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跨境电商企业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Risk Coping Strategi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under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国际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政策的频繁变动,比如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使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聚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系统分析跨境电商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根据各类风险构建跨境电商企业风险应对策略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寻求稳定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对提升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eepe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andscape,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emerged as a pivotal force driv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owever, the frequent fluctuations in trade policies with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exemplified by the United States’ reciprocal tariff policies, have posed severe challenges to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various risks fac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s a risk coping strategy system for such enterprises based on different risk categorie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to seek stable development paths under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hold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文章引用:张海龙.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跨境电商企业风险应对策略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7): 2639-264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72475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模式,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据世界贸易组织2024年7月发布的《贸易监测快报》显示,2023年10月中旬至2024年5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新增贸易限制措施99项[1]。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其中政策的频繁变动对跨境电商企业构成了严峻挑战。以美国为例,特朗普政府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跨境电商贸易格局产生连锁反应。该政策旨在通过提高关税水平,对等回应其他国家的贸易举措,试图以此重塑国际贸易规则。这不仅扰乱了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使得众多跨境电商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市场准入难度增大等问题,许多跨境电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部分小型企业甚至因此倒闭。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政策不确定性下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跨境电商企业精准识别政策风险,提前布局并优化自身的运营模式与市场拓展策略,提升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推动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增强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本文聚焦于当前贸易政策的背景,旨在为跨境电商企业在政策不确定性中寻找稳定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识别与分类

2.1. 合规性风险

合规性风险从多个维度影响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关与税务法律法规层面,各国清关规则、关税政策差异较大,企业若出现商品价值或品类错报等申报错误,自身货物很容易被目标国扣留,企业将面临罚款甚至刑事处罚。像因申报差错导致货物被海关扣押,不仅会产生高额仓储费,还会延误交付买家,造成一定的利润损失[2]。企业若违反目标国法规,比如关税申报不实、商品准入违规等,将面临目标国高额罚款、货物扣押及法律诉讼。例如,美国对关税申报错误可追缴税款并处货值4倍罚金,欧盟对数据隐私违规最高处罚全球营收4%。部分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遭海关扣货或平台封店,直接损失可达年利润的50%。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目标国通过海关监管与税务稽查设置的合规门槛,本质上就是以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就是在提高外国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与违规成本,降低其竞争优势,然而这对于外国跨境电商企业是不利的[3]。在产品合规上,各国安全标准与认证要求也有所不同,企业产品若不达标则无法销售产品,前期研发运输等成本也是白费,企业品牌声誉也会受损。比如某电子产品因未通过进口国安全认证被召回,商品不符合目标国标准也会被强制下架,导致新兴市场开扩受阻。在知识产权领域,跨境电商企业若侵权,可能面临货物没收、罚款、店铺查封等处罚,模仿知名品牌销售的企业常因此承担巨额赔偿。各国贸易政策的不同以及动态变化通过合规成本传导和违规损失放大的双重路径,挤压跨境电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运营的复杂程度,最终触发市场份额萎缩与企业退出。

