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指引,以激发临床护士的科研潜力,推动其科研能力有效提升。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5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区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和二级综合性医院工作的299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科研投入问卷、科研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效回收问卷281份;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总得分为42.00 (30.00, 62.00),科研投入总得分为10.00 (6.00, 12.00),科研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10.00 (8.00, 13.00);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呈正相关,与科研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均
P < 0.001);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科研能力呈正相关(
P < 0.001
)。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82%。结论: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中低水平,护士科研投入可通过科研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科研自我效能感,引导护士正确认识科研活动意义,重视积极科研素养培养,提高科研水平,从而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linical nurses’ research self-efficacy between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research ability, providing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nursing managers to stimulate the research potential of clinical nurse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Methods: Using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299 clinical nurses working in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and a secondary general hospital in Zhangjiajie City, Hunan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4 to May 202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the self-assessment scale of nursing staff’s research ability, the research investment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earch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28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e total score of research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es was 42.00 (30.00, 62.00), the total score of research investment was 10.00 (6.00, 12.00), and the total score of research self-efficacy was 10.00 (8.00, 13.00). Research invest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earch ability and research self-efficacy (all P < 0.001), and research 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earch ability (P < 0.001). Research self-efficacy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research ability, accounting for 21.82% of the total effect.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es is at a medium to low level. Nurses’ research investment can indirectly affect their research ability through research self-efficacy.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nurses’ research self-efficacy, guide nurse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ctivit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research qualities, and improve research levels,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1. 引言
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迅速,2011年护理学科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2024年国家学位办又在护理学的一级学科下增设8个二级学科[1],开启了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征程。在护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护理科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护理科研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下,护理人员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展护理研究活动的能力,是推动循证实践、保障患者安全结果的基础[3] [4]。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不仅是进行护理科研的前提,更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科研投入是指个体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时所展现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态度,是一种具有过程性特点的体现[5]。科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科研任务的信念,体现出个体对学术研究的自信心[6]。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虽易察觉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科研意识不足、缺乏完备知识体系,常难以挖掘科研问题切入点,无法将临床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剖析与研究[7]。既往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受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科研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然而,当前研究并未关注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对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作用机制,忽略了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对其科研能力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验证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间的潜在中介作用,进一步明确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路径,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指导,以期激发护士的科研潜能,促进其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5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与二级综合性医院工作的护士299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已获得护士资格证,且注册的护士;(2) 临床工作时间 ≥ 1年;(3) 参与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次调研。排除标准:(1) 处于进修或轮转的护士; (2) 调查期间因个人原因暂时不在岗的护士。依据Kendall样本量估算方法,样本量应为自变量的5~10倍[9],本研究中自变量共有18个,考虑10%的无效样本,至少需要样本量100~200例。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采用匿名问卷,知情同意以电子形式确认。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及其团队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医院等级、是否发表学术文章、对护理科研重要性认识、每周阅读专业文献时间、参加护理科研活动意愿等16个变量。
(2) 科研能力
