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能源企业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技术创新和社会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CNPC;简称:PetroChina;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成立于1990年2月9日,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中国石油作为国有能源企业,其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对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发展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中国石油企业年报开展研究,以总结能源企业年报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帮助译员更好了解能源企业年报特征,助力能源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本文中,笔者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报告(节选)》(英语:2023 Annual Report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Excerpts))开展相关文体分析。由于中国石油的2023年度报告篇幅过长,为对该年报展开细致研究笔者选择了该年报1~22页和32~35页的内容。中国石油中英双语版年报的选段整体结构完整,包含较多石油领域专有名词,句法结构较为复杂,语篇逻辑严谨,是进行文体分析的合理对象。在下文中,笔者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报告(节选)》(以下简称“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的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展开详细分析。
2. 词汇分析
笔者在对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的词汇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了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提出的语域理论。语域(register)可以理解为语言的使用场合或使用方式。韩礼德和哈桑(Hasan) [1]曾提出:“语域是由与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语场、语旨和语式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语域(register)包含三个变量(variable),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具体来说,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主题事件或话题的集中点;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体现在语篇中就是指语言的正式程度;语式指的是语言的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要达到的功能,包括修辞方式,可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2]。以上三大变量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科技语体泛指一切论及科学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方梦之[3]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域理论将科技英语文体(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分为六个层次。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按照语场分类,属于应用技术报告;语旨包括同一领域的专家之间,受众范围较小;语式以自然语言为主,含较多专业术语,句法严谨。基于以上判断,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属于专用科技语体,其正式程度为C。同时,方梦之认为,EST词汇以少量技术词为骨干,以较多半技术词为实体,以大量非技术词为纽带,通篇词汇的正式程度较高。
为更好展现科技语体中词汇的特点,在本节中,笔者将讨论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出现的部分技术词、半技术词。
2.1. 技术词
技术词又称“术语”。丁树德[4]认为,所谓科技术语,就是指在科技专业语言中有着精确和单一意义的词,这种词即使出现在口语中,也会使人感到它是属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科技术语应当是正确表达所指事物的概念内涵,反映某些学科领域特定事物的内容。下文是技术词出现频率高的语段。
例1:Daqing Oilfield’s original in-situ self-sealing and enrichment theory of shale oil has revealed the cross-scale exploitation mechanism of nanoscale reservoirs. Its novel double-sweet-spot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clay shale oil has turned the traditional “out-of-bounds area” into a new frontier of production replacement, increasing single-well production and EUR by three times and proving 204 million tons of shale reserves.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it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sha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译文:大庆油田原创页岩油原位自封闭富集理论,揭示纳米级油藏跨尺度开发机理,首创高黏土页岩油“双甜点”评价技术,把传统认识“禁区”变成现实产量接替新领域,单井产量及EUR提高3倍,整装探明储量2.04亿吨,有效推动了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有望建成我国最大的陆相页岩油生产基地。
本例为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2023年公司十大科技进展”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页岩油原位自封闭富集理论(in-situ self-sealing and enrichment theory of shale)”“纳米级油藏跨尺度开发机理(cross-scale exploitation mechanism of nanoscale reservoirs)”“高黏土页岩油‘双甜点’评价技术(double-sweet-spot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clay shale oil)”“单井产量(single-well production)”和“陆相页岩油生产基地(continental shale production base)”等词汇均为油气领域专有术语,属于技术词(术语)范畴。例1中文字数为127字,有关技术词字数为62字,占48.8%;英语译文共计77词,有关技术词共39词,占50.6%。
能源英语中,技术词具有系统性、单义性、符号性、国际通用性和意义的中性的特征。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杰弗里·利奇[5]认为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言语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从本例可以看出:在中英双语版的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技术词本身含义与词汇所处的位置无必然关联;技术词这种中性的特征符合词汇概念意义的定义。与此同时,方梦之认为技术词在科技文体中占比并不高,但是举足轻重。因此,对译员而言,应当简洁、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技术词,能为国际合作搭建稳固的沟通桥梁[6]。
2.2. 半技术词
半技术词(semi-technical words)最初由Barber提出,随后Cowan、Phillips等人将其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研究,被视为下一个词汇领域的分支[7]。方梦之认为半技术词是科技文体中应用最广的词,科学思想和技术内容的展开主要依靠半技术词来实现。吴云涛[8]认为,科技英语文体中的半技术词汇呈现出体量大、词频高、跨学科、多义性、语义负荷低等语用特征。对于能源英语而言,半技术词的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下文是对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半技术词的分析。
例2:CNPC strived to build an innovation hub for energy and chemicals.
