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广泛渗透于日常生活,从食物烹饪、衣物洗涤,到环境保护、材料研发,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起点,教学效果对其后续化学学习及科学素养培养至关重要[1]。将生活化资源融入初中化学教学意义深远。从知识理解层面看,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化学中的微观粒子、反应原理等抽象知识理解难度大。生活化资源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生活现象,助力学生理解掌握[2]。如讲解“分子的运动”时,以闻到花香、酒精挥发等现象为例,学生可直观感受分子的不断运动。
在学习兴趣激发方面,传统化学教学侧重理论传授,方式单一,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生活化资源引入可打破沉闷氛围,将化学知识与熟悉生活场景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如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以小苏打缓解胃酸过多现象引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探索欲望。从教育目标实现角度分析,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多方面全面发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生活化资源应用可使学生将所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与创新思维,实现教育目标。如学习“金属的锈蚀与防护”后,学生可分析金属制品生锈原因并提出防护措施,既加深知识理解,又培养实践能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看,生活化教学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深层逻辑关联。化学核心素养强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维度,而生活化资源能搭建“生活现象–化学概念–实践应用”的认知桥梁。如通过分析厨房中食醋除水垢现象,可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探析微观反应原理的能力;借助“白色污染治理”等生活议题开展探究活动,能强化其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素养本位”教学目标与生活化情境的有机融合。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备受关注,众多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丰富研究。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方面,罗伟军[5]指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讲解“燃烧与灭火”时,以常见火灾场景和灭火方法为情境引入,促使学生思考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积极参与课堂。关于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化学实验,任日晨[6]提到,利用生活常见物品实验,可降低成本,增强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用白醋和鸡蛋壳探究碳酸钙与酸的反应,材料易得、现象明显,学生通过实验能深刻理解反应原理。
在生活化作业设计方面,赵琳[7]认为,设计生活化作业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布置调查家庭清洁剂成分和用途并分析化学原理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仍面临挑战。部分教师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对资源挖掘不深入,仅简单列举实例,未引导学生探究原理,导致知识理解浮于表面;部分教师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内容与生活结合不紧密,难以发挥资源教学价值;教师间缺乏交流合作,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推广应用。尽管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但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有效解决措施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选取了商洛市的三所初中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商洛市X初级中学、商州区X九年制学校、丹凤县X初级中学。三所学校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和学生层次上具有代表性:商洛市X初级中学是重点初中,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雄厚、学生基础好;商州区X九年制学校为普通初中,教学水平中等、师资稳定、学生能力和态度参差不齐;丹凤县X初级中学是薄弱初中,教学条件较差、师资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95%。
在广泛查阅文献和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包含20个题目,其中16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1个简答题。内容涵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应用情况、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需求等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发放问卷。线上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提高发放效率和覆盖面;线下由学校化学教师协助,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选项百分比、绘制图表等呈现结果,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 问卷调查结果深度分析
4.1. 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分析
4.1.1. 对化学学科的喜好程度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好程度影响学习效果。调查显示,38%的学生表示喜欢化学学科,45%的学生态度一般,17%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学科(见图1)。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好程度差异显著,背后原因值得深思。62%喜欢化学的学生因实验有趣而被吸引,生动的实验现象如镁条燃烧的白光、溶液变色等,能瞬间抓住学生目光,激发探索欲,凸显实验教学在兴趣培养中的关键作用[8]。28%的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可解决生活问题,体现其对知识应用价值的认可;10%则因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产生兴趣,表明教学风格影响深远。而55%不喜欢化学的学生受困于知识抽象难懂,微观概念与复杂原理缺乏直观演示,易滋生畏难情绪。30%觉得学习枯燥,源于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15%因实验机会匮乏丧失兴趣,再次印证实验体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Figure 1. Students’ level of preference for the subject of chemistry
图1.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好程度
4.1.2. 对学习化学作用的认识
学生对学习化学作用的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向。调查显示,在对学习化学作用的认识上,52%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5%认为是为了升学,13%是为了观察实验现象,10%认为是为了应用于生产劳动(见图2)。
Figure 2.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chemistry
图2. 学生对学习化学作用的认识
调查显示,52%的学生意识到化学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出对化学实用性的认知。但仍有25%的学生因升学压力而学习化学,凸显升学因素对学习动力的重要影响。13%的学生因热衷实验现象而学习,不过这类学生可能缺乏对化学知识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深度理解。值得关注的是,仅有10%的学生将化学与生产劳动相联系,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在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的应用认知不足[9]。这一现状提示教师,教学中应加强化学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讲解,如结合钢铁冶炼流程,深化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知。
4.2. 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析