2.2. 供应链风险

跨境电商中企业的供应链风险指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供应链中断或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的潜在危险。首先,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关税成本突变下,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直接影响企业原有的存货结构。根据库存管理理论,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需求波动与物流时效失控,使企业难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企业为规避断货风险,更倾向于增加安全库存,但这会导致仓储成本上升,降低资金周转率,违背库存成本最小化原则。结合现实来看,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对等关税贸易政策,这会导致跨境电商企业为应对政策冲击从而增加安全库存,导致存货周转效率下降,直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4]。其次,贸易壁垒的动态变化会给企业供应链布局重构带来压力。贸易壁垒的动态变化(比如关税税率突然上调、非关税壁垒标准升级等)会直接增加原有供应链的流通成本与合规风险,迫使企业为规避政策冲击而重新规划原材料采购地、生产基地以及物流路径[5]。例如,当某国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时,跨境电商企业可能将生产环节转移至关税较低的第三国,或在目标市场附近重建仓储体系以缩短物流链条,这无疑会增加产能缺口与各类重建成本。这种因贸易政策变动而产生的供应链节点重置与资源重新调配的过程,即为供应链布局重构压力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企业为适应政策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被动调整,需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成本以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然而中小卖家因缺乏资源只能被迫退出核心市场。此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还会从通关效率等维度直接干扰物流时效,进而引起物流时效失控,导致物流时效失控与供应链中断形成连锁反应[6]。当目标国变更贸易政策,比如突然升级进口查验标准,限制特定品类商品入境,或调整通关流程等,跨境包裹可能因文件不全或检测不通过在海关滞留,导致物流周期延长。这些因政策变动产生的物流环节突发性障碍,会使原本可预测的运输时效变得不可控,若运输时效问题持续发酵,一方面会导致生产端因原料断供被迫停工,另一方面销售端因订单交付超时引发客户退款或流失,进而促使上游供应商调整供货策略,下游渠道商转向替代货源,这种从物流延迟到供需两端信任破裂的传导效应,最终会使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机制失效,形成从时效延误到链条断裂的连锁风险,且该过程中各环节的负面反馈会相互叠加,加剧供应链崩溃的速度与影响范围。

2.3. 市场风险

根据微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变现形式之一就是关税变动,当一国关税频繁变动,关税的变动幅度会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当关税增加,根据供求定理,在企业等生产端,当企业的进口产品的成本增加,会导致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供给曲线左移,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企业的商品销量和利润空间被关税压缩。反之,当关税下降,虽然能够刺激需求,但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难以对市场形势做出预判,导致企业的生产与准备库存陷入两难。并且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国市场准入条件,会产生相应的合规成本,这会导致企业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减少,迫使企业调整定价策略,而价格的变动又会从需求价格弹性等方面影响市场需求[7]。具体来看,贸易政策变动会瞬间打破原有的竞争平衡,本土企业因享受关税豁免或政策补贴获得成本优势,跨境电商企业原有的价格竞争力被削弱,比如欧盟某国提高进口服装环保标准后,中国卖家需要一定的时间合规改造,期间本地品牌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中国卖家的市场份额大幅减少。此外,政策不确定性还会引发消费者对商品持续供应的担忧,例如美国频繁调整对华贸易清单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本地品牌以规避交付风险,导致跨境电商企业客户的复购率下降。这种由政策变动引发的市场风险,不仅表现为跨境电商企业短期订单量与营收的剧烈波动,更会对企业长期市场布局造成冲击。企业会通过如更换原料供应商等方式,来应对贸易政策变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进一步加剧客户流失。在跨境电商企业面临合规门槛方面,企业为获取目标国最新认证,重建合规体系达到目标国合规门槛所需的数百万美元投入,会挤压研发与市场拓展预算,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跨境电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8]。贸易政策不确定下的市场风险本质上是政策不确定性通过瓦解市场交易的稳定基础,迫使企业在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应对多重变量冲击,最终引发运营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4. 财务风险

当目标国频繁变动贸易政策,比如关税税率骤变,这会导致跨境电商企业面临关税成本激增,库存积压减值,汇率波动损失等连锁冲击,这些风险相互叠加会压缩企业毛利空间,加剧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企业甚至会因短期偿债能力骤降触发流动性危机,使企业陷入成本激增导致利润亏损,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困境,引发财务风险[9]。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贸易政策变化会直接引发企业现金流的非线性变化,企业为了应对关税上调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会选择持有更多的预防资金,这会降低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贸易壁垒会导致企业的合规成本增加,而该类成本又属于沉没成本,具有不可逆性,会增加企业的固定成本占比,直接影响企业的盈亏平衡[10]。同时,政策变动常伴随汇率剧烈波动,企业未及时对冲的外汇敞口可能导致千万级汇兑损失。此外,部分国家因贸易保护政策收紧外汇管制,导致跨境电商企业海外回款周期延长,叠加订单量骤降,现金流缺口可达千万级,使得企业被迫依赖高成本融资维持运营。贸易政策引发的物流时效失控还会造成库存周转率下降,价值数千万的货物积压在海外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直接侵蚀利润。若目标国的贸易政策持续恶化,企业前期投入的海外仓建设、本地化团队等固定资产可能面临全额减值,数亿资产价值瞬间缩水。这种财务风险的传导具有叠加效应:关税成本上升压缩毛利空间,汇率损失进一步吞噬利润,而资金回款延迟与库存积压又加剧流动性危机,企业若未能在政策变动的短时间内调整财务策略,可能因短期偿债能力骤降触发银行抽贷,陷入现金流断裂危机,使多端财务变量同时失控,最终引发财务危机。

