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逻辑探析
Logical Analysis of How Mind Mapping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and Conn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OI: 10.12677/ae.2025.158141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毛文娟: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思维导图思政课一体化衔接Mind Mapping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nnection
摘要: 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透讲深讲活,而其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有其可能性与现实性,也有其遵循的理念与原则。理论生成逻辑阐明了其可能性基础;实践验证逻辑证实了其现实性效用;理念遵循逻辑强调了这一过程要遵循的基本理念;系统运行逻辑则体现了它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Abstract: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PE) lies in explaining principles. As a visual teaching aid, mind maps help IPE teachers to explain these principles thoroughly, deeply, and vividly.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and practicality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IPE courses, guided by specif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he theoretical generation logic clarifies the foundation for this potential; the practical verification logic confirms its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the concept adherence logic emphasiz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followed; and the system operation logic reflec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adhered to.
文章引用:毛文娟.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逻辑探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8): 112-1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411

1.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讲到:“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此外,2020年12月18日,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纵向上要实现各学段的层层递进,横向上要实现各课程的密切配合,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有效贯通[2]。为此,学术界就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及各分支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有效贯通的特征通过对其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可能性、现实性及所遵循的理念与原则进行探索,旨在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问题提供理论反思与实践参考。

2.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理论生成逻辑

思维导图的工具属性、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诉求以及二者的双向互动为思维导图赋能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提供可能。

(1) 思维导图本身的特性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提供条件

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一体化衔接需以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为逻辑起点。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线性、可视化、层级化的认知工具,凭借其中心辐射、逻辑关联及知识结构化等核心特征,天然契合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内在要求;而且其通过主题聚焦、分支延展式的图谱化呈现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具象的知识网络,既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弥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碎片化、断层化的现实矛盾。总之,这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适配,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提供了方法论支撑,成为破解各学段衔接壁垒的“认知脚手架”。

(2) 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要求为思维导图的应用提供可能

思政课一体化对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与教育目标的层次递进提出明确要求,这为思维导图的应用创设了必要的实践场域。作为覆盖全学段的系统工程,思政课一体化衔接强调知识体系的逻辑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螺旋递进性以及价值目标的整体协同性,这种教育诉求需要一种可视化的工具来破解学段壁垒、实现认知衔接。思维导图通过层级架构能清晰呈现思政课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脉络,其分支延展特征可精准对应大中小思政课基本观点从感知到践行的培育路径,而其网状结构能有效整合各学段分散的教学资源。尤其在处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与递进性矛盾时,其版本迭代功能为不同学段教师提供了动态调整的认知脚手架。

(3) 思维导图与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有机契合

思维导图与思政课一体化衔接之间的结合,本质上是将教育技术工具与课程育人规律实现深度共振的结合。首先,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与思政课知识体系的层次递进性形成映射关系,其核心节点可以精准锚定思政课核心概念与主题,分支脉络则自然延展至各学段的具体教学主题,实现理论逻辑与认知逻辑的同频共振。其次,思维导图的多模态表达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育人功能高度适配,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认知图式,在知识建构中完成育人指向。更重要的是,两者能够在动态生成性上达到教育哲学层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思维导图的版本迭代机制呼应了思政课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规律,这既能保持核心主旨的稳定性,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这种技术工具与教育本质的双向促进,使思维导图成为贯通思政课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重目标的立体化载体,也体现了思维导图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机契合。

3.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实践验证逻辑

在明晰思维导图助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可能性后,我们需进一步追问:这种理论层面的应然状态如何转化为实践场域的实然效果?

(1) 满足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基本要求

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为课程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衔接、教学方法的适切性适配以及评价体系的协同性联动,基于以上要求旨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全学段育人体系。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关键在于其技术特性与教育规律的双向适配:其一,通过构建跨学段的知识图谱,思维导图以树状分支结构可以清晰呈现核心概念从具象感知到抽象思辨的螺旋上升路径,实现课程目标的学段分层与逻辑贯通;其二,借助可视化逻辑链条,思维导图能精准标识重复知识点在不同学段的认知梯度,通过颜色编码区分基础性、发展性、探究性内容,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其三,思维导图的模块化设计能够支持思政课教师根据学情特点灵活拆解重组教学单元,这既能保持课程标准的统一性,又能尊重教学实施的差异性,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在不同学段的适切适配性要求;最后,依托思维导图构建的动态评价体系,通过导图复杂度分析、认知路径追踪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多维诊断与跨学段比对。综上,基于这种“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位一体的路径设计,使思维导图成为破解思政课碎片化、重复化教学难题的关键技术支点。

(2)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体系

思维导图通过其可视化、结构化的认知特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体系。具体而言,思维导图是以核心概念为基点进行向外辐射的多层级分支结构,能够将零散的思想政治知识点整合为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直观把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与内在关联。同时,其图像化表征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认知,从而促使思政课知识实现从抽象理论向具象图式的转化,进一步促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同步完成价值观念的内化。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体系具体过程可体现在两个维度中,在纵向维度上,思维导图可标注小学阶段的感性认知、中学阶段的理性分析到大学阶段的思辨创新的递进路径;在横向维度上,通过跨模块链接线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等教学主题,最终形成纵横交织的立体化认知网络,使学生在自主绘制、修订导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与价值认同的深度整合。

