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Teacher Sharing Center Mechanism
摘要: 教师共享中心基于共享理念,是改革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的重要举措。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校体育受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而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教师共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教师共享中心以及体育教师研究进程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的意义及在此机制下体育教师如何获得优质化发展。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把控教师招聘关,优化教师荐用关,做实教师评价关及调控教师退出关以寻求双向优化机制,实现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综上所述,以教师共享中心为基石促进体育教师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行性,为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创新发展搭建桥梁。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ing, the teacher sharing center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form and explore a new path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er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er sharing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eacher sharing center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teacher sharing center and how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is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wo-way optimization mechanism can be sought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y controlling the recruitment of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recommendation of teachers, implementing teacher evaluation and regulating the exit of teachers. In summary, it is of great potential and feasibility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e teacher sharing center, and build a bridg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刘玉莲, 马林, 张象. 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路径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5, 13(4): 360-367.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5.134051

1. 前言

自党的十八大确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大众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2023年4月,“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正式启动,秉持“聚合共享优质资源,创建美好教育生态,为中国教育改革加速”的发展理念,实现多元并发、思维碰撞的价值追求。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和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主阵地,将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最主要路径,体育教师是高质量体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作为实施过程的关键要素将直接影响达成目标的效益,可见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关乎我国未来体育教育事业的质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它是我国首先以教育现代化为主旨的中长期战略性部署,绘画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着重点在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及薄弱点。

当前关于体育教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能力、专业素养、角色职责、培训发展、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在体育师资配备方向研究相对匮乏。体育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致使体育教育水平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共享中心正好可以建立一个高效、便捷、透明的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优秀的教育资源充分流动。基于此,本研究以“体育教师”为关键词,选择中国知网(CNKI)全数据平台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选定文献期刊来源类为核心期刊,之后以主题词“体育教师”作为检索词且时间跨度选定为2014~2024年。经检索、审查、核对后得到324条结果,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文献100篇,最终将234条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及逻辑分析法,利用CNKI可视化分析及CitespaceV软件为研究工具对近10年的体育教师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对体育教师研究热点进一步理解,并为体育教师资源如何能够健康可持续利用探索出必要路径。

2. 教师共享中心简述

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在天府新区设立“四川省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成立全国首个“教师共享中心”。天府教师共享中心是一个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秀教师资源的平台,广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千余名体育人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立足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塑造完整的人格和拼搏精神,向社会和学校提供多元化服务,该平台不仅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还为个人用户提供教育咨询服务。通过天府教师共享中心,用户可以预约优秀的教师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获得专业的教育指导和帮助。此外,天府教师共享中心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体育教师简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纲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研究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4. 体育教师研究现状分析

4.1. 体育教师研究领域热点话题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文章核心要义的浓缩和提炼,出现次数越多,说明要表达研究主题内容的热度就越高[1]。图谱(图1)中“年轮”的颜色和厚度分别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通过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呈现(表1)。由表可知以体育教师、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专业发展、高校为关键词的节点凸显,出现频率超过8次及8次以上。而节点与节点之间相互联结,层层相扣,精准地把握了我国体育教师的相关研究动态,也在此基础上凸显了在该领域中研究热点的所在之处。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方向,运用Citespace突发检测算法,共检测到了6个突现词汇(图2),这些关键词表明我国对体育教师研究具有时代性特征,更新速度快,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开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新理论不断涌现。

Figure 1. Knowledge graph of key words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2014~2024

1. 2014~2024年体育教师研究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

Figure 2. Burst keyword information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2014~2024

2. 2014~2024年体育教师研究文献中的突发关键词信息

Table 1. Top 10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in 2014~2024 (keywords)

1. 2014~2024年我国体育教师研究领域的前10位(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

频次

高频关键词

频次

体育教师

184

高校

8

学校体育

36

核心素养

6

体育教育

19

中小学

6

体育教学

12

专业标准

6

专业发展

9

教师教育

6

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位次排列及关键词共现分析,可得出近10年我国体育教师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教师培养;不同层次(高校、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研究;及国外体育教师培养理念对我国体育教师的长远发展启示性意义。

4.2. 作者共现分析(核心作者与主要科研团队分析)

