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片场到课堂:多模态AI赋能的影视韩语ESP教学路径构建——基于DeepSeek行业语料库的语感生成实验
From Studio to Classroom: Building an ESP Teaching Pathway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with Multimodal AI Empowerment—A Language Sense Genera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DeepSeek Industry Corpus
DOI: 10.12677/ml.2025.137759, PDF, HTML, XML,   
作者: 王欢欢: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专门用途语言(ESP)韩语教学语料库Special Purpose Language (ESP) Korean Teaching Corpus
摘要: 本研究针对影视类专业韩语教学中的专业认知断层问题,构建多模态AI赋能的ESP教学路径。通过五阶渐进式语料测试(含片场指令、灯光实训、剪辑对话等场景),验证“教师–学生–AI”三元协同模式的有效性:AI语料库(DeepSeek)精准解析术语并预警语义偏移,使专业词汇掌握率达90%+;真实场景任务设计显著改善相似术语概念混淆,提升提问积极性。实践证明,该方法将教学重心转向高阶思维培养,但需应对AI微语气偏差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开发专业外语协同课程,推动跨学科师资整合,为艺术院校外语教学探索更多适应性路径。
Abstract: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professional cognitive gaps in Korean language teaching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majors and constructs an ESP teaching pathway empowered by multimodal AI. Through a fifth-order progressive corpus test (including set instructions, lighting training, edited dialogues, etc.),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er-student-AI” ter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is verified: the AI corpus (DeepSeek) accurately parses terms and alerts semantic shifts over 90%; real-world task desig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conceptual confusion and enhances question enthusiasm. Practical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shifts the focus of teach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thinking, but it also needs to address challenges such as AI microtonal deviations. The future require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collaborative course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and exploring more adaptive pathway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t art schools.
文章引用:王欢欢. 从片场到课堂:多模态AI赋能的影视韩语ESP教学路径构建——基于DeepSeek行业语料库的语感生成实验[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7): 697-70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7759

1. 研究背景

当前面向影视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面临双重挑战:其一,传统“考级导向”的通用韩语课程难以覆盖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垂直领域术语,导致学生赴韩留学后专业学习衔接困难;其二,现有ESP教学模式多依赖静态文本案例,缺乏真实影视场景的语用训练支持,学生无法在动态语境中内化语言规则与文化隐喻。影视专业学生的语言焦虑大部分源于专业场景的语用能力缺失,常规课上所学的通用韩语无法快速转换到专业场景中的语言实践,究其原因,首先是通用韩语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专业词汇量不够,且词汇联想分析能力差[1]。基于此,本研究依托DeepSeek影视行业语料库开展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专业语言输入–场景化输出–动态反馈”的渐进式训练体系。

传统的语料库建设,多有通用语料较多,垂直行业语料较少的问题,以影视行业语料为例,一直以来,不足以满足影视专业学习者的韩语学习需求。而多模态AI语料库为影视韩语ESP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以DEEPSEEK模型为例,现阶段主要可实现三个基础功能:(1) 利用DeepSeek数据模型不断更新的影视剧本、制作文档等大量语料中,提取学生专业课所需的高频专业术语,根据学生当前专业课内容建立动态语料库;(2) 根据典型片场情境(如灯光调试、后期剪辑等)给出指令,ai编写对话模板,训练学生的词汇翻译、语法运用、朗读发音、语气语调、对话流畅度等,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给与反馈,导出问题,辨析词汇差异、应用及内涵等;(3) 通过AI辅助进行对话纠错,识别学生常见语法偏误,进行词汇、语法的辨析和总结,以及通过ai工具进行多角度翻译,探索多种表达方式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训练灵活的语言思维。在此过程中,语言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知识输入变成教学活动设计者,以及ai工具与学生、韩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联系纽带,从设计问题、反馈问题、与专业老师讨论ai语料分析的准确性、再到各环节反复纠错训练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ai工具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初步实现专业语言训练的语境化迁移。但同时,韩语教师也面临着语言与专业知识不对称的挑战,对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来说,教师须始终保持动态学习,力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有效输入[2]