采用由潘银河[10]编制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6维度30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无法做到”至“完全能做到”,别计1~4分,总分为0~120分。0~40分为低水平,41~80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得分越高,表明该护士的科研能力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90。
(3) 科研投入
参考石培瑶等[11]编制科研投入问卷,共5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别计1~5分,总分为5~25分,得分越高,表明科研投入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8。
(4) 科研自我效能感
参考向茂冬[12]编制的科研自我效能感问卷,共5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别计1~5分,总分为5~25分,得分越高,表明科研自我效能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
2.2.2. 调查方法
在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或其团队成员通过微信发送问卷星二维码或链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前设置知情同意和统一的指导用语,填写结束后所获的原始数据在问卷星中加密保存,只用于学术研究,且仅限研究团队成员可访问。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99份,剔除规律答题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回收率为93.98%。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四分位数M (P25, P75)进行描述;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单因素ANOVA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投入、科研能力进行对数转换后[13],采用宏程序Process选取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见表1)
Table 1. Scores of clinical nurses’ clinical research capabilities,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self-efficacy in research [M (P25, P75)] (Unit: points)
表1. 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M (P25, P75)] (单位:分)
项目 |
条目数 |
总分 |
条目得分 |
科研能力 |
30 |
42.00 (30.00, 62.00) |
1.40 (1.00, 2.07) |
问题发现能力 |
3 |
6.00 (3.00, 7.00) |
2.00 (1.00, 2.33) |
文献查阅能力 |
5 |
9.00 (6.00, 12.00) |
1.80 (1.20, 2.40) |
科研设计能力 |
5 |
5.00 (5.00, 10.00) |
1.00 (1.00, 2.00) |
科研实践能力 |
6 |
9.00 (6.00, 12.00) |
1.50 (1.00, 2.00) |
资料分析与处理能力 |
5 |
5.00 (5.00, 10.00) |
1.00 (1.00, 2.00) |
论文写作能力 |
6 |
9.00 (6.00, 12.00) |
1.50 (1.00, 2.00) |
科研投入 |
5 |
10.00 (6.00, 12.00) |
2.00 (1.20, 2.40) |
科研自我效能感 |
5 |
10.00 (8.00, 13.00) |
2.00 (1.60, 2.60) |
3.2. 临床护士不同人口学特征科研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esearch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es based on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n = 281, average rank)
表2. 临床护士不同人口学特征科研能力的单因素分析(n = 281,平均秩次)
项目 |
人数 |
科研能力 |
统计量 |
P |
性别 |
男 |
40 |
165.70 |
Z = −2.077 |
0.038 |
女 |
241 |
136.90 |
年龄 |
<30岁 |
106 |
121.82 |
H = 15.767 |
<0.001 |
30~<40岁 |
134 |
144.41 |
40~<50岁 |
32 |
175.05 |
50岁以上 |
9 |
195.11 |
婚姻状况 |
未婚 |
84 |
121.44 |
H = 9.020 |
0.011 |
已婚 |
190 |
147.74 |
其他 |
7 |
192.71 |
工作时间 |
<4年 |
66 |
119.25 |
H = 13.295 |
0.004 |
4~<10年 |
81 |
134.98 |
10~<15年 |
89 |
145.47 |
15年以上 |
45 |
174.91 |
职称 |
初级职称及以下 |
112 |
116.45 |
H = 32.819 |
<0.001 |
中级职称 |
141 |
146.33 |
副高级职称 |
27 |
210.54 |
正高级职称 |
1 |
261.00 |
个人学历 |
大专及以下 |
57 |
131.46 |
H = 13.463 |
<0.001 |
本科 |
215 |
139.50 |
硕士及以上 |
9 |
237.11 |
每月收入(元) |
<4000 |
79 |
118.86 |
H = 22.891 |
<0.001 |
4001~6000 |
130 |
133.46 |
6001~8000 |
62 |
177.15 |
8000> |
10 |
189.85 |
所在科室 |
临床科室 |
267 |
139.88 |
H = 4.651 |
0.199 |
行政后勤 |
3 |
153.17 |
临床医技 |
3 |
89.00 |
其他 |
8 |
193.19 |
医院等级 |
二级综合医院 |
102 |
144.32 |
Z = −0.518 |
0.605 |
三级综合医院 |
179 |
139.11 |
工作压力 |
一般 |
61 |
163.97 |
H = 21.738 |
<0.001 |
比较大 |
156 |
148.44 |
非常大 |
64 |
100.97 |
是否发表过学术文章 |
否 |
235 |
127.46 |
Z = −6.319 |
<0.001 |
是 |
46 |
210.20 |
是否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项目 |
否 |
226 |
121.54 |
Z = −8.142 |
<0.001 |
是 |
55 |
220.96 |
对护理科研重要性认识 |
不重要 |
3 |
113.50 |
H = 63.493 |
<0.001 |
一般 |
112 |
96.73 |
重要 |
121 |
161.45 |
非常重要 |
45 |
198.03 |
是否接受过护理科研知识培训 |
否 |
143 |
104.45 |
Z = −7.680 |
<0.001 |
是 |
138 |
178.88 |
每周阅读专业文献所花时间 |
<1 h/周 |
150 |
103.06 |
H = 99.753 |
<0.001 |
1~2 h/周 |
71 |
150.58 |
3~5 h/周 |
42 |
213.51 |
>5 h/周 |
18 |
250.19 |
参加护理科研活动的意愿 |
不愿意 |
10 |
82.25 |
H = 59.213 |
<0.001 |
一般 |
151 |
110.91 |
愿意 |
120 |
183.75 |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时间、职称、学历、月收入、工作压力、是否发表学术文章、是否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或项目、对护理科研重要性认识、是否接受护理科研知识培训、每周阅读专业文献所花时间、参加护理科研活动意愿的护士,其科研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详见表2。
3.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科研能力与科研投入呈正相关(r = 0.742, P < 0.001)、与科研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 = 0.687, P < 0.001);临床护士科研投入与科研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 = 0.880, P < 0.001),详见表3。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es’ research ability, research input, and self-efficacy in research (r value)
表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r值)
项目 |
科研能力 |
科研投入 |
科研自我效能感 |
科研能力 |
1 |
- |
- |
科研投入 |
0.742* |
1 |
- |
科研自我效能感 |
0.687* |
0.880* |
1 |
注:*表示P < 0.001。
3.4. 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对科研能力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1.82%,详见表4。以临床护士科研投入为自变量,科研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科研能力为因变量,构建中介模型,见图1。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的95%置信区间为0.019~0.309,不包括0,说明其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68。临床护士的科研投入对科研能力的直接作用也显著,95%置信区间为0.443~0.770,效应值为0.602。
Table 4. The total effect, direct effect of clinical nurses’ research investment o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ir research self-efficacy
表4. 临床护士科研投入对科研能力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及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项目 |
