译,尤其是影视翻译,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词句翻译,更多的是文化符号的翻译和交流,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折射出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和风俗民情,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需要在深入了解其文化色彩、历史背景和语境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死板追求与原文的等值,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阅读感受,以及做到一定的文化交流,这时候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就十分关键,翻译目的论以翻译的目的为导向,可以使译者在最终原文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十分符合文化负载词复杂的含义。
3.2. 目的原则下文化负载词分析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关键部分,其要求译者在面向目的语的文化语境时根据译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译首先重要的是让目的语观众理解,确保影视的观感,在此基础上才能使观众能够欣赏到电影中角色的魅力和精神内核。
3.2.1. 加注法
例1:元始天尊
译文:Юань-ши тянь-цзунь (Изначальная небесная владыка)
此句并未直接出现在人物对话中,而是在人物出场时对其的介绍,译者使用了音译的方法,在保留了原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为了使目的语观众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人物的背景,将原始译为изначальный,符合道家“道生万物”的观念,俄语文化中没有天尊的概念,因此用владыка一词来表示该角色的身份地位。
例2:傀儡符
译文:Знак куклы[заставляет человека, к которому прикреплен, подчиняться воле того, кто создал <знак>]
傀儡符在剧中表现形式为“让中符者听从于符咒主人的命令而行事”,因此译者将傀儡译为“куклы”,表现出中符者像木偶一样听从摆布的形象,保留了原语中百姓中傀儡符后的形象,同时为了使目的语观众更好的理解傀儡符,又将其详细解释,译为可以使中符咒的人听从于制作符咒的人。
3.2.2. 意译
例1: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译文:Даже если сбежишь сейчас, наказания не избежать.
此句原本含义为纵然能逃脱一时,但由于其他牵连,无法摆脱最终的惩罚。译者在翻译时没有死板的保留“和尚和庙”的意象特征,而是直接译出了这句俗语真正所表达的含义,不仅没有损害原文所指的含义,而且在满足电影时效性条件下使目的语观众轻松理解台词。
例2:移花接木之法
译文:Обмен судьбами.
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但是此处指的是父亲想与哪吒换命来保全哪吒的命,因此译者为了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理解此句的含义,舍弃了词语原本的含义和一定的贬义色彩,根据语境直接译为“换命”。
3.2.3. 减译法
例1:天地无极,乾坤借法,急急如律令
译文:Силы землыи и неба, слушайте меня
此句为道家的施法咒语,其中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比如无极、乾坤、借法,而译者将其减译为“天地的力量,请听从我”,将其中的文化词都省去,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损失了原句的文化色彩和力量感,但是译者以让目的语观众理解为首要目的,所以进行一定的减译是必要的。
例2:红烧狮子头
译文:тефтелька
此句的背景是主人公即将面临死亡,而其母亲对其表示不舍,怀念三年前主人公孩子在自己肚子里的一颗红烧狮子头。红烧狮子头是中国独特的菜肴,是由猪肉制成的大肉丸子。此处台词想强调的是主人公在母亲肚子里的形状像红烧狮子头,因此避免误解和观众对其形象的陌生,译者没有将其直译,而是进行了减译。
例3:冰河飞泉和寒霜残雪
译文:Техника льда и техника снега
此处指的是角色学得的水属性法术,用了十分诗意的词语来表达,而此处译者将其减译为“冰的法术与雪的法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原语中蕴含的词句美,但是译者以目的语观众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在满足影视翻译时效性的前提下,翻译的较为通俗,但此处指的是法术,故应该用Магия替代Техника较为合适。
3.3. 忠实原则下文化负载词分析
忠实原则要求译者在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时,应该以源文本为立足点,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信息,保留原语中的文化内涵,再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创译。
3.3.1. 直译法
