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应用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Sequential Marker “Jiezhe”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摘要: “接着”是一个表示时间、序列的时序标记,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时序标记“接着”在话语中的语用功能。经考察,“接着”具有填补语流空白、提请注意和弱化冲突的人际功能,在语篇上,“接着”具有提示新信息、询问信息的信息功能,开启、转换、延续、拉回话题的话题导向功能,移交、占据、接续、转接话轮的话轮构建功能,且“接着”后可接续不同的言语行为,在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之间建立连贯性。另外,时序标记“接着”的英译应坚持功能对等导向的原则,突破词汇层面的简单直译,转向语用功能的等值实现。通过本研究,希望对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为时序标记的翻译提供借鉴作用。
Abstract: “Jiezhe” is a sequential marker that represents time and seque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sequential marker “Jiezhe” in discourse through examples. After investigation, “Jiezhe” has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filling in language flow gaps, drawing attention, and weakening conflicts. In discourse, “Jiezhe” has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prompting new information, asking for information, topic guidance functions of opening, transforming, continuing, and pulling back topics, and turn building functions of transferring, occupying, continuing, and transferring turns. After “Jiezhe”, it can continue different speech acts and establish coh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speech acts. In additi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equential marker “Jiezh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reak through the simple literal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and shift towards the equivalent implementation of pragmatic functions. Through this study, we hope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sequential markers “Jiezh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equential markers.
文章引用:李念, 谭方方. 汉语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应用[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7): 933-94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7788

1. 引言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学界研究成果显著(如廖秋忠1986 [1];戴浩一1988 [2];吴为章1995 [3];唐正大2006 [4];吴福祥2012 [5]等)。其中,戴浩一(1988) [2]主张的“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有效揭示了汉语语序的总原则,产生了深远的价值影响。但李春(2016) [6]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时间顺序原则”不能解释缺乏事件顺序的语序,认为在事件层面和话语形式层面的中间存在一个表达层面,也就是说,决定语序的并非事件,而是表达者,是表达者决定了先后语序,以此论证了现代汉语中时序范畴的存在。

在廖秋忠(1986) [1]对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的分类中,早把“接着”看作是表后时的连接成分,张谊生(1996) [7]也把“接着”列为后时的表顺序成分,而在李春(2016) [6]的时序形式分类体系中,“接着”作为一个表示时间、序列的关联标记,是一个高频、典型的时序标记。

我们发现,目前学界对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研究还比较缺乏,白文文(2021) [8]在篇章语言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论述分析了现场讲解语体中时序标记“接着”的词性、语义、语用特点,认为“接着”在语篇中起到组织话语、提醒听者注意、帮助听力理解的语用功能;高文(2009) [9]和迪丽达尔·牙力洪(2021) [10]都认为“接着”具有话语标记的倾向,指出“接着”在语篇中起到空出时间、参与话题、提示新信息等语用功能。我们认为,除了他们三人所提到的功能,时序标记“接着”还具备接续话轮、弱化冲突等功能。关于“接着”的英译应用,还未见有研究。因此本文将在语用学、篇章语言学、功能对等等理论的指导下,探析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对其英译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对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为时序标记的英译问题提供借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语料除少数自拟外,均选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BCC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MLC语料库和自建汉语语料库(主要是微博、影视剧、中文访谈中的语料)。

2. 时序标记“接着”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11]对“接着”的定义是:“动词,连着(上面的话);副词,表示跟前面的动作紧相连。”随着“接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高频使用,发生学界所公认的“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结合姚幸(2013) [12]、贾雪(2021) [13]、高文(2009) [9]等人对“接着”词汇化、语法化的讨论,我们将“接着”的语法化过程大致归纳为:

动词“接着”——副词“接着”——连词“接着”……话语标记

根据“接着”的语法化进程来看,“接着”在言语交际中多种用法并存。从语用角度我们把“接着”分为四类:接着1 (动词)、接着2 (副词)、接着3 (连词)、接着4 (话语标记)。例如:

(1) 接着1 (动词):等着天上掉馅饼吧,砸在你头上,被你接着

(2) 接着2 (副词):他先解释了规则,接着示范了如何操作。

(3) 接着3 (连词):既然你做错了事情,接着就该思考补救措施。

(4) 接着4 (话语标记):接着,我们开始上课。(自拟)