(3) 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思维导图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效[4]的核心在于其通过可视化认知工具重构教学逻辑,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首先,思维导图以层级网络结构整合碎片化知识,通过多模态表征如关键词、图像、色彩等激活学生多感官参与,使抽象的思政理论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认知图式,有效破解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割裂与价值悬浮问题。此外,在实践路径上,思维导图可以针对不同学段特征设计差异化导图模型,正如学者吴磊、赵琪等人的所研究指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不同阶段人们认知的进化,会推动内部认知图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设计不同学段的图式以适应认知改变的需要。按照认知发展理论,图式发生同化、顺应以及平衡活动,意味着领域概念网络形态发生重构,表现为网络节点密度与结构改变”[5]。那么,依据这一研究结论,我们就可以在小学阶段可以设计“故事树”导图实现认知启发,也就是通过图像叙事将核心观点转化为生活化场景的过程;中学阶段则运用“概念云”导图构建理论关联,在概念碰撞中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及学科核心素养;大学阶段借助“思辨网”导图开展议题研讨,引导学生在复杂问题分析中实现知识内化,促使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同时,思维导图的动态生成特性支持教学过程的迭代优化,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认知反馈实时调整分支结构,形成“导图设计–教学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提升机制。总之,这种将知识结构化、认知可视化、教学动态化相统一的教学范式,可以使思政课教学从单向灌输转向认知建构,从而显著增强各学段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4.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理念遵循逻辑

基于思维导图赋能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探究其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时代性回应。

(1) 以系统观念为引领

所谓系统观念主要是指运用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本质及运行规律的方法论,强调从全局视角统筹要素关系、优化结构功能、实现协同发展。而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系统观念的引领,主要是因为思政课一体化本身具有跨学段衔接、多要素协同、全链条贯通的系统性特征,具体体现为:其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作为包含知识传递、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复杂系统,需要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网络呈现各要素的逻辑关联;其二,不同学段间的认知衔接也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来破解知识断层、价值脱节等结构性的问题;其三,教育主体、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等子系统的协调运转更需要系统性整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思政课教师需要构建“总–分”式思维导图框架,即就是在总体结构、顶层设计中要先确立核心价值主干,然后通过分支延展实现学段特色与整体目标的辩证统一;其次,思政课教师需要运用好思维导图的动态生成机制,就是要通过思维导图的版本迭代功能来持续优化思政课的知识网络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持思维导图结构的系统开放性与发展性。最后,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跨学段协同机制,也就是要依托共享导图平台来促进教学要素的交互耦合,形成“目标同向、内容同构、方法同频”的育人系统。总之,这种系统化思维需贯穿于导图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以确保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最终实现整体效能的最优化。

(2) 以循序渐进为遵循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分阶段、有层次的渐进式教育过程,其本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知识建构的时序性,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递进性。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思政课一体化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的遵循,其必要性具体体现为:其一,思维导图作为认知工具,其复杂度需与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对于思政课核心概念的呈现需要遵循“具体→抽象→批判”的认知进阶逻辑;三,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需要实现“感性体验→理性认同→行为外化”的梯度转化。鉴于此,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唯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思政教育“不断线”“不脱节”“不重复”。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三级进阶式导图模板”,即就是在小学阶段采用“故事树”导图,主要聚焦小学生的生活化情境对其进行道德启蒙;在中学阶段设计“概念云”导图来强化中学生的理论逻辑建构;而大学阶段则开发“思辨网”导图来培养高阶学科素养。总之,这种分阶递进、螺旋上升的实施策略,既确保了思政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逻辑的“认知阶梯”。

(3) 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认知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相互交叉重叠,同时又在结果上产生质的变化的原因[6],也强调了个体的认知发展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性规律。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育对象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去破解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目标超前化”与“方法同质化”的痼疾。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不同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性与差异性:小学生依赖具象思维,中学生发展形式运算能力,大学生具备抽象思辨素养。这种认知层级的递进性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梯度设计,而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层级结构与动态生成特性,恰好能构建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阶梯式”知识图谱。因此,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坚持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不仅能够适配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还能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内化的有机统一。为此,学者李秀云也认为认知发展理论知识构建理念有助于一体化教学的衔接[7]

5.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系统运行逻辑

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系统运行需要在多元张力中寻求动态平衡,既要坚守思政课本身的核心作用,又需回应教育规律的内在诉求。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整体性与阶段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且这种辩证统一的运行逻辑,本质上是将思政教育规律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范式,最终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促进。

