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词汇题的命题特征分析与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以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的词汇题为例
A Study on the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Questions in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In-Depth Vocabulary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Vocabulary Questions in the 2024 Eastern Coastal Regional Unified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摘要: 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考试成绩。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教育先行示范区,其中考英语词汇题的命题特征对全国中考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示范意义。本文基于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题,深入分析了中考英语词汇题的命题特征,发现题目立足《新课标》,注重基础、题型多样,重点突出、强调语用,考查能力、情景生动,提升素养。针对这些特征,研究者提出了依照《课程标准》,夯实语言基础、创设主题情境,进行听说读看写、巧用思维导图,重视词块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构建解题模式等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学生词汇深度学习,提高词汇掌握程度和语言运用能力。
Abstract: As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mastery of vocabulary directly affects stud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exam performance.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s demonstration zones for advanced education, have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question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that serve as a model for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n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vocabulary questions in the 2024 unified examination areas of the eastern coastal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vocabulary questions, and finds that the questions are based o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for shor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cus on basics, have diverse question types, highlight key points, emphasize pragmatic use, examine abilities, have vivid scenarios, and enhance literacy.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er puts forward teaching suggestions such as following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consolidating language foundations, creating thematic scenarios, carrying out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viewing and writing, making clever use of mind map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exical chunk teaching,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constructing problem-solving models,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vocabulary mastery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文章引用:江家惠. 中考英语词汇题的命题特征分析与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以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的词汇题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7): 1331-133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359

1. 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语言学家Hughes (1989)在他的书中提到词汇知识对于语言技能的发展和展示是必不可少的[1]。Heaton (2000)也指出如果语言结构是语言的框架,那么词汇就是提供生命器官和肉体[2]。这都说明了词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因为它构建了语言学习的基础,促进了听说读写看技能的发展。词汇测试则是评估学生词汇掌握程度的关键,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词汇运用的题型是中考英语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教育先行示范区,其中考英语词汇题的命题特征对全国中考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示范意义。东部沿海地区有些省份尚未采取统一中考政策,因国家要推进全省统一命题常态化,研究者选取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上海市和浙江省这八个全省统一命题的省份2024年中考考卷进行研究。这八个省份中考英语词汇题,结构合理,考查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基础,做到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能力的检测,发挥了学业考试和选拔考试两考合一的功能。试题设置立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试题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交际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课改理念,对当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着较强的反拨和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1、词汇测试

在开始考虑如何测试词汇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们需要检测什么。词汇知识,从狭义来看,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词语知识、语感以及能够恰当使用这些词语知识的能力。但像这样的定义往往只提及了词汇知识的一个角度,不够全面。学者杨蕾(2012)从维度法、积累法、指代法和框架法四种方法对词汇知识的定义进行了探索[3]。从维度法的角度来看,Nation (1990)率先将形式、状态、功能和意义四个维度分成了接受性和产出性两个方面,这与后期对词汇测试题进行接受性词汇题和产出性词汇题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影响[4]。Nation (2001)又将词汇知识重新划分为三类:形式、意义和使用。积累定义法是将词汇知识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词汇接受和产出两个方面[5]。此外,根据Qian提出的词汇框架法,词汇测试应包括词汇量、词汇知识深度、词汇组织和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语义自主[6]。因此我们可以对词汇进行区分,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指的是在阅读和听力中使用的词汇;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指的是在口语或者写作中使用的词汇。Takala (1985)和Hughes (1989)从认知和回忆两个角度提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之间的区别。他们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理解的词汇是接受性词汇;而在学习者能够在一些模拟的测试中(引导测试词的测试)从记忆中回忆出的词汇为产出性词汇[1] [7]。Heaton (2000)将词汇测试的题型分为识别性词汇题和生成性词汇题。有关词汇测试的选词来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Heaton (2000)表示词汇应选自课标、学生的教材、学生的阅读材料、学生在写作或完形填空中出现的词汇错误以及常用的词汇表[2]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词汇测试的类型丰富多样,不仅能与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相结合,其难度设定和选词范围也需依据测试对象的年龄特征、词汇储备量灵活调整。同时,词汇测试还应兼顾词汇的深度与广度:广度体现在词汇量的覆盖范围,要求测试内容能考察学生对不同主题、词性词汇的掌握数量;深度则聚焦于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层次,包括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的辨析,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得体使用等,从而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的词汇水平。

2、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最初是在计算机与脑神经科学领域,直至1976年瑞典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将其引入到教育学领域中。他们受到布鲁姆认知理论的启发,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两大概念[8]。这种差异化的学习模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通过研究,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特征进行了更加清晰的界定。在他们看来,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是“寻求意义的学习”[9]。还有学者指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10]。在国内,何玲、黎加厚(2005)对深度学习首次进行了概念界定。他们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基于理解,批判性地接受新思想和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相互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学者们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如钟启泉(2021)认为深度学习有别于传统的特定知识讲授,它是围绕问题展开的[9]。学习者通过采用一系列的高阶认知功能,以求得真实性的问题解决。