3. 跨境电商企业风险应对策略体系设计

3.1. 合规风险系统化应对策略

3.1.1. 构建全链条合规管理体系

基于跨境电商企业合规风险的多维度传导特性,企业需建立覆盖政策跟踪、内部管控与流程优化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企业组织架构层面,依据管理学中组织结构理论的职能专业化原则,企业可以设立专职合规部门,通过海关事务、国际税法、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家实现对目标国贸易政策动态的实时追踪,依托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监测机制及各国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形成通过信息发布渠道了解各国贸易政策变动,专家识别贸易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以及评估风险并给出应对策略[11]。在执行层面,实施分层级合规培训体系,针对运营、供应链、客服等不同部门的业务场景,定制化输出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合规标准,从人员意识层面降低违规概率。例如,针对美国关税申报差错可能面临货值4倍罚金的风险,企业可引入智能申报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校验商品HS编码与申报价值,提高申报的准确率。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实施分层级合规培训,对运营团队普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相关知识,对供应链团队重点培训产品安全认证标准,避免因合规漏洞导致货物扣押或平台封店。

3.1.2. 动态模拟贸易政策以及寻求外包合作

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政策仿真技术,构建多场景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历史政策变动数据的机器学习,预测关税调整、非关税壁垒升级等政策走向,提前规划合规问题的应对预案。对于复杂产品合规事务,企业可以遵循专业化分工原理,与国际认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主体建立战略合作,依据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可以采用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减少在相关不熟悉领域的建设成本,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外包模式弥补企业内部专业能力缺口,降低合规体系建设的成本,实现合规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当某国计划提高食品的安全标准时,企业可提前启动认证申请,并同步调整供应链原料采购标准,确保产品合规周期与政策实施周期衔接。对于复杂合规事务,可与瑞士通用公证行和德勤等第三方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外包合规审核流程,降低企业自建团队的成本与专业门槛。

3.2. 供应链弹性优化策略

3.2.1. 全球化供应链网络重构

基于供应链风险的关税成本传导与布局重构压力,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采用地理分散的策略构建多节点供应网络。依据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资产的不完全相关性从而减少投资风险,而将该理论延伸至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则表现为将供应链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贸易政策环境中去,避免单一市场的政策变动引起的供应链风险。在生产端,选择东南亚、中东等低关税区域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通过“第三国制造”模式规避目标市场高关税壁垒;在流通端,依据市场需求密度在核心区域布局智能海外仓,利用提前备货机制缩短物流链路,降低通关时效波动对供应链的冲击[12]。供应商管理也应该遵循风险分散的原则,建立主供应商、备用供应商与应急供应商的三级体系,通过产能备份与区域分布,确保在政策变动时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切换。例如,某3C企业的电池供应商同时在马来西亚与墨西哥布局产线,当美国调整北美贸易协定关税时,该企业可以立即切换供货渠道,保障生产连续性。

3.2.2. 物流时效智能管控体系

风险分散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企业物流体系中,跨境电商企业可以设计多式联运与路由冗余方案,将通过海运、陆运、空运等运输方式的组合配置,构建弹性物流网络,当某一运输路径因政策变动受阻时,可自动切换至备用路线,还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货物状态的全程可追溯,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清关文件、物流轨迹等信息,提升物流通关效率并降低文件不全导致的滞留风险[13]

