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部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思政融入不足、实务操作薄弱、内容理解难度大和互动参与性低等问题,制约了审计类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破解上述困境,本文在“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探索构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赋能 + BOPPPS (Bridge-in, Objectives,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结构 +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引入AI平台、审计机器人(RPA)等工具,配套导学资源、智能题库和流程任务,搭建以任务驱动与价值导向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课程以BOPPPS六步法为框架嵌入AI技术,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与个性反馈,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审计实践素养。教学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实践参与度与价值认同方面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与优化空间。研究表明,AI + BOPPPS模式能够有效推动经管类课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为新时代审计人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
Abstract: The course Internal Auditing Practice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in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including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value education, weak operational training, high content complexity, and low student engagement. These issue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ompetencies in auditing.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guided by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explor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he BOPPPS framework (Bridge-in, Objectives,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 and hybrid online-offline learning. By incorporating AI platforms and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tools, alongside guided learning resources, intelligent question banks, and process-based tasks, a task-driven and value-oriented teach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AI technology is embedded into the BOPPPS structure to enable dynamic adjust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alized feedback, thereby enhanc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uditing competence. Teach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 engagement, and value recognition, demonstrating strong potential for further promotion and refinem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I + BOPPPS model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skills development, and value education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offering both practical pathway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auditing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1. 内部审计实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 思政融入深度不足,价值引导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功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内容多以“穿插讲述”或“简单延伸”的形式呈现,存在主题挖掘不深入、价值引导不系统、价值培育与专业教学目标脱节等问题[1]。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审计政策与企业治理职责等内容的系统整合,未能充分体现“依法审计、服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导向”等当代审计工作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部分课堂中的价值引导内容缺乏与具体业务情境的有机融合,未能贴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导致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属性与法治属性等理解仍停留在浅层。此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较少涵盖职业伦理、制度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价值导向效果难以有效评估,影响了课程在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整体功能。
1.2. 教学内容专业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作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课程,《内部审计实务》涵盖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审计报告撰写等多个模块,不仅涉及大量与制度规范、管理理论相关的知识,还引入了如RPA自动化审计工具、流程建模等新兴技术内容。虽然当前学生在审计基础知识方面已有一定掌握,但面对系统性更强、知识交叉性更高的“实务”层面内容,往往存在理解碎片化、逻辑链条不清晰等问题。在课程推进过程中,部分学生仅停留在知识点记忆层面,缺乏对审计工作本质与流程协同性的深入认知,造成知识迁移能力弱,进而影响综合素养的提升[2]。
1.3. 操作环节重构不足,实践能力难以有效锻炼
内部审计强调审计思维与操作流程的协同发展,实务能力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然而,现阶段部分课程实践环节仍局限于纸面模拟或案例分析层面,缺乏基于真实业务流程的深度参与式教学。学生在面对诸如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问题识别与报告撰写等关键环节时,常常无从下手,尤其是在团队协作、角色扮演、风险导向评估等方面表现出一定欠缺。此外,部分教学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线,缺乏流程演练与任务驱动的操作空间,导致学生对审计实务缺乏真实场景感知,无法形成“学–练–用”闭环结构。
1.4. 教学互动性不足,学习积极性尚待激发
《内部审计实务》课程本应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和情境驱动特征,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有限。虽然部分课堂引入了案例教学和线上任务点设置,但由于互动环节设计单一,评价机制反馈滞后,学生往往仅被动接受任务而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3]。同时,对于如审计伦理、职业责任等需情境引导和价值思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思政融入策略,也使得课程的德育功能难以真正发挥。这种教学生态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也制约了课程从“会审计”向“善思辨、懂责任”的转型目标达成。
2. 思政引领下AI + BOPPPS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课程改革不仅需关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更应重视价值引导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内部审计实务》课程的思政设计立足于“依法审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风险导向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核心理念,结合内部审计在政策执行、经济责任落实与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服务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内部审计实务》在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起一套兼具业务逻辑与价值导向的教学体系。该模式通过AI与BOPPPS教学流程的协同重构,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效率,也为价值教育的嵌入提供了更灵活和多样的路径,推动技术赋能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实施中,基于BOPPPS“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后测–总结”六大环节[4],AI技术被合理嵌入教学多个阶段,使课堂实现从静态推进向动态响应的转变[5]。课程导入阶段,通过学习平台推送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材料,例如审计制度演变、企业治理失败等,引导学生从制度建设与职业伦理的角度理解审计工作的内在逻辑。教学目标则突出“双维协同”,即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明确设定如伦理意识、法治观念、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目标。
