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下简称:离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推行离任审计,是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改革部署,既是审计机关履行国家职责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机关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新契机新平台,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根据国家政策,我国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2022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各地审计机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相关部署,因地制宜,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中)离任审计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法,以国家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参考。
2. 制度背景与文献回顾
2.1. 制度背景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4年开始,该制度率先在内蒙古、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区开展试点,并于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十八大以来,离任审计被当作一项全新、经常性的制度予以确认并实施,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面铺开。该项审计制度作为我国审计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已然发展成国家审计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然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特殊制度安排,具备天然的“免疫”功能,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伴随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有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当下国家治理的关键目标。那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施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聚焦在制度研讨、制度创新、案例研究、后果研究等四个模块展开研究。具体分析见表1。
Table 1. Review table of resignation audit literature
表1. 离任审计文献回顾表
研究视角 |
研究内容 |
文献作者 |
制度研讨 |
要素研究 |
陈献东(2018) [1];杨晓和等(2019) [2]; |
整合研究 |
顾奋玲(2017) [3];吴勋和樊钰(2021) [4]; |
审计模式 |
黄溶冰等(2022) [5];王树峰和丁洋(2022) [6]; |
理论框架构建 |
Cuilin Wang (2020) [7] |
制度创新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编制 |
宋心(2022) [8];韩胜发等(2025) [9]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黄溶冰(2020) [10];Xiong H et al. (2022) [11] |
大数据 区块链等信息技术 |
潘琰和朱灵子(2019) [12];黄溶冰和丁佳怡(2023) [13] |
案例研究 |
试点案例研究 |
童佳瑛(2021) [14] |
后果研究 |
政府层面 |
对环境治理的影响 |
Wu, X. et al. (2020) [15];Li G et al.(2022) [16]; Zhao W et al. (2022) [17];房巧玲和孙薇(2023) [18] |
企业层面 |
绿色创新 转型升级 环境责任 税收规避 盈余管理 全要素生产率 |
曾昌礼等(2022) [19];聂兴凯等(2021) [20]; 张佩和吴昊旻(2022) [21];蒋秋菊和孙芳城(2019) [22]; Kang C et al. (2023) [23];Yan Y et al. (2022) [24]; 王耀东和徐素波(2023) [25] |
制度研讨模块,国内外学者主要就要素研究、整合研究、审计模式、理论框架构建等方面展开研讨。制度创新模块,则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融入离任审计等方面进行研讨。案例研究模块,主要就各个试点地区开展离任审计的经验分享、现状剖析、问题研讨、困难所在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后果研究模块,主要从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两个层面展开,体现离任审计的监督、复查功能。对企业的影响层面,主要围绕离任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转型升级、环境责任、税收规避、盈余管理、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展开,另一层面则就离任审计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展开。
综上,现有文献关于离任审计的规范研究多集中于该政策的制度研讨、制度创新、案例研究等方面,实证研究则多以微观视角从企业层面研究离任审计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或以宏观视角从政府层面研究离任审计对环境治理的影响进行探讨,鲜有学者以宏观视角从政府层面关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特殊制度安排对经济后果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因此,该项目拟将2014年离任审计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0年~2019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样本数据与试点信息相拟合,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丰富研究主题,拓宽研究视野。
3. 变量描述与模型设定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拟采用的样本为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试点省份10个,非试点省份21个。数据源自《中国审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及各省份统计局官网。
3.2. 平行趋势检验
考虑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不仅只与离任审计的实施相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双重差分模型结果的严谨性,本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试点前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图如图1所示,政策实施前几年系数的置信区间都包含零,政策实施后几年系数的置信区间都不包含零,所以平行趋势检验通过。基于此,可以基本判断离任审计的开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模型内生性问题得以规避。平行趋势检验结果见图1。
Figure 1. Parallel trend test graph
图1. 平行趋势检验图
3.3. 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拟采用当前通常采用的政策检验方法–双重差分模型,以验证政策实施有效性。离任审计的试点提供了一种准自然实验环境,符合DID模型的适用条件。
本文将试点省份设定为实验组,非试点省份设定为对照组,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验证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如下双重差分模型:
其中,Ingdp是被解释变量,即“人均GDP增长率”,用来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Treat和Post是被解释变量,Treat表示是否为试点地区,Post表示是否为试点期间;Did为Treat*Post的交互项,其系数α3反映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固定效应。
3.4. 变量定义与度量
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参照已有文献,采用“人均GDP增长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Lin & Liu (2000);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张晏和龚六堂(2005))。本文选取试点地区及试点期间作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选取对外开放度、政府干预度、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各变量的选择及说明见表2。
Table 2. Variable definition table
表2. 变量定义表
变量类型 |
变量符号 |
变量名称 |
变量含义 |
被解释变量 |
Ingdp |
GDP增长率 |
各省份人均GDP增长率 |
解释变量 |
Treat |
试点地区 |
试点地区赋值为1,非试点地区赋值为0 |
Post |
试点期间 |
试点之前赋值为0,试点当年及之后赋值为1 |
控制变量 |
Open |
对外开放度 |
地区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 |
Gov |
政府干预度 |
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
Urban |
城市化水平 |
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 |
Ind |
产业结构 |
第三产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 |
Dpi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
Edu |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总人口数 |
Year |
时间效应 |
时间虚拟变量 |
Province |
地区效应 |
地区虚拟变量 |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基于上述模型,汇总列示2010~2019年我国省级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结果如下表4所示。结果显示,人均GDP增长率(Ingdp)的均值达到10.734%,说明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态势。Ingdp的最大值为11.556,最小值为9.849。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table