综上,深度学习涵盖认知、技能与情感三大层面:认知上,学习者系统性构建知识意义,以批判性思维深化理解;技能上,能将知识灵活迁移至实际问题解决;情感上,具备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课堂聚焦深度学习,可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2. 研究回顾

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深度学习与英语词汇教学整合的文献回顾,发现我国外语界对词汇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主要是引入国外理论成果。但由于国外二语词汇学习研究多以英语母语学生为对象,其成果难以直接指导中国学习者,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词汇的深度学习进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中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的效果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构建方面,较少从词汇测试方面去考虑对词汇深度学习的反拨作用且缺乏实证研究。

李晓陆(2004)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探讨了习得模式对词汇水平的影响,发现习得模式的差异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或阻碍词汇的深度习得[12]。魏恒建(2019)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结合课例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他主要从词汇呈现、理解及应用三个环节对词汇进行深度教学,通过构建词汇网络呈现词汇,借助语境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深度理解以及创设语境进行词汇运用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学习[13]。张学顺和崔广进(2020)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究,在意识、动机、方法和情境方面将深度学习理念贯穿于课堂词汇教学过程的始终[14]。李杰(2022)创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在采用该模式后,词汇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15]。谢丹(2023)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孤立化、碎片化和机械化的现状,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提出构造发现学习路径、构建词汇网络体系和构架问题解决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从该学者的观点来看,教师的词汇教学策略使用意识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知识理解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对词汇的深度学习[16]。结合当下高校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Chen & Yu & Wu (2024)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词汇教学辅助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词汇学习建议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词汇,能够提升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与效率,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17]

整体而言,深度学习及英语词汇教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较为丰富,但深度学习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文献较少。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及高中英语学习者,少有以初中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从研究主题来看,部分学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少有从教师层面探讨通过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学习方面的文献。因此,本文从研究试题的角度对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进行探讨。

3. 词汇运用题的命题特征

3.1. 立足《新课标》,注重基础

纵观这八个省市的中考英语词汇题的设置,显而易见的是:所有题目都立足《新课标》,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命题者能够将《新课标》与教材巧妙结合,通过中考引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教材。同时,传达出“教什么考什么”的讯号,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对中考的恐惧,能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的学好每一步。

例1 福建卷第73题:

朋友问你“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时,你可以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

例2 福建卷第81题:

Xi’a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t lies in ____ north of China.

例3 天津卷第69题:

我家乡的人们彼此很友好。

People in my home town are friendly to _________ __________.

例4 河北卷第73题

Some boys and girls were playing ___________(happy) on the playground.

这些试题,都有教材中句子的影子,有的就是教材原句,有的与教材内容属于同一种话题,如例2属于名胜古迹、中国历史文化的话题,例3属于人际交往话题。此外,词汇考查多以实词为主,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为辅。考查的词汇都是《新课标》规定的词汇,而且以实用常见的单词为主,注重基础词汇,无生僻词汇,以浙江卷词汇题的15个小题为例,考查名词4个、动词4个、形容词2个、副词2个、介词1个、量词1个、代词1个。

3.2. 题型多样,重点突出

2024年八个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题型及分值如表1所示,其中分值所占比例大体相同,但题型丰富,同时,试题总体以语篇为主,单句为辅,做到句篇结合、中文提示与英文语境相交融,这些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还注重了对词汇理解、运用及推理能力及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比较特别的是福建省的“看图写话”的考题,融合了“看、写”的语言技能,做到了语言技能

Table 1. Types, quantity and scores of vocabulary questions in the 2024 eastern coastal regional unified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1. 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题型、题量及分值

省份

题型

题量及分值

辽宁、河北

阅读短文,在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或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使短文通顺、连贯。

10小题(10分)

天津

根据短文内容及首字母提示,填写所缺单词,使短文意思完整。每空限填一词。

10小题(10分)

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完成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5小题(10分)

福建

从每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5小题(15分)

根据情景提示,用得体的英语完成下列各题。

5小题(10分)

根据每小题所提供的图画情景和提示词,写出一个与图画情景相符的句子。

5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语境、音标或所给单词的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要求所填的词意义准确、形式准确,使短文意思完整、行文连贯

10小题(10分)

广东

请读下面短文,在所给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形式正确、意义相符的单词。

10小题(15分)

海南

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0小题(10分)

上海

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15小题(15分)

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下列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8小题(8分)

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空格。每空限填一词,每词只能填一次。

8小题(8分)

浙江

A. 用方框中所给词语的适当形式填空(每词限用一次)

B. 阅读短文,然后根据括号内所给汉语意思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限填一词)

15小题(15分)

融合发展,同时该题型属于产出性词汇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词汇的迁移、运用能力,实现教学重点。

3.3. 强调语用,考查能力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词汇知识内容要求的描述可知,学生应了解相关词汇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掌握词汇的形式、意义和使用;能够在特定语境、语篇中选择正确的词汇;通过识别词根、词缀理解生词,辨识单词中的前缀、后缀及其意义;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描述事物、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等,这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机械的操练,而是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

例5 浙江卷第60题

Luckily, we found a ____________(简单的)way: asking…….

