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th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n Jiujiang City Empowered by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OI: 10.12677/sd.2025.15720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彭兴莲*: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财经学科部,江西 九江
关键词: 纺织服装产业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novation-Driven
摘要: 本文以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为例探究新质生产力对其转型升级的赋能路径。九江市属于江西传统工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是该市的优势产业。近年来,九江市努力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初显。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如存在技术创新力不够,转型数字化意识不强,产业融合差,环保压力大,政策不给力等;其次,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最后,分别从技术创新、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政策支持等维度,对赋能路径予以具体分析论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n Jiu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mpowering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for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Jiujiang City belongs to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base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s its advantageou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Jiujiang City has made efforts to explor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o empowe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he results have begun to show.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Jiujiang’s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such as in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ak sens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poo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high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weak policies; Secondly, analyz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empower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inally, specif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ill be conducted on the empowerment path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industrial integration, green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upport.
文章引用:彭兴莲. 新质生产力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5, 15(7): 186-196. https://doi.org/10.12677/sd.2025.157200

1. 引言

当今世界正迎来全新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是驱动九江纺织服装产业破茧成蝶的关键,九江作为我国纺织服装大省最重要的地级市之一,在全国纺织服装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雄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产业资源、完备的产业链条是九江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根本性基础。面对市场环境越发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人群需求不断变换带来的生产困境,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低效、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等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对于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而言,新质生产力赋能有助于大幅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助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将使九江纺市织服装产业迎来蜕变。

目前已有的文献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较为有限。杨溯,孙仁金[1]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在创新思想指引下冲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途径的局限性,呈现出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的特点,是新发展理念之下的先进生产力。李海舰[2]指出新质生产力立足于时代前沿,其形成既离不开科技创新,也离不开制度创新。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新规则,涵盖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新组织、新赛道、新增长;二是新经济,包含新能源、新设施、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发展;三是新理念,囊括新形态、新模式、新治理、新优势、新文明、新思维。卢江[3]等指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绿色、数字为三大核心领域,生产力质的飞跃是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和数字赋能来实现的。韩文龙[4]等学者在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测度后发现,2012~2022年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要素的快速发展是促成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既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和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

目前,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存在以下几点边际贡献:一是本文将新质生产力与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联系起来,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本文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数字赋能、产业协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三是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型升级途径,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从要素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它们之间优化组合的质变。新型劳动者,具备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能力,拥有快速更新知识的本领,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新型劳动资料,随着新技术的诞生而出现,具备更高的科技属性,涵盖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新型劳动对象,既涵盖物质形态,也包含非物质形态,其范围和领域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而持续拓展。

从产业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快速涌现,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产业为例,它们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这些新产业不仅革新了传统生产方式,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深化高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从发展理念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将绿色发展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它充分体现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更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等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出率、产品品质、增加值,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是科技革命的产物,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5]。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新技术的深化应用。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注重科技和管理创新,破除技术瓶颈,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科技是企业技术上的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支撑;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合理配置资源,高效运转,实现科学决策的关键;创新驱动使传统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2.2. 数字化赋能

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促使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生产与管理;通过大数据能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安排生产计划与资源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和自动诊断等功能,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提高生产精度及稳定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达到对生产设备实施远程实时监控的目的。数字化赋能既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也可以引领企业的产业模式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促使产生新动能。

2.3. 绿色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将绿色发展渗透到产业生产中,强调节俭使用,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先进节能技术、节能设备等途径来降低能源消耗和能源浪费;推进产业绿色化,促使企业采用绿色产品、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产品;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并倡导建立绿色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也是建立品牌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从政策面和市场面得到双重有力的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质优高效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显著特点,注重发展品质的提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作为关键标识。它能有力地攻克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难题,进而推动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这种生产力的跃升,不仅能够增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还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注入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各种特征之间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创新驱动促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优化升级,数字化赋能助力提升生产和智能化程度以及创新发展方式,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产业与环境的关系,品牌化发展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及竞争力。四大特征一起发挥作用,能够使传统产业由低向高、由弱到强、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3.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是当地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基地,也是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九江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其中纺织服装业占了6.4%的比例,而随着新质生产力进入,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当前,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已具本土化产业布局特征:濂溪区依托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带动上下游项目建设;都昌县以现代轻纺作为首位产业,拥有各类服装、鞋帽加工、棉纱纺织企业等;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致景科技智造系统助力迎丰股份通过智能化生产决策,让订单制造更省时省力,致景科技智能制造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服装设计和设计理念创新,提高面料设计水平,研发新工艺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开发、产品开发能力。利用致景科技的智能设计系统Fashion Mind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爆款率。

