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通货膨胀视角下新兴程度副词“巨”的使用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the Emerging Degree Adverb “J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Inflation
摘要: 文章以新兴程度副词“巨”为研究对象,以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考察“巨”的句法分布与语义特征,并从语言通货膨胀视角探讨其流行机制。研究发现,“巨”具有灵活的句法组合能力,可修饰形容词、动词及部分名词,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高频出现,表达强烈主观评价;其语义以程度强化为核心,兼具褒贬兼容性,否定式“巨不X”突显极端负面情绪。其引发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由使用者求新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及语言系统内部调节机制共同推动:使用者追求新颖表达以弥补传统程度副词的语义磨损,网络社交加速其扩散,语言系统通过叠加形式等创新维持表达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erging degree adverb “Ju” based on corpus analysis from the BCC corpus, investigating its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semantic features while exploring its popularity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infl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Ju” exhibits flexible syntactic combinability, modifying adjectives, verbs, and certain nouns, frequently appearing in declarative and exclamatory sentences to convey strong subjective evaluations. Its semantic core lies in degree intensification, with compatibility for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notations, while the negative form “Ju bu X” highlights extreme negative emotions. The linguistic inflation phenomenon triggered by “Ju” is driven by users’ pursuit of novelty, sociocultural factors, and internal linguistic regulation mechanisms: users seek innovative expressions to compensate for the semantic erosion of traditional degree adverbs, online socialization accelerates its diffusion, and the linguistic system maintains expressive effectiveness through innovations like stacked forms.
文章引用:周可歆. 语言通货膨胀视角下新兴程度副词“巨”的使用探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8): 197-20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8821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各种社交媒介中,语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演变,大量的新兴程度副词应运而生,如“超”“巨”“暴”“神”“无敌”等。其中,“巨”因简洁且极具感染力的特点,迅速在年轻群体的日常用语以及网络社交场景中走红,例如:

(1) 我到家了,多照片要整理。(微博2022.02.26)

(2) 意外发现了让底妆服帖的妆前。(小红书2020.05.30)

(3) 近又见一本“戏说”《三国演义》的书,把张飞写成为穿开裆裤专放响臭屁的家伙。(文汇报2003.09.11)

在以上例子中,“巨”不但有着强化程度的语法功能,同时也彰显出当下人们的情感态度和语言使用习惯。文章将深入探讨新兴程度副词的“巨”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独特表现,着眼于以“巨”为代表的新兴程度表达所引发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并尝试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动因和机制。

研究基于语料分析法,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进行随机抽取,共获取3万条语料,经筛选后发现其中有效语料为548条。文中除个别语料外,均来自于BCC语料库,通过对这些语料的研究,力求全面且准确地揭示“巨”的语言奥秘。

2. 研究现状

程度副词是一类用于表达程度、强度或强调性的副词。张谊生认为程度副词属于限制性副词中的一类成员,隶属于封闭的集合[1]。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媒介的发展,有许多新兴程度副词开始涌现,打破了此前的封闭集合,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表现出丰富的语法化进程和多样的表达功能。

学界对新兴程度副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多集中于新兴程度副词的成因研究。如周娟将“暴”“狂”“巨”“超”“奇”等归纳为“暴”类副词,认为“暴”类副词的形成基础在于,“暴”类语素具有【+属性】的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程度高】的语义特征[2];蔡冰采用定量法及实验法对新兴程度副词“狂”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考察[3]。张国艳则表示近年来“小”的副词化发展有着增强之势[4]。唐贤清、陈丽基于“死”这个程度补语的时间发展,研究了“死”的程度意义的获取方式以及程度副词的形成过程[5]。此外,还有学者对新兴程度副词“果断”“真心”“怒”“如此”“严重”进行了相关专项研究[6]-[10]

其次,也有许多关于新兴程度副词的功能研究,如周娟指出“暴”类副词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可以清晰地展示细节、突出程度,并且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情绪反应[2]。王思逸认为与其他程度副词一样,新兴程度副词“超”“巨”可修饰形容词(A/AP)、动词(V)及部分动词性短语(VP)等,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超”“巨”还可以修饰名词(N) [11]。张寒冰、刘思洋提出当“怒”做程度副词后接动词时有三种情况,即“怒” + 消极动词/中性动词/积极动词,除此之外,“怒”后还可接形容词[8]。王莹莹、袁自坤提出和普通程度副词相较,“如此”具有非完句效应,在表达上更书面化,凸显言者的主观意愿与情态[9]

