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2018年3月中央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开启了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之路[2]。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重要趋势。众多古老的遗迹和景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众多历史文化景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国赤壁古战场为5A级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借鉴三国赤壁古战场的成功经验,对古战场类景区文旅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2. 三国赤壁古战场的文旅融合实践
2.1. 文化赋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三国赤壁古战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挖掘,包括赤壁之战的战略战术、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三国时期的社会风貌等。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历史文化的解读,并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现给游客,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3]。
2.2. 文化IP活化:历史叙事与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合
景区通过场景还原、演艺表演、互动体验等方式,推动“赤壁之战”历史IP的活化呈现,使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三国时期的战争氛围与文化魅力。大型实景演出《赤壁·借东风》整合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多元艺术形式,融入赤壁本土非遗文化“脚盆鼓”,并借助光影、水雾等现代特效,让观众在视听交织中身临其境感受古战场的宏大叙事。与此同时,赤壁大战陈列馆实施数字化升级,运用沉浸式科技与数字文博技术,打造“虚拟穿越赤壁之战”体验场景,通过技术手段将历史战役转化为可交互的动态体验,进一步增强游客对三国历史的感知与理解。景区通过上述举措,实现了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的转化,为文化IP的现代表达提供了实践路径。
2.3. 产业链延伸: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观光游览,三国赤壁古战场还开发了多元旅游产品:即将亮相的东风宴综合体集三国主题餐饮与文化展示于一体,游客品尝荆楚美食时,可通过环境中模拟的兵器碰撞音效,从味觉与听觉双重维度感受三国文化氛围。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景区以三国文化为灵感,设计推出多个系列特色文创,让游客可以将三国记忆以实物形式留存。此外,景区在研学产品打造上同样成果显著。
2.4. 科技赋能:智慧化服务方便快捷
除古战场核心场景的科技化体验赋能外,三国赤壁古战场同步构建智慧化旅游服务体系,通过开发智慧旅游小程序,集成票务预订、线路导航等功能,实现“购票—游览”全流程数字化覆盖。游客只需在手机端操作,即可完成景区门票购买、个性化游览路线规划、紧急求助、感受反馈等操作,系统还可实时推送景区公告等信息,此外还可以查看景区活动安排,有效提升游览效率。这些举措让科技服务深度融入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便捷、智能的一站式服务。
2.5. 媒体助力:景区知名度快速提升
“官方背书 + 跨界联动 + 平台合作”多维助力,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景区凭借端正的文化引导,优秀的景区布局与经营,获得多方官方媒体平台的报道,借助官方公信力强化品牌可信度;另一方面联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历史文化类、旅游类博主,定制“穿越三国”主题短视频内容,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展示提升景区曝光度,有效激发游客出行意愿。此外,景区还跨界联动《王者荣耀》《跑跑卡丁车》等热门游戏IP,精准触达年轻客群,进一步拓宽品牌传播边界。
2.6. 营销渠道助力:多营销渠道全面展开
在营销渠道布局上,景区形成“自有平台 + 第三方合作”的多渠道矩阵:微信小程序集门票预订、线路指引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步入驻抖音、美团、携程等主流平台,推出“门票 + 汉服 + 拍摄”等特惠套餐。通过多渠道协同,景区实现从品牌曝光到消费转化的高效衔接。
3. 三国赤壁古战场文旅融合方式对古战场类景区发展的启发
3.1.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与挖掘
古战场类景区应组建专门的历史文化研究团队,以深化对自身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挖掘。团队可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古研究等工作,形成对古战场历史背景、战役细节、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系统性认知,为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扎实的文化支撑。
3.2. 创新文化体验方式,活化文化IP
景区应重视文化传达的有效性,着力优化文化呈现的场景与形式,强化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具体而言,需结合空间设计与互动环节构建具象化的文化场景,同时合理运用科技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维度打造立体体验,使游客在参与中深度感知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向“主动体验”的转化。
3.2.1. 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展现
古战场类景区还可以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展现。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形象地展示当时的历史事件。通过真人表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样的展示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观兴趣,还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
3.2.2. 打造一系列的历史场景还原
古战场类景区可以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历史场景还原。这包括事件以及相关的建筑等,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战场之中。同时,还可以重现商贸交易场景,如市集、商铺、客栈等,展现古代商业繁荣的一面。这些场景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拍照留念的背景,更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古代生活的氛围。
3.2.3. 增设一系列的体验项目
为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古战场类景区还可以增设一系列的特色体验项目。例如,设置“古代军事训练场地”,让游客可以尝试穿戴“古代军装”,学习使用“古代兵器”,体验古代士兵的训练过程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3.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多元化是关键。我们还可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一系列与文化主题紧密相关的产品,如:住宿产品、餐饮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等。
3.3.1. 开发以景区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住宿产品
可以开发以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宿,这些民宿不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历史氛围。例如,可以在民宿的设计中融入相关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同时提供与景区文化相关的图书和资料,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景区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3.3.2. 开发以景区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餐饮产品
可借鉴三国赤壁古战场“文化赋能 + 地域锚定 + 体验延伸”逻辑打造特色美食:绑定核心IP,从景区历史典故、传说中提炼符号;深挖本地食材,拒绝通用化菜品,用区域独产原料;强化场景互动,用餐环境复刻文化场景,让味觉成为文化记忆载体。
3.3.3. 开发具有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
可以开发具有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可以是与景区文化相关的工艺品、艺术品等。通过这些纪念品,游客可以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记忆带回家,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4. 开发智慧化旅游服务平台
强化智慧化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升级,构建覆盖“行前–行中–行后”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可以方便游客,大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行前阶段,平台应集成多渠道票务预订、行程规划、导引等功能,帮助游客高效完成出行准备。
行中环节,通过小程序或APP实现智慧服务,如:智能导览(AR实景导航、语音讲解触发)、紧急求助响应,同时实时推送演艺场次变更、活动通知等动态信息,解决游客在游览中的即时需求。
行后阶段,平台可开放评价反馈入口,收集游客对服务、体验的建议,并基于数据沉淀优化服务流程;同步关联文创商城,为游客提供后续消费及复游的便捷通道。
通过持续迭代技术功能、优化用户界面,使智慧平台成为连接景区与游客的高效纽带,既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也为景区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双向提升。
3.5. 提升景区知名度
景区提升知名度需以核心价值为锚点,通过“内容破圈 + 渠道联动 + 口碑沉淀”多维发力。先提炼独特标签,聚焦唯一IP。再打造适配平台的内容:短视频端推出沉浸式剧情或极致风光,联合博主扩散;争取权威媒体深度报道及政府文旅推荐强化公信力;跨界联动影视、游戏IP触达年轻客群。同步举办实景演艺等制造话题,搭配智慧服务与惊喜体验筑牢口碑。通过数据追踪优化策略,让“认知–兴趣–推荐”形成闭环,实现知名度从曝光到长效传播的升级。
4. 结论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三国赤壁古战场的成功经验为古战场类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古战场类景区可以在历史文化挖掘、文化体验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科技赋能、提升景区知名度等方面,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本文旨在探索古战场类景区文旅融合的提升路径,由于篇幅的局限性,并未对景区设计做具体详细的说明,这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