德安县突出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中国联通公司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大脑”,集成全产业链条数据,推出65款数字化转型产品,助力政府理清产业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主动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量体裁衣”,精准匹配政企双方需求;推动全产业链条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为全生命周期开展技术改造创新,现己形成纺纱、织布、印染印花、服装加工及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全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亿阳纺织,该企业此前作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案例登上新闻,2023年入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AA级企业”、“省级‘5G + 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2024年成为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5G工厂名录企业。其中“5G智慧工厂”实现了3500平方米仓库完全无人化操作,实现了无人化仓库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推进“1 + 2 + 3 + N”数字经济平台建设,加快企业“数智”转型,依托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完善三级服务体系。目前,已有52家规上企业完成了等级评价,“纺织服装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建设名单。

3.2.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能耗、水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重点绿色指标在下降,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3.2.1. 技术创新不足

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程中,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人才等要素条件所限,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创新力量欠缺,从而呈现技术含量低,一些智能化改造也是小打小闹,没有充分发掘数据价值,也没有优化生产流程;以较少量的研发投入获得很低的企业技术进步幅度和较小的企业升级速率;并且在技术创新的人才集聚及吸引中不如一二线城市发达地区有吸引力,所以九江市不能给创新人才集聚留出足够大的空间。此外,九江市难以吸引并留住一批高端技术型人才,与发达地区的对比之下,对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够大,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少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会影响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创新,制约着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3.2.2. 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中小企业的装备落后,数字化程度不高,应用场景不广,缺乏转型动力,缺少人才;其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协同水平不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没有搭建起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的出现,影响企业作出准确的决策。加之在当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状态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并不能发现其中蕴含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有些还是一些企业在尝试寻找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转型方式,但更多的,则是没有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及技术支持的企业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错误尝试,最终落入陷阱,错失良机。

3.2.3. 产业融合不足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整合难度大,产业链条较长,但链条不完善,环节内部缺乏协同合作,如面料供应商与服装生产企业之间无沟通联系、未建立合作机制等,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面世周期长,影响了市场的应变速度,降低了行业竞争力。虽然有众多的服装产业集群,但是企业间缺乏合作,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此外,公共服务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对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市场推广等都无法起到协助作用,不能达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2.4. 环保压力增大

在环保意识及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如果要想符合政策的合规性,需增加更多的资本支出用于环保设备的购置及使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对企业的资金和管理水平要求。如有一些纺织服装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而出现周转难,存在资金缺口、缺少技术支持、管理经验少等问题,导致这些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发展下去,面临倒闭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以及受到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相关技术上的指导,让企业早日进入并完成其绿色转型。

3.2.5. 政策落实不到位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但是没有完全落地,比如有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在申办过程中要求多、材料全,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企业享受不到。另外一些政策不够有针对性,没有考虑到产业自身情况及企业实际需求,不了解产业发展和企业的痛点,如通用性的扶持政策对服装产业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对于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还不够。

4. 新质生产力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Figure 1.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in Jiujiang City

1.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生产所带动,带动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极大提升。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五大方面。如图1所示,创新驱动成为注入新动能的动力源;数字赋能提高产业链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绿色低碳保障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提升了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政策支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一系列举措对产业发展的多层次联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1. 创新驱动机制

创新驱动助力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作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等手段来使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基础再造以及品种品质品牌得以提升[6],进而提高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积极研发环保型纤维材料,应用智能化生产设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企业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

管理创新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运用精益生产管理导入精益理念,构筑高效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开展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这些都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推动了“互联网 + 现代纺织”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打造了产业发展联盟以及组建了“共享大脑”的服装产业体系。

协同创新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同文化创意企业、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提升设计水平,并且推出智能服装,从而全面提升该行业的整体水平。