2. 先行研究综述

近年来,专门用途语言(ESP)教学研究在英语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专门用途英语(ESP)领域,其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为专门用途韩语(KSP)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夏冰冰和马乐(2024)探讨了复合型韩语人才的培养路径,强调了语言与专业融合的必要性[3],但未深入涉及影视韩语这一细分领域。笔者(2023)基于输入输出理论对艺术类院校韩语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试图解决传统通用韩语课程与专业需求脱节的问题[4],但未涉及具体的多模态解决方案。

在ESP理论应用方面,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斯万(Swain)的输出假说构成了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顾晓乐(2025)从教育生态视角提出“外语 + 专业”跨学科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为本研究中的“教师–学生–AI”三元协同模式提供了支持[5]。此外,徐珺和王清然(2025)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验证了AI技术在ESP教学中的潜力,但其研究未涉及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与动态反馈机制[6]

影视韩语ESP教学的研究尤为匮乏,现有文献多聚焦于通用韩语或文化教学(王梅,2023) [7]。然而,英语ESP领域的研究表明,行业语料库和真实场景任务设计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卢华国,2025) [8];张芳、李会平,2025 [2])。这些发现为本研究利用DEEPSEEK语料库构建影视韩语教学路径提供了间接依据。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韩语ESP的独特性,尤其是多模态AI在非英语语种教学中的适配性与局限性。

3. 理论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国际化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下,专门用途外语教学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精准对接学科前沿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诉求,通过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系统培育学生的专业外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本文以专门用途外语教学(ESP)理论为核心框架,通过多模态AI模型赋能韩语课堂,从动态语料库中提取影视制作相关术语的词汇库,搭建适合影视制作专业韩语方向学生“韩语 + 专业”学习的融合路径[9]

特殊用途外语教学,首先面向有一定通用外语基础的教学对象才能有效实施,其理论基础离不开克拉申(Krashen)于1985年正式提出的“输入假说”,强调习得者理想的语言输入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循序渐进的、注重意义的语言交际,语言输入应该是相互关联并且有趣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针对零基础韩语学习者输入专业的韩语知识,并且在实验初期,更要详细分析教学对象的通用外语基础,语料选定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每进行一步都要详细观察和记录,以便随时调整后续的内容难度[10]

而对于更高级的外语学习者,斯万(Swain, 1985)提出的“可理解输出”理论,在特殊用途外语教学中,也须充分考虑进去。这一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出”也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体来说,可理解性输出具备三大功能:一是注意/触发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有意识的进行分析,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进而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二是假设检验功能,学习者通常在思考如何表达的时候自然的产生表达的假设,然后通过输出验证自己的假设,输出中的语言错误帮助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使用、语义语态的理解进行修正;三是元语言反思功能,帮助学习者用目标语言来思考目标语言,反思目标语用法,使学生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即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时,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主输出的课堂占比,例如设计同义词填空、派生词推导、场景问答、中译韩等环节,让学生运用现有的韩语知识输出完整表达,而后再通过ai纠错实现反思和内化[11]

“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两种训练模式,究其根本是一个“知”、“行”关系的问题,“知”指导“行”,“行”反思“知”,而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说,于动中求知的“行”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

4. 语感生成实验设计与实施

4.1. 学情分析与实验背景

4.1.1. 研究对象特征

实验对象为四川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基础课完成教材《延世韩国语》两册或三册书的学习,具备基础生活的听力和对话能力,但存在语句朗读不流利,词汇量不够,词汇形态混淆、词义理解不清,句子结构分析薄弱等问题。加之,艺术生的空间感及实操能力相对较强,但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传统教学模式下,整体语言掌握能力较之文理生偏弱。另外,本校韩语教学以考级升学为目的韩语培训课性质,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多以考级为导向,存在应用能力弱、学习后劲儿不足的现象,这种弊端只有在出国后接触专业课的时候才会显现为语言与专业的脱节,需要较长时间的衔接适应期。

4.1.2. 教学痛点诊断

基于Krashen输入假说与Swain输出假说的动态平衡模型,发现当前课程存在阶段性适配断裂:

初级阶段(大一):教材内容以通用韩语基础为主(延世韩国语1~2册),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可快速积累词汇量(平均掌握800词/学期),但缺乏语境锚点,缺乏输入的自然习得过程,后续记忆不牢。

