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期常见病,部分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存在脑功能障碍、认知缺陷等情况,从而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意志以及活动功能,给患儿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可导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儿症出现死亡的情况[1]。针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需要通过对其脑电波进行监测来判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脑电图得到了不断创新,其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就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核磁共振(MRI)的应用价值更高[2]。因此,为了探索振幅整合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自我院新生儿科2023年12月~2024年11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时取同期医院新生儿科诞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儿入院后48小时内aEEG检查结果、Burdjalov评分数值及出院前颅脑MRI检查结果,对比三组患儿的监测结果,为临床上监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情提供参考。
2. 治疗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自我院新生儿科2023年12月~2024年11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医院新生儿科诞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组:参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诊断标准,根据入院时日龄及血清总胆红素值,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普通组、重度组。1) 普通组:256 μmol/L ≤ TSB < 342 μmo1/L;2) 重度组:TSB ≥ 342 μmol/L。该项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及药事委员会的同意,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分组后,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Table 1. Basic data of three groups of pediatric patients [(
, n (%)]
表1. 三组患儿的基础资料[(
, n (%)]
项目 |
例数 |
性别 |
出生体重(kg) |
分娩方式 |
羊水情况 |
男 |
女 |
顺产 |
剖宫产 |
正常 |
异常 |
对照组 |
30 |
16 |
14 |
3.03 ± 0.45 |
21 |
9 |
20 |
10 |
普通组 |
38 |
20 |
18 |
3.08 ± 0.42 |
22 |
16 |
27 |
11 |
重度组 |
24 |
13 |
11 |
3.01 ± 0.44 |
16 |
8 |
15 |
9 |
χ2/t |
|
0.672 |
0.782 |
0.553 |
0.452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2.1.1. 纳入标准
① 37 w ≤ 胎龄 < 42 w,② 日龄 ≤ 28 d,③ 2.5 kg ≤ 出生体重 < 4.0 kg,④ TSB ≥ 256 μmo1/L并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⑤ 未在外院治疗,⑥ aEEG监测前未使用镇静、抗癫痫药物。
2.1.2. 排除标准
排除以下任一情况:① 罹患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严重颅内出血、低血糖综合征等患儿,② 存在先天性发育畸形和(或)有遗传代谢性疾病,③ 住院期间死亡或自动出院、转院者,④ 资料不完整或患儿监护人不同意。
2.2. 方法
对比这三组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在入院后48小时内aEEG检查结果、Burdjalov评分数值及出院前颅脑MRI检查结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2.1. aEEG
对纳入研究对象在入院48 h内进行aEEG监测,连续监测4 h,观察波形特点,分析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上边界及下边界振幅和带宽、痫样放电和爆发间期、爆发次数,遵循国际10/20系统对电极进行放置,采用4通道将记录电极可以选择放置在F3、F4、P3、P4、GND、REF等位置,调节阻抗 < 20 kΩ,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监护中的视频及常规EEG (记录期间对喂奶、更换尿布、静脉注射药物等操作进行记录),再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
2.2.2. MRI
采用核磁共振检查,采用我院核磁共振室的Philips Achieva 1.5 T核磁共振仪器,由新生儿科医生转运至MRI室检查,检查时保持患儿安静状态,扫描参数设置:T1WI/IR、T2WI/FSE横轴位和T1WI/IR矢轴位,T1WI,T1为750 ms,T2WI,TR为4000 ms~4500 ms。
2.3. 观察指标
2.3.1. 相关指标
入院后入院当天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水平:9 U/L~5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0 U/L~69 U/L)、血清总胆红素(TSB) (正常水平:0.2 mg/dL~12.9 mg/dL)、血清白蛋白(ALB) (正常水平:26 g/L~40 g/L)与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比值(BAMR)水平的检测。
2.3.2. aEEG和MRI的诊断结果
aEEG异常率评估:依据相关的办法[3],对aEEG的图形进行评估,由2名振幅整合脑电图读图资质的医生进行盲判读法。对aEEG图形结果进行评分,神经电生理中心医师做质控,对分数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得分在0以上则为异常。
MRI异常:两名主治医师分别对受试者的MRI图片进行阅片,对基底节区域的图片进行观察,与周围大脑皮质信号进行对比,判断信号有无升高,对有异议的病例经讨论后取得一致意见。对存在异常的图片进行统计,计算异常率。
2.3.3. 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结果
随访及资料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患儿生后6个月时需返院进行问病查体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CDCC中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
1) 智力发育指数(MDI):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育水平。发育指数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10~119分为中上,90~109分为中等智力,80~89分为中下,70~79分为临界状态,69分以下为智力缺陷。