其中,具体到新兴程度副词“巨”,现有研究大多将“巨”与其他词“暴、恶、狂、超”等归为“暴”类新兴程度副词,对其组合功能、形成基础和语用价值、发展趋势等进行考察[2] [11]-[13]。单独对“巨”的新兴用法进行专题考察的还较少,如许念一把“巨”分为“巨1、巨2”做了定性研究,指出“巨2”是绝对、主观程度副词[14]。张凯倩对“巨X”做了详细探究,分析“巨”的引申过程及在此结构中“巨”的两种用法[15]。陈镜羽将“巨XX”的新兴用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传播情况、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形成机制和表达功用方面进行探讨[16]

可见,当前学界对新兴程度副词多聚焦个案描写,对“巨”这个典型新兴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分析相对比较粗浅,缺乏精细化分析。本研究将通过对“巨”的深入系统研究,分析其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揭示新兴程度副词在汉语程度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并探讨语言通货膨胀现象背后的动因和机制。

3. “巨”的句法功能

3.1. 句子功能分析

“巨”能在多种句型中广泛使用,由于“巨”在句法功能上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与评价性,所以其常选择传递信息的感叹句或陈述句,在陈述句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事实或状态,如:

(4) 里面有超级超级超级多的玩具,不过我只拍了多的奥特曼。(BCC语料库)

(5) 今天的网络卡,什么情况。(BCC语料库)

在感叹句中,“巨”多用来加强语气,凸显情感,如:

(6) 历时6年啊,各种跳票!各种延期!坑啊,有木有!(BCC语料库)

(7) 毕业采集头像那个照片真的是丑无比啊!发型真的很重要啊!(BCC语料库)

此外,“巨”也能用于疑问句中,但使用频率较低,在所搜集的548条有用语料中仅有3条疑问句,且都不是索取信息式的真性疑问句,如:

(8) 地坛庙会是不是人多啊?(BCC语料库)

(9) 是不是丑无比?(BCC语料库)

(10) 为什么二油炼会亏?(BCC语料库)

“巨X”基本上与祈使句互斥,祈使句一般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等,通常强调的是动作或行为的要求,而“巨X”主要是用于描述事物的程度,侧重于对状态或性质的表达,与祈使句的功能和语义侧重点不太相符。

3.2. 句法位置分布

在网络用语与日常交流中,“巨X”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常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

(11) 生病的小孩子受罪,太可怜了!(BCC语料库)

(12) 一大堆可爱的动漫人物大合集,你认识几个呢?(BCC语料库)

(13) 他们鉴定过这些画,并一致认为……认为这份收藏总有一天会很有价值。(BCC语料库)

(14) 隔壁在听COCOLEE的演唱会专辑!声音开得大声!(BCC语料库)

“巨X”有时候还可以作为独立语使用,当“巨X”作为独立语使用时,在句子中的位置变化灵活,可置于句首、句中或句末,不与句子核心成分产生结构上的语法关系,但能够强化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如:

(15) 不爽,你有本事就走啊,讲得那么委屈。(BCC语料库)

(16) 有爱的涵哥和星弟八点多陪我出门,冷!(BCC语料库)

在这些例句中,说话者使用“巨X”作为独立语,能以更强烈的语气表达对事件或场景的态度。

3.3. 同现成分搭配

通过对有效语料的分析发现“巨”作为新兴程度副词,其搭配功能与传统程度副词基本一致。能够进入“巨X”中“X”位置的词主要是形容词、动词、少量名词及字母数字词,下面我们分别来探究这几类词进入该格式的情况。

第一,修饰形容词。通过对含“巨 + 形容词”语料的分析,发现“巨”能够修饰的形容词范围比较广泛,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巨多(20.43%)、巨冷(9.30%)、巨可爱(6.38%)等。其中多为性质形容词,如:

(17) 多电影,没几部想看的。(BCC语料库)

(18) 所有题型全覆盖,且每题分值都低啊!(BCC语料库)

根据已有研究,如周娟,何可认为新兴程度副词“巨”一般不用来修饰状态形容词[2] [17],然而以现有语料来看,这个组合形式的接受度大大增加了,近年来时有“巨”修饰状态形容词的例子:

(19) 吃饭吃着吃着就困这是咋回事啊,好痛苦。(BCC语料库)

之所以这种组合越来越被接受,是因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语义磨损,即“词语使用时的意义与词典义相比程度的弱化”[18]。一些词语想表达的程度或层次仅凭本身已经达不到,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或程度副词的修饰来表现。

第二,修饰动词。“巨”在修饰动词时,主要与心理动词、增减动词、能愿动词等进行组合,大部分心理动词如喜欢、讨厌、爱、害怕都可以被“巨”修饰,这种搭配可以强化主观感受,例如:

(20) 喜欢吴家刀削面的牛肚和豆腐皮,百吃不厌。(BCC语料库)

(21) 可是我讨厌这种感觉。(BCC语料库)

此外,“巨”还常与增减义的动词搭配,如“巨增”“巨减”“巨亏”,当这类词用在句子中时,通常是为了突出动作变化幅度和程度,在修饰经济数据或是事态发展时,能够使变化态势更加直观地呈现,如:

(22) 铁路系统转变观念,把春运期间客流量增看作是增运增收的大好时机,加强运输组织,积极拓展市场。(BCC语料库)

(23) 上半年中国酒业产销量减,效益下滑。(BCC语料库)

除了修饰心理动词和增减动词,“巨”也可以修饰表评价、意愿的能愿动词,表示被修饰成分的程度高,例如:

(24) 我把家里的金子都卖了去,现在会过日子,能公交的坚决不地铁!(BCC语料库)

此外,“巨”作为程度副词,还多用来修饰“像X”这个动词成分,用来强调事物的相似程度之高,例如:

(25) 亲,我前面坐这人像你,就头发比你多点!(BCC语料库)

第三,少量可修饰名词、字母或数字词。在网络语言的创新使用中,“巨”突破传统程度副词的修饰界限,出现了与部分名词、字母、数字词搭配的新用法,形成独特的语言现象。在名词搭配上,“巨”常以“巨 + 名词”结构表达对事物特征的夸张强调,该名词往往隐含某种属性。例如:

(26) 听从香港圣诞血拼回来的朋友推荐的几个白菜的折扣店,我已然按捺不住。(BCC语料库)

此例中,从字面看“白菜”本指蔬菜,但在“巨白菜”中,该名词被隐喻化处理,暗含“价格低廉”的属性,“巨”则进一步强化这一特征,使整体表达等同于“价格极其便宜”。而“巨”与字母、数字词的搭配可形成更具冲击力的表达。此类用法打破了传统语法规则,融合符号与新兴程度副词,有着网络语言追求新奇、简约的特点,例如:

(27) 我无比幼稚地想去海贼王的世界,一定high!(BCC语料库)

(28) 每一个2B的宠物背后都有一个2B的主人。(BCC语料库)

4. “巨”的语义特征

对现有语料进行精细化分析,发现“巨”的语义特征呈现出多维立体的面貌,既承载着对程度的极致强化,又表现出对情感色彩的灵活兼容,同时在语体风格与语义组合上也各具特色。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4.1. 强化程度,极致量级的语义凸显

“巨”作为广泛使用的新兴程度副词,其核心语义特征在于强化所修饰成分的程度,从而突显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性,通常用于描述超出寻常范围的程度传达了说话者对于所描述情境的强烈感受和情感色彩,为言辞赋予了更为鲜明和生动的特征,例如:

(29) 多人过来参加参观彩排跨年节目。(BCC语料库)

(30) 今天图书馆冷,冻死我了。(BCC语料库)

以上句子中的“巨多”“巨冷汗”突出了事物在数量、温度等方面远超常规的程度。与传统程度副词“很”“非常”相比,“巨”的程度强化更显夸张,情感色彩也更加强烈,这是其在语义上区别于传统副词的重要特征。

4.2. 褒贬兼容,多元态度的主观传递

通过语料深入分析发现,“巨”与褒贬义词搭配的现象十分多见,且在日常交际中广泛存在,使用频率较高,展现出了极强的兼容性。“巨”与褒义词进行搭配时,通常选择“可爱”“温柔”“单纯善良”等词汇,展现出说话者对事物的喜爱、赞赏等积极情感,如:

(31) 猫族崛起可爱的猫猫,喜欢拳击的童鞋看过来。(BCC语料库)