效应 |
SE |
95% CI |
效应值占比(%) |
总效应 |
0.770 |
0.46 |
0.680~0.860 |
100.00 |
直接效应 |
0.602 |
0.086 |
0.443~0.770 |
78.18 |
间接效应 |
0.168 |
0.073 |
0.019~0.309 |
21.82 |
注:*表示P < 0.001;**表示P < 0.05。
Figure 1. Mediating model of clinical nurses’ research ability, research input, and research self-efficacy
图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模型
4. 讨论
4.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科研投入、科研自我效能感现状
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是推动护理专业发展和提升护理实践质量的关键因素[8]。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总得分为42.00 (30.00, 62.00),处于中低水平,与张雪莲等[14]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这表明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科研设计能力与资料分析与处理能力维度的得分最低,均为5.00 (5.00, 10.00),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职称、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15]。在本研究中共267人(占95.02%)来自临床一线,220人(占78.29%)表示工作压力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临床护士在科研学习上的可支配时间。此外,护理高级职称竞聘需纳入个人论文和科研数量,因此,随着临床护士竞聘职称的需要,其科研能力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16]。本研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临床护士共28人(占9.96%),其科研能力得分的平均秩次在210.54以上,远大于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护士。因此,职称评定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护士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提升其科研能力。综上,管理者在促进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机制、合理调整工作负荷、鼓励科研文化建设等,为护士提供更为良好的科研环境,推动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投入的合理性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17]。本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的科研投入总得分为10.00 (6.00, 12.00),略低于该问卷的中间值12.5分,这表明当前临床护士在科研投入方面可能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本研究中,有10人(占3.56%)对参加护理科研活动意愿持不愿意态度,有151人(占53.74%)对参加护理科研活动意愿持一般态度,这反映出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科研资源获取、时间分配和支持体系等方面面临显著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士参与护理科研活动的意愿,进而影响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亟需改善临床护士的科研投入现状。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科研投入的合理配置,优化支持体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护士的科研发展,推动护理学科的持续创新与进步。
科研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科研产出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推动科研行为的产生,进而提升科研自信心[18] [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科研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10.00 (8.00, 13.00),与该问卷的中间值12.5分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与张俊福[2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强调了科研自我效能感在激励护士参与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表明在提升护士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应该:① 加强科研培训,提升护士的科研技能;② 提供更多的科研成功经验,增强护士的自信心;③ 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完善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科研活动[21]。
4.2. 临床护士科研投入可正向预测科研能力
本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的科研投入对科研能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602。科研投入是临床护士提升知识水平与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前沿知识和技术,护士能够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从而显著提升其科研能力。科研投入不仅有助于护士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还能促进其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激发创新思维,进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日益得到学者的重视[22],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为护士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相关培训。同时,护士自身也应当主动参与科研活动,以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职业发展,使其在面对复杂的护理问题时更具信心和能力。
4.3. 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科研自我效能感能体现研究者运用科研成果的自信心,可直接或间接地对其科研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23]。本研究的中介模型表明,临床护士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投入与科研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82%,即,护士的科研投入可以通过科研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科研能力。这表明护士的科研投入力度越多,其科研自我效能感就越高,继而科研能力越强。科研投入越多的护士,表明其时间管理能力越强,能够更好地利用科研时间,在高科研规划能力下,妥善开展科研项目以及平衡科研技能和任务需求,使其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增强,进而有效提升了科研能力水平[24]。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积极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可从科研投入角度出发,引导临床护士正确认识科研活动对个人科研自我效能和科研能力的作用和意义,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科研培训,同时重视对护士积极科研素养的培养,提高护士的科研水平,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5. 小结
本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处于中低水平,科研投入能正向预测科研能力,也可通过科研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科研能力。医院管理者需引导和支持临床护士积极提升科研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完善护士职称评审机制、调整工作负荷、鼓励科研文化,营造良好科研环境;② 合理配置护士的科研投入,优化支持体系,加强培训,分享科研成功经验,完善科研奖励机制;③ 关注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引导护士正确认识科研活动意义,鼓励并调动护士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科研能力水平。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来源于较为局限,代表性不足,在未来的调研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源。此外,有关考虑组织支持、发表论文压力等潜在调节变量也有可能在中介变量中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纳入这些变量进行探讨。目前,有关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多为量性研究,亟待补充质性研究,通过访谈等方式探究护士科研障碍的具体成因,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
2024年张家界市科技创新项目社会发展领域项目(2025-LCYJ-076)。
NOTES
*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