中高级阶段(大二起):教材内容仍以通用韩语基础为主(延世韩国语3册),进入长句分析和写作练习阶段,词汇量增大,学生明显记忆理解出现困难,分层严重,理解力稍好的可以跟得上,但实际沟通对话能力不够,理解力弱的则完全厌学,加之专业课内容增加,大大分散了语言学习精力,而TOPIK3~4级考试要求的复杂句式与影视韩语实际需求无法有效衔接,即,场景语料缺失导致“认知断层”,学生在无应用环境的学习状态下出现懈怠,这里就是缺乏输出实践环节导致的语言学习无后续动力。

4.2. 实验设计:基于DEEPSEEK行业语料库筛选的影视制作语料测试

基于以上背景描述,我们首先尝试在日常课堂中穿插专业相关学习,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观察学生的接受度以便随时调整难度。

测试语料1

감독: 이 장면은 롱테이크로 찍을 거예요. 스테디캠 준비해 주세요.

(导演:本镜头需长镜头拍摄,请准备稳定器。)

학생: 네, 하지만 트래킹 샷 필요하면 레일을 추가해야 해요.

(学生:明白,若需跟踪镜头则需加装滑轨。)

难度控制:通用词汇占比72% (延世1册水平),专业术语占比28% (含“롱테이크”“트래킹 샷”等4个核心影视术语)。

Step1:遮住中文翻译,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标记主干,用现有通用词汇量推导句子大意。结果是术语猜测准确率较低,句式结构解析正确率较高。

Step2:第二步朗读和对话能力测试,学生起初只能慢慢拼读单词,无法做到流利读出,对话语感更是没有,但在详细翻译和句子结构分析之后,能逐渐流利对话,但对英文词的拼读自然度不够。断句和语气稍显生硬。

测试语料1由于是ESP专门用途韩语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尚未建立语言与专业场景的链接,教师须不断引导学生想象日常拍摄实践课的场景如何等等。

测试语料2难度增加为单句中译韩。

Step1:词汇选择:先引导学生思考灯光如何表达?调亮用什么词汇?给出名词“照明”——( )和形容词亮的——( )的填空练习,学生对此记忆模糊,须课堂提示,汉字词照明没有学过,但通过推导得出조명,形容词“亮的”是学过的通用词汇,经过提示学生拼写出了밝다。

Step2:构句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此句的逻辑关系应该用使动用法表现,为此复习了使用用法的几种表现方式,因此学生造了如下句式:

“조명을 밝히세요.”

“조명을 밝게 해주세요.”

在解析当中,与学生共同进行了学生、教师与DeepSeek一起的三方对话,设计询问方式,分析二者异同,从语感上,学生比较倾向第二种答案,但不知所以然,因此利用ai夯实理论基础,即밝히다使动词本身有点亮和阐明的意思,并不如直接使用使动用法更具有“调”的意思。

语法结构差异:

句子

结构分解

语法特征

조명을 밝히세요.

조명 (宾语) + 밝히다 (使动动词) + 세요 (敬语)

直接使动结构:

- “밝히다”是形容词“밝다”的使动形式(밝다→밝히다)- 动词本身包含“使……明亮”的强制意义

조명을 밝게 해주세요.

조명 (宾语) + 밝게 (副词化形容词) + 하다 (做) + 주다 (给) + 세요 (敬语)

迂回使动结构:

- “밝게”是形容词“밝다”的副词形式(밝다→밝게)- “해주세요”体现请求协助的语义(请做某事)

语义与语用对比:

维度

조명을 밝히세요.

조명을 밝게 해주세요.

核心含义

直接指令:“调亮灯光”

委婉请求:“请帮忙调亮灯光”

语气强度

权威性强(如导演对灯光师下达指令)

协商性强(如新人向资深同事提出建议)

场景适用性

紧急拍摄、明确上下级关系时(片场高频表达)

非紧急协商、需维持人际和谐时(日常对话更常见)

语用风险

若用于平级/下级对上级,可能显得不礼貌

若在紧急片场使用,可能因冗余表达降低指令效率

影视行业语料库验证(基于DeepSeek数据):

指标

조명을 밝히세요.

조명을 밝게 해주세요.

