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Accounting Firms
DOI: 10.12677/mm.2025.157201, PDF, HTML, XML,   
作者: 谷东升: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对策Accounting Firm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ory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了其相关理论基础,然后总结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包括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忽视、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事务所管理层和人员素质问题以及行业监管缺失或失效等。最后提出了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对策,包括加强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以及完善监管机制等。文章旨在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提升。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of accounting firms.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ccounting firms, clarifying its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Then, i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ccounting firms,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ficiencies in internal control in Chinese accounting firms, including the neglect of internal control by the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internal control by enterprises, issues with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staff, and inadequate or ineffective industry supervision. Finally, it propos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in accounting firms,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for management, improving enterprise awar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in accounting firms, and refin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pos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f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in accounting fir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in Chinese accounting firms.
文章引用:谷东升.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 2025, 15(7): 181-190.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7201

1. 引言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领域作为独立第三方鉴证业务服务机构,在维护财经法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各类企业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服务,还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审计行业与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在普遍压低业务成本的大环境下,内部控制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到事务所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1]

一方面,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客户需求,这对其内部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会计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业务发展息息相关。一旦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不仅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下降,还可能引发财务舞弊事件,从而损害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整体稳定。

近年来,一系列会计丑闻频繁曝光,暴露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严重缺陷。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探索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本文希望能够为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国际上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2. 文献综述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较为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评价体系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而国内的事务所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2]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行业的不断壮大,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从单一的理论探讨逐渐转向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在国外,美国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研究不仅涉及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例如,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内部控制标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3]此外,美国学者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与会计师事务所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以来,国内学者更加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实践问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构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效率等方面。同时,也有学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差异,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国内对于智能审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智能审计研究的关注点也随着国家政策在不断演化,始终坚持全覆盖这一点,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脚步的革新。[4]国内对于AI在审计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内控体系在数智化浪潮下亟需重构传统框架,其意义在于同步化解生成式AI工具应用衍生的操作风险(如Kimi模型文本比对失误导致审计结论偏差)、劳动力技能断层引发的专业判断危机(技术型审计师短缺放大模型误用概率)以及政府数据资产审计缺位埋下的合规隐患(数据泄露威胁叠加监督标准真空)。[5]本质是通过内控升级搭建“技术–人才–制度”的三角防御体系:以审计专用AI开发规范约束工具边界,以复合能力认证重塑人才梯队,以数据资产监督标准填补治理盲区,最终将不可控的技术变量转化为可追溯、可验证、可问责的质量控制新支点,使事务所内控从滞后纠错转向智能预控,在算法黑箱与职业判断之间筑起动态平衡的风险缓冲垫,以此应对人工智能应用下对技术审计服务的需求。[6]

国内外研究的分野折射出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的范式代际差异,欧美传统框架锚定的流程合规性,以制度刚性约束人性偏差与操作失误,却难解AI时代算法黑箱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如Kimi文本比对失误暴露的模型不可控性);而前沿研究直面数智化冲击,将内控边界拓展至人机交互界面(生成式AI工具规范)、数据主权治理(政府资产审计标准)与能力基因重构(技术审计师认证),试图以“技术–人才–制度”三角韧性体系化解系统性风险。然而两类研究在伦理底层存在深刻共识——内控的目的始终是保证审计质量,分歧仅在于实现路径的选择。传统派倚重历史经验形成的合规制度,革新派则呼吁建立动态演化的数字免疫系统。

随着研究深入,国内学者已经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随着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预计国内外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

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概述

3.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概念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概念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运营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由管理层制定的一系列规则、程序和措施。这些控制手段旨在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流程、财务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处理得以有效执行,并且能够准确反映事务所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根据COSO框架,内部控制聚焦三大目标(运营、报告、合规),基于五大相互关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及17项原则构建有效内控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同样遵循COSO框架,从五要素来看,控制环境强调合伙人职责分离、职业道德培训与CPA资质考核。风险评估聚焦客户背景筛查、项目分级资源配比及准则变更跟踪。控制活动实施标准化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制度,审计软件校验及合伙人轮换制度等。信息与沟通依托项目管理系统与监管速递机制。监控活动结合现场质控督导与外部同业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关系到事务所自身的运营质量和声誉,还直接影响到其客户的利益保护和市场公信力的建立。因此,构建和维护一个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至关重要。

3.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特点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审计和咨询机构,其内部控制机制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风险评估与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内部控制时,特别注重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监控。这是因为事务所面对的客户范围广泛,涉及多种行业和业务,风险类型复杂多变。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确保事务所的业务运营和服务质量。[7]

