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物质文明的蓬勃发展与精神压力的显著增加并存。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已成为当代人群普遍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情境下,以虚拟现实(VR)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VR技术不仅能够为患者营造贴近真实的治疗场景,有效缓解传统治疗中的诸多社会困境,还能凭借高度沉浸感,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疾病的复发风险,在抑郁症、焦虑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VR技术在医疗护理领域极具应用潜力。认为,该技术有望显著提升医疗与护理服务质量;通过VR眼镜开展针对性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并缓解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VR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性与构想性特质,使其在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计算机训练,虚拟现实注意力训练对处于抑郁发作状态的患者在信息处理速率和注意力警觉程度的提升上展现出更突出的效果。此外,融合艺术、技术与医学跨学科知识,构建新型心理治疗平台,为人工智能医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也为VR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VR技术尚未形成一套普适性治疗干预系统,难以跨越不同病症的界限。同时,传统正念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相对匮乏。尽管已有少量研究证实两种技术对缓解负面情绪均有效果,但尚未有研究对二者进行系统比较与整合,也缺乏将VR技术与正念认知训练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创新性地整合VR技术、脑电图(EEG)监测和正念训练方法,旨在探索特定脑波变化与正念状态的内在关联。研究预期成果不仅能够优化VR干预方案,推动心理干预技术的创新发展,还将为心理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最终为心理疾病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助力其改善负面情绪,实现康复目标。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4年9月依托问卷星平台,向华北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发放线上问卷,共512名学生填写,最终筛选出44名符合条件、年龄为19~21岁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接受VRT干预和MBTI干预。
2.2. 纳入标准
1) 在校大学生,性别不限;
2) 自愿参与且能积极配合此项目;
3) 母语为汉语,无沟通障碍;
4) 两周内无精神类药物用药史。
2.3. 排除标准
1) 既往接受过正念治疗或已预约正念治疗;
2) 正在接受其他心理治疗;
3) 有精神类药物戒断反应;
4) 患有严重躯体障碍疾病;
5) 有酒精或药物成瘾史。
2.4. 干预方法
2.4.1. VRT干预
虚拟现实疗法(VRT)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跟正念实践相结合,借助头戴显示器使其沉浸在虚拟环境当中开展放松训练,A组接受VRT干预,A组22名成员分为2个小组,每组11人,每周进行2次干预,单次间隔至少1天,持续8周(见表1)。研究团队先期制作15个VR训练视频,让志愿者凭借脑电波(EGG)的反馈情形,通过实时监控患者脑波的变化情况,分析正念状态与特定脑波(如α波和θ波)之间的关联,筛选出疗愈效果最好的8个视频。每次干预前,主试者辅助被试者佩戴VR设备,根据视频次序,按顺序播放后依次观看每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长9~20分钟。被试者期间独自待在房间里面,全程注视屏幕,跟随视频音乐及指令,以海浪沙滩为场景开展VR沉浸训练。正念训练和VR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被试者的专注度跟放松度,让被试者在专业引导语和情景交互期间,更顺利地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分析与自我探索,借此得到更好的干预结果。
Table 1. Eight-week program of VRT intervention
表1. VRT干预八周方案
周数 |
|
训练内容 |
第一周 |
1. |
正念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
2. |
正念呼吸 |
第二周 |
1. |
正念情绪–躯体扫描 |
2. |
正念行走 |
第三周 |
1. |
正念情绪–正念综合技术 |
2. |
正念呼吸–正念静心 |
第四周 |
1. |
正念睡–聆听静心 |
2. |
正念睡–正念情绪静心 |
第五周 |
1. |
正念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
2. |
正念呼吸 |
第六周 |
1. |
正念情绪–躯体扫描 |
2. |
正念情绪–正念行走 |
第七周 |
1. |
正念情绪–正念综合技术 |
2. |