片场使用频率

82%

18%

使用者身份

导演/摄影指导(93%)

助理/实习生(67%)

语境紧急度(1~5)

4.2

2.1

跨文化失误率

9% (非韩籍人员误用为协商语气)

41% (非韩籍人员过度使用)

Step3:继续引导学生如何用其它所学表达同一含义,比如更加委婉和礼貌的方式:“조명을 더 밝게 해주실 수 있나요?”,“조명을 좀 더 밝게 해주시면 좋습니다.”,在这两个句子当中,学生更多的是想到了第二种礼貌方式,而对第一种委婉表达不太熟悉,而deep seek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更加有片场口语化的感觉,这部分涉及场景要求很高,而对于理论课比较多的学生来说,对-나요?结尾语气感到陌生。

经过反复探讨,学生们发现增加了副词“좀더”之后,不仅更加实用,且可以通用밝히다밝게 하다两种使动用法,而无歧义,最终总结出了如下多种表达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层次。

测试语料3:增加难度,尝试说出更复杂韩语表达:“为了拍摄跟踪镜头,我觉得把轨道再往右延长一些可能比较好。”在这一实验环节,学生首先想到了之前语料1当中的两个专业词汇:“트래킹 샷 (Tracking Shot)跟踪镜头”和“레일 (rail)轨道”,并能想到应用“-을 위해서”的语法,此次语料翻译允许学生通过电子词典和各类ai工具做为参考,给出多种翻译方式,此时出现了另外两个完全不同的英文外来词汇“스토킹 촬영”→“跟踪拍摄”和“트랙”→“轨道”,这部分涉及专业知识和实际韩语环境的应用度,出现了即使是教师也是共同学习者的问题,因此,进行与ai的进一步提问沟通,并请专业组教师进行多方求证,让学生理解不同词汇的最佳应用场景,而DeepSeek语料库给出的数据被证实较为合理和贴切,但前提是需要多角度、多回合提问才能逐渐接近正确答案。

测试语料4DeepSeek语料库生成light灯光实践课对话系列

这里以第一个对话为例,专业词汇直接提示给学生做整体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语法结构和前后文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并指出口语中不必要的冗长词汇,例如5600K LED 패널,并不需要“LED 패널”这个词汇就能完成沟通。

问题点在对话练习中出现翻译理解容易,但脱口而出困难,学生在完整理解意思的情况下,无法自然的读出句子,语音和断句都需要纠正,语气无对话感,在分角色反复训练后,有所提升。而后续在实际的灯光课上,由于现场有实际设备,实际的专业词汇掌握并不难理解,语料库总结出的词汇表能覆盖大部分专业实践课堂应用所需。

测试进入到第四个环节,明显课堂耗时更多,基本课堂环节包括:通用词汇复习、专业词汇熟悉、相关语法复习、句子成分分析,整体翻译、朗读练习、发音断句纠偏、分角色对话训练、第二节课的词汇记忆强化、场景对话强化等,由于是开始系统的进入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语料搜集阶段,会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观察学生掌握效果,因此进行的速度偏慢,但可以慢慢固定出后续灯光课系列会话练习的基调。

由此,我们通过AI工具总结动态相关词汇库,初级词汇如下,并与学生及专业教师核实其准确度和应用频率,在影视制作专业的专业术语中,60%词汇源于英文词,30%词汇为汉字词,固有词不足10%,在对话实践中,这些专业术语集中在名词区域,并且存在英文词汇进入到韩文系统中后指代范围变化的问题,做为语言教师必须谨慎处理这些类型词汇的教学,而固有词汇的使用,多用于会话过程中的动词、形容词部分,这部分大多是通用语课程范畴,学生存在问题主要集中于动词、形容词的活用上,记忆模糊、无法进行词义的场景化延展、形态混淆、辨认不清等,这类型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场景化练习进行自动纠错,通过实验可以证实的是,只要新生词量和句子难度适当,只设定为稍微高于学生水平的难度,学生便可以通过适当分析,掌握该对话,并且乐于继续学习下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主动提问的频率。改换对话内容为专业课相关,某种程度的引起了学生解析对话内容的好奇心,问题提出得当,在课堂效果上给与了学生游戏通关的感受。以下是通过DeepSeek整理的影视灯光课的初级专业词汇。这些词汇首先通过实际对话理解和掌握,最终复习的时候行程表格,再让学生们总结其规律。

一、灯光设备类

中文

韩语

备注/例句

柔光箱

소프트박스

“소프트박스로 얼굴 그림자를 부드럽게 해주세요.”