4.2.1. 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认知
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认知程度是化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认知,48%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非常多,42%认为一般,10%认为较少(见图3)。
Figure 3. Students’ cognition of chemical phenomena in daily life
图3. 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认知
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认知呈现两极分化。多数学生能列举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直观常见现象,却对电池工作原理、光合作用等复杂隐蔽现象知之甚少。这表明学生虽对表层化学现象有所认知,但缺乏对化学原理的深度理解,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短板。这一现象折射出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多聚焦常见化学现象讲解,却忽视拓展性知识引导[10],未能有效带领学生探究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若教师在讲解电池原理时,通过简易实验演示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构建。
4.2.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11]。在调查是否会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发现22%的学生总是会用,35%经常会用,38%偶尔会用,5%从不会用(见图4)。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其中,经常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透彻,还能主动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而偶尔运用或从未运用的学生,则普遍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迁移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一现象折射出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教师虽注重知识传授,却在知识应用引导与实践训练方面存在短板,未能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与指导。教学中可设计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去除热水瓶水垢”等实践任务,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教师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情况分析
4.3.1. 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频率
教师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频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发现,2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生活,58%偶尔联系生活,17%几乎不联系生活(见图5)。
Figure 4.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chemical knowledge to solve life problems
图4. 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Figure 5. Frequency of connecting teachers with life in teaching
图5. 教师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频率
深入访谈显示,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活化资源的运用存在显著差异。经常联系生活的教师认为,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能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生动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提升教学效果。偶尔联系或几乎不联系生活的教师,主要受限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收集和整理生活化资源,反映出部分教师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方法创新的倾向。此外,部分教师因缺乏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生活素材的敏锐感知[12],难以精准把握生活与化学知识的融合点,导致生活化教学难以有效实施。例如,讲解“溶液的浓度”时,若教师能结合配制糖水、盐水的生活实例,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但许多教师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4.3.2. 利用生活化资源设计实验的情况
利用生活化资源设计实验可提高教学质量。在利用生活化资源设计实验方面,18%的教师总是利用,32%经常利用,35%较少利用,15%从不利用(见图6)。
调查表明,经常利用生活化资源设计实验的教师,其教学成效显著优于其他教师。他们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化学学习兴趣浓厚,实验操作能力也更为突出,充分验证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这些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思维。反观较少利用或从不利用生活化资源的教师,或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或受限于实验设计能力不足或资源匮乏。过度依赖传统实验模式,导致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利用白醋、小苏打探究酸碱反应原理这类生活化实验,若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便难以开展。
Figure 6.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using life oriented resources to design experiments
图6. 教师利用生活化资源设计实验的情况
4.4. 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需求分析
4.4.1. 期望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反映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在期望的教学方式上,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15%希望直接呈现概念,10%希望自主学习,3%选择其他方式(见图7)。
Figure 7. Teaching methods expected by students
图7. 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
72%学生期望教师多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化学教学,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迫切需求。学生更倾向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通过具体事例构建对抽象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传统直接呈现概念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知识内化。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回应学生诉求,加大生活化教学比重。以“物质的溶解性”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糖在冷、热水中溶解速度的差异,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溶解性的影响;还可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思考溶质、溶剂种类等因素对溶解性的作用,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思维,切实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4.2. 喜欢的作业类型
学生对作业类型的喜好能够为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对于喜欢的化学作业类型,45%的学生喜欢实验类作业,30%喜欢社会调查类作业,18%喜欢查阅资料类作业,7%喜欢练习题类作业(见图8)。
Figure 8. Types of chemistry assignments that students like
图8. 学生喜欢的化学作业类型