表3. 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变量 |
样本量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Ingdp |
279 |
10.734 |
0.413 |
9.849 |
11.556 |
Did |
279 |
0.466 |
0.500 |
0 |
1 |
Open |
279 |
0.072 |
0.050 |
0.006 |
0.168 |
Gov |
279 |
0.278 |
0.136 |
0.121 |
0.706 |
Urban |
279 |
0.565 |
0.130 |
0.233 |
0.861 |
Ind |
279 |
0.484 |
0.075 |
0.339 |
0.683 |
Dpi |
279 |
0.440 |
0.055 |
0.340 |
0.548 |
Edu |
279 |
1.013 |
0.926 |
0.195 |
3.281 |
4.2. 回归分析
为验证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使用Stata18.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回归结果见表4。
Table 4. The impact of departure audits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表4. 离任审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变量 |
Ingdp |
T value |
Did |
0.022** |
2.18 |
Open |
−0.698*** |
−4.17 |
Gov |
−1.031*** |
−5.86 |
Urban |
2.073*** |
9.93 |
Ind |
−0.212 |
−1.31 |
Dpi |
−1.502*** |
−8.16 |
Edu |
0.026 |
0.52 |
Cons |
10.625*** |
86.68 |
R2 |
0.991 |
N |
279 |
注:*p < 0.1,**p < 0.05,***P < 0.01。
如上表所示,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双重差分估计量为0.022,结果表明离任审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就控制变量而言,对外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表明适度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对外开放亦会扰乱市场;政府干预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表明恰当的政府干预对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有积极作用,但政府干预一旦过度会起到反噬作用,从而扰乱市场,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例如环境质量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可能与人们的储蓄倾向相关;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未呈现相关性。
4.3. 安慰剂检验
本文采用安慰剂检验方法,以进一步消除特征差异,验证模型论证有效性。鉴于离任审计的试点时间为2014年,考虑政策实施当年为开始时点,研究拟采用2010年~2019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结果见表5。
Table 5. Placebo test
表5. 安慰剂检验
变量 |
Treat |
Post |
(1) |
(2) |
Did1 |
0.014 |
1.29 |
|
|
Did2 |
|
|
0.003 |
0.27 |
Open |
−0.692*** |
−4.11 |
−0.695*** |
−4.11 |
Gov |
−1.028*** |
−5.79 |
−1.046*** |
−5.87 |
Urban |
2.080*** |
9.90 |
2.085*** |
9.89 |
Ind |
−0.192 |
−1.18 |
−0.169 |
−1.04 |
Dpi |
−1.541*** |
−8.31 |
−1.530*** |
−8.17 |
Edu |
0.022 |
0.43 |
0.014 |
0.27 |
Cons |
10.633*** |
86.23 |
10.635*** |
85.95 |
R2 |
0.991 |
0.991 |
N |
279 |
279 |
注:*p < 0.1,**p < 0.05,***P < 0.01。
根据表5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模型1及模型2交乘项结果均不显著。其研究结论表明前文论证结果并非由于各省份的自身遗漏特征所造成,进一步证明以上研究结论得以成立。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将2014年离任审计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0年~2019年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样本数据和试点信息相拟合,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离任审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离任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2. 政策建议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程度将是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发挥离任审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完善离任审计评价标准
鉴于自然资源资产涵盖领域广泛且极其复杂,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对于发现问题归属期间的界定,尚未有明确且清晰的判定方法;对于可流动和跨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尚未有明确的责任判定依据;对于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尚未有通用的指标评价体系可参考。而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标准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因地制宜,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不断完善相关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理应成为离任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据。
2) 加强离任审计技术方法
鉴于离任审计是一项基于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尚处在探索阶段。审计人员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及专业水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涉及土地、水、森林、矿产、大气等,审计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具备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自然资源资产、土地保护、水文监测、森林测绘、矿产勘探、环境保护、计算机等多领域、跨学科知识,而现有审计人员难以达到全覆盖。因此,积极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审计路径,不断加强离任审计技术方法,就成为提升离任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3) 提高离任审计监督力度
离任审计作为资源资产的“经济卫士”,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个别领导干部仍存在惯性思维,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唯GDP论”情节严重,只注重经济指标的达成,忽略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环保意识薄弱。然而,在当下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同等重要的情况下,应逐步提高离任审计的监督力度,尽快扭转部分领导干部原有狭隘的政绩观,从制度规范和日常管理层面不断加强监督力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积极敦促领导干部理性选择,主动承担经济责任与环境责任的双重责任,真正实现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目的。
基金项目
河北地质大学国家预研项目资助(编号:KY2024YB19);河北省智慧财务技术创新中心(编号:HBZX202401004);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制度研究中心资助(编号:QYZDYJZX202525);河北地质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KSZ2025006);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1BTJ049);2023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编号:2023zjpy01);2023~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GJJG302);河北地质大学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 (编号:2023J12);2025年度河北地质大学MBA案例中心教学案例(AL202511);2023年度河北地质大学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3029);2023年度河北地质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编号:202308);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阶段性成果;河北地质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双碳目标下绿色资本有效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KJCXTD-2022-01);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驱动河北省企业绿色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ZD20241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