在学习前测与课中教学阶段,AI技术通过在线答题数据分析、学习行为轨迹跟踪等方式,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6]。教师据此动态调整授课策略,并引入如审计机器人流程(RPA)设计等任务,组织学生围绕实际案例进行流程建构与责任分析,促进对审计行为规范与道德边界的深度理解。在参与式学习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如撰写审计方案、识别舞弊信号、整理审计证据等,在任务驱动中提升思辨能力与合作意识。
后测与总结环节依托AI平台提供的量化分析,系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收集其对课程中价值导向内容的反馈,构建以数据支撑的教学闭环。在此过程中,课程所选案例不仅具有实务训练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对审计职业操守、法律责任与社会影响的思考。在课后拓展方面,平台推荐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和典型案例,辅以线上讨论、写作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审计工作的制度基础与社会意义,增强其批判性思维与专业判断力。
综上所述,该教学模式以BOPPPS结构为逻辑框架,以AI为技术支持,以价值引导为育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交互,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该路径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责任和伦理意识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机制与实践范式。
3. 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与教学成效分析
3.1. 教学资源配置与课程结构优化
为确保AI + BOPPPS教学模式在《内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有效落地,教学团队以“任务导向 + 情境驱动”为原则,围绕“知识结构–能力训练–价值引导”三维目标构建系统化教学资源体系。通过超星学习通、正保云课堂与来也UiBot平台等数字化工具,课程配备了导学视频、AI智能题库、舞弊案例资料、RPA演示视频、审计底稿模板与流程图绘制工具等模块化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机整合。
针对价值引导的融入,课程遴选了多组贴近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的案例。例如,在“审计独立性与职业操守”模块引入康美药业虚假披露案,引导学生反思审计职业道德的边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块,结合T保险公司的审计制度,强化学生对风险管理与审计目标一致性的理解;在“治理责任”模块中,则通过中船重工审计整改案例,引导学生从制度执行与组织监督层面理解内部审计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此类案例设计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伦理教育的紧密融合,增强学生的制度意识与责任认同感。
3.2. 教学流程实施与技术支持融合
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严格遵循BOPPPS六步法逻辑,同时嵌入AI分析技术实现数据反馈闭环。课程内容围绕“内部审计计划制定–控制测试执行–RPA操作–价值分析反思”四大模块展开,学生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均参与导入案例分析、知识点掌握测试、小组协作任务和AI平台学习反馈等多环节,形成结构化学习链条。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引入(Bridge-in):结合“红黄蓝审计风波”等公共事件导入,引发学生对审计监督功能的初步认知。
教学目标(Objectives):明晰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前测评估(Pre-assessment):通过学习通等AI平台发布小测题,精准诊断知识掌握情况。
参与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以某一特定的内部审计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围绕RPA审计流程设计,完成审计项目模拟,并借助系统反馈实时优化操作路径。
后测反馈(Post-assessment):系统生成知识点掌握与学习行为数据报告,供教师调整授课内容。
教学总结(Summary):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课程反思报告与开放式主题讨论,实现认知与价值双重回归。
3.3. 教学数据分析与效果反馈
在2024年秋季学期的课程教学中,选取45人规模的审计学专业的本科生班级作为教学对象,开展完整的教学实验。通过课程初期与末期的量化问卷与AI平台学习数据采集,获得以下关键结果:
学习成绩:期末成绩平均分为84.2分,相较往年同类班级平均分提高了6.5分,优良率提高至73%。
学习态度:85.6%的学生表示课程内容紧贴实践,增强了学习兴趣;92.4%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任务有效提升了理解与表达能力。
价值认同:83%的学生在课程反思中明确提出对审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加深,76%学生表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并提升法治意识。
思政反馈:教学过程中共收集学生学习通“思政感悟”反思短文135篇,系统文本分析显示高频词包括“责任”“风险”“监督”“诚信”,体现课程导向与价值引领较为一致。
3.4. 推广潜力评估与改进建议
AI + BOPPPS教学模式在《内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与教学技术的融合创新,具备在其他经管类课程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例如,可在“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税务筹划”等课程中引入模块化案例与AI分析工具,以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与价值判断力。
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局限,如AI平台在非标准化评价中的支持能力尚有限,小班化教学对于任务实施更为适配,部分思政内容与实务教学之间尚需进一步精准对接。为此建议:第一,加强平台能力模型建设,提升系统反馈的教育适应性;第二,优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多课程复用;第三,建立以行业实践为依托的校企案例数据库,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感与时效性。
4. 结语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下,推进价值引导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本研究在《内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改革实践表明,基于AI赋能与BOPPPS结构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回应了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合不足、教学互动性差、实践环节薄弱等关键问题,也为培养具备专业能力、价值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审计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该教学模式通过“AI + 结构化流程 + 价值引导”三位一体设计,构建了从资源配置、教学实施到学习反馈的完整闭环体系。在资源建设方面,课程以“任务导向 + 情境驱动”为原则,整合多平台资源,提升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情境化水平;在流程设计方面,BOPPPS六环节嵌入AI分析工具,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动态调整与精准施教;在评价反馈方面,通过平台数据与学生反思相结合,系统掌握学习成效与价值认同水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教学数据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深度与思政理解,显著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实践参与度低等问题。同时,课程中引入的伦理案例与RPA实操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审计思维,增强对法治、诚信与监督等职业价值的认同感。
展望未来,为推动该模式在更多经管类课程中的推广与优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加强AI系统对非标准化知识与能力评估的支持,提升平台的教学适配性;二是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多门课程之间的案例复用机制,提升教学资源效能;三是构建校企联合的动态案例库,强化审计教学与行业现实的联动,提升课程的应用导向与实践价值。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