调查显示,学生偏好实验类和社会调查类作业,二者远超练习题类作业,充分反映出学生对实践类和探究类作业的浓厚兴趣。实验类作业能让学生亲历化学实验,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利用铁钉、白醋等生活物品开展金属反应实验,可直观观察现象,深化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同时培养动手与探究能力。社会调查类作业则将化学与社会实际联结,以“生活中的水污染与防治”调查为例,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水质、分析污染源并提出防治措施,既能增强环保意识,又能提升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查阅资料类作业聚焦知识拓展,在学习“化学与能源”时,学生通过查阅新型能源资料,接触前沿知识,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相比之下,传统练习题作业形式单一,对综合能力培养有限。教师应顺应学生需求,提升实践类作业比重,设计分层作业,助力不同层次学生在多样化作业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5. 初中化学课堂中生活化资源的实施策略
5.1. 创设情境: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教师可按“情境导入–问题驱动–互动探究”流程设计教学。以“燃烧与灭火”章节为例,课前精心剪辑厨房油锅起火时慌乱扑救的真实录像、森林火灾蔓延的航拍镜头,通过慢动作回放展示火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从视觉冲击中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主动提出“如何在黄金时间内控制火情”等问题。借助3D动态演示的“火三角”模型,直观拆解燃烧三要素,让学生在互动辩论中完成知识建构。在“溶液酸碱度”教学环节,创设“家庭厨房pH测试实验室”情境,为学生提供白醋、肥皂水、苏打水等10余种生活常见溶液样品,配备高精度pH试纸、比色卡及电子pH计。通过对比不同溶液的酸碱度差异,自主发现碱性溶液中和胃酸的化学原理。教师进一步引入“胃溃疡患者饮食禁忌清单”“果蔬汁调配酸碱平衡”等生活案例,结合pH值数据模型,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迁移到日常健康管理中,真正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跨越。
5.2. 实验创新:从生活中挖掘实验素材
实验教学设计宜采用“分层任务驱动与小组协同探究”模式。以“简易净水装置的设计与优化”实验为例,基础层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纱布、活性炭、石英砂等常见材料,依据颗粒过滤与吸附原理完成净水装置的组装,并通过浊度对比实验量化其净化效能;进阶层任务则需开展对照实验,系统探究不同滤材组合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合物质性质进行科学归因分析。在“天然酸碱指示剂的制备与应用”实验项目中,指导学生通过破碎、萃取、浓缩等标准实验流程,从紫甘蓝、胡萝卜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并运用酸碱中和理论,对柠檬汁、盐水、洗涤剂等生活溶液进行酸碱度检测。学生需规范记录实验现象,构建可视化对比图表,并从化学结构、显色原理、应用局限性等维度,对天然指示剂与酚酞试剂开展系统性比较研究。
5.3. 作业优化:让知识在生活中落地
作业设计应深度融合实践性与趣味性要素。在“家庭金属腐蚀与防护探究”实践作业中,要求学生系统观察生活场景中金属制品(如炊具、五金配件)的腐蚀过程,精准记录环境湿度、物质接触等关键变量,通过科学分析提出防锈策略并开展实证研究,最终形成规范的观察研究报告。在“食品化学探究实践”项目化作业体系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面包发酵机制、食盐腌制作用机制等研究课题,通过文献调研、模拟实验操作、过程影像记录等多元方式开展探究,以视频日志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同时,组织开展班级化学实践成果展示与互评活动,教师从科学原理阐释、实验操作技能、成果展示效果等多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6.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显著瓶颈。学生维度,化学学习内驱力不足与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薄弱并存,反映出教学与现实场景的衔接断层;教师维度,资源开发利用的浅层化与碎片化问题突出,致使生活化教学难以发挥培育核心素养的深层价值。基于此,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情境化教学策略,构建“生活现象–化学原理–实践应用”认知链条;依托生活化实验资源开发,实施分层探究任务驱动学习;借助实践性作业设计,搭建知识应用与创新实践平台。这些策略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桎梏,将化学知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化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未来发展路径需聚焦多方协同:教师应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等举措,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能。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SJHYBKT2022119-02);陕西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BY158)。
附 录: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1. 你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 你喜欢化学学科吗?( )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3. 你觉得学习化学重要吗?( )
A. 非常重要 B. 重要 C. 一般 D. 不重要
4. 你认为学习化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可多选) ( )
A.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 为了升学 C. 观察实验现象 D. 应用于生产劳动
E. 其他(请注明)
5. 你觉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吗?( )
A. 非常多 B. 一般 C. 较少
6. 你是否会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A. 总是会 B. 经常会 C. 偶尔会 D. 从不会
7. 你在生活中能主动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吗?( )
A. 总是能 B. 经常能 C. 偶尔能 D. 几乎不能
8. 你希望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吗?( )
A. 非常希望 B. 希望 C. 无所谓 D. 不希望
9. 当老师讲解化学概念时,你更希望老师?( )
A.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B. 直接呈现概念 C.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D. 其他(请注明)
10. 你认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频率如何?( )
A. 经常联系 B. 偶尔联系 C. 几乎不联系
11. 老师是否经常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化学实验?( )
A. 总是 B. 经常 C. 较少 D. 从不
12. 你最喜欢的化学作业类型是?(可多选) ( )
A. 实验类作业 B. 社会调查类作业 C. 查阅资料类作业 D. 练习题类作业
E. 其他(请注明)
13. 你认为下列哪些生活现象与化学有关?(可多选) ( )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 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防冻液
C. 用石灰水粉刷墙壁 D.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E. 其他(请注明)
14. 在化学学习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可多选) ( )
A. 化学概念和原理难以理解 B. 化学实验操作不熟练
C. 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D. 化学计算复杂 E. 其他(请注明)
15. 你希望通过化学学习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可多选) ( )
A. 提高学习成绩 B. 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C.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D.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E. 其他(请注明)
16. 你是否参加过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
A. 经常参加 B. 偶尔参加 C. 从未参加
17. 如果学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你希望活动形式有哪些?(可多选) ( )
A. 化学实验竞赛 B. 化学知识讲座 C. 参观化工厂 D. 化学趣味游戏
E. 其他(请注明)
18. 你对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资源有什么建议?(简答题)
19. 你在化学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生活中的化学例子是什么?(简答题)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