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从“求索、思变、超越”中看新时代班主任的成长路径
Embracing the Spirit of an Educator: Exploring the Growth Path of Class Advisor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Seeking, Contemplating Change, and Transcending”
DOI: 10.12677/ae.2025.1571371, PDF, HTML, XML,   
作者: 杨 怡: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求索思变超越新时代班主任成长路径Exploration Seeking Change Transcendence New-Era Class Teacher Growth Path
摘要: 在班主任专业成长中,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坚守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本文以教育家精神的深厚内涵为指引,围绕“求索、思变、超越”三个维度,深入探讨新时代班主任的成长路径。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视角,剖析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持续学习与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的求索过程;基于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变化,突破传统教育思维与模式,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革新的思变历程;以及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教育理想,达成专业素养提升与教育价值升华的超越境界。文章旨在探究班主任成长的内在逻辑,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助力成长为兼具教育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班主任。
Abstract: I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class advisors, the spirit of an educator is reflected in adhering to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and educational goals while continuously adapting to changes in the times and innovating edu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Guided by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an educator,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growth path of class advisors in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three dimensions: “seeking, contemplating change, and transce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t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class advisors continuously exploring educational law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hanges in student demands, it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breaking through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hinking and models to achieve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and methods; and it transcends self-limitations, pursues educational ideals, and achieves professional improvement and sublim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s.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logic of class advisors’ growth,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lass advisors, and assist in their growth into class advisors of the new era who possess both educational senti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文章引用:杨怡. 践行教育家精神:从“求索、思变、超越”中看新时代班主任的成长路径[J]. 教育进展, 2025, 15(7): 1428-143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371

1. 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思想品格与行动自觉的集中体现,既承载着传统教育智慧的精髓,又蕴含着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其核心内涵可从“立德修身、求真创新、仁爱济世、守正笃行、超越自我”五个维度解读。以教育家精神的深厚内涵为指引,我们可以从“求索、思变、超越”三个维度看班主任教师的成长路径。“求索”是指要坚定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教师的理想与信念,深化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解认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持续学习与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思变”是指基于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变化,突破传统教育思维与模式,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革新;“超越”即在不断探索、成长和创新的过程中超越自我局限,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进而做到先锋垂范,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

2. 求索:扎根实践,探寻教育本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具备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和家校沟通等工作职责[1]。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班主任的工作是否专业化,对学生管理、教育效果以及家校合作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专业化能够提升学生管理水平: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班主任能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效果方面,能够改善育人成效:专业化的班主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在家校合作方面:专业化的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而在当前,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缺乏与新时期相应的教育理念:部分班主任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陈旧或保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一些班主任只注重经验而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业自主性:班主任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权和专业个性,往往只能接受校领导的决策,缺乏创新和改革的能力。面对这些挑战,班主任应强化专业理解和认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持续学习与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规律。

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深耕班级管理,在日常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学生行为、记录课堂动态、分析家校沟通案例,精准定位管理痛点;第二,学习前沿理论,拓宽班主任工作认知边界。研读教育学专著、关注教育政策解读、参与线上学术研讨,将“成长型思维”“非暴力沟通”等理论转化为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策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2];第三,向优秀同行取经,借鉴多元教育实践经验。积极参加班主任论坛、观摩名师课堂、开展校际交流,结合自身班级特点优化管理模式,融合创新班级管理方法。综上几个方面,班主任应不断求索,着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智慧。

3. 思变:革新理念,突破传统桎梏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教育和管理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推动班级管理向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亟需班主任教师以“思变”为核心,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双重革新。

3.1. 反思传统管理模式,发现固有教育思维局限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经验主义”的弊端,以教师权威为中心,通过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执行维持班级秩序。这种模式虽能保障基础管理效率,却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自主发展的需求。例如,部分教师采用“一刀切”的奖惩制度,过度强调纪律约束,导致学生被动服从,逐渐丧失自我管理能力;此外,传统评价体系偏重学业成绩,将班级事务的管理权集中于少数班干部,削弱了普通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群体智慧与创造力。这些问题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在育人目标、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思维局限,需要班主任教师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反思来寻求突破。

3.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班级管理新思路

革新班级管理理念,需要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核心原则。在班级管理目标上,从单纯维持秩序转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合作探究与社会适应能力;在管理方式上,推行“学生自治”模式,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岗位轮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与执行。例如,设立“班级议事会”,围绕纪律制定、活动策划等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沟通协调能力;转变班主任的职能,教师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助力其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品德成长、实践能力、团队贡献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成长轨迹。