此题考查学生在语篇中正确运用形容词的能力,学生学了很多关于“简单的”词汇表达,此时学生需要考虑前面的不定冠词a,这时这个“简单的”不能是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如:easy等。

例6 福建卷第86题

The bell was first designed as an emergency alarm to warn of danger, __________ it was very often used to tell people the time.

此题考查学生在语篇中正确使用连词的能力,学生在初中时学到了许多连词,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这时学生需要读懂这个特定的情景,理解两句话的转折关系。

3.4. 情景生动,提升素养

分析2024年八个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题可以发现,除去一些各省特有的题型外,有七个省份都有结合具体的语篇来考查词汇的题型。按照《新课标》要求,语篇都是在相应的主题群下,如表2所示。并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所选题材或语篇都是基于生活,基于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对寻常事物的思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Table 2. The theme clusters of vocabulary cloze test questions in the 2024 eastern coastal regional unified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2. 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短文填空题型的主题群

省份

主题群

子主题内容

辽宁、广东

文化、艺术与体育

日常体育活动,体育精神

河北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和谐家庭生活

天津

做人与做事

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

福建

历史、社会与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景观,文化自信

上海

自然生态

生态特征与自然景观

浙江

生活与学习

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例7 辽宁卷第37题

Every match was more exciting than I thought. I can’t wait for the next year’s match!

此题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不仅带给人们健康,还有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拥有强壮的体魄,明白体育精神。

例8 福建卷第90题

Xi’an is a city always remarking itself and looking forward, all the while keeping the best of the past.

此题让学生意识到西安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它既保留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在时代浪潮中展望未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9 上海卷第41题

“Wow, interesting!” said Amy, who was looking through a telescope. “So many stars! I never knew the nighttime sky could be so attractive.”

此题潜在地告诉学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之大,独特的自然景观非常多,进一步告诉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才能留下这些自然景观。

例10 广东卷第68题

But since her hometown hosted the Asian Games in 2023, her interest in sports has grown a lot.

此题紧跟时事,与时俱进,揭示了重大体育赛事亚运会后带来的人们对于运动的改观及全民运动的热潮。

这些试题都给学生传递着一种生活的正能量。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试题从正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成长,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做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部分词汇题融入了文化元素,考查了学生对具有文化内涵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4. 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

4.1. 依照《课程标准》,夯实语言基础

通过研究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的试卷,我们可以感受到试题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比以往有所提高,这对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组织教学时必须吃透《新课标》,提升“词汇意识”,拓展词汇教学的视野,关注词的九要素,意义(Meaning)、发音(Pronunciation)、拼写(Spelling)、语法行为(Grammar Behavior)、派生词(Derivation)、搭配(Collocations)、语域(Register of the Word)、隐含意义及关联(Connotations or Associations)、使用频率(Frequency) [18]。根据《新课标》,就词汇知识而言,要让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机械的操练,而是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19]。如在教授七上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时,围绕“运动生活”主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围绕运动器材进行词汇联想,如“basketball、baseball”等学生已知的词汇,进而导入“ping-pong bat、tennis racket”等新知,以此来构建词汇语义场,在讲解词汇时,教师要创设真实语境,并给出更多例句强化理解,促使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度加工,提升词汇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操练和背诵,但不能让学生对词汇学习赶到索然无味甚至厌恶,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从而为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创设主题情境,进行听说读看写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掌握词汇。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语境中的音频材料,如新闻广播、电影对话、访谈节目等,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在教授与旅行相关的词汇时,可以播放一段旅行访谈的音频,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到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听力理解题,让学生在听后回答问题或完成填空,以检验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设置真实语境中的对话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对话中运用所学词汇。例如,在教授与购物相关的词汇时,可以设置一个模拟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购物对话。在对话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商品询问、价格讨论、支付方式选择等交流,从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选取包含所学词汇的真实语境材料,如英文文章、故事、新闻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同时,教师可以设计阅读理解题或词汇填空题,让学生在阅读后回答问题或完成填空,以检验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看(即观看视频、图片等视觉材料)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真实语境。当本堂课的词汇是与节日相关时,可以播放相关节日的视频或展示节日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到与节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材料进行词汇教学,通过展示与词汇相关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实物或场景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记忆。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先通过真实情景让学生先口述出来或者画出来,梳理好逻辑以及积累写作时所需要的词汇。