从沈家煊(2003) [14]的“行、知、言”三域角度来分析上述例句。例(1)中“先掉馅饼,再被接着”,是客观的,属于行域;例(2)讲的是已然的、过去的事情,属于行域;例(3)“接着”前后连接的是因果关系,可理解为“(我认为)你做错事,就该思考补救措施”,属于认知上的逻辑推理,属于知域;例(4)“接着”后紧跟一个“开启课堂”的言语行为,属于言域。

关于时序标记,李春(2016) [6]指出应具备两个条件:表明话语先后顺序,并且标记本身应是信息量弱或者无信息量的形式手段,且在他的分类中,时序标记“接着”本身是一个表示时间、序列的关联标记,而姚双云(2012) [15]把关联标记看作是话语标记的一部分,这表明时序标记“接着”在言语交际中的用法更偏向于“接着4”,因而“接着4”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时序标记,也就是把“接着”的言域用法看作是时序标记,以下简称为“接着”。

3. 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

Halliday (1994) [16]将语言的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作为信息量弱、几乎无信息量的时序标记,“接着”的概念功能基本弱化,因此本文将从人际互动、语篇组织两个方面探讨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

3.1. 人际互动功能

Halliday (1994) [16]指出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说话者利用语言向听话者表达态度和判断,并试图影响其态度和行为。“接着”作为时序标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具有填补语流空白、提请注意和弱化冲突功能。

3.1.1. 填补语流空白

当说话赶不上思维时,就会出现话语停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当说话人一时没有组织好语言、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又想保持话轮时,就会用“接着”为自己争取时间,此时时序标记“接着”用来保持话轮、填补语流空白。例如:

(5) 一般情况下,首先,我要说,没关系下次考好就行了。然后我会说,成绩不代表一切。接着接着该说点什么……接着,我会说,没事,你缓两天,咱有的是时间。

上述例句是说话人在表达他安慰没考好的对方的话术,用“首先”“然后”“接着”连贯起话语,在用“接着”引出话术时出现了停顿,为了保持话语权,拖延时间来组织语言便连用三个“接着”来填补语流空白,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是时序标记“接着”单用来填补语流空白的情况,有时它还会与其他话语标记如“那么”连用,以话语标记组合(Discourse Markers Combination)的形式出现,同样能够起到填补语流空白的功能。例如:

(6) 主持人:刚才我们聊了创业初期的困难,那么接着呢,听说您团队在第二年实现了技术突破?

上述例句中,话语标记组合“那么接着呢”用于占据话轮,转换话题,在实际语流中常伴随着拖音,给交际双方缓冲的时间。

3.1.2. 提请注意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指出,语言交流是一种互动的认知过程,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话语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on-inference)的过程。为了保证听话人能够正确理解说话人的会话含义,说话人在传递话语信息时要对自己的语用意图做出最佳关联的提示。时序标记“接着”在交际过程中可用于吸引对方注意,引导听者聚焦关键信息,常用于课堂、演讲、会议等情境下。例如:

(7)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刚才两位评论员的观点,解答了我们这位网友的疑问,也谢谢你参与我们节目的互动,稍候的节目也欢迎你继续的关注。好,马上我们接着来看看其他网友传来的观点。

上述例子中,时序标记“接着”提醒听者注意,引导听者注意后面的信息,同时也起到转换话题的话语组织功能。“我们”和“接着”的连用也拉近了对话双方之间的距离,“接着”的使用给听者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话题转换过于生硬。

3.1.3. 弱化冲突

Fraser (1980) [17]研究了会话中的弱化现象(conversational mitigation),Holmes (1984) [18]在其基础上指出话语层面上言语行为的施事语力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语句的命题意义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施事语力达不到交际要求时说话人会动用策略对其加以强化,反之采取策略减弱其语力。他对部分语言手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区分了强化(boosting)和弱化(attenuation)两种策略,如“to be frank”和“you know”。我们认为,时序标记“接着”也具有弱化冲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转移话题焦点、缓和语气、弱化反驳力度上。例如:

(8) 嘉宾:那段经历确实让我对娱乐圈产生过怀疑……

主持人:每个行业都有需要适应的规则。接着,您刚才提到的新电影,听说拍摄时遇到了极端天气?

