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围绕基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通过深度解读OBE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逻辑,系统分析当前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试点实证研究,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维度提出改革措施。同时引入创新性教学手段,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班主任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lass Teacher Management” course based on the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oncept. By deeply interpreting the integration logic of the OBE concep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and combining pilot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anwhil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cultivate new-era class teacher talent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moral integri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1. 引言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核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师范生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随着教育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OBE理念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思政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深度融合两者并应用于《班主任管理》课程改革,对培养高素质班主任具有重要意义。OBE理念源于美国教育改革,强调围绕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其核心在于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何种能力水平”,并据此构建教学体系。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与责任感,二者结合能为班主任管理课程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框架。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不仅需具备专业管理能力,更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成长,这正是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需求。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在班主任管理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研究[1]-[3],徐玲杰对新课改之下的初中班主任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分析[1]。侯艳平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出发点,结合高中教学的特点,对班主任教学管理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点关于高中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建议[2]。生美佳深入分析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策略,以期为中职教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OBE理念出发探讨《班主任管理》的教育改革。
2. 《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侧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目标对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心理辅导等实践技能表述模糊,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相悖,未紧密结合职业需求。例如,某师范院校课程目标中,仅简单提及“培养班级活动组织能力”,缺乏具体能力达成标准与实践路径规划,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班级管理场景时手足无措。
2.2.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陈旧、单一问题。教材案例多为旧案例,未融入网络时代班级管理新问题与新方法,如学生网络沉迷、网络舆情处理等内容缺失。同时,理论讲解过多,实践环节薄弱,思政教育融入不足。以某高校现行教材为例,关于家校沟通的案例仍停留在传统家访模式,未涉及线上沟通平台的使用规范与技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缺乏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难以满足新时代班主任思政素养要求。
2.3. 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主体地位未凸显
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低,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培养不足。课堂讨论中少数学生发言,实践教学缺乏自主探索空间,与杜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不符。在一次课堂模拟班会组织实践中,学生按教师模板机械执行,缺乏对班会主题深度挖掘与形式创新,未能真正锻炼班级活动策划能力。
2.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实践能力与学习过程评价,评价主体与方式单一。学生平时表现、实践成果在评价中占比低,缺乏多元评价环节。某学校对该课程的评价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达70%,而项目实践、小组合作等过程性评价仅占30%,且评价基本由教师完成,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
3. 基于OBE理念的《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以成果为导向,重构教学目标
基于OBE理念,以班主任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掌握管理理论、新政策及行业趋势;能力目标涵盖班级组织、思想教育、沟通协调等多方面能力;素质目标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师德师风与责任意识。构建“三维度、多层次”目标体系,明确各目标达成标准与评价方式。如将“学生能独立设计并实施包含思政元素的主题班会,且学生满意度达85%以上”作为具体能力达成指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指引。
3.2. 融入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
1) 结合时代需求,更新理论知识:引入“双减”“三全育人”等政策理念,增加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内容。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如“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线上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等专题模块,定期更新案例库与理论资料,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 丰富案例资源,增强实践指导:收集新时代班级管理典型案例,涵盖成功与失败案例。采用“案例链”教学法,围绕同一管理主题串联多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例如,针对“学生矛盾冲突处理”主题,选取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等不同场景案例,组织学生分组研讨解决方案,提升实践能力。
3) 融入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思政融入点”,如在班级制度建设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制度背后的公平正义理念;在班级活动策划中,鼓励设计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3. 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1) 项目式学习法:设计“班级管理全周期项目”,涵盖班级组建、文化建设、活动策划、问题处理等环节。学生分组承接项目,自主规划实施,教师全程指导。引入企业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辅助项目推进,定期开展项目汇报与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
2) 情境教学法: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创设沉浸式班级管理情境。如模拟学生突发疾病、家校矛盾激化等复杂场景,学生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班级,通过交互操作解决问题。同时,开发“思政情境任务包”,要求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体现正确价值观,提升应变与价值判断能力。
3) 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深度研讨–课后实践拓展”教学模式。课前推送微课视频、电子教材等资源,设置预习测试;课中组织案例分析、小组辩论等活动;课后布置实践作业,如实际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并录制视频提交,教师在线点评反馈。
3.4.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家长”四方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习过程与成果,学生自评互评反思成长,邀请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价实践能力,引入家长代表评价家校沟通等实际应用能力,确保评价全面客观。
2)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40%)与终结性评价(60%)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日志等;终结性评价含理论考试、实践作品、情境模拟考核等。制定详细评价量表,如“班级活动策划能力评价量表”,从创意性、思政融入度、实施效果等维度量化评分,并辅以质性评语。
3) 以评促学,反馈改进:建立“双反馈”机制,一方面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其明确改进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根据评价数据分析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定期开展教学评价研讨会,邀请各方评价主体参与,优化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
4. 实证研究与效果分析
为验证改革措施有效性,选取两所师范院校作为试点,其中一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另一所实施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试点周期为一学年,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实践考核、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4.1. 学生能力提升分析
改革试点班级学生在班级活动策划、学生心理辅导等实践能力考核中,优秀率较对照班级提高35%;在处理网络舆情、家校矛盾等复杂问题时,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显著优于对照班级。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项目式学习与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有更直观认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4.2. 教学满意度调查
对试点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88%的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表示满意,90%的学生认可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增加了自主学习时间,小组合作与实践项目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多元化评价让自己更全面了解学习状况。
4.3. 教师教学反思
试点教师通过教学日志与访谈反馈,认为改革促使自身转变教学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需求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能力。
5. 结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基于OBE理念的《班主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能力。未来,需持续优化改革方案,深化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更多创新性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班主任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