2) 注重职业道德与独立性维护。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机制强调职业道德建设和维护独立性,防止利益冲突和职业操守失范现象。这一点与传统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审计质量和服务信任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3) 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障。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机制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这包括数据保护、信息隔离、系统备份等方面,以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为审计和咨询服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 侧重于专业能力与持续教育。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不仅关注组织结构和流程,还强调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不断学习。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从业人员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5) 强调跨所、跨部门和跨层级的贯通沟通协作。为了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会计师事务所鼓励跨部门和跨层级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跨部门跨所人员调动频繁,一切服务于项目需要。这有助于发现并解决跨领域的风险点,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6) 实施灵活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审查。通过内部审计和管理层的自我评估,不断优化和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总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特点体现了其在风险管理、职业道德、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特色,这些都是确保其业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4.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专业财务审计、税务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其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客户信任度。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业务环境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其内部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环节。这些体系旨在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事务所运营的合规性和业务的准确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ERP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外部监管的加强和行业标准的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所将内部控制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依然存在。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如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均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4.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专业审计、税务和咨询服务的机构,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客户信任度。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或者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国际标准或行业规范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8]

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即便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漏洞。例如,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风险评估不充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素质不一,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缺陷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9]

对外部变化反应迟缓。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法规要求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变化。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表1列出了几项常见问题及其影响程度评估(1~10分,10分代表影响最严重)。

Table 1. Analysis of key issues and their degree of impact on internal control in CPA firms

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关键问题影响程度分析表

问题类别

影响程度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8

执行不到位

7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6

监管机制不健全

7

对外部变化反应迟缓

9

除了上述传统的内控问题之外,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还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监管滞后与标准缺失。现有审计准则与内控制度的设计均围绕传统审计或低AI参与度的审计展开,并未充分考虑AI对于审计的影响。

系统可靠性与技术依赖风险。AI的运用依赖复杂的软硬件环境,现有支持部门的技术与资源与AI运用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如果涉及运用第三方平台、工具、服务,则对这些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可靠性和合规性的管理成为新的内控重点。

责任界定存在困难。当AI辅助或主导的审计程序出现问题,责任如何在AI开发者、模型维护者、使用模型的审计师及事务所之间界定变得复杂。

合规压力增大。全球日益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CCPA)对AI处理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务所需确保AI应用全程合规,这对事务所内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算法偏见与模型风险。如果训练数据本身存在偏见(如历史审计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样本偏差),AI模型会学习并放大这些偏见,导致审计判断不公或错误(如对特定行业、地域客户的风险误判)。若依赖相关算法训练出的AI得出审计结论,极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而该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对于内控人员的审计和大模型技术要求极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和效率,也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因此,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提高其有效性,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关键[10]

5.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

5.1. 事务所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业务发展。然而,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忽视,尤其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日常管理操作上,也反映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的投入不足。

事务所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一些事务所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更多是形式上的要求,而非实际需要。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忽略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

投资不足:由于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事务所往往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上投入有限。这包括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内部审计的频率以及内部控制相关技术的更新等方面的投资。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即便建立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层的忽视,这些制度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内部审计报告可能被忽视,导致潜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综上所述,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忽视,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对事务所的整体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提高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对于提升事务所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5.2. 事务所管理层、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务所管理层和人员的素质。管理层的专业能力、道德水准以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整个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同样,执行层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标准也是保证事务所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事务所管理层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这可能导致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与完善,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状况还可能带来合规风险,甚至是业务失败的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还包括职业道德。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所有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法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员可能因为缺乏职业道德而进行不当行为,比如泄露客户信息、误导客户或者进行利益输送等,这些行为都会破坏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为此需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同时,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形成有效的警示和约束力。此外,鼓励和支持事务所管理层及人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从而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11]

5.3. 行业监管缺失或失效

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环境中,行业监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执行。然而却存在监管缺失或失效的情况,如:

监管政策不完善:当前,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全覆盖所有需要关注的领域,特别是在新兴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监管政策相对滞后。这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时可能存在监管盲区。

监管执行力度不足:即便是现有的监管政策,由于监管资源有限、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监管执行力度不足,无法有效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监管部门之间以及监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监管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

行业监管的缺失或失效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监管、完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引入多元化的监管手段,是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12]

5.4. 缺乏对于AI技术运用挑战的应对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培养体系中,财经领域的教育教学虽然涉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但往往深度浅、技术旧,落后于现在商业环境实践。在机器学习,算法编程等方面则是少有涉及,一方面是由于财经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成本较高,难以兼得,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关于财经领域需要什么样的具体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教育和学习思路,以至于会计师事务所缺少AI财经人才。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上,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独立运作,汇报线、考核指标、工作语言、思维方式都存在巨大差异。缺乏有效的跨职能协作机制和共同目标,缺少“桥梁”角色。

成本压力与短期绩效导向。我国审计行业时下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价竞争现象。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与探索AI审计领域所需的高投入、见效慢、着眼长远利益存在矛盾。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对AI领域的高投入可能使得事务所在成本上存在劣势,难以竞争。

事务所文化与认知存在阻力。传统审计文化强调谨慎、遵循准则、依赖经验和职业判断。对“黑箱”算法、数据驱动结论可能存在天然的怀疑或不适应。对新兴技术可能存在恐惧或抵触,部分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可能对学习新技术有畏难情绪或认为其威胁自身价值。

6.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对策

6.1. 加强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要求管理层深刻理解内部控制在事务所运营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到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管理层应当将内部控制视为战略层面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日常运营中的一个环节。

加强管理层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防范风险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通过定期举办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课程,增进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最新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的能力。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这不仅包括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检查,还应涉及对执行内部控制职责的员工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层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3]