(1) 坚持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

坚持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既要保持其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价值目标的统一性,又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渐进性。坚持这一原则的本质是为了帮助思政课教师处理好思政教育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与分层实施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坚持这一原则的必要性则源于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双重需要:一方面,思政课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核心主旨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呈现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思政课教师既要注重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以解决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重复或断层问题;也要注重不同学段的阶段性教学,避免因忽视阶段性而造成“揠苗助长”或“简单重复”的教学异化现象。总之,在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过程中需注重知识图谱的层级嵌套、导图模板的动态迭代以及教学实施的协同机制以实现思维导图既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知识体系的“逻辑链”价值,又化作适配各学段认知特点的“成长梯”效用,最终实现“形散神聚”的一体化教学效果。

(2)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思政课一体化衔接中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方向、价值引领和知识框架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能动性,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参与来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内化的有机统一。坚持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平衡教育者的价值引导权与学习者的认知自主权,这既有利于避免教师因单向灌输而导致的权威主义倾向,又有利于防止因教师放任自流而导致的学生认知失序问题。鉴于此,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实现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实现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实现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学习者的主体性的统一,而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更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认知建构规律的统一,这既有利于避免价值引导的失序,又有利于防止知识传递的僵化。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政课知识的“教”与“学”过程时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框架主导与内容共创相结合、过程引导与自主探究并重以及评价体系的双向建构效用,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从“权威–服从”模式向“对话–生成”模式的转型。

6. 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案例构思

以“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为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从而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呈现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具体运行逻辑。

小学阶段,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感知身边的环境来实施[8]。至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以学生身边的校园环境和家庭周边的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以“美丽的环境”为核心节点的思维导图框架。然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分享自己身边美好的环境场景,比如校园里的小花园、清澈的小溪流等,并将这些内容作为一级分支添加到思维导图上。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破坏环境的行为,像随手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同样以分支形式呈现。最后,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把这些环境相关元素填充到思维导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们就会对身边的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初步了解到环境有美好与被破坏的不同状态,从而在心中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简单、具象,完全贴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及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认知特点。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启蒙教育,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感性认知基础。

在中学阶段,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帮助学生理解环保知识,认识环境问题为教学目标[8]。首先,初中阶段,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构建更为复杂的思维导图。但核心节点依然是“生态环境保护”,而具体分支开始向多个维度拓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展开讨论。例如,在自然生态系统分支下,学生们通过学习森林、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破坏这些系统带来的危害,如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等,并用简洁文字和图表将其梳理到思维导图分支上。而在人类社会发展分支,则可以探讨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环保行动的案例,让学生们思考如何从自身生活出发来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这些也可以纳入到思维导图中来,以实现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其次,到了高中阶段,思政课教师可以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在这一核心节点下,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宏观环境问题背后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动因。如,在经济分支中,可以通过研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弊端,以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的原理和优势;在政治分支中,可以探讨不同国家的环境政策制定以及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与挑战;在社会分支中,可以分析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环保行动的意义。通过这样深入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从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继而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从初中对环保知识的初步理解,到高中上升到对生态环境问题本质及解决路径的深入剖析,既延续了小学阶段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又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深度和广度,符合中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开始关注社会现象本质的认知规律。

在大学阶段,主要以探究环保理念,践行社会责任为教学目标。因此,在大学思政课中,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球责任”主题,学生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构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思维导图。可以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为核心节点,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理论角度构建一级分支。比如,在哲学分支下,可以探讨生态伦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内涵;在社会学分支下,可以研究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与责任差异,以及社会动员、社区参与环保的机制;在经济学分支下,可以深入研究环境成本核算、生态补偿机制、绿色金融等经济手段在环保中的运用;而在法学分支下,可以分析国内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与实施。同时,学生们也结合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将自己参与的环保调研成果、公益项目的实践经验等作为二级分支融入思维导图中。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大学生们不仅能够从理论层面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更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从而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链条,实现了从启蒙认知到深度探究、从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层层递进。

总之,通过在小学、中学、高中及大学不同学段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政课教学,既保证了思政课学科体系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即从启蒙环保意识到深入探究全球环保战略,价值目标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又严格遵循了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认知发展规律,切实做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有力促进了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

7. 结语

本文构建了从理论生成到实践验证、理念遵循至系统运行的完整闭环。同时,也添加了其具体案例构思来展现这一研究的可操作性。其中,理论逻辑揭示工具特性与教育诉求的双向互构,实践逻辑验证知识整合与价值内化的协同效能,理念逻辑锚定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的深层契合,系统逻辑则通过原则体系保障政治方向与教育创新的辩证统一。四重逻辑的耦合作用,旨在破解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的学段割裂与认知断层难题,也实现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立体化贯通。而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索智能技术促进的导图迭代机制来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工具适配”向“生态重构”的跨越升级,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范式。

基金项目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甘肃推进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YB028)。

参考文献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1.
[2]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9): 75-80.
[3]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4] 毛文娟. 思维导图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赜[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038-1043.
[5] 吴磊, 赵琪, 卢萌萌, 等. 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知识建构社区中的知识进化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24, 45(7): 56-63.
[6] 翟慕华.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浅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134-135.
[7] 李秀云. 认知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10): 127-132.
[8] (瑞士)皮亚杰, 英海尔德. 儿童心理学[M]. 吴福元,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