2)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估儿童的精细和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发育指数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10~119分为中上,90~109分为中等,80~89分为中下,70~79分为边缘障碍,69分以下为心理运动发育障碍。
3) 预后评价:在患儿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活动,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对患儿进行预后测评,评分越高,提示患儿智能发育越良好。
2.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描述,组间对比行LSD-t检验,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各组患儿相关指标评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重度组患儿ALT、AST、TSB的水平高于普通组和健康对照组患儿的水平(P < 0.05);重度组患儿ALB的水平低于普通组和健康对照组患儿的水平(P < 0.05);重度组患儿BAMR的值高于普通组和健康对照组患儿的值(P < 0.05)。
Table 2.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analysis of relevant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pediatric patients [(
)]
表2. 各组患儿相关指标评估分析比较[(
)]
组别 |
ALT (U/L) |
AST (U/L) |
TSB (mg/dL) |
ALB (g/L) |
BAMR |
对照组 |
22.78 ± 1.53 |
31.23 ± 4.78 |
11.01 ± 0.21 |
35.78 ± 5.34 |
3.12 ± 0.12 |
普通组 |
23.93 ± 0.95 |
43.92 ± 5.34 |
18.93 ± 1.95 |
35.78 ± 5.34 |
5.02 ± 0.15 |
重度组 |
47.39 ± 6.01 |
78.85 ± 8.06 |
21.39 ± 2.01 |
24.78 ± 4.06 |
6.01 ± 0.31 |
t |
5.672 |
6.632 |
7.892 |
5.045 |
4.782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2. MRI和aEEG检测下三组患儿的TSB水平比较
从检测结果来看(见表3),aEEG检测下三组患儿的TSB诊断水平更接近标准TSB检测的结果。
Table 3. Comparison of TSB levels between three groups of pediatric patients detected by MRI and aEEG [(
)]
表3. MRI和aEEG检测下三组患儿的TSB水平比较[(
)]
组别 |
标准TSB (mg/dL) |
MRI |
aEEG |
对照组 |
11.01 ± 0.21 |
13.78 ± 1.12 |
12.43 ± 0.54 |
普通组 |
18.93 ± 1.95 |
15.78 ± 1.01 |
17.67 ± 1.56 |
重度组 |
21.39 ± 2.01 |
19.32 ± 1.67 |
21.41 ± 1.89 |
t |
7.892 |
5.672 |
6.632 |
P |
<0.05 |
<0.05 |
<0.05 |
3.3. aEEG和MRI异常率对比
aEEG检测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的检测异常率(P < 0.05),两种技术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检测方面的准确度高于普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检测准确率(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abnormal rates between aEEG and MRI [%]
表4. aEEG和MRI异常率对比[%]
组别 |
aEEG检测异常率(%) |
MRI检测异常率(%) |
对照组 |
0/30 (0.00%) |
0/30 (0.00%) |
普通组 |
36/38 (94.74%) |
28/38 (73.68%) |
重度组 |
24/24 (100.00%) |
20/24 (83.33%) |
t |
5.672 |
6.632 |
P |
<0.05 |
<0.05 |
3.4. 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与相关指标评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程度越严重,重度组患儿的MDI、PDI、CDCC评分越低,因此,aEEG评估结果与MDI、PDI、CDCC评分成反比相关。
Table 5. Comparison of aEEG grading with MDI, PDI, and CDCC scoring analysis [(
)/n]
表5. 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与MDI、PDI、CDCC评分分析比较[(
)/n]
组别 |
MDI评分 |
PDI评分 |
CDCC评分 |
对照组 |
101.11 ± 3.72 |
99.34 ± 1.67 |
91.11 ± 3.02 |
普通组 |
79.39 ± 2.01 |
75.85 ± 1.06 |
72.85 ± 2.67 |
重度组 |
72.82 ± 2.18 |
70.21 ± 1.01 |
67.32 ± 2.06 |
t |
5.672 |
6.632 |
5.045 |
P |
<0.05 |
<0.05 |
<0.05 |
4. 讨论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即使后期进行治疗,还是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儿发生残疾、植物人或者死亡[4]。因此,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进行早期的正确评估,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预后的关键。在核磁共振检测下,能够检测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变[5]。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先进的现代化影像学技术而开发的临床诊断技术,能够实现在微观层面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脊髓损伤情况的深入检测,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脊髓损伤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展开探索,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在患病后,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结构相关部位就会出现萎缩的情况,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下能够检测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出现灰质体积变小的情况,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下,能够检测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额中回、岛叶皮质等部位发生萎缩,同时这些部位与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和感觉等均有相关性。同时,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下,能够检测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部区域的显著网络部位发生了灰质改变的情况。