管理层积极倡导并推动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每个人都参与到内部控制实践中来、共同为实现控制目标努力的文化氛围。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能够激发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内在动力,促使大家主动识别和应对风险,提高整个组织的控制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也是提高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了解监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指引,事务所可以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策略,确保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时,与监管机构的良好关系也有助于事务所及时获取关于内部控制最佳实践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强化事务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需要从教育培训、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内部控制文化以及加强外部沟通合作等多个方面着手,以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为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6.2.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实施系统化的培训计划、优化人员结构、鼓励专业成长和促进伦理文化建设。

培训计划应涵盖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教育,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遵守最高标准。定期更新培训内容,针对最新会计准则、税法变动等提供即时学习资源,是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优化人员结构不仅要关注招聘高素质人才,还要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在确保责任落实的基础上维护人才稳定性。[14]这要求事务所构建公平、透明的评价体系,确保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发展,同时,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要给予必要的辅导与帮助,甚至实施优化调整。

鼓励专业成长是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事务所可以为员工提供参加国内外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并鼓励员工参与专业考试,如CPA、CIA等,通过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来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

促进伦理文化建设也是提高人员素质不可忽视的一环。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鼓励员工诚信为本,对外打造正面的企业形象。同时,事务所应定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确保在处理各类业务中坚守原则,不断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综上所述,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事务所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与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个体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有助于构建一个团结、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团队,为事务所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3. 完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的完善需要多方的努力。应当推动立法,加强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目标、原则、范围和方法,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还要明确监管责任,明确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在内部控制监管中的职责和权利,形成多方共治的监管格局。

监管手段也需要加强,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诸如低价竞争、不正常业务时长等潜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完善监管机制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关键一环。通过不断优化监管政策、强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人员素质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6.4. 改善AI技术运用土壤

更新财经人员教学思路,使其适应新时代AI发展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明确学习方向,制定教学方案,跟进实践要求。高校多开展审计实务领域相关讲座,分享技术领域相关技能需求及实践情况。鼓励学生开展实习等接触审计实务的社会活动。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组织结构,强化技术支持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在淡季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开展交流沟通,促进业务与技术的更好结合。

注册会计师协会与证监会等部门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打击降低业务质量以低价竞争的行为。可考虑建立审计成本穿透式监管制度,尝试强制成本清单报备,要求事务所向监管部门提交分项审计成本测算表(如人员工时单价、差旅标准、技术投入占比),披露低价项目真实利润率。对连续三年审计收费低于行业成本线一定百分比的项目,自动触发监管检查。推行“质量保证金”制度,针对低价中标项目,需缴纳合同金额一定百分比的保证金,存放于第三方托管账户。若监管检查发现审计程序缩减或质量不达标,保证金转化为罚款并公示,以此鼓励事务所着眼行业长远发展。此外,在鼓励AI技术运用的同时开展AI技术运用的准则修订并明确责任划分,为AI技术运用提供准则与法律支持。

扭转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兴技术的文化认知阻力,将技术能力深度融入审计专业价值体系,通过实战场景让传统审计师亲身体验技术如何成为职业判断的放大器而非替代品。同时推行技术运用的激励与分享制度,为成功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关键审计程序的团队给予激励,例如分配更好的项目以进一步优化技术的实践运用,并邀请转型成功的资深审计师展开技术运用成功案例的分享,鼓励学习。

7. 结论

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其特点及相关理论基础,结合现状,对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并鼓励将AI技术运用在业务与内控中,不仅有助于提高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质量,也是促进整个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持续关注和改进内部控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乃至整个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艳. 基于风险管理背景下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构建[J]. 大众标准化, 2021(20): 137-139.
[2] 王香莉. 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机制探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5): 227-228+231.
[3] Jenkins, J.G., Deis, D.R., Bedard, J.C. and Curtis, M.B. (2008) Accounting Firm Culture and Governance: A Research Synthesis.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20, 45-74
https://doi.org/10.2308/bria.2008.20.1.45
[4] 温素彬, 石冰巧, 李慧. 识明智审: 智能审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财会月刊, 2025, 46(9): 36-41.
[5] 刘树.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以Kimi为例[J]. 审计研究, 2025(1): 42-50.
[6] 耀友福. 人工智能应用引发了技术审计服务需求吗? [J/OL]. 管理工程学报, 1-14.
https://doi.org/10.13587/j.cnki.jieem.2025.06.004, 2025-06-04.
[7] 侯琳.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研究——以A为例[J]. 中国储运, 2021(11): 153-154.
[8] 张向华. 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管理优化研究[J]. 质量与市场, 2023(12): 97-99.
[9] 耿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市场周刊, 2024, 37(16): 151-154.
[10] 练森源, 蔡鑫博.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缺陷及其应对机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18(10): 68-70.
[11] 段翔.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探究[J]. 河北企业, 2022(8): 50-52.
[12] 扬帆. 新时期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优化[J]. 财会学习, 2020(2): 272-273+275.
[13] 汪德军. 浅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 2020(26): 206-207.
[14] 张晓辉. 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财会学习, 2021(13): 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