(32) 我遇到个开车温柔的司机。(BCC语料库)

(33) 那时特技粗糙情节简单但主人公都单纯善良。(BCC语料库)

同时,“巨”选择贬义词进行组合的情况也不少见,像“巨丑”“巨傻”“巨无情”等表达,能鲜明凸显说话者的厌恶、嫌弃等负面情绪,如:

(34) 那天看到一个丑的大叔开着一辆甲壳虫。(BCC语料库)

(35) 整理邮箱觉得自己以前傻,怎么能那样呢?(BCC语料库)

(36) 爱情就是互相摧残和折磨,我们像俩混蛋一样爱着,都无情变态。(BCC语料库)

“巨”与褒贬义词的高频搭配,充分体现了其在语义表达上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它能精准且高效地传递意图,成为了表达情感态度的重要语言手段。

4.3. 自然生动,口语风格的高度呈现

“巨”在口语表达中极为常见,所收集到的语料也多来自于微博等社交平台,因此形成了简洁、自然、生动的语义风格。在日常使用时,“巨”或“巨X”经常叠加使用,以增加其高程度义,如:

(37) 你真的是说的巨巨巨巨巨准,就是我昨天各种输钱。(BCC语料库)

(38) 冷的回家路,特遠特遠的長途車。(BCC语料库)

这一类型的表达比单个的“巨”或“巨X”更能表现说话者的情感态度,且颇具口语色彩,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

4.4. 否定搭配,负面语义的双重强化

通过所得语料分析,发现其中有35例“巨不X”的否定式用法,如:

(39) 光棍节不快乐,失恋三三没看成,想见的人也没看到。(BCC语料库)

(40) 睡得不好,做恶梦,睡不着,胃疼好难受。(BCC语料库)

(41) 今天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恶心的味儿,心情不爽。(BCC语料库)

“巨”与否定式搭配,会产生独特的语义效果。像“巨不快乐”“巨不好”这类表达,不是单纯的否定程度加深,而是把说话者的负面情绪推向极点。相比“很不快乐”,“巨不快乐”这种否定形式更能宣泄说话者的内心,在语义上着重突出否定的强烈程度,在特定语境中,能引起听话者对说话者负面情绪的共鸣。

5. 新兴程度副词通货膨胀现象的动因与机制

社会学家李安宅在其著作《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指出“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制币与其背后财富的不匹配而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19]”。新兴词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当其被高频使用且语义泛化时,我们认为便涉及到了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其表达效果就如同货币贬值一样被慢慢稀释。作为新兴程度副词被广泛使用的“巨”及其所引发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1. 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说话者挑选怎样的话语来表达自我,与其心理需求有着很大关系,其中追求表达效果的最大化是推动这一现象的重要动因。常用词语在高频使用后会失去新鲜感,在语言中使用者心理上发生语义磨损,因而人们常诉诸于烈度更大、情感浓度更强的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也促使人们创造、引进新的语言成分,创造新鲜的表达,实现对这种语用心理的满足。

传统的程度副词如“很”“非常”,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表达强度逐渐被大众习以为常,难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巨”这样的新兴程度副词,以其夸张的语义特征抓住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力,让表达更具感染力。例如在描述一件有趣的事情时,说“这个事情巨好玩”比“这个事情很好玩”更能传达出说话者内心的兴奋与激动。这种追求极致表达效果的心理,促使人们不断寻求和创造更具冲击力的词汇,从而加速了新兴程度副词的传播,引发语言通货膨胀。

5.2. 社会文化因素

网络的快速传播是致使语言膨胀的关键因素,从社交角度看,膨胀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工具。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交谈,主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无法配合表情、动作等进行交际,这时人们就会采用一些新颖的、更能表达态度的词汇进行表达。

同时跟随群体的趋同心理,使得本来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的人被同化,以此融入群体,不被群体隔离在外。比如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大量博主使用新兴程度副词“巨”来推荐产品、分享生活,形成语言模因,吸引众多粉丝模仿,进而广泛传播。随着使用人数增多,“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宽泛,“巨”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语义逐渐泛化,表达效果被稀释,就像货币贬值一样,出现了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5.3. 语言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