因此,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头颅MRI检查技术进行诊断,能够对患儿的脑部疾病参数进行反映,通过MRI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患儿脑成熟程度的反映,可实现对患儿神经发育预后的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为临床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但是早产儿各项生命体征发育不完善,患儿出生后早期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同时还需要给予床旁呼吸机辅助治疗,进行头颅MRI检测的风险较大,同时扫描时间较久,导致MRI诊断存在局限性[6]。因此,探索更为灵活、安全、有效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方法,对于患儿来说非常重要。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单通道且耗时较短的脑电图监测技术,能够对常规脑电图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在早产儿脑电图检测方面具有操作方便、简单、不耗时等优点[7]。因此,为了探索aEEG成像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对比两者的监测结果,为临床上监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情提供参考。分析不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足月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aEEG结合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进行发育随访,结合6个月时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结果,以此评估早期aEEG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
在本次试验中,重度组患儿ALT、AST、TSB的水平高于普通组患儿的水平(P < 0.05);重度组患儿ALB的水平低于普通组患儿的水平(P < 0.05);重度组患儿BAMR的值高于普通组患儿的值(P < 0.05)。从检测结果来看,aEEG检测下三组患儿的TSB诊断水平更接近标准TSB检测的结果。aEEG检测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的检测异常率(P < 0.05),两种技术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检测方面的准确度高于普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检测准确率。在张维芳[8]的研究中指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aEEG进行检测,患儿脑电波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的新生儿(P < 0.05)。同时,在患儿患病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对患儿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的评估,结果显示,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程度越严重,重度组患儿的MDI、PDI、CDCC评分越低,因此,aEEG评估结果与MDI、PDI、CDCC评分成反比相关。由此可见,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LT、AST、TSB的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提升而升高,AL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提升而下降,病情越严重的患儿BAMR值也会增加。aEEG检测的准确度高于MRI。同时,根据aEEG评估结果对患儿6个月的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轻微患者神经发育水平的不同[9]。可见aEEG评估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同时,aEEG成像异常情况和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神经缺损情况密切相关,aEEG评估实现了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电波活动的监测,进而实现了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功能状态和疾病变化的监测,同时还实现了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评估[10]。究其原因在于,在MRI技术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功能发生改变。在MRI技术下,能够检测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双侧初级运动感觉皮质、双侧小脑、右侧额眶皮质神经活动均有所改变,同时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区和双侧海马连接出现异常,提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功能发生改变,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知功能出现损害。但是MRI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在早产儿病房的应用价值不高。而通过aEEG评估能够实现持续的且动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进而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判断,实现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用药指导,评估预后的目的,因此,aEEG评估是监测和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疾病的最佳选择之一[11]。当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神经电生理出现异常变化情况后,会在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组织ATP水平降低之间发生,在临床上尚未明确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功能缺损时,则可通过aEEG评估来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情况进行判断[12]。
综上所述,使用aEEG评估和MRI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神经功能监测,aEEG评估技术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准确了解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情况,判断严重程度,对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相较于常规单一的MRI检查的准确率更高。能够实现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缺损情况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同时评估预后,避免误诊、漏诊、意外等情况出现,进而减轻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经济负担,延长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生命周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
2023年义乌市第二批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