3.3. 顺应时代需求,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班级建设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班级管理需主动拥抱新技术,创新管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态、行为表现与心理变化,为班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3];借助应用软件实现考勤、作业提交、通知发布等事务的线上化处理,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借鉴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教育新方法,设计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素养。例如,开展班级文化创意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班徽、制作班级宣传视频,既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又能锻炼学生处理信息与创新实践的能力。此外,通过线上家校协作平台,打破沟通壁垒,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 超越:追求卓越,实现专业升华

“超越”意味着突破职业发展的舒适区,以更高标准重塑教育价值。班主任可通过持续地教学反思与创新实践,形成独树一帜的教育风格,用个性化班级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同时以开放姿态搭建交流平台,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群体智慧,带动区域班主任团队共同成长;最终立足实践探索,提炼教育规律,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理论体系,为班主任群体的职业进阶提供系统化指引,真正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育工作者的跨越。

4.1. 形成独特教育风格,打造个性化班级文化

在教育实践的深耕细作中,班主任教师需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性格特质与教育理想,逐步探索出差异化、创新性的教育风格。例如,融合情境教学法与项目式学习理念,创设“沉浸式成长课堂”,将传统的说教转化为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体验;或是以“心灵对话”为核心,开设“成长信箱”、“班级情绪树洞”等沟通渠道,营造温暖共情的班级教育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从精神、规则、物质三个维度构建个性化的文化体系。精神层面,通过组建“班级愿景共创会”,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与成长目标,提炼班级口号与价值观;规则层面,推行“学生自治委员会”、“轮岗班长制”等自主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班集体责任意识与领导能力;物质层面,打造特色文化角、主题展示墙,结合传统节日与学科特色进行文化装饰,让教室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成长空间。同时,定期举办“班级文化展览会”、“个性化班级擂台赛”等活动,将文化建设成果可视化、品牌化,形成具有辨识度与生命力的特色班级文化。

4.2. 辐射引领同行,从个体成长到群体进步

作为专业发展的高阶目标,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区域教育辐射的责任,构建多层级、立体化的经验共享网络。在线下,通过“名师工作坊”、“班主任跟岗计划”,开展班级案例诊断、模拟班会、家校沟通演练等实操培训;在线上,运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定期推送班级管理小妙招、危机处理案例、活动设计方案等实用内容。同时,可以牵头组建跨学校、跨区域的班主任成长联盟,围绕“双减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后疫情时代的家校协同”等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系列化、可复制的实践成果。

在引领方式上,注重分层分类的指导:针对新手班主任,提供“标准化工作清单”、“应急处理手册”等基础工具包;对于成熟型班主任,组织“班级教育研讨会”、“创新案例分享”等深度交流活动;对于骨干班主任,联合高校与教研机构,开展教育理论研修与成果孵化,形成“新手–成熟–骨干”三级递进的培养体系。此外,通过建立“班主任成长积分制”、“优秀案例资源库”等激励机制,激发群体的参与热情,推动区域内班主任团队从个体发展到协同共进的转变。

4.3. 凝练教育智慧,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体系

理论建构是教育实践的升华与延续。班主任教师需系统梳理多年积累的教育案例,运用教育现象学、教育生态学等理论工具,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管理策略。例如,通过追踪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轨迹,总结出具有差异化的“激励模型”;通过分析家校冲突的案例,构建“三维沟通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碎片化的经验系统化、实践策略理论化,撰写教育专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等,形成涵盖班级管理方法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家校社协同模式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在专业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可以从职业定位、能力结构、成长路径三个维度展开:首先,应明确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导师”、“班级文化设计师”、“家校沟通桥梁”的多元角色定位;构建包含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在内的“核心能力模型”;根据自身情况,设计“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卓越期”四阶段成长目标,配套学习相应的培训课程、评价标准与支持体系。通过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建立理论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理论成果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型班主任要不断求索、思变、超越。在求索中,坚定信仰,志存高远;在思变中,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在实践中超越自我,做到先锋垂范,多纬创新。这样才能肩负起为人师的伟大使命,实现新时代班主任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 程晓莉. 专业自觉: 班主任专业化的内部支持系统[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10): 14-17+23.
[2] 蔡辰梅, 詹谨蔚, 刘华杰. 中小学师德建设专业化诊断及实践改进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25(1): 45-54.
[3] 窦桂梅. 成志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表达[J]. 人民教育, 2017(Z1): 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