语言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对语言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词汇的语义会发生变化,程度副词也不例外。“巨”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其语义所表达的程度会逐渐被弱化,这就是语义磨损。当人们最初使用“巨”时,它传达出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程度,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大家对其程度的感知逐渐麻木,为了达到原本想要表达的强烈程度,人们就会使用更多新兴的、更具冲击力的词汇,或者进一步强化“巨”的使用方式,如“巨巨巨……”“巨X巨X”这种叠加形式。

从语言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语言系统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和使用者的需求。新兴程度副词的出现和流行,打破了原有的语言平衡,为了重新达到平衡,语言系统会对这些新兴词汇进行吸收、整合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词汇可能会因为过度使用导致语义泛化,成为语言通货膨胀的一部分,而“巨”正是在这样的语言系统调节过程中,经历了语义的变化和使用频率的变化,在语言通货膨胀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6. 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态中,新兴程度副词“巨”的使用体现了当代汉语演变的动态特征。研究以新兴程度副词“巨”为对象,系统考察了其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并结合语言通货膨胀理论探讨其形成及使用的动因和机制。研究发现,“巨”在句法上具有高度灵活性,可广泛修饰形容词、动词及部分名词性成分,在陈述句与感叹句中高频出现,凸显强烈的主观评价色彩;“巨”在语义上以程度强化为核心功能,兼具褒贬兼容性,其否定式“巨不X”将说话者的负面情绪推向极致。这些特征使其成为网络时代情感表达的高效载体,从而取代一部分传统程度副词。“巨”的流行与泛化本质上是语言通货膨胀现象的典型反映。从使用者心理看,是对传统程度副词(如“很”“非常”)语义磨损的补偿性替代,反映了说话者的求新求异心理;从社会文化看,网络交际的文本特征与群体趋同压力加速了其传播;从语言内部看,语义磨损与动态平衡机制又迫使新兴表达不断自我革新,如“巨巨巨准”等叠加形式正是这种调节的产物。

“巨”的流行反映出语言系统在交际需求与表达效果间的动态平衡。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单个新兴副词“巨”的认识,也为理解网络语境下语言通货膨胀的运作机制提供了依据。未来可进一步追踪其历时演变轨迹,或对比同类新兴副词(如“暴”“狂”)的语义竞争关系,以更全面把握汉语程度副词的演变机制。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23B0317)《基于事件表达的新兴程度副词言语个性和语言共性互动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周娟. “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 修辞学习, 2006(6): 45-48.
[3] 蔡冰. 新兴程度副词“狂”的语法化程度[J]. 语言科学, 2010, 9(6): 599-606.
[4] 张国艳. 程度副词“小”正流行[J]. 编辑之友, 2011(9): 83-85.
[5] 唐贤清, 陈丽. “死”作程度补语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 语言研究, 2011, 31(3): 79-85.
[6] 方艳. 网络语言中“果断”的副词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2): 216-222.
[7] 梁永红. 网络新词“真心”的语法化[J]. 汉语学习, 2019(1): 94-101.
[8] 张寒冰, 刘思洋. “怒赞”不“怒” [J]. 语文建设, 2020(4): 74-75.
[9] 王莹莹, 袁自坤.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及其语法化历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2(5): 142-148.
[10] 罗耀华, 贺黎. “严重”的副词化及其虚化机制[J]. 汉语学报, 2024(4): 92-104.
[11] 王思逸. 新兴程度副词“超” “巨”的功能用法及语义特征[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6): 86-91.
[12] 赵芳. 试论当代新兴的程度副词“巨、恶、狂、超、暴” [J]. 海外华文教育, 2006(4): 64-70, 28.
[13] 胡丽珍. 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 [J]. 修辞学习, 2008(3): 79-80.
[14] 许念一. 现代汉语中“巨”字的定性研究[J]. 理论月刊, 2014(8): 68-71.
[15] 张凯倩. “巨X”格式探究[J]. 现代语文, 2019(2): 150-154.
[16] 陈镜羽. “巨XX”结构传播及功能探析[J]. 今古文创, 2023(13): 131-133.
[17] 何可. “暴”类程度副词的语法化机制及组合功能[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18] 黄启哲. 动辄多字叠用, 是“语义磨损”还是“语言通货膨胀”? [N]. 文汇报, 2021-08-16(001).
[19] 李安宅. 论语言的通货膨胀[J]. 文化先锋, 1946, 5(1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