反光板

반사판

반사판으로 빛을 채우다 (用反光板补光)

聚光灯

스포트라이트

주인공에 스포트라이트를 맞추다 (给主角打聚光)

LED面板灯

LED 패널라이트

LED 패널은 색온도 조절이 편리해요 (LED面板方便调色温)

色纸/滤色片

컬러필터

파란색 컬러필터를 씌우다 (加蓝色滤色片)

遮光旗

플래그

플래그로 빛의 범위를 제한하다 (用遮光旗限制光线范围)

灯架

라이트 스탠드

스탠드 높이를 조정해 주세요 (请调整灯架高度)

柔光布

디퓨저

디퓨저를 설치하면 빛이 산란됩니다 (装柔光布可使光线散射)

二、技术术语类

中文

韩语

解释

三点布光法

3점 조명법

Key Light (키 라이트) + Fill Light (필 라이트)+ Back Light (백 라이트)

色温

색온도

단위: 켈빈 (K), 예시: 5600K는 일광에 가까움 (5600 K接近日光)

照度

조도

측정 단위: 럭스 (lux)

光比

라이트 비율

키 라이트와 필 라이트의 밝기 차이 (主光与补光的亮度差)

硬光

하드 라이트

날카로운 그림자 생성 (产生锐利阴影)

柔光

소프트 라이트

디퓨저 사용 시 구현 (需使用柔光设备)

高光溢出

하이라이트 블로우아웃

과도한 밝기로 디테일 손실 (亮部过曝丢失细节)

剪影效果

실루엣 효과

배경보다 피사체를 어둡게 처리 (主体比背景更暗)

三、操作指令类

中文

韩语

场景

调亮/调暗

밝게/어둡게 해주세요

기본 조절 요청

向左/右移动灯光

라이트를 왼쪽/오른쪽으로 이동해 주세요

위치 조정

抬高/降低灯头

라이트 헤드를 올리다/내리다

각도 조절

检查电源连接

전원 연결 상태 확인해 주세요

안전 점검

更换灯泡

전구를 교체해 주세요

장비 고장 시

关闭所有灯光

모든 조명을 꺼 주세요

촬영 종료 후

四、灯光效果描述

中文

韩语

例句

戏剧性阴影

드라마틱한 그림자

측면 조명으로 드라마틱한 그림자를 만들었어요.

自然光模拟

자연광 모방

LED 패널로 오후 3시의 자연광을 재현하다.

逆光轮廓

백라이트 실루엣

백라이트로 머리카락 윤곽을 강조하세요.

低光氛围

어두운 분위기

조도를 낮춰 미스터리한 분위기를 연출하다.

色彩渐变

컬러 그라데이션

주황색에서 파란색으로 점차 변하는 빛.

测试语料5与DeepSeek共同构建的“师–生–机”共同学模式

本阶段选用韩剧《他们生活的世界》片段,内容涉及影视后期剪辑对话:

A: 선배, 저기 앞 씬에서 두 프레임 정도만 잘라서 다시 한번 돌려볼래.

B: 어디. 여기?

A: 어, 모르겠네. 거기도 아니네. 벌써 몇 번째 보는 건데 뭔가 뭔지도 모르겠어.

B: 난 그만그만한데 데체 뭐가 마음 안 드는데.

C: 점핑에서 스피드 있는데 너무 좀 급하다. 해원이 디졸브 그림을 멋지게 잘 만들잖아. 몽타주 디졸브 해주지.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 盲听与初步理解:学生首先盲听视频片段。借助清晰场景和日常化口语,学生能捕捉对话大意,但需反复聆听并配合拼写提示才能确认具体词汇。

(2) 术语识别与挑战:对话包含六个影视专业英文术语:씬 (场景,已学术语)、프레임 (frame帧)、점핑 (jumping跳切)、스피드 (speed速度)、몽타주 (montage蒙太奇)、디졸브 (dissolve叠化)。其中:프레임,점핑,스피드,몽타주:学生借助发音提示和常见词源联想,最终拼写正确,但需在剪辑语境中精确理解其语义迁移。而디졸브作为较深入的专业术语,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知识难点。