译文:我们全力打造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在本例中,年报英语译文中的“hub”属于半技术词。“hub”的本义是“(某地或活动的)中心,核心”,在本例中,“hub”与“innovation”搭配时,“innovation hub”对应的中文含义为“创新高地”;而在航空领域的英语中,“hub”与“airport”搭配使用为“hub airport”时,其含义为“大型中转机场”。由此可见,半技术词的词义随专业、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科技英语半技术词是以普通词义框架原型特征为基础,是普通词义框架原型特征的迁移。学习科技英语时对普通词义的重新梳理,可以更好地认识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半技术词的使用可以降低全新复杂词汇在能源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密度,同时体现出能源英语的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能源企业年报的词汇层面,技术词是构成能源企业年报的核心成分,半技术词则发挥了连贯语篇的作用。这两大类型的词汇相互作用,更进一步突出了科技英语文体严谨、规范、受众群体较小的特点。对技术词和半技术词展开分析,可帮助译员更好理解能源企业年报的特点,更好翻译能源类文本,服务能源企业发展战略。
3. 句法分析
语域由语场、语旨和语式决定。这三要素任意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语言的变异,继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方梦之认为:“语言可按其交际场合分为正式语和非正式语。正式语主要用于庄重严肃的交际领域,以书面语为主要特征。在语句结构方面,正式语多用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句式较长、结构复杂等特点。”
Quirk等人[9]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指出,在科技英语中比较复杂的语法关系通常通过名词化结构与被动语态展现出来。同时,张德禄等人[10]也认为,科技英语的演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动态到静态的过程,其逻辑结构严谨,被动句与名词化结构使用频率极高。
在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的英语版中,存在较多名词化结构和被动句。在本节中,笔者将重点讨论英语版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的名词化结构和被动句,对应的中文版内容将在“译文”部分呈现。同时,在分析“被动句”时,笔者会引入部分“主动化被动”的表达进行分析。
3.1. 名词化结构
Jespersen [11]指出,名词化是一种“行为抽象名词”,这一类名词不带人称、时间与语气特征,内容抽象、令人费解,不适用于日常的生活,是“表达科学、思想的一种工具”。方梦之认为:“名词化结构的组合方式多,意义容量大,适宜于表达精细复杂的思想。”名词化结构主要由于动词派生,也包含部分由形容词加后缀构成的名词。Potter [12]在Changing English一书中指出英语“名词优势于动词”的倾向(predominance of nouns over verbs),这进一步说明英语中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文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类词汇。能源企业的年报中有关科学技术的部分名词化结构十分常见。
提及名词化结构,不能忽略“级转移(rank shift)”的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级转移”的概念包含成分(element)、言辞(figure)和言辞列(sequence)。一般而言,成分(element)的一致式为词或短语,言辞(figure)的一致式为小句,而言辞列(sequence)一致式为小句复合体;同时,这三者的关系是:成分为基础,言辞居中,而言辞列最高。与一致式相对的概念为语法隐喻,韩礼德[13]认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在名词化结构中,语法隐喻常用来完成词义的上推或词义的下移,从而完成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与解读。
例3:We will implement the new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and strive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译文: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推动石油事业发展质效双升。
在本例中,“strive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对应的汉语版年报中内容为“着力推动石油事业发展质效双升”。在英文版年报中使用“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这一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较长的动宾结构(如: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或者更长的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从而化简了句法结构。叶斯柏森[11]指出,名词化结构可以减少使用从句才可以表达的概念,使得我们避免很多拖泥带水的表达。同时,将可能使用的动词improve名词化为improvement可以实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级转移”的情况:如果使用improve,那么improve可能需要一个主语进行引导,有可能降低科技文体的严谨性;将improve (级转移中的II类词)名词化升级为improvement (级转移中的I类词),可以实现语义简单的效果。此外,如果使用动词improve,就需要在考虑选择主语的同时,还需要选择使用恰当的副词以搭配improve,从而实现“质效双升”其余部分含义的传达。而名词化结构使得一些难以附加在动词上的副词转化为形容词或者修饰性成分,也避免了部分搭配的难度。在实现语义简化的同时,名词化的improvement可以不使用主语进行引导,进而避免出现行为主体,更适宜阐明科学的过程,描述客观过程。因此更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性。
名词化结构可使年报英文版的行文比较自然,体现能源企业年报作为科技英语文体客观性和科学性,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体现了英语静态的特点[14]。同时,名词化结构也提高了企业年报的正式程度,照顾到了能源领域专家的阅读感受。
3.2. 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与篇章的文体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被动语态经常与非主观的文体紧密相连,在非主观的文体中,作者或译者通常不把自己或者读者置于语境之中。方梦之认为,科技文献着重表述客观事实与情景、进程与结果,一般不带主观色彩,问题结构简练,措辞考虑周密,使用场合正式。被动语态可以实现主位化(thematization)、末尾焦点(end-focus)、句末重心(end-weight)和衔接与连贯的语法功能。在能源企业年报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可以使得年报内容客观且真实,增加企业年报的可靠程度。在本节中,笔者将选取中国石油2023年报中中文版与英语版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例4:着力推进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译文:Efforts have been stepped up to build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 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n gree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was approved.