Citespace中的作者共现分析可以识别出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强度和互引关系[2]。基于Citespace软件,得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现状的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图3),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中共210位作者,这也代表着近年来许多学者都专注到了对体育教师方向的研究。由作者共现图谱可知,目前关于体育教师的研究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现状,其中尹志华、王健、董国永3位发表论文偏多,分别为11、8、8篇,其次是汪晓赞、季浏、程传银、赵富学等人,其平均发文量均5篇以上,这些作者是我国体育教师相关研究的核心力量。作者的文献数量反映其知识的产出能力,是作者劳动效率的客观标准之一[3]

Figure 3. Cooperative knowledge graph of representative author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2014~2024

3. 2014~2024年体育教师研究领域代表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图3中共有210个节点、171条连线,网络密度仅为0.0078。由图3可以得知,各作者之间虽然只存在简单的联系,但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可知,他们之间大多从属于一个机构或者一个单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相对较少,这代表着这些研究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太密切的,连通性较弱,而关于体育教师这个研究方向大多还是以个人文章发表,鲜有作者之间进行联合研究。多数学者还是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由此可知在该领域中还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群落。

4.3.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主要科研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发文篇数代表着该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及侧重。由Citespace软件生成的体育教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节点105个,连线42条,网络密度仅为0.0077,存在着节点众多但连线稀疏的重要特征。通常节点的中心性预示着该研究机构的发文量,中心性越大,发文量越多,在相关研究中的影响也越大。

Figure 4.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graph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research from 2014~2024

4. 2014~2024年体育教师研究领域机构知识图谱

图4可知,各大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少的,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为主,其余一些院校研究机构也是以这些学校为中心,整体发文还是以师范类院校以及体育类院校牵头。但通过图谱也知发文量相对较大的机构沟通合作欠缺,没有实现跨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体育教师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迫切地需要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大合作力度。

4.4. 体育教师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教师是自古以来的热点话题,而体育教师在新时代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对体育教师近十年的研究分析,熟知了其研究的热点领域,核心代表作者、科研机构,初步分析了体育教师研究的整体现状等。并且体育教师研究的不断加深折射出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因此也抬高了体育教师的入门门槛。成都市提出的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便很好地削弱了这个问题,目前关于教师共享中心机制的研究还相对匮乏,以此视角为体育教师研究的切入点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该机制的影响下,体育教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促成各教师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

5. 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意义建构

5.1. 突破体育教育人才结构性短缺困境

破解体育人才短缺的着力点在于“高品质”和“高速度”,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社会力量培训及运动员转型成为目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路径。退役运动员在职业历程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巨大力量,政府和社会对他们退役后的就业应重点关注。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之下,退役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进入中小学对中小学体育师资匮乏进行缓解,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建言献策。因此站位处于双向优势,教师共享中心引入奥运冠军、退役运动员等众多体育人才榜样,对体育教育人才整体框架优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进而突破结构性短缺困境,推动学校体育纵深发展。

5.2. 减弱优质体育教育人才分布不均困境

早在2011年,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清晰地指出教育平衡发展问题,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教育平衡的重要体现。城乡体育教师差异明显,城区体育教师结构优于乡镇,具体体现在学历分布、女性教师数量、薪资待遇、职后培训及发表论文次数等,呈现出城市优于乡村的总体趋势[4]。优等学校与普通学校在体育师资板块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前者因其综合优势,促使大批优秀体育教育人才涌入,而普通学校无论是知名度、待遇还是发展前景都相对较弱,这也是体育教师资源一边倒的重要原因。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体育教育人才中的区别则更为明显,私立学校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够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并且学校能够投入大量资金来打造体育设施,拥有更好的教学平台,而公立学校则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教师共享中心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这些局限,促进了体育教师资源的流动,是减弱人才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

5.3. 走出优秀行业人才参与体育教育发展路径不畅通困境

优秀体育教师无法顺畅地参与体育教育发展,会致使缺乏优秀人才推动体育教育创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他们不仅在教学方面有所建树,还可以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和领先者,推动整个体育教育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人才陷入参与困境,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体育教师走出优秀行业人才参与体育教育困境打通路径,对于推动体育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共享资源、经验和教学方法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师共享机制,为优秀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与进步。

5.4. 应对学科融合困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跨学科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5]。在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紧密合作,分享教学资源、经验和方法。当代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师共享中心,体育教师可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将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基于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综上,在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应对学科融合困境。

6. 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下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路径探析