直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最基础的翻译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忠实原语的含义表达和风格神韵,《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着许多的宗教文化负载词,以及带有明显宗教文化色彩的物质文化负载词,因此使用直译法可以完整保留中国神话文化术语的纯粹性,以陌生化表达构建独特的东方审美文化,但是直译并不等于逐字死译,应该根据目的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忠实原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很多地方都使用了直译。比如将“灵珠”译为“Святой жемчуг”,将“魔珠”译为“Дьявольский жемчуг”,将“混元珠”译为“Смешанный Жемчуг”,将“日月精华”译为“Энергия солнца и луны”,将“风火轮”译为“Кольцо Огня и Ветра”。
3.3.2. 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通过模拟原语发音将一些源于文化中独特的项目移植到目标语中,最常见的有人名、地名、器具以及一些本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独有概念,此类词语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归化而造成意义扭曲,同样可以避免使用大幅度篇幅解释词语而不符合影视时效性的特征,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含有大量的宗教文化词,所以可以使用许多音译的方法,来通过语音桥梁来减少文化传递中的损耗。比如,将“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译为“Линь Бао и Дао Дэ”,将“陈塘关”译为“Чжэньтянгуань”,将“太乙真人”译为“Святой Тай И”。
3.4. 连贯原则下文化负载词分析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者必须使译文连贯通顺,可读性强,为了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理解,需要使译文符合当地的表达习惯和历史文化。
意译
例1:还公道
译文:Искупить его вину перед вами
此处是指主人公的父亲向大家保证不让主人公闯出祸来,否则豁出性命也向百姓还公道。此处译者没有直接将公道译为它原本“公正公平”的意思,而是根据语境将其译为“向你们赎罪”,这样既从情感色彩上忠实于原文,而且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符合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例2:师叔
译文:с твоим учителем учились вместе
中文中的师叔体现了传统的师徒文化和宗族观念,而俄语中表示称呼的词语较少,也没有“师叔”这类词语的表达,因此译者为了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将其译为“和你的师傅一起学习”,这样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
3.5. 误译现象
例1:白骨精
译文:Солдат-скелет
白骨精原指白骨成精修炼而成的妖怪,在原语文化中属于一种宗教概念,是由吸收天地精气而成的精怪,但是译者将其译为了“骷髅士兵”,完全是舍弃了原来的形象概念,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文化错位,目的语读者会认为这种形象是类似于亡灵军团,因此应该使用音译加意译或直接意译的方式,译为:Байгуйцзин (Дух Белой Кости)。
例2:拂尘
译文:Волшебная метелка
拂尘是道家器物,得名于“拂去灰尘,驱赶蚊虫”的用途,但是译者将其译为了“魔法扫帚”,类似于《哈利波特》中的飞天扫帚,完全偏离了东方的宗教文化语境,和“仙风道骨”的文化色彩,因此可以使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Фучень (священный жезл)。
例3:混蛋、混账
译文:Ублюдок,Засранец
“混蛋”一词出现在结界兽打架时,“混账”一词出现在太乙真人被哪吒戏弄后,都是表示比较轻度的侮辱性,而“Ублюдок”表示强烈蔑视的“杂种”一词,“Засранец”一词也表示了强烈的贬义,不符合太乙真人对徒弟的无奈之情,且作为一部动画片,这类词语不适宜出现在荧幕上,因此应该根据语境下人物的情感进行创译,将“混蛋”译为“подлец”,将“混账”译为“сорванец”。
例4:我嘞个乖乖
译文:Хрюшки пресвятые
此句是表示太乙真人对主角天赋表示赞叹时发出的感慨,而译者将其译为“神圣的小猪”,首先这句译文完全背离了原文想表达的感情色彩,其次这两个词的结合可能会引起当地宗教人士的不满,因此应该将其译为“ничего о себе”或“да ну”。
4.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不可译现象及对策
本部影片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面含有大量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特色表达,而中俄两国在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影视翻译的巨大难题,本文将从宗教文化差异、语言风格、社会习俗方面分析影视的不可译现象及策略。
4.1. 宗教文化差异
例1:昆仑金仙
译文:Бог Созвездий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属于万山之祖,而金仙是道教仙的最高境界,而在东正教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国家中,缺少类似的形象概念,因此译者类比了西方文化中流行的星座文化,仙也使用了Бог一词来替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偏移。