4.2. 数字技术赋能机制

数字技术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可通过数据要素的重构、技术创新的渗透等,实现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在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7]。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协同、园区升级改造,对生产工艺环节进行改造和优化,帮助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智改数转网联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可运用智能化裁剪、智能缝纫机、工业互联网,可实现自动裁剪、自动缝制、远程监测,并且可以及时诊断出机器出故障的原因,故障处理非常迅速,能及时把处理结果回馈给管理方,提高生产效率。

双链网络化协同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可利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和供应商、经销商紧密协同,协同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共享生产计划、共享库存、共享物流信息,联合开发新产品。

园区改造升级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引进智慧管理平台,能对园区企业生产、环保、物流等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园区可以为企业提供云计算、高速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数字化培训,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打造智能纺织产业集群。

4.3. 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绿色低碳引领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部分绿色低碳的碳达峰行动、绿色制造体系、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化转型的关键举措都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必然选择的路径,也是促进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碳达峰行动方面,九江市实施碳达峰行动,纺织服装企业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制造环保、可循环产品,适应绿色产品需求,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绿色制造体系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用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与理念,在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及回收等方面,注重节能减排及绿色环保工作,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减少碳排放,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借助于与供应商、经销商共用、循环使用资源的方式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了使用率。

4.4. 产业融合机制

产业融合是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中,产业融合中的行业耦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优化产业布局是推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行业耦合发展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之间合作、与金融、科技、设计等行业进行合作,实现共享资源、优化产业链,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可以和服务业相融合,如可以给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设计、个性化定制、服装租赁等一系列的服务;把单纯的制造商转变为综合的服务商,更好地去服务客户;同时数字化服务平台可及时掌握消费者的反馈,提升生产和服务效率。

优化产业布局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可通过园区集聚的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服装产业园,把研发中心、设计企业和服装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聚集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抱团取暖,加强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发挥集聚集群效应。

4.5. 政府政策支持机制

政府政策支持是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保障。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中,政府政策支持中的财税政策激励、金融服务助力、劳动生产力供给是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保障。

财税政策激励方面,政府给予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环保设备的税额抵免、财政补助等方式,可以使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采用数字技术,推动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提升产业协同。

金融服务方面,政府设立产业基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融资途径,通过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生产力供给方面,人才是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加强服装产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作用,联动企业、高校等各类主体,立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形式吸纳人才,支持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对接、配置,确保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需求。

总之,以上各种力量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形成正循环,在这样一个正循环中,创新与数字技术相融并促动产业加速深度融合发展;而产业的融合发展又能给创新、数字技术提供更为宽广的应用舞台。绿色低碳发展是循环发展的应有之义,需要在创新发展、数字化中考虑绿色、低碳;政府政策指导是循环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5.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5.1. 技术创新赋能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通过智能化制造、新材料研发来驱动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就智能化改造而言,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智能化改造,例如,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后实现从投料至成品打包,所有工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相比未改造以前,工作量下降了80%,但是产能提高到了15% [8]

新材料研发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可通过整合资源,与其他机构共享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一起加大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及应用,可以开发抗菌、透气、防臭等多功能的新型服装产品。比如九江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车衣膜项目”。新材料方面如开发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PVA/HA)生物医用复合丝条。

5.2. 数字技术赋能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从数字技术与电商相结合,电商平台扩大等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数字化融合,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大力推行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实行生产智能化,将生产各环节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化运行链,合理规划生产方式,做到精准生产、按需生产,提高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运行的协调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如:九江市纺织服装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杆企业磊鑫服饰有限公司使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改进,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可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采用直播带货模式不仅可以扩宽企业线上销售渠道,还能够让消费者与主播直接交流,收集到大量的消费者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再者,直播带货这种销售模式不仅成本低廉,还不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能让产品辐射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比如九江市与京东的合作很成功,双方共同举办了“九江服饰鞋履产业节”,共举办了43场直播带货活动,让九江市服装产业中的许多产品整体曝光量超过了1200万人次,并且让该地区销售金额有了较大的上涨,总计达近千万元。