(9) 论文写的有进步,接着,还是要好好改改。

(10) 调解员:王先生主张赔偿全部损失。

李女士:我明白他的损失,接着事故责任认定显示双方都有过失……

例(8)主持人用“接着”将话题从敏感的“娱乐圈规则”转移到“新电影的拍摄”上,缓解了敏感话题带来的隐性冲突;例(9)教师首先对学生写的论文表示有进步,用“接着”引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缓和了语气,避免了直接指出问题所带来的面子威胁;例(10)面对对方要求的“赔偿全部损失”,李女士首先表示理解,后用“接着”引出“事故责任认定双方都有过失”,实际上含有李女士对对方要求的不满、拒绝,但说话人并未用“但是”等词表强转,而是用“接着”衔接,将不满的内容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呈现出来,弱化了直接拒绝所带来的矛盾冲突。

通过“接着”来转移话题焦点、缓和语气、弱化反驳力度,有效维护了交际双方的面子,促进交际的和谐。另外,我们能够发现,时序标记“接着”用于弱化冲突时,往往用于话轮中间,且多为“认同 + 接着 + 建议”或者“共情 + 接着 + 解释”的序列结构,如例(9)、例(10)。

3.2. 语篇组织功能

刘丽艳(2005) [19]将语篇组织功能分为形式连贯功能和内容连贯功能,形式连贯体现在话轮构建上,内容连贯体现在话题导向上。我们认为,时序标记“接着”除了话题、话轮上的功能,还具备一定的信息功能,且其后续所接的言语行为也体现了“接着”的语篇衔接功能,因此我们将从信息、话语组织、言语行为接续三方面探讨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篇组织功能。

3.2.1. 信息功能

传递信息是交际的一个目的,各种语言手段、语言策略的运用都是为了正确地传达信息,并被听话人理解。时序标记“接着”的信息功能主要体现在提示新信息、询问信息两方面。

1. 提示新信息

信息通常分为旧信息(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旧信息指的是在双方交谈过程中听话人已知的信息,新信息指的是听话人还未获得的、或者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还未获得的信息。时序标记“接着”在交际中就常用于引出、提示新信息。例如:

(11) 当记者询问为何通过正常渠道买不到票时,该火车票代售点的人没有做出正面回应,只是说这六十元的手续费里他们只赚了十几块钱。记者接着又询问现在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拿票会不会有困难,卖票者显得相当轻松,说是只要记者提供身份证给他,就能买到票。

上述例子中,“接着”用于引出“记者接下来所询问的事”这一听话人所不知道的新信息。若省去,句子也合乎语法,且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但“记者接着又询问”相比于“记者又询问”而言话题转换的不那么生硬,给听话人一定的心理准备,“接着”在其中起到提醒的作用。

2. 询问信息标记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双方为获得更多的信息,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会用“接着”“接着呢”来追问对方,此时“接着”是一个询问信息标记。例如:

(12) 女子埋怨道:“我跟我老公说了,过节千万别乱花钱,别给我买东西!”朋友问:“接着呢?”女子继续激动地说:“我叮嘱了几个星期!结果,他真的没送我东西!!”

上述例子中的“接着呢”是一个询问信息标记。女子在跟朋友抱怨丈夫过节不给她买东西的事,朋友用“接着呢”询问后续发展,保证交际的进行。

3.2.2. 话语组织功能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时序标记帮助组织话语来进行信息的传达、观点的输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将从话题、话轮两方面来讨论时序标记“接着”的话语组织功能。

1. 话题导向功能

Fraser (2009) [20]将话题导向标记分为拉回话题(return to a prior topic)、延续话题(continuation with the present topic)、转换话题(digression from the present topic)和开启话题(introduction of a new topic)四类。从语料来看,时序标记“接着”在语篇中四种话题导向功能皆具备,其中,开启和转换话题是最主要的功能。