3.3. 市场风险动态响应策略

3.3.1. 目标市场多元化与消费者需求预判

依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分散原理,在市场运营方面也可以采用分散风险的策略,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实施目标市场梯度开拓策略,在巩固自身已有成熟市场的同时,向政策稳定性较高的新兴市场拓展,通过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单一市场政策变动的冲击。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企业可以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借助大数据工具监测政策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通过挖掘搜索指数、销售数据等变量,预判消费者消费趋势变化,提前调整产品组合与定价策略,实现需求端的动态适配。

3.3.2. 提升产品价值与品牌本土化

面对贸易政策变动引发的国际竞争格局重塑,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升级产品价值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际化经营理论中的“多国本土化战略”提到,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文化和政策调整策略,而并非执着推行全球统一标准,因此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方面融入本地化元素,也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创造溢价空间,抵消合规成本上升的压力[14]。在品牌运营层面,因地制宜实施本地化战略,通过设立本地团队、雇佣本土人才参与营销与客服,增强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认同感,降低政策变动引发的信任危机。

3.4. 财务风险立体防控策略

3.4.1. 跨境资金闭环管理

由于财务风险具有跨境传导的特性,跨境电商企业应构建多维度外汇风险对冲体系,运用金融相关原理,比如利率平价理论指出,两国利率差异会导致资本在两国流动,进而使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异趋近于两国利率之差,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合约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组合,对汇率波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降低外汇敞口损失。在资金运作层面,依托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多币种资金池,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跨境资金的高效调配,缩短回款周期并降低外汇管制风险[15]

3.4.2. 财务提前规划与优化资金配置

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建立灵活的财务规划机制来规避财务风险,通过对目标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其贸易政策变动调整资金储备策略。在关税等贸易政策变动冲击下,合理增加预防性资金的持有量,但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要通过减少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因持有过多流动资金导致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少。以此同时,企业也要优化融资结构,减少对高成本类融资的依赖,通过运用组合资产的方式,减少财务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在因贸易政策导致回款周期延长时,可以提前与金融机构做出相应沟通,争取优惠的融资条件,或者商量能否延长贷款期限,从而缓解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

4. 跨境电商企业风险应对的典型案例分析

4.1. 泽宝科技智能合规体系构建

2021年欧盟实施《新电池法规》,要求电子产品电池碳足迹达标,泽宝科技因前期未建立动态合规机制,导致货物在德国海关滞留,此次事件暴露了跨境电商企业在政策响应速度上的不足。事件发生后,泽宝科技通过设立专职合规部门,联合德勤构建政策监测、产品认证与供应链溯源的合规体系,针对欧盟法规提前6个月启动电池碳足迹认证,同步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环保证明。同时与SGS合作开发“合规自检系统”,通过AI扫描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自动匹配目标国法规要求。泽宝科技在2023年应对美国UFLPA法案时,该系统提前识别出3家供应商存在新疆棉风险,及时切换供应链,避免了货物扣押问题。通过构建智能合规体系,泽宝科技2023年合规成本占比降至5%左右,贸易政策引发的客户纠纷减少约70%,产品过关基本实现了海关零扣留1

4.2. 安克创新多节点生产布局

201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安克创新对美出口成本激增,原有的中国生产美国直邮模式难以为继,无奈被迫重构供应链。安克创新通过多节点生产布局,在越南、马来西亚建设海外工厂,将大约60%对美出口产品转为东南亚制造,利用东盟出口美国具有关税优惠降低成本;同时在得州设立智能海外仓,通过“预测性备货”将物流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此外,安克创新还采用了供应商3级体系,主供应商中国电芯厂占60%产能,备用供应商韩国三星SDI占30%,应急供应商越南本土工厂占10%。在2022年因马来西亚疫情导致主供应商停产时,安克创新于72小时内切换至韩国供应链,未出现断货问题。安克创新通过东南亚产能转移及三级供应商体系,对比2018年,实现对美关税成本下降了66.2%,库存周转率提升至6.4次/年,2023年北美市场份额实现逆势增长2