正念呼吸–呼吸静心 |
第八周 |
1. |
正念睡眠–聆听静心 |
2. |
正念睡眠–正念情绪静心 |
2.4.2. MBTI干预
正念认知疗法(MBTI),将正念冥想练习与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策略相结合,减少被试者因失眠引起的痛苦。B组成员接受MBTI干预,每周1次,单次时长50~60分钟,持续八周。(表2)单次干预结束后,由主试者统一布置课后作业,被试者按时完成,下次干预时提交。
Table 2. Eight-week program of MBTI intervention
表2. MBTI干预八周方案
周数 |
主题 |
冥想联系与问答 |
第一周 |
对传统正念的介绍和概述 |
正念进食和正念冥想 |
第二周 |
退出自动导航 |
静坐冥想和身体扫描 |
第三周 |
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情绪上 |
行走冥想和身体扫描 |
第四周 |
对负面情绪进行工作 |
正念运动和伸展静坐冥想 |
第五周 |
负面情绪的范围 |
正念运动和伸展身体扫描 |
第六周 |
接纳和放下 |
行走冥想和身体扫描 |
第七周 |
重新审视与情绪的关系 |
行走冥想和静坐冥想 |
第八周 |
传统正念结束后继续正念的生活 |
静坐冥想 |
2.4.3. 流程图
正式实验从筛选合适被试后分VRT组和MBTI组同时进行,各自纵向对比后,再对两组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VRT组和MBTI组均有效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且VRT组由于MBTI组,见图1。
Figure 1. Flowchart of th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for the VRT group and the MBTI group
图1. VRT组和MBTI组干预实验流程图
2.5. 研究工具
2.5.1. 人口学变量采集表
包括性别、年龄、近一个月烟酒使用情况、饮用咖啡、浓茶习惯。该采集表可用于初步评估人口学变量与睡眠质量间的联系,筛查合适的被试对象。
2.5.2.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GAD-7)
采用由何筱衍等人翻译,SpitzerRL等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诊断标准所编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20]。包括7个维度:紧张焦虑、不能控制的担忧、过度担忧、不能放松、不能静坐、易激惹和不祥预感。量表评分采用0~3分四级,所有项目总分最高21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
2.5.3. 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nstionnaire-9, PHQ-9)
抑郁症自评量表旨在量化评估患者近两周内抑郁相关精神心理状态,为抑郁症状筛查提供量化依据。量表由九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做事没有兴趣、心情低落、入睡困难、感觉疲倦、食欲不振或贪食、认为自己很失败、不能集中注意力、动作迟缓或烦躁坐立不安,有自杀念头。采用0~3分四级评分,总分0至27分。若总分≥10分,判定为抑郁症状阳性。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达0.867,信效度良好。
2.5.4. 压力知觉量表-10 (Perceived Stress Scale-10, PSS-10)
知觉压力量表用于评估个体近一个月内主观感知的压力水平,量表构建包含10个项目,6个正向计分条目(条目1、2、3、6、9、10),用于测量危机感知维度,4个反向计分条目(条目4、5、7、8)评估应对效能感知,两维度得分汇总形成量表总分。采用五级评分标准(0~4分),对应“无”“偶尔”“有时”“经常”“频繁”等不同压力感知频度,量表总分为0~40分。得分越高,个体主观知觉到的压力越大。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84,信效度良好。
2.5.5. VR设备
VR设备(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依靠计算机技术构造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头戴式显示装置进入虚拟环境并交互,获取多感官融合沉浸体验。该设备的核心优势体现于深度沉浸性与交互式操作,依靠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通道感官的融合化体验,让用户全然沉浸到虚拟场景里。采用封闭视觉、听觉途径,将左右眼独立图像投射至显示屏幕,经大脑整合处理后,形成立体的视觉呈现效果,结合环绕音效营造虚拟环境的真实感,用户能借助设备达成与虚拟场景的多维度互动,涵盖视觉、听觉跟触觉等多维度的体验内容。
2.5.6. 意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ERP,作为脑诱发电位的特殊类型,其技术原理是对刺激赋予特定心理意义,通过呈现单个或序列刺激,诱发脑部对应区域电位变化。它反映了人脑认知加工过程中的神经电生理活动,故亦称为认知电位。当个体针对特定课题进行心理加工时,可从颅外记录到伴随该认知过程产生的脑电活动动态变化。
2.6.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数据组间差异比较使用t检验,置信区间为95%,P <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就人口统计学变量而言,研究初步纳入符合标准50人,删除脱落6例,最终纳入44例,其中VRT组22例,MBTI组22例。平均年龄均19岁(见表3)。