1) 开启话题

时序标记“接着”在语篇中可以用于开启话题,此时多位于话轮或句子开头,吸引听话人注意并开启话题。高文(2009) [9]对于这一功能有所提及。例如:

(13) 接着,开始上课。(自拟)

(14) 接着往下看,还是跟租房有关。今天的《新华每日电讯》说,前几天,上海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从今年10月1号起,上海职工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冲抵房租,申请人满足以下一个条件就能申请了,这三种条件是……

上述两个例子中,“接着”都位于句子开头,用来开启一个新话题。例(13)是课堂用语,用“接着”来引入课堂;例(14)是新闻播报的语言片段,用“接着”来引入下面要播报的“上海职工可用住房公积金抵房租”一事。

2) 转换话题

转换话题包括从一个旧话题转换到一个全新的话题,以及原话题的偏离。时序标记“接着”在语篇中可将交际双方所讨论的话题从一个旧话题转换到新话题。例如:

(15) 姚景源:十大产业振兴,结构性减税,支农、惠民的一系列措施,加大民生投入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那个时候我们两个人也谈过,我说我们的信心要源于总理那四句话,十六个字。当时总理还讲,我们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目标要准,作风要实。

主持人:果然,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我们接着再看一个短片。

上述例子中,主持人用“接着”将话题从“惠民的政策措施”转向“下一个短片(新话题)”,“接着”在其中起到衔接、连贯的作用。

3) 延续话题

“话题延续可以引进一个新的言语行为,使目前讨论的话题得到进一步加强”(高增霞2004:20) [21]。时序标记“接着”在语篇中可用于延续话题,即用“接着”引入一个新的、与当前讨论的话题相关的言语行为,可以是对原话题的补充、评价等。例如:

(16) 甲:昨天天气太好,我去了野生动物园,累死了。

乙:接着,还去了哪里?有没有吃啥好吃的?

(17) 甲:虽然有不祥的预感,不过还是得继续问下去。接着呢?接下去怎么样了?

乙:没有接下去了,我当然是拒绝掉了,是那个家伙还是死缠着我不放。

例(16)乙用“接着”延续起话题,对甲的后续行踪进行追问;例(17)甲用“接着呢”对乙的后续发展进行询问,保证了话题的继续,交际的顺利进行。

4) 拉回话题

在交际过程中,当双方的讨论偏离当前的话题,一方若想拉回话题时,便会用时序标记“接着”将语篇内容重新拉回到当前话题。例如:

(18) 广告回来接着说……欢迎回来听王凯接着讲故事。

(19) 主持人:您的新书《城市记忆》中多次提到老城区改造……

王安忆:是啊,就像我小时候住过的西巷子,那里有棵百年榕树。

主持人:这棵榕树的意象确实动人。接着,书中关于城市记忆的传承问题,您认为数字化存档能替代实体保护吗?

例(18)第一个“接着”是播放广告前暂时地结束当前的话题,广告结束后,说话人用“接着”提请注意,将话题拉回至广告前讨论的话题,使得整个叙述连贯自然;例(19)主持人预先设想的问题被嘉宾打断,在应和完后用“接着”将话题从“回忆西巷子的百年榕树”拉回到“城市记忆的传承问题”。

2. 话轮构建功能

“话轮”(turn)是会话的基本单位,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刘虹2004) [22]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通过话轮的不停转换来保证交际的进程。时序标记“接着”的话轮构建功能主要体现在移交话轮、占据话轮、接续话轮和转接话轮上。

1) 移交话轮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往往会用“接着”“接着呢”询问对方,将话轮移交给对方,维持交际进程。例如:

(20) 甲:上次你说要考虑一下,接着呢,考虑的怎么样了?