例2:七重天
译文:седьмой из девяти небес
此处是指说话者武功修炼到了七重天,是修炼境界的象征,用来描述修行者的境界和层次,而在俄罗斯国家中完全缺失这一概念,因此译者借用了基督教中的“第七层天堂”的概念,导致了文化失真。
例3:虚空之门
译文:Врата на Небо
道家的虚空之门指的是万物的源头,阴阳之气相合的地方,是一种超越形制的维度通道,而译者套用了东正教中“天堂之门”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救赎”之意,而弱化了原语文化中的宇宙观。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文化信息的丢失与偏移,译者应该避免过度归化,兼顾中国神话背景与俄罗斯传统神话语境,选取合适的词汇采取直译加音译的翻译方法,比如将“昆仑金仙”译为“Золотой Бессмертный Куньлуня”,完整保留原句的文化信息,但是也能使俄语观众理解这是中国文化专有词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文化错位。
4.2. 语言风格难保留
例1:泰山压顶。乌龙摆尾。海底捞月。仙人摘葡萄。
译文:Я тебе раздавлю. Я из тебя перья вырву. Ты, морской придурок. Я все доложу Святому
这是两只结界兽在打斗时喊出来的招数,这些词语借鉴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名称,又有着一定的夸张和喜剧色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缺失相应的文化典故以及字幕翻译的限制,只翻译出了这些词语所表现出的招式,甚至后几个词语的翻译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完全没有翻译出这些词语的韵味和意境,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幽默和夸张色彩。
例2:巴适。小云云
译文:Хорошо. Облачко
此部影片中太乙真人都是独特的川渝口音,幽默风趣又使人感到亲切,虽然在内容上忠实了原文内容,但是由于俄语中缺乏对应的方言变体,造成了文化内涵缺失和情感色彩弱化的问题。
例3:申公公
译文:Шен Гунгун
原句是由于结巴而没有将名字说完整,将人名说成了公公—这个在中国历史中的一种具有贬义色彩的人物,仅仅将其音译无法使译语读者体会到原文中所体现的幽默感,也不知申公豹的怒气从何而来,使译文丢失了原文中的喜剧内核。
综上所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存在着较多的幽默台词,而将其译为俄语后就完全丢失了原句的喜剧色彩,因此译者在满足电影字母翻译的时空限制的条件下,应该一定程度上弥补原句中的情感色彩,可以采取直译(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比如将“申公公”译为“Шен Гунгун (в Китая Гунгун значит евнух)”,或者采取意译的方法,舍去原来的意向,比如将“仙人摘葡萄”译为“быстрые руки бога”
4.3. 社会习俗影响
例1:父老乡亲
译文:Все жители
父老乡亲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种表示地缘纽带和宗族血缘关系的称呼,在俄罗斯社会文化中缺少类似的对应物,而仅仅将其译为“全体居民”,缺少了对宗族内百姓的亲切,丢失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2:踢毽子
译文:Покидать волан
踢毽子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一种民间体育项目,以脚步动作为主,毽子由羽毛插在铜钱底座而制成,目的语观众中缺少类似的运动项目,译者直接用“волан”羽毛球一词来代替,使承载着民俗记忆的运动变成一项普通的、与之不同的运动。
例3:道友、师兄\弟
译文:Путник. Старший брат. Младший брат
道友指的是世道同辈中的敬称,而译者将其处理为“同行者”,丢弃了原词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含义,而将师兄师弟直接译为哥哥和弟弟,虽然在内容上没有食物,但是缺少了其中包含的社会结构属性。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社会词素差异,因此译者不应该过度归化,这就会削减传播文化的目的,应该使用一些适当的增译方法,来进行社会文化上的补偿,比如将“踢毽子”译为“играть в ножной волан”,将“师兄”译为“старший брат по вере”
5. 结语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最好载体,而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就是中华文化在影视作品中最生动的体现,因此,面对这些充满中国特色文化的词语,如何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既向外国观众传播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又能够使这些影视作品在外国观众之中大受欢迎,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其中译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译者应该基于以上两个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外国观众能够在字幕翻译中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才是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