Table 3.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participants (n = 44)
表3. 被试的人口变量学分析(n = 44)
变量 |
类别 |
VRT n |
VRT 百分比 |
VRT x |
MBTI n |
MBTI 百分比 |
MBTI x |
您所在的年级 |
大一 |
11 |
50.00% |
|
15 |
68.20% |
|
大二 |
9 |
40.90% |
|
4 |
18.20% |
|
大三 |
2 |
9.10% |
|
2 |
9.10% |
|
大四 |
0 |
0.00% |
|
1 |
4.50% |
|
性别 |
男生 |
11 |
50.00% |
|
12 |
54.50% |
|
女生 |
11 |
50.00% |
|
10 |
45.50% |
|
一个月内您的吸烟情况 |
无 |
20 |
90.90% |
|
19 |
86.40% |
|
1~2次/周 |
1 |
4.50% |
|
1 |
4.50% |
|
>2次/周 |
1 |
4.50% |
|
0 |
0.00% |
|
过去吸烟(已戒烟 > 1个月) |
0 |
0.00% |
|
2 |
9.10% |
|
一个月内您的饮酒情况 |
无 |
16 |
72.70% |
|
18 |
81.80% |
|
1~2次/周 |
4 |
18.20% |
|
3 |
13.60% |
|
>2次/周 |
1 |
4.50% |
|
1 |
4.50% |
|
过去饮酒(已戒酒 > 1个月) |
1 |
4.50% |
|
0 |
0.00% |
|
生源地 |
城市 |
7 |
31.80% |
|
5 |
22.70% |
|
农村 |
15 |
68.20% |
|
17 |
77.30% |
|
喝咖啡习惯 |
有 |
12 |
54.50% |
|
17 |
77.30% |
|
无 |
10 |
45.50% |
|
5 |
22.70% |
|
喝浓茶习惯 |
有 |
18 |
81.80% |
|
18 |
81.80% |
|
无 |
4 |
18.20% |
|
4 |
18.20% |
|
民族 |
汉族 |
20 |
90.90% |
|
21 |
95.50% |
|
少数民族 |
2 |
9.10% |
|
1 |
4.50% |
|
年龄 |
|
|
|
19 |
|
|
19 |
3.1.1. VRT组干预前后GAD-7、PHQ-9、PSS-10分析
干预8周后VRT组在干预后焦虑、抑郁和压力测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表4显示,虚拟现实疗法对改善负性情绪有意义。
Table 4. Analysis of GAD-7, PHQ-9, and PSS-10 in VR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4. VRT组干预前后GAD-7、PHQ-9、PSS-10分析
项目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GAD-7 |
9.44 ± 2.11 |
4.19 ± 3.63 |
5.21 |
<0.001 |
PHQ-9 |
10.93 ± 3.55 |
6.36 ± 3.72 |
6.71 |
<0.001 |
PSS-10 |
9.32 ± 2.28 |
5.14 ± 2.25 |
10.49 |
<0.001 |
3.1.2. MBTI组干预前后GAD-7、PHQ-9、PSS-10分析
干预8周后MBTI组在干预后焦虑、抑郁和压力测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表5显示,正念认知疗法对改善负性情绪有意义。
Table 5. Analysis of GAD-7, PHQ-9, and PSS-10 in MBTI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5. MBTI组干预前后GAD-7、PHQ-9、PSS-10分析
项目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GAD-7 |
9.17 ± 1.22 |
4.36 ± 4.02 |
4.57 |
<0.001 |
PHQ-9 |
10.61 ± 3.98 |
6.41 ± 3.62 |
4.51 |
<0.001 |
PSS-10 |
9.40 ± 3.12 |
5.59 ± 2.28 |
9.02 |
<0.001 |
3.1.3. VRT组和MBTI组干预后GAD-7、PHQ-9、PSS-10分析
干预8周后,VRT组和MBTI组分别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和压力测评得分相比较,VRT组的得分低于MBT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表6显示,虚拟现实疗法对改善负性情绪有效性更高。
Table 6. Analysis of GAD-7, PHQ-9, and PSS-10 in VRT and MBTI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6. VRT组和MBTI组干预前后GAD-7、PHQ-9、PSS-10分析
项目 |
VRT |
MBTI |
t |
P |
GAD-7 |
4.36 ± 4.02 |
6.82 ± 4.45 |
−2.08 |
<0.05 |
PHQ-9 |
6.82 ± 4.51 |
7.68 ± 4.45 |
−0.69 |
<0.05 |
PSS-10 |
5.59 ± 2.28 |
6.82 ± 2.06 |
−1.77 |