4.3. 希音新兴市场的梯度开拓

2022年欧盟提高快时尚产品环保标准,希音在欧洲市场面临合规成本上升与本地品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希音在维持欧洲市场的同时,采用市场多元化布局,重点开拓中东与拉美市场,利用沙特电商扶持政策,在利雅得建设区域仓,相比2022年,2023年中东市场营收占比从5%提升至18%。此外希音还进行品牌本土化运营,在印尼推出“30%本土原料”系列服饰,联合当地设计师开发蜡染元素产品,通过TikTok (国外版抖音)本地KOL (关键意见领袖)营销,使印尼市场复购率提升约25%,成功应对当地本土化率政策要求。希音通过中东区域仓及印尼本土化生产,2023年新兴市场营收占比升至约18%,拉动整体利润率提升至21%左右。虽欧盟营收占比降至38%,但希音的结构性优化策略成功对冲了贸易政策风险3

5.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合规性、供应链、市场及财务风险,系统构建了各类风险应对的策略体系。研究发现,政策变动通过多重路径对企业运营形成系统性冲击,而泽宝科技、安克创新等企业的实践表明,通过全球化布局、智能合规体系及动态成本管控等策略可有效降低政策风险冲击。在理论层面,本研究突破传统单一维度框架,构建了相应风险的应对策略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在面对贸易政策变化时所面临的风险研究提供新范式。在实践中,为企业在复杂贸易环境中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工具,对提升行业全球竞争力具有指导价值。但不足的是,本文的研究对中小企业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的处境分析不足,未讨论其在自身资产资源等限制下该采用怎样的策略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贸易风险,以及未深入探讨数字贸易规则等新兴风险,并且部分建议对于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可能不适用。未来研究可将相关分析扩展到小型企业层面,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应对策略,并且在研究对象层面,可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动态预警模型,或针对新兴市场政策的特殊性展开细分研究,以拓展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相关研究的理论边界与实践应用。

NOTES

1数据来源于欧盟法规库、泽宝母公司财报、德勤与SGS公开案例、海关统计数据。

2数据来源于安克创新年报、USITC关税数据库、Counterpoint市场报告、路透社供应链报道。

3数据来源于欧盟法规库、沙特印尼政府文件、iPrice Group、欧睿国际、SHEIN债券说明书。

参考文献

[1]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24) Trade Monitoring Update. WTO.
[2] 于海峰, 余锦彦. 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J]. 国际税收, 2024(5): 64-69.
[3] 保罗∙克鲁格曼.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
[4] 郑志宽, 赵庆祯, 徐伟, 等. 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优化[J]. 物流技术, 2008, 27(4): 159-161.
[5] 闫晗, 高聪. 中国跨境电商供应链风险因素研究[J]. 南方经济, 2023(6): 104-121.
[6] 胡梦歌, 王宁.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5(12): 67-69.
[7] 保罗∙克鲁格曼, 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克鲁格曼, 等. 国际经济学[M]. 第5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 靳小翠, 郭梦迪.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合规风险的影响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5, 23(2): 54-68.
[9] 姜嘉琳. 跨境电商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 国际商务财会, 2023(18): 31-35.
[1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宋韵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11] 刘雪. 跨境电商企业财税合规解析及优化策略[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18): 44-47.
[12] 吴欣. 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风险及优化分析[J]. 价格月刊, 2019(2): 91-94.
[13] 肖建辉. 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与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 32(9): 30-40.
[14] 魏利平, 邢文祥. 跨境电商出口对我国品牌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 国际贸易, 2019(12): 19-26.
[15] 史金召, 孙茂林, 黎建强. 我国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设计与风险管控[J]. 国际贸易, 2022(11): 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