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以农村电商发展为例的共同富裕探索
Digital Economy Empower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 Explor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DOI: 10.12677/ecl.2025.1482521, PDF, HTML, XML,   
作者: 孙正阳: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农村电商共同富裕Digital Econom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Rural E-Commerce Common Prosperity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其在推动城乡融合进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以农村电商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乡融合以及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揭示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升农村产业效率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t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rural e-commerce as the entry poin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how the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ts role mechanism in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it reveal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promoting the flow of urban and rural factor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accordingly,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gap and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文章引用:孙正阳.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以农村电商发展为例的共同富裕探索[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8): 296-30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82521

1. 引言

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在资源集聚、产业布局等方面占据优势,而农村则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外流等问题,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1]">">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多方面发展成果,实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机会的均等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打破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融合是关键。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新兴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重构了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催生了新业态和新模式。[2]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为农产品搭建了通往市场的桥梁,拓宽了销售渠道,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和创业机会。

但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和农村电商助力共同富裕的进程面临挑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电商的运营效率,人才短缺导致农村电商从业者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不足使农村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和稳定溢价。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乡融合以及农村电商的作用机制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丰富了相关理论,还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策略指导。

2. 数字经济与农村电商概述

2.1.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它具有创新性、开放性、普惠性、高渗透性等特征。[3]创新性体现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放性使得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更加便捷;普惠性意味着其服务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偏远农村地区;高渗透性则促进数字技术深入到各个产业和生活场景之中。

2.2. 农村电商的概念与模式

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搭建平台,实现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商品的在线交易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经济活动。其涵盖多种模式,包括B2B (企业对企业)模式,主要为农村生产者与城市批发商、加工企业等建立联系;B2C (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农村电商企业直接面向城市消费者销售产品;C2C (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农村个体农户通过网络平台自行销售农产品等,还有诸如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创新模式在农村地区蓬勃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局面。

3.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理论基础

3.1. 要素流动理论

在传统城乡格局下,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往往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要素流失严重。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要素流动的成本和门槛。[4]一方面,农村电商吸引了大量人才返乡创业,他们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知识以及资金,充实了农村发展的要素储备;另一方面,城市资本通过电商平台看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投资农村电商产业链,包括物流配送、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促进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通,优化了要素配置,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3.2. 产业关联理论

农村电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农村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等)以及第三产业(农村旅游、农村物流等)紧密相连。数字经济发展农村电商带动了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基础农业的规模扩大与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催生了农村电商物流、电商培训、电商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业,加强了农村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农村产业在数字经济助力下与城市产业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推动城乡产业融合,缩小城乡经济差距。[5]

4. 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4.1. 农村电商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9%,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158.9亿元,同比增长26.2%。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进一步增长至2.17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5.74%,同比增长3.6%,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1.99万亿元,占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91.7%,同比增长4.9%。到了2023年,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49万亿元和0.59万亿元,增速均快于网零总体。[6]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农村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动力。

4.2. 电商平台出台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淘宝推出“淘宝村”计划,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免费培训、技术支持、店铺运营指导及流量倾斜等优惠,助力培育大量专业电商经营主体,塑造众多农村电商品牌与特色产品,部分品牌还在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拼多多的“拼农货”平台和“扶贫助农”项目,有效带动农产品上行。拼多多官网在2018年的拼多多扶贫助农项目中指出,截至2018年底,累计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返乡,建立分布式中心直连贫困户,平台及新农人直连的农业生产者预计超700万人,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4.3. 农村电商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

一方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中间商加价,使农民能以更接近市场终端价的售价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显著增加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大量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工资性收入来源。从农产品采摘、分拣、包装,到电商店铺运营、客服,再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和农村妇女等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且可观的收入,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

4.4. 农村电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电商带动农村第一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促使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新型农业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满足电商销售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农村电商还带动农村物流、电商服务、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繁荣。物流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量大幅增加,纷纷加大物流网络建设和投入;电商培训、代运营、美工摄影等专业电商服务机构在农村地区应运而生,为农村电商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线上推广乡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前往农村旅游消费,进一步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5. 农村电商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

经济交流方面,城市消费者通过农村电商深入了解农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产品信息,满足消费需求;农村则借助电商平台接受城市先进的市场理念、消费观念和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产业与城市市场对接,实现城乡经济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7]文化交流方面,农村电商成为传播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农村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城市文化也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村文化创新与发展,增进城乡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城乡融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5.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过程中农村电商面临的挑战

5.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尽管农村网络覆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与城市相比,在网络速度稳定性、带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网络信号时有中断,影响了电商直播、线上交易等业务的流畅开展。例如,一些农村电商从业者在进行直播带货时,常常因为网络不稳定导致直播画面卡顿、声音延迟,甚至出现直播中断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降低了农民的销售效率和收益。