5.3. 产业融合赋能

九江市应从差异化发展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业链配套上发力,着力提高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效应。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要率先带动县、区开展差异化发展,依据各自资源禀赋发展产业,比如:德安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较好,服装产业的规模较大,该产业的营收达到208亿元(截止于2023年),因此,围绕省委“1269”行动以及市委“9610”行动的相关要求,打造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布“纺织服装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战略可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以各自的特色形成集群优势,集聚形成核心竞争力。

做好产业链配套,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可通过加强与上游、下游企业的合作,加强原材料供应保障、完善中间环节配套和健全产品销售服务等举措来完善产业链配套,具体可以为:通过设立本地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或拓展其他原材料采购途径保证原材料供应;优化面料加工环节,提升服装辅料配套能力;拓展多元化的销售途径,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产品销售与服务。完善产业链配套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上述途径整合好产业链资源,将会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做到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无缝对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5.4. 绿色发展赋能

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要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走绿色发展之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如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大力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型织布机、节能染色设备等高新技术及装置来降低能耗和减排量,如:江西镁淇实业有限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其能耗中的水、电、气都大幅下降,产能提高了20%~30%,生产成本下降了15%~25%,节能降耗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结果。因此对于节能减排成效好的企业,政府可以考虑从减免税、给予优惠贷款等方面适当加以鼓励,以降低九江市纺织服装企业改造成本,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

循环利用方面,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针对废旧纺织品加强回收再利用力度,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已成必然趋势,企业可以和有关专业机构展开密切合作,做好废旧纺织品回收,此外,还可以研发更多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新型纺织品来代替现今使用的不可再生纺织材料。

5.5. 政策支持赋能

为推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税优惠力度、优化金融支持措施三方面入手,通过创建专项基金、减免税费、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政府应积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以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可创建“纺织服装创新创意基金”,旨在嘉奖那些在纺织服装行业的研发、设计、工艺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单位、组织、企业、团体以及个人,以此激发创新的活力[9]。另一方面,政府可承担部分技术创新与改造投资,或发放创新券,以提升纺织服装生产的科技水平与数字化程度;同时,激励纺织企业专注于产品创新,研发高档面料、功能性服装等新型产品,并对采用这些新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给予补贴激励[10]。这些将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激励更多创新实践与优秀成果的诞生,助力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轨道,进而增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加大财税优惠力度。在土地使用方面,可适当减免相关税费,以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在能耗方面,对水电气等能源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减轻企业的能源成本负担;在用工方面,对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奖励,或适当调整社保缴费比例,以缓解企业的社会保障压力;在融资方面,强化银企合作,实现高效且低成本的借贷服务,助力纺织服装企业实现融资及资金的良性循环。需要强调的是,相较于直接补贴,免税或减税往往能发挥更显著的激励作用,且补贴资金应优先投向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和终端用户,以实现精准扶持。

优化金融支持措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应加大金融业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尤其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风险分担等方面加以强化;银行可以根据纺织服装产业的特点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九江银行“纺织服装贷”可以很好地解决某企业的资金难的问题;银行也可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借助于大型核心企业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可以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转化无形资产;还可以运用金融科技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信贷流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升级产业发展需要。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应联手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可以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加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完善风险防控,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企业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水平,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

6. 结论

新质生产力为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向,通过对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赋能、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融合赋能、绿色发展赋能、政策支持赋能等途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金项目

九江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九江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YB12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杨溯, 孙仁金. 新质生产力助推油气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方向[J]. 国际石油经济, 2024, 32(6): 1-10.
[2] 李海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理论内涵与实践逻辑[J/OL]. 经济与管理, 1-11.
https://mp.weixin.qq.com/s/foboLm7dWY_s34e3rfecNw, 2025-06-29.
[3]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0(3): 1-17.
[4] 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41(6): 5-25.
[5] 林毅夫, 等. 新质生产力: 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6] 石林衡, 梁忠坚, 袁婷.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平南县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N]. 贵港日报, 2024-05-16(003).
[7] 张焕明, 朱梦洁.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 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统计与管理, 2025, 40(6): 4-12.
[8] 刘军华, 朱曦薇. 我市加“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N]. 九江日报, 2024-11-02(001).
[9] 阳梦华. 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逻辑理路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J]. 产业创新研究, 2025(6): 4-7.
[10] 沈浩鹏. 以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推动天津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跃升[J]. 求知, 2025(1):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