乙:接着……再给我点时间吧。

上述例子中,甲提及“之前说要考虑的事”,用“接着呢”将话轮移交给对方,询问“考虑的怎么样了”,乙用“接着”占据话轮,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后给出“再给点时间”的回应。

2) 占据话轮

关于“接着”占据话轮的功能,高文(2009) [9]有所提及。且上文提到,“接着”具有填补语流空白的人际功能,此时它往往位于话轮中间,起着占据话轮、保持话语权的作用,如例(5)及例(20)中乙的回应,这里不再赘述。

3) 接续话轮

“话轮接续指的是说话者在开启新话轮时承应上一话轮继续申说,在内容上是对自己前一话轮的延续。对方使用语气应答短词作为回馈,表示同意说话者将该话题继续下去。”(霍倩倩2018:112) [23]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后,听话人进行简短应和,这时说话人重新开启话轮,接着自己上一话轮的话题继续申说,表面上是开启了新话轮,但实质上是对前一话轮的延续。“接着”在其中起到接续起原先话题的作用。例如:

(21) 甲:我觉得这个计划听起来还不错,但还要考虑下可行性。

乙:嗯,你说。

甲:接着,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上述例子中甲表示“计划还需要考虑下可行性”,乙对此进行简短的附和“嗯”,用“你说”示意甲继续说,后甲用“接着”接续上一话轮,将之前的“计划可行性”问题重新接续起来,提出自己的建议。

4) 转接话轮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可用“接着”来接过话语权,开启一个新话题或深化原话题。例如:

(22) 甲:当时我都无语了,他这么说话。

乙:接着呢?他还干了啥?(自拟)

上述例子中,甲结束自己的发言,乙用“接着呢”接过话语权,向甲询问后续,“接着”在其中起到转接话轮、开启一个提问的言语行为的作用。

3.2.3. 言语行为接续功能

Austin (1975) [24]认为,每一个话语都是一种言语行为,一个人在说话的同时实施了言说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以此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产生了广泛的讨论与深远的价值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说话的同时也实施了行为,说话即做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哲学家Searle等人批判继承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earle (1979) [25]根据言语行为的目的将言语行为分为断言(assertives)、指令(directives)、承诺(commissives)、表态(expressives)和宣告(declarations)五类。“接着”作为时序标记在现代汉语中发挥着重要的语篇衔接功能,具体体现在引导、接续一个言语行为,实现人际互动。下面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理论,从断言类、指令类等五类言语行为考察“接着”的接续功能。

(23) 没猜错的话,接着,你要去找她了?(如果我没猜错,我断言你要去找她。)

(24) 这个计划还是要考虑下可行性,接着,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去实地考察一下。(这个计划还是要考虑下可行性,我建议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

(25) 我方承诺于月底前支付首付,接着,在三个月内完成股权交割。

(我方承诺在三个月内完成股权交割。)

(26) 我理解您的担忧,接着必须指出这个方案存在致命缺陷。

(我要批评地指出这个方案存在致命缺陷。)

(27) 本庭现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接着进入赔偿数额核算程序。

(本庭宣布进入赔偿数额核算程序。)

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时序标记“接着”后可接续断言、指令、承诺、表态和宣告五类言语行为。“接着”帮助说话者在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之间建立连贯性,在语篇的连贯、衔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时序标记“接着”的英译应用

“接着”作为一个表示时间、序列的关联标记,就其语义而言,可直译为“then”“next”“subsequently”等,根据CCL汉英双语语料库来看,“接着”所对应的英译形式十分丰富,甚至有“well”或不译的情况。我们认为其英译的选择与其在语篇中的功能相关,其英译应突破词汇层面的简单直译,转向语用功能的等值实现,力求在翻译中传达出相同的效果,这与Nida (2003) [26]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相符合。

根据上文对时序标记“接着”语用功能的讨论及语料分析,“接着”具有超越表示时间、序列的多功能性,基于此,我们根据“接着”的不同功能分类展开讨论。

4.1. 人际互动功能的对等实现

时序标记“接着”具有填补语流空白、提请注意和弱化冲突的人际互动功能,在英译“接着”时不应局限于形式对等,而是要关注功能等效,选择能实现相应功能的英译形式,维持人际互动中的礼貌、情感等。

1) 填补语流空白

“接着”用作填充词来表示思考停顿、占据话轮时,英语中应选择填充性衔接词如“well”“uh”等来模拟自然停顿。这类词高度口语化,无实际语义,常用于日常对话、访谈等自然口语中。例如:

原文:接着接着该说点什么……

英译:Well, uh, let me see…

除此之外,“so”“then”“and then”等词也可用于填补语流空白,但“so”可能隐含因果或总结,“then”和“and then”隐含“接续”语义,且“and”本身有连接义,均不如“well”口语化。若将例句中的“接着”直译为“then”则显得生硬,因此应根据语境选择自然填充词,实现“填补空白”的交际效果。

2) 提请注意

在一些课堂、演讲、会议等情境下,“接着”常用于提请注意,引导听者聚焦后续内容,此时英语中就应选择显性标记如“now”“next”等来吸引听者注意。例如:

原文:接着,我们来看看其他网友传来的观点。

英译:Now, Let’s take a look at what other netizens have to say.

