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Coordination of Value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Course
DOI: 10.12677/ae.2025.157131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范莉芳*, 施 灿, 胡德俊, 徐晓燕: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 芜湖;吴树剑, 魏 逸: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影像中心,安徽 芜湖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学影像诊断学全面育人教育效果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All-Rou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摘要: 目的:探索在培养综合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模式的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医学影像诊断”课程的特点,分析现有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及反馈。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课程是必要的,并对融入后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practical outcom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model for cultivating well rounded professionals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Method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cours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to teaching was conducted. This involv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ractical analysis to assess students’ needs and feedback regard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Results: The surve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conside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course to be necessary and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outcomes after this integration. Conclusion: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 apo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but also nurtures their sens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holistic education.
文章引用:范莉芳, 吴树剑, 魏逸, 施灿, 胡德俊, 徐晓燕. 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 教育进展, 2025, 15(7): 1031-10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319

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在高等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传递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指导方针明确指出,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本研究中,首先界定“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显性思政是指通过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及思政模块等有形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确嵌入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依托课堂氛围、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等无形渠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职业素养。

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医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和应用性极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需要具备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医学人文素养。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挑战,更是全面培养医学人才的机遇[1]。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将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务工作者肩负的社会责任。此外,思政教育的融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通过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2]。本研究提出以下理论假设:基于显性与隐性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人文关怀水平。

本文将探索如何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选取该年级所有学生共计100名,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平均年龄约为21岁。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医学影像相关的基础知识,正处于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

2.2. 研究方法

2.2.1. 课程设计

根据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套涵盖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当前临床热点和社会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学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PBL)和团队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明确所要传递的思政教育目标,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等。

2.2.2. 课程实施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进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讨论平台;线下教学则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PBL教学及团队合作学习。①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通过经典和现代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中将展示一系列典型影像诊断案例,包括常见病和罕见病的影像表现。学生需分析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提出诊断意见。例如,通过一个肺结节的影像案例,学生尝试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及进一步检查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影像特征的识别能力,还培养了其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② PBL教学: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中,教师会设计一些开放性临床问题,例如:“某患者出现腹痛,影像检查显示多个脏器病变,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学生需要查阅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提出可能的诊断。PBL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③ 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病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复杂病例,学生分别扮演影像科医生、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等角色,通过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分工明确,结合各自的角色职责,共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2.2.3. 教学效果评估

为全面评估课程思政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① 问卷调查:设计了详细的问卷,以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思政教育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政教育的渗透程度以及对整体课程的满意度等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进行评分,分为五个等级,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让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进行评分。这种量化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课程各个方面效果的直观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② 课堂观察:通过系统的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观察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小组讨论的频率及深度,以及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等。通过标准化的记录表,收集学生的行为数据和教师的教学表现,以判断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③ 学生访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课程思政的真实感受。访谈重点围绕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展开。这种定性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问卷和观察中无法捕捉到的细微之处,为课程的改进提供更为深入可靠的依据。

3. 结果

本次研究共邀请了100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8份。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反馈,对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95.9%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有所了解,98.0%的学生认为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是必要的(表1)。

Table 1. Students’ familiarity with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necessity

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及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项目

人数

比例(%)

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7

7.1

比较了解

51

52.0

一般了解

38

38.8

不了解

4

4.1

认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非常有必要

8

8.2

比较有必要

54

55.1

一般有必要

36

36.7

没必要

2

2.0

调查问卷还显示,学生在课程思政内容中最为关注的是与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81.6%)以及社会责任与医学人文关怀(76.5%)的高关注度反映了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和道德责任的重视。此外,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74.5%)和全球健康问题(69.4%)的兴趣表明学生希望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道德问题和国际健康挑战。公共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62.2%)的关注度则显示出学生对政策制定和健康管理体系的兴趣。学生对医疗科技前沿与创新(67.3%)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说明学生对新技术的渴望。此外,学生对学科交叉与多学科合作(65.3%)的兴趣提示在课程设计时应强调跨学科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最后,医学历史与科学发展(59.2%)的关注度表明学生愿意通过历史案例来理解学科演变的背景(表2)。这些调查结果为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思政内容的融入效果,73.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而20.4%的学生表示“满意”,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可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应用。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79.6%的学生给予“非常满意”的评价,显示出思政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的显著作用。对于提升核心价值观,81.2%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这表明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提升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85.1%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显示出课程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积极影响。关于增强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技巧,91.0%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这反映了课程在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成效。最后,教师对良好品格和行为的积极影响得到了80.2%“非常满意”的评价,表明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这些数据表明思政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71.0%的“非常满意”),还在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表3图1)。

Table 2. Students’ specific interests in the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2. 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兴趣点

学生的兴趣点

人数

比例(%)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

73

74.5

公共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

61

62.2

医学历史与科学发展

58

59.2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80

81.6

医疗科技前沿与创新

66

67.3

社会责任与医学人文关怀

75

76.5

全球健康问题与解决策略

68

69.4

学科交叉与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64

65.3

Table 3. Student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the course

3. 学生对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满意度评价

项目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对思政内容的融入效果评价

73.5

20.4

5.1

1.0

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79.6

15.3

4.1

1.0

提升核心价值观

81.2

10.7

7.1

1.0

提升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85.1

12.4

2.5

0

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

71.0

21.0

6.5

1.5

增强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技巧

91.0

7.0

2.0

0

教师对良好品格和行为的积极影响

80.2

15.8

3.0

1.0

4. 讨论

本研究探索了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通过研究发现思政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表现出很高的认可度,这些内容对其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明显积极的影响。

4.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本研究显示,81.2%的学生表示课程帮助提升了其核心价值观。这一结果表明,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这对医学

Figure 1. Results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the course

1. 学生对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生需要在复杂的医患关系中不断提升诊断技能及注重人文关怀。思政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在理解医学伦理的同时,建立起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未来成为有担当和使命感的优秀医学人才。

4.2. 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

79.6%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可能是因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PBL)和团队合作学习等方法,学生不仅主动接收知识,还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这种教学策略对于医学影像诊断这样的应用性学科尤为高效,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实践[3]

4.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85.1%的学生认为课程增强了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在模拟临床环境中需要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这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技巧。在现代医学中,多学科合作是解决复杂医疗问题的关键,因此,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至关重要[4]

4.4. 医学人文关怀的增强

91.0%的学生对课程在增强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这表明,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在技术培训之外,获得了对患者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同理心。这种人文关怀的培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讨论,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患者的感受,从而提高其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5]

4.5. 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80.2%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其良好品格和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仅传授知识,还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5. 结论

总而言之,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兴趣,还在价值观塑造、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如何更有效地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方面,探寻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案,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

2023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3xsxx256);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0368048)。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韦诗业, 李素芬. 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0): 36-39.
[2] 张欣慰, 刘丽丽, 张继红, 孙曼銮, 韩胜男. 思政案例融入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的方法与实践[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0(2): 86-90.
[3] 胡志坚, 谢福生, 何巍巍, 王文娟, 申超.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教学刊, 2022, 8(32): 185-188.
[4] 姜朋涛, 吕明华, 李爱连, 姜凤良.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思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12): 2145-2147.
[5] 冯惠芳. 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内在要求及具体路径——基于高校教师的视角[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 15(2): 139-1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