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4年,教育部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意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体系,它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师徒制教育相结合[1],既保留了重视实践的传统师带徒教学模式,又具备院校教育系统化、规模化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示对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人才。基于此,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为兄弟院校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 现代学徒制在中医药领域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围绕校企合作理念不断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初期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到发展期的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再到刚刚开始探索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医药人才。2016年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试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训条件改善、实习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初步方案[2]。随后全国多所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探究现代学徒制结合“五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效,达到传承针灸推拿技能精髓、夯实针灸推拿人才基础、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徒创新精神、提高学徒就业率的目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3]。直至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师承教育管理[4],中医药现代学徒制教育步入新阶段。查阅文献发现,关于现代学徒制应用于针灸推拿专业、中药学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的研究较多,尚无针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实践。
3. 高职院校中医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3.1. 深入调研,明确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重庆市中医护理人才现状调研发现[5],中医护理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基层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比例不足10%,高层次人才更是稀少。90.4%的中医院或中医科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且基本未接受过专业的中医护理知识培训,主要的中医护理知识来源于边工作边自学,同时,调查发现,全国开设中医护理教学的院校较少,而开设中医护理的院校中医护理教育资源又相对匮乏,中医护理教学特色体现不足。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具备较熟练中医护理技能的人才去充实中医护理队伍成为急需。
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突出。牵头组建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在校企(医)院深度融合、集团化办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我校也是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依托专业护理专业,为国家双高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市级优质校、示范校建设专业,专业建设和改革成效显著,专业实力较强。主要的合作医院重庆市中医院,是重庆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项中心职能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龙头医院。医院荣登“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第15位,位居西部前列。该院一直是我校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基础深厚,人才培养质量能得到有力保证。
3.2. 院校共结联盟,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
在学校支持下,依托“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中医护理专科联盟”,2019年,联合重庆市中医院,共同牵头组建25家中医院在内的“重庆市中医护理教育联盟”(7家三甲、15家二甲、3家二乙),建立了校院双主体办学机制。一是双方共同组建了中医护理方向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二是在学院成立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专项工作组,由分管教学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学校专任教师、中医院兼职教师以及辅导员等。三是对接中医专科护士培训技能考核标准,在重庆市中医院指导下,双方共同组建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四是建立了院校双方共同评价机制,学生经过校内考核和医院考核合格方可获取中医护理方向合格证书。
3.3. 找准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参照《三年制高职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等文件,结合护理专科教育目标,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前期用人单位人才能力期望调查[6],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经过专家论证完善,最终形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规格细则。
3.4. 紧贴岗位需求,重构“工学交替”课程新体系
紧跟岗位需求和岗位任务,对接中医专科护士培训技能考核标准,在中医护理教育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综合考虑政策要求、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剖析中医护理学科体系特点,全面系统性、科学性设置专业课程,构建全新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医院环境与文化体验–理论–见习学习–理论–岗位实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7],开设了中医护理职场文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养生护理、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案等特色课程及寒暑假到医院的中医护理岗位实践课程。
3.5. 组建班级,校院共同遴选德技双馨双导师
(1) 组建中医护理班。依托中医护理教育联盟,学校联合重庆市中医院,共同选拔“中医护理班”学生。护理专业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在自愿报名基础上、学院经过综合选拔(主要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品学兼优学生),已组建三届中医护理班,共计109名学生。学生在校安排相对集中的时间系统学习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实习安排在联盟内中医院进行。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并考核合格,完成一份师带徒培养学习总结报告后,颁发中医护理技能合格证书,毕业后,联盟内中医院择优录取中医护理班学生。
(2) 遴选校院双导师。在中医护理教育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了导师选拔标准,在联盟医院内遴选了一批教学能力较强、中医护理技能娴熟的临床导师,在学校中医学院、护理学院遴选有中医及中医护理教育背景老师,共同组建中医护理班导师库,学生在校学习中医护理课程、在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实践有相对稳定的导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管。校院共同对导师进行管理和考核,导师在校内上课必须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按受学校师德师风及教学绩效考核,在医院带教需符合医院的带教要求。
3.6. 校院合力打造中医护理实践教学场地
一是建设中医护理产教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依托中医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积极打造中医护理实训场所,培养学生中医护理整体观和辩证施护的思维能力,2021年,在重庆市中医院通力合作下,圆满承办重庆市首届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得到主办单位重庆市卫健委及各参赛医院高度好评。
二是构建“医院–学校”一体化中医护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中医护理教育联盟内医院,建立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场所,接收学生周末、寒暑假见习及毕业实习,同时,承担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实践,提高专任教师临床中医护理技能,提升专任老师中医护理双师素质。本项目管理老师全脱产去重庆市中医院进修学习,获得重庆市中医专科护士合格证书。(重庆市中医院为重庆市中医护士培训基地)
3.7. 开展相关研究,助推现代学徒制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为做好此项工作,护理学院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成功申报重庆市卫健委课题“重庆市中医护理发展现状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同时,成为职业教育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精准化护理人才培养课题中的一个子研究方向。获得多项经费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具体培养路径见图1。
Figure 1. Training proces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CM nursing
图1. 中医护理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
4. 中医护理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4.1. 深化了校院合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校院共同参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加深了校院合作,增进了校院情感,联盟内中医院与学校签署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优先录取中医护理班学生就业,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良好平台。2019~2021级109名学生已顺利完成“跟师学习”,100%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4.2. 早临床、多临床,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的热爱和向往
改变传统二年级才进行业见习的医学教育常规,中医护理班从一年级组建时起,医院导师就进校宣讲中医文化,带领学生进入中医院,感受职业氛围,培养专业自信,寒暑假学生进入中医院跟师学习,让学生从心底热爱中医护理。
4.3. 教学科研并重,促进临床导师综合实力提升
校院共同开展教学,联合申报教学改革课题,激发了临床导师教学热情和科研动力,较好地改变了临床导师重临床、轻教学,重经验、轻科研的不足,较大地提升了临床导师的教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4.4. 理论实践并进,助推专任教师整体能力提升
通过项目实施,专任教师深感临床能力的不足,有了主动参与临床实践的动力,促进了教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自身综合能力。
4.5.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评价反馈好
通过对2019级、2020级、2021级中医护理班相关调研发现,100%中医院认为,中医护理班学生专业忠诚度高,中医护理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对联盟内各中医院的实习满意度为93%,对于实习环境、带教老师都很满意;80%的学生认为系统学习过中医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且90%的同学经过学习更热爱中医护理,以后也希望可以从事中医护理相关工作。优良的人才培养,为行业精准输送了一批急需的中医护理人才。
5. 经验总结
做好课程体系设计,确保顺利实施。学生三年专科期间,需在完成护理专业所有课程基础上,再完成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尽可能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工学交替”学习任务。
加强校院沟通,做好学生带教管理。联盟医院较多,应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互相交流人才培养情况,培养临床导师带教能力,同时促使医院重视此项工作,保证学生能得到医院导师的全程指导,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2020~2021年度重庆市中医医政管理重点调研课题”项目编号:7;“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GZXT00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