原文:接着,我们需要讨论下一个问题。

英译:Next, we need to discuss the next issue.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语料中,“now”是最常见的提请注意标记,它适用于课堂、演讲、会议等略微正式的语体。相比之下,“next”除了可用于提请注意,还具有较强的时序义,表示序列、步骤的推进,它适用于课堂演示等具有步骤的活动。除此之外,“接着”也可英译为“okay”“so”等词用于提请注意,但翻译频率不高,且这类词更口语化,不适用于正式语体,可用于小组讨论等较为轻松的语境中。

3) 弱化冲突

在一些暗含冲突的对话中,“接着”的使用缓和了语气,维护了交际双方的面子,具有弱化冲突功能。在英译时,应避免选择“but”这种对比强烈的强转词,可使用语气较为委婉的连接词,来实现委婉礼貌,如“however”。例如:

原文:论文有进步,接着,还是要好好改改。

英译:You have made progress in writing your paper, however, you still need to make good revisions.

除了使用转折词,还可用“furthermore”等补充衔接词,将直接反驳转化为补充说明。例如:

原文:你说的有道理,接着,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可能还有其他的情况需要考虑。

英译:What you said makes sense. Furthermore, I think there may be other situation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on this point.

4.2. 语篇组织功能的对等实现

时序标记“接着”具有信息标记、话语组织和接续言语行为的语篇组织功能,在英译“接着”时应追求功能对等,实现信息的传达、语篇的连贯、话题和话轮的推进。

1) 信息功能

时序标记“接着”具有提示新信息、询问信息的信息功能。当“接着”主要用于提示新信息时,英译应选择时序明确的显性衔接词,如“then”“subsequently”等;当“接着”主要用于询问信息时,英译常用“so”“What then”等来启动追问。例如:

原文:接着,记者又询问……

英译:Then, the reporter asked that…

原文:接着呢

英译:So?/Whats next?/What then

2) 话语组织功能

时序标记“接着”的话语组织功能体现在话题导向和话轮构建两方面。在英译时,可以根据功能选择相应的话题标记、逻辑连接词来引导话题,构建话轮。常用的英译形式有“next”“now”“then”“so”等。例如:

原文:果然,信心很重要。接着,我们再看一个短片。

英译:Indeed, confidence is very important. Next/Now, let’s watch another short film.

原文:

甲:我觉得这个计划听起来还不错,但还要考虑下可行性。

乙:嗯,你说。

甲:接着,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英译:

A:I think this plan sounds good, but we still need to consider its feasibility.

B:Well, you say.

A: So, I think we need to conduct an on-site inspection.

3) 言语行为接续功能

时序标记“接着”后可接续断言、指令、承诺、表态和宣告的言语行为。在英译时,可用显性连接词,如“next”“then”等。例如:

原文:没猜错的话,接着,你要去找她了?

英译:If I’m right, then, you’re gonna go find her?

原文:接着,请在这签字。

英译:Next, please sign here.