(3) AI介入解决难点:针对包含难点术语디졸브及复杂语气的关键句(“점핑에서 스피드 있는데 너무 좀 급하다. 해원이 디졸브 그림을 멋지게 잘 만들잖아. 몽타주 디졸브 해주지.”),引入DeepSeek进行翻译与解析。

(4) AI效果评估:

优势:AI提供的术语分解(如점핑 = 跳切、디졸브=叠化/溶解、몽타주 = 蒙太奇)、语境总结及语气解释(잖아的强调感叹、해주지的建议要求)精准到位,有效弥补了师生专业知识缺口,辅助学生完成翻译并深化了对剪辑概念的理解。

局限:最终整句翻译(“跳切是够快……该用蒙太奇叠化才对吧”)在细微语气(“不是嘛!”)和动作主体(“给……做”)的传达上略有不足,但未影响核心理解,学生可通过已有语言知识体系和前后文进行自动纠错和整理。

教学启示:本测试表明,在师生均欠缺的专业领域,AI语料库能有效辅助突破术语理解瓶颈。这验证了“教师(设计者/引导者/共学者) + 学生 + AI”协同学习模式的可行性,有助于构建去中心化的外语学习社区,突破传统单向输入模式。

5. 结论

本实验通过五阶渐进式语料测试,系统验证了多模态AI赋能的影视韩语ESP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Krashen输入假说与Swain输出假说构建的专业场景语料,成功弥合了传统教学中的“认知断层”。AI语料库(DeepSeek)的引入,实现了术语的精准解析与语义偏移预警,显著提升了输入效率。通过构建“教师(设计者/引导者/共学者) + 学生 + AI”的协同框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型,引导学生成为主动提问者、分析者和解构者。此外,AI语料库的介入加速了跨学科衔接进程,缩短了固有知识整理的时间,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进行精确的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了知识输入的效率,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上。实践证明,AI辅助影视韩语专业课教学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通过真实片场对话材料和灯光实景训练,学生能够快速掌握90%以上专业术语。师生共同使用AI工具查证术语、解析难点,有效弥补了知识盲区,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会产生与预期不同的问题。首先,AI应用存在局限性,尽管动态更新的专业语料库提供了前沿术语,但仍存在细微语气偏差和深度知识释义误差,且提问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答案波动,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甄别。其次,教师角色需要升级,外语教学的重心应从“语言讲授”转向逻辑思维培养,重点训练学生精准提问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部分的不可控因素非常多,实际可操作方式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尝试,不断磨合出更合适的教学路径。最后,跨学科深度捆绑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需要开发“专业 + 外语”协同课程,并引入行业专家辅助教学,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

综上所述,多模态AI赋能的影视韩语ESP教学路径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应对AI应用局限、教师角色转型和跨学科深度捆绑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进一步开发AI工具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多种可能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跨学科合作,以实现更高效、更全面的专门用途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郝晓艳.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2): 75-78.
[2] 张芳, 李会平. 专门用途英语数智化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生态语言教学观的视角[J]. 教育观察, 2025, 14(3): 61-63.
[3] 夏冰冰, 马乐. 复合型韩语人才的培养探索与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1031-1036.
[4] 王欢欢.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艺术类院校韩语教学实践探索[J]. 探索科学(教育与教学), 2023(21): 196-197.
[5] 顾晓乐. 教育生态视域下“外语 + 专业”跨学科教学共同体构建研究[J]. 外语界, 2025(1): 73-80.
[6] 徐珺, 王清然. 数字人文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以大语言模型在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中国外语, 2025, 22(1): 70-80.
[7] 王梅. 电影教学推动高校韩国语文化教育改革[N]. 中国电影报, 2023-07-19(011).
[8] 卢华国. 英语名词术语数据驱动教学设计: 术语知识解析、提取和应用[J]. 中国科技术语, 2025, 27(1): 94-101.
[9] 朱亚玲. 多元智能理论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5, 34(1): 111-114, 120.
[10] 喻敏.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J/OL]. 语言文字学, 2018.
https://wenku.baidu.com/view/0edf297c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20.html?_wkts_=1752850065502, 2025-07-21.
[11] 顾小清. 学习分析: 重塑教育实践的新路径[J/OL]. 教育研究, 2022.
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53886.htm,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