<0.05 |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脑电图(EEG)监测与正念训练方法,探索了一种针对多种负面情绪共发的创新干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多技术结合的方法在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并为心理干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研究进一步证实了VR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研究指出,VR技术的高沉浸性和交互性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且可控的治疗环境,帮助他们在虚拟场景中更好地进行正念训练(李华等,2023)。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注意力水平(王明,2022)。此外,VR技术的构想性和交互性使其在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张伟,2023)。
本项研究展示了在通过正念认知疗法和以正念为基础的虚拟现实疗法干预后,大学生的GAD-7得分、PHQ-9得分以及PSS-10总分均低于干预前的得分。这表示这两种干预方法均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另外,研究还发现,在缓解焦虑情绪方面,虚拟现实疗法的效果优于正念认知疗法。
其次,EEG监测技术的引入为正念训练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脑波变化,我们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正念状态与特定脑波(如α波和θ波)之间的关联。这种量化评估方法不仅有助于优化VR干预方案,还为心理干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刘芳等,2021)。研究还表明,正念训练能够极大增加α波的活跃度,这与情绪稳定性和放松状态有着密切联系。
另外,本研究还观察到,应用VRT干预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MBTI,这或许与VRT在改善焦虑情绪方面的优势有关。经过正念训练干预后,MBTI组的GAD7得分、PHQ9得分以及PSS总分相较于前测有所改善,而干预后的实验组则在PSS总分以及GAD7、PHQ9得分方面与之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 < 0.05)。这表示,在通过8周正念训练后,实验组受试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
最后,本研究探讨了VR技术与传统正念训练相结合的可能性。尽管已有研究显示两种技术在消除负面情绪方面均有突出效果,但将两者结合的研究尚属空白(赵琳,2023)。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VR技术与正念训练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潜力。此外,这种结合方法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灵活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黄晓,2021)。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融合VR技术、EEG监测和正念训练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心理干预方案,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治疗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充分表明,该多技术结合方法不仅能够优化传统心理干预手段,还能为心理健康维护提供更科学、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发现,VRT干预法相较于MBTI干预法在改善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等情绪方面更具优势,从本次研究来看,VRT干预法与MBTI干预法皆展现出不俗的实用价值,为后续VRT在应对负性情绪研究方向上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素材。不过,当前所采用的VR设备在内容画面设计上尚有优化余地,且MBTI组的样本规模仅为22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将聚焦于深度融合这两种方法,并着重优化VR设备,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将深入探索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并扩大样本量,以验证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长期效果。我们期待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实施,为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群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助力他们有效改善负面情绪,早日恢复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
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2420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