6.1. 整体把控教师招聘关

严把入口关,建立人才入库机制:教师共享中心应建立严格的人才入库机制,针对所有入驻人才和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所有进入中心的人才都符合教育行业的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同时,应坚持“谁主管、谁把关”的原则,明确责任,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多元化招聘渠道,扩大人才库:除了传统的招聘方式,教师共享中心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招聘,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为确保教师招聘质量,需实施全流程严格把控:首先精准设岗,明确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及育人理念等核心指标;其次多维筛选,通过简历量化初评、学科与教育理论笔试、以“同课异构”为核心的试讲答辩(占比70% + 30%)、以及运用STAR法则的行为访谈深度考察实战能力;同步开展三方背景调查,严查师德与真实业绩;最后强化文化适配,通过团队协作情景模拟和校领导终面评估教育理念契合度。关键建立“专业能力 + 职业认同”双维度否决机制,并设置试用期课堂观察跟踪实际效果,任一环节不达标即淘汰。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招聘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教师招聘的公平与效率[6]

6.2. 系统优化教师荐用关

教师荐用关优化需建立“权责对等 + 科学验证”机制:首先设定推荐人资质门槛(如仅限学科骨干或省级以上荣誉教师),要求实名提交《推荐评估报告》详述被荐人教学特质及实证案例;同步实施“盲评复核”,由跨学科评审组对推荐对象进行独立试讲评分(占比60%)与专业答辩(占比40%),若与推荐评价偏差超15%则启动复查;重点核查被荐人师德表现(近三年无事故证明)及实际教学成果(提供原始学生成绩曲线/课堂录像);建立推荐质量跟踪档案,推荐录用者若两年内考核未达标,推荐人次年权限冻结。核心原则:推荐权与考核权分离,人情推荐零容忍。

6.3. 统筹做实教师评价关

建立双向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形成人才评价星级,为学校选用共享教师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评价,收集学校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区(市)县改进共享教师工作提供依据,加强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能力、师德师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同时,应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流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师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此增加评价的公信力,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判断教育活动满足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7]。教师评价问题是关系到当今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关键问题[8]

6.4. 严格调控教师退出关

教师退出机制需遵循“标准透明化、程序规范化、救济人性化”原则:明确划定师德红线(如学术不端、重大教学事故)与能力底线(持续未达基础教学指标),建立三年周期综合考评档案;实施阶梯式干预流程,首次未达标者启动帮扶计划,复评仍不合格则转入待岗培训,经培训考核再次未通过者方启动退出;设立师德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双重听证程序,保障教师申诉权利;退出后建立职业过渡支持(推荐转岗/再就业培训),同步完善档案保密机制。核心通过“预警–帮扶–听证–保障”四环节严控退出合理性,杜绝简单淘汰。从本质上说,教师退出机制是一种教师队伍质量优化机制[9]。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的内在要求[10]

7. 结语

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健康长远发展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教师共享中心机制作为一个机会平台,为众多优秀行业人才拓宽了路径。以体育教师优质化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共享中心为突破口,共同建立改革探索体育教育的新路径,为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对于整个教育行业而言,体育本身是一门极具自身特征的学科,将体育学科纳入教师共享中心,对于整个教育是锦上添花,也更好地映衬了学科融合这一含义,综上,教师共享中心对于体育教师的优质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岩, 霍炫伊. 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体育科学, 2017, 37(2): 76-86.
[2] 刘小晶, 徐鲲. 国家粮食安全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23(4): 1-19.
[3] 何鸿秋.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2): 98-103.
[4] 赵东山. 安徽省广德市城乡初中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3.
[5] 吕屿晓. 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N]. 山西科技报, 2024-05-16(B03).
[6] 张宁, 马勇军, 李丽, 王裕瑶. 中小学教师招聘: 现实政策与用户需求[J]. 现代教育, 2023(8): 9-16.
[7] 靳玉乐. 教育评价改革的“去三化”与“兴三化” [J]. 大学教育科学, 2021(1): 13-15.
[8] 刘玉峰, 张长兴. 地方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径[J]. 高教学刊, 2024, 10(17): 146-150.
[9] 安雪慧. “教师退出机制”须因地制宜、统筹推进[J]. 教育家, 2024(10): 14-15.
[10] 钟景迅.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J]. 教育家, 2024(10):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