此外,网络带宽的不足也限制了农村电商在大数据处理、高清图片和视频上传等方面的能力,使得农村电商在与城市电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地区道路状况差、物流网点分布稀疏,冷链物流设施匮乏。这些因素导致农产品无法及时、高效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和销售成本。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缺乏冷链物流设施而变质、损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购买意愿。同时,物流网点的稀疏也导致配送时间延长,增加了物流成本,使得农村电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此外,农村物流配送的不及时还可能导致农产品错过最佳销售时机,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因此,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所在。

5.2. 人才短缺问题严峻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领域需要既懂农业生产、熟悉农产品特点,又掌握网络运营、市场营销和电商规则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农村地区长期发展滞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电商人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当地居民在电商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储备不足。许多农村电商从业者缺乏专业的电商运营知识,对店铺装修、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技能掌握有限,难以有效提升店铺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活动匮乏、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使得吸引和留住外部电商专业人才面临困难。城市地区通常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这对电商专业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导致许多电商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就业或创业。即使有部分人才愿意到农村发展,也可能会因为生活条件和职业环境的不适应而选择离开。

这种人才短缺的局面导致农村电商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运营管理水平有限。许多农村电商店铺在产品定位、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农村电商店铺在应对市场变化、解决技术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影响了店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一些农村电商店铺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缺乏有效的处理机制,导致客户流失;在产品推广方面,缺乏专业的营销策略,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因此,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提升从业者素质,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从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质的电商人才,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3. 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不足

在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生产模式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农产品生产大多呈现分散状态,多数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种植养殖,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具有灵活性,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在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达到电商平台对商品标准化的要求。电商平台作为一种高效的市场交易渠道,对商品的标准化程度有较高要求,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质量稳定、可预期的产品。

然而,当前农村农产品的生产现状与这一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进而限制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分散的生产模式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电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产标准化不足的制约。这种制约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上,还体现在市场交易效率的降低上。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质量检测和分级,这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此外,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消费者对农村电商产品的信任度降低,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8]此外,农村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品牌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农村电商品牌,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以低价销售,难以获取品牌溢价,不利于农村电商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城乡融合下的农村价值提升。

6.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基于农村电商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6.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举措。首先,需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网络信号覆盖,提升网络质量和稳定性。推进千兆光网和5G网络向偏远农村地区延伸,确保农村电商运营的网络环境稳定可靠,满足电商直播、高清图片和视频上传等业务需求。这不仅能提升农村电商的运营效率,还能为农村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整合邮政、供销、快递等物流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和保鲜度,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打通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村电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6.2. 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短缺是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依托农村本地教育资源,开展电商基础技能培训。许多农村地区虽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通过整合当地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等资源,可以为农民提供电商平台操作、店铺管理等基本技能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电商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如何开设网店、如何上传产品信息、如何进行线上交易等,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电商活动的能力。通过基础技能培训,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来源。其次,与高校和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定向培养农村电商高端运营人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师资力量。通过与这些机构合作,可以开设专门的农村电商专业课程,培养具备电商运营、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知识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提升农村电商的整体运营水平,还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战略规划。最后,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农村电商人才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吸引和留住电商人才面临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提高人才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方式,增强农村地区对电商人才的吸引力。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提高农村电商人才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电商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电商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9]

6.3.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为推动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产业兴旺,必须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抓起,提升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牵头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的农资使用、农事操作、质量检测等环节,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农产品生产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透明的产品信息,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还能帮助生产者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电商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挖掘农村农产品特色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推广。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农村电商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村电商产业竞争力。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还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市场份额。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村电商从业者开展品牌建设,帮助他们提升品牌意识和品牌运营能力。通过品牌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农村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7. 结论

数字经济为城乡融合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开辟了新的路径,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纽带,在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农村电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等措施,有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进一步深化城乡融合进程,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数字经济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态势,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举措,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均衡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成龙, 周宏, 张良.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路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31(1): 17-34.
[2] 王钺, 海鹏, 许晗.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县域创业活跃度[J]. 农村金融研究, 2025(5): 55-65.
[3] 孙志远.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J]. 中国流通经济, 2024, 38(5): 28-40.
[4] 郭馨梅, 郭金阳. 发展农村电商对乡村产业振兴影响研究——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调节效应的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4(6): 34-38+224.
[5] 张滢, 李昭熠. 数字化水平、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与农村经济韧性[J]. 农业经济, 2025(6): 127-129.
[6] 卫龙宝, 许王芳, 方露.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份数字农业报告解读[J]. 大数据时代, 2022(10): 6-15.
[7] 金文成, 王霞, 何安华.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经验、挑战及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 2025(2): 4-14.
[8] 王萍萍, 曹芷畅, 黄卓, 等. 农村电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考察[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5, 46(3): 125-132.
[9] 陈永蓉. 数字金融要素配置与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2):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