4.3. 巧用思维导图,重视词块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它通过将信息以节点和连线的方式呈现,帮助学习者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网络,促进词汇的深度理解和记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词汇的语义关系、词根词缀等构建思维导图。如在学习“health”一词时,可以将其与“healthy”、“unhealthy”、“illness”等相关词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以“health”为中心的词汇网络。其次,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词汇与具体的情境、故事或图像联系起来,增强词汇的情境记忆。例如,在学习“travel”一词时,可以绘制一张包含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联想中掌握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并且,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词汇按照主题、功能等进行分类,形成层次清晰的词汇体系。

词块是语言中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搭配或句子结构,它们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词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从而促进词汇的深度运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尽量以词块的形式呈现生词,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搭配和固定的表达方式,结合思维导图构建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从而促进词汇的深度学习和运用。

4.4. 提升学生思维,构建解题模式

在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学习面临多重挑战:一词多义现象导致语义理解的模糊性,熟词生义打破学生固有认知,近反义词的语义细微差别增加辨析难度,而文化内涵差异更易引发词汇误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语言学习中的核心难点。构建基于话题与主题语境的词汇库,成为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路径。以主题为导向的词汇记忆模式,通过整合相关词汇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词汇间的语义关联;而词汇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词汇在真实语篇中的精准运用。英语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语篇输出,其信息传达与功能实现取决于交际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和交际对象(目标受众)。

以初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校园失物招领启事”的教学任务。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为“帮助失主找回物品”,交际对象是全校师生,因此需采用简洁、清晰且礼貌的表述。在词汇筛选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展开分析:语义上,需包含“description (物品特征)、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等核心词汇;语用上,应使用“Please contact me at...”“If it’s yours...”等得体表达,避免过于随意或生硬的措辞。完成语篇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模拟失主视角,从“信息是否完整”“语气是否恰当”等维度评价启事的有效性。正如韩宝成、黄永亮(2018)所述,“语用表达的效果取决于表达的得体程度”[20],而表达的得体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汇的恰当选择。若启事仅描述物品名称而未提及颜色、大小等关键特征,或使用命令式语气(如“Come to the office now”),则视为未达成交际目的。通过这种“明确目标–筛选词汇–创作语篇–循环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反复打磨词汇运用,不仅加深对词汇得体性的理解,更实现了从知识记忆到实际应用的深度学习跨越,最终构建起应用文写作的解题思维模型。

5. 结语

综上,通过对2024年东部沿海中考英语统考地区词汇命题的分析,其中包含对词汇深度和广度的考查,以及对语言运用和文化意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依照《课程标准》,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创设主题情境,对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技能进行培养、巧用思维导图,重视词块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构建解题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词汇深度学习。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Hughes, A. (1989)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Heaton, J.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3] 杨蕾. 词汇知识与词汇应用能力关系实证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4] Nation, 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Newbury House.
[5] Nation, I.S.P. (2001)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cbo9781139524759
[6] Qian, D.D. (2002)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Academic Reading Performance: An Assessment Perspective. Language Learning, 52, 513-536.
https://doi.org/10.1111/1467-9922.00193
[7] Takala, S. (1985) Estimating Students’ Vocabulary Siz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Kohonen, V., von Essen, H. and Klein-Braley, C., Eds.,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Language Testing, AfinLA, 157-165.
[8] Marton, F. and Säljö, R. (1976)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I—Outcome and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 4-11.
https://doi.org/10.1111/j.2044-8279.1976.tb02980.x
[9] 钟启泉. 深度学习: 课堂转型的标识[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1): 20.
[10] Junco, R. and Cotten, S.R. (2012) No a 4 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task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Computers & Education, 59, 505-514.
https://doi.org/10.1016/j.compedu.2011.12.023
[11] 何玲, 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 2005(5): 29-30.
[12] 李晓陆. 习得模式对深度习得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状况的实证研究[J]. 外语研究, 2004(5): 61-65.
[13] 魏恒建. 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 2019, 42(12): 1-7.
[14] 张学顺, 崔广进. 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20(10): 56-59.
[15] Li, J. (2022) Adaptive Learning Model of English Vocabulary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Deep Learning. 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 2022, Article ID: 4554190.
https://doi.org/10.1155/2022/4554190
[16] 谢丹.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5): 39-43.
[17] Chen, L., Yu, F. and Wu, J. (2024) Research on Deep Learning-Bas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id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 9, 1-15.
https://doi.org/10.2478/amns-2024-0855
[18] Thornbury, S. (2011) How to Teach Vocabul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0] 韩宝成, 黄永亮.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制——语用能力的界定与描述[J]. 现代外语, 2018, 41(1): 91-10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