结合上文对时序标记“接着”的英译讨论,我们将功能对等理论下“接着”的常见英译形式汇总如表1

Table 1. Common English translation forms of Sequential markers “Jiezhe” under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 功能对等理论下时序标记“接着”的常见英译形式

两大功能

具体功能

常见英译形式

人际互动功能

填补语流空白

“well” “uh”

提请注意

“now” “next”

弱化冲突

“however” “furthermore”

语篇组织功能

信息标记

“then” “subsequently” “so” “What then”

话语组织

“next” “now” “then” “so”

言语行为接续

“next” “the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讨论中提到的功能对等理论下“接着”的常见英译形式,仅为基于本文所用语料的常见英译形式,旨在示范功能匹配,并非穷尽式清单。在英译“接着”的过程中,仍需坚持“功能对等”的原则,突破词汇层面的简单直译,选择出“最优项”。

要想实现时序标记“接着”在英译中的功能对等,首先必须要深入分析“接着”在当前语境中所承担的核心语用功能。其次要细致考虑当前语境,如正式与非正式场合、书面语体或口语语体,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语言习惯等。接着要基于前面的考虑因素,选择出在目标语境中最自然、最贴切、效果最佳、风格最为契合的英语表达。最后在完成“接着”英译的初步选择后,进行“功能等效性验证”,设想目标语读者在读到此英译形式时,是否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理解“接着”时相同的语用效果。其中贯穿这一操作流程的始终是“功能对等”原则。我们将功能对等理论下时序标记“接着”的英译选择流程整理如图1

Figure 1.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equential markers “Jiezhe” under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 功能对等理论下时序标记“接着”的英译选择流程

5. 结语

语言的线性特征要求话语的输出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决定这个顺序的是表达者,是表达者决定了先后语序。“接着”是汉语中一个典型的表示时间、序列的时序标记,本文在语用学、篇章语言学、功能对等等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对其英译应用进行讨论,总结如下:

就语用功能而言,时序标记“接着”具有填补语流空白、提请注意和弱化冲突的人际互动功能;在语篇组织上,“接着”具有提示新信息、询问信息的信息功能、开启、转换、延续、拉回话题的话题导向功能,其中开启和转换话题是最主要的功能,在话轮构建上,“接着”可用于移交、占据、接续和转接话轮。另外,“接着”后可接续断言、指令、承诺、表态和宣告五类言语行为,在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之间建立连贯性,确保语篇的连贯。

就“接着”的英译应用而言,本文基于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及时序标记“接着”的语用功能,讨论了“接着”在发挥不同功能时,常见的几个英译形式,如“well”“next”“then”等,指出译者要在保证原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英语的衔接手段,实现“接着”在不同语境下的最佳等效传达。

NOTES

1功能对等理论是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这一理论强调译文在内容、形式上与原文实现对等,注重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注重读者的反应,追求“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

参考文献

[1] 廖秋忠. 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J]. 中国语文, 1986(6): 413-427.
[2] 戴浩一.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当代语言学, 1988(1): 10-20.
[3] 吴为章. 语序重要[J]. 中国语文, 1995(6): 429-437.
[4] 唐正大. 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J]. 中国语文, 2006(5): 409-422.
[5] 吴福祥.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 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J]. 中国语文, 2012(4): 347-355, 384.
[6] 李春. 现代汉语时序范畴[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6.
[7] 张谊生. 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 语言研究, 1996(1): 130-140.
[8] 白文文. 现场讲解语体时序标记“下面” “接下来” “接着”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 2021.
[9] 高文. “接着”及其同类词的多角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2009.
[10] 迪丽达尔∙牙力洪. 连词“接着、然后”的用法及偏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12] 姚幸. “接着”和“跟着”的语法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3] 贾雪. 跟随类“V着”的比较研究——以“随着” “跟着” “接着”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14] 沈家煊. 复句三域“行、知、言” [J]. 中国语文, 2003(3): 195-204, 287.
[15] 姚双云. 自然口语中的关联标记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16]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ld.
[17] Fraser, B. (1980) Conversational Mitig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4, 341-350.
https://doi.org/10.1016/0378-2166(80)90029-6
[18] Holmes, J. (1984) Modifying Illocutionary Force. Journal of Pragmatics, 8, 345-365.
https://doi.org/10.1016/0378-2166(84)90028-6
[19] 刘丽艳.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 [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20] Fraser, B. (2009) Topic Orientation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1, 892-898.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08.08.006
[21] 高增霞.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 [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1): 106-111.
[22] 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3] 霍倩倩. 话语标记“说白了”的功能研究[J]. 现代语文, 2018(4): 111-116.
[24] Austin (1975)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Searle, J.R. (1979)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6] Nida, E. and Taber, C. (2003)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