本例的译文中包含两个被动语态,分别是“Efforts have been stepped up”与“was approved”,对应的中文版年报内容分别是“着力推进”与“获批建设”。其中第一处对于“着力推进”的英语翻译,英语版年报中并没有突出主体,反而是强调了“着力”的概念。这是因为“科技英语并不关心行为主体”;同时,年报的主体就是中国石油,多次重复“CNPC (中国石油的英语首字母缩写)”并无意义。对于“获批建设”的英语译文,英语版的年报直接处理为“was approved”,这是为了突出原文中“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n gree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这一部分,这里的被动语态实现了句意重心的转移,避免了次要部分对英语版年报中句意的传达。方梦之指出,科技文体中被动语态可以将需要强调的内容前置,从而实现强调部分的主位化,让关注点聚焦于句子的主语部分。
被动语态符合科技英语文体作为信息型(informative)文体的特点:传递信息,侧重逻辑内容,语言简朴明了[15]。连淑能认为,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因而常常避免提及施事。因此,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可以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从而实现文体的客观性与主要信息的传达。
简而言之,在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的英语版中,名词化结构使得文章传达的信息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符合科技英语文体简明严谨的特点。被动句式的使用使得部分内容因主位化而发生变化,明确了英文版年报中的重点信息;同时,被动句式也使得部分内容形成了新的句末重心,将较复杂的内容置于句末,防止句式结构失衡。
4. 语篇分析
黄国文[16]指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
在本节中,笔者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分析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英文版年报中的部分内容。中文版年报的对应内容将以“译文”的形式呈现。
4.1. 语篇衔接
黄国文指出:“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依据韩礼德和哈桑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衔接手段主要包括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语法衔接又包含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四种衔接方式;词汇衔接主要由重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组成。下文将探讨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英文版年报中的衔接手段。
例5:The Leading Party Group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guid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major decisions concerning important business activities, appointments, 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integrat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leadership of CPC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erforms the decisive role in steering business management to ensure alignment between the Party’s important guidelines and decisions and CNPC’s strategic goals, employee behaviours and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It overse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is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guides the direction of CNPC’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ensur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finan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areas.
译文: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党组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对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事项履行决定职责,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履行把关定向职责,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工作举措、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成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公司贯彻落实,确保公司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公司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在本例中,译者使用了两次“It”,这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中的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在本段中,“It”属于指代成分(reference item),“The Leading Party Group”属于所指对象(referent)。“It”的使用减少了“The Leading Party Group”的重复出现。连淑能指出:“英语常常综合运用上述的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其他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英语版年报中“It”作为代词,将“The Leading Party Group (党组)”的措施按照并列关系逐一梳理出来,避免了“The Leading Party Group”多次使用可能造成的读者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表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能源企业年报中“It”使用也降低了外国油气专家的阅读难度,体现了能源企业年报作为专用科技语体在语言层面上简明的特点。
连淑能认为:“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explicit cohesion),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英语是重形式的语法型语言。”结合本节内容,在英文版的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采用多种衔接方式,能够化简相关表达,降低外国油气专家的阅读难度。因此,科技英语文体衔接方式的运用,可以使英语版年报中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传递的含义更加完整。
4.2. 语篇连贯
黄国文指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椎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在英文版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中,也存在一部分没有明显衔接词汇的语句。在科技英语文体中,也存在一些其他的连接手段: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grammatical and notional concord),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呼后应的关系,以及使用it和there作替补词(expletives)起连接作用等等。英语常常综合运用其他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下文将探讨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英文版年报中的语篇连贯方式。
例6:At CNPC, aiming at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strengthening at higher levels and emphasiz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e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overall planning to improve ou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译文: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黄国文指出:“要使语篇连贯,除了依靠衔接关系外,还要考虑句与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在本例中,英语版年报中的“aiming at…”作为目的状语,彰显了中国石油发展科技的目标。在英语版年报中的使用,减少了“therefore”等表示因果的词汇的出现频率,防止过于复杂的句式出现。将“aiming at…”的内容前置,符合英语的句式特点,体现出了“西方形式逻辑的理性传统”。
通过在语篇层面对英语版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节选)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明确“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合(hypotaxis)”的特点。同时,语篇方面的分析可以提升译员对相关能源企业英语版年报的了解程度,更好明确外国读者(外国油气行业专家)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语篇是翻译翻译研究的基础,所有的翻译应当基于对语篇的把握。因此,中国能源企业在制定英语版年报时,应当恰当使用衔接方式和连贯方式,防止外国读者因句式模糊的逻辑而产生理解方面的错误。
5. 结语
本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英汉比较的相关理论,从词汇、句法、语篇三层面揭示了中国能源企业英语年报的文体特征:技术词与半技术词协同构建专业语域,名词化结构与被动语态凸显科技文本的客观性与逻辑性,衔接手段强化语篇连贯性。研究成果深化了对能源英语文体规范的认识,为年报翻译提供了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未来可拓展三方面研究:(1) 横向对比不同能源企业年报的文体差异;(2) 纵向追踪年报文体的历时演变;(3) 结合语料库工具量化分析语言特征,进一步构建能源领域术语库及文体评估体系,助力中国能源企业国际传播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