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ChatGPT等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ChatGPT凭借针对性、多样性和即时性语言处理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最大化实现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支持,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和写作能力等。ChatGPT的使用在教学中文化差异理解、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师对技术的接受程度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中亟需在教师培训、技术整合、文化适应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ools such as ChatGPT are being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hatGPT, with its targeted, diversified, and instantaneous language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maximises the personalised support provided to learner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writing ability, etc. The use of ChatGPT in education raises issues that cannot be overlooked,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accuracy of generated content, and teachers’ acceptance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particularly in writing instruction, continuous efforts in teacher train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are urgently needed to steadily improve instructional quality.
1. 引言
ChatGPT是2022年11月美国Open AI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基于既有文本语料预训练,借助语言算法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应用自然语言输出答案,实现对话方式的人机交互,包括语言翻译、信息咨询、策划方案、撰写文章等等([1]: p. 91)。其迅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也面临着ChatGPT的影响,当前国内对于ChatGPT在写作教学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ChatGPT对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有积极影响,可以发挥其在处理语言方面优势,如刘利认为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机遇,应当把它作为服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有益工具[2]。李佐文提到ChatGPT的强大功能能辅助学习者在海量数据中学习语言规律[3]。许多专家学者认为ChatGPT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方面,其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背景知识、生成课文、生成词汇、对生词进行注释[4]。二是用ChatGPT进行写作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文本生成具有局限性[5]、个人信息安全风险[6]、师生过度依赖技术[7]等方面。三是汉语教师角色问题,教师在用ChatGPT进行写作教学时,有学者提出教师要适应ChatGPT带来的便利,推动因材施教的理想成为现实[4]。面对这些风险,必须防止滥用ChatGPT,辩证看待其带来的作用,发挥其在国际中文写作教学的优势。有学者提到利用ChatGPT进行写作教学,弥补课堂语言学习输入和训练量,也为国际中文智慧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案[4]。
ChatGPT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确实为教学工具的创新带来了显著便利,提升语言输出的流畅性和语法准确性,拓宽学习者表达空间。但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在认知加工、文化理解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尤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汉语作为目标语不仅语言结构复杂,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交际规范,这使得ChatGPT应用要解决语言层面教学需求,也要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能力,实现工具辅助与能力培养的平衡,成为当前亟需深入探讨的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国际中文教育语境下的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是文化认知和跨文化表达能力培养,因此需要探讨ChatGPT如何在多元文化、多语言背景下发挥“桥梁”作用,助力学习者用中文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虽为ChatGPT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在回应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语言、文化与认知的多重挑战方面仍显不足,未来需在理论深化、实证拓展与教学创新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融合。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文以ChatGPT为视角,研究ChatGPT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反思。
2. ChatGPT释义及对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意义
ChatGPT全称为聊天式生成性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个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和生成预训练技术的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对超大型文本语料训练获得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同时引入基于人类偏好的强化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建模[3]。ChatGPT通过大量人工标注文本数据强化学习训练,能理解书面提示信息并自动生成连贯、自然的文本[8]。ChatGPT代替人类完成写作、对话、编程、创作等主要日常工作,在人类训练下变得比之前更加“聪明”,甚至被训练得比人类更加“聪明”[9]。ChatGPT将人工智能写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应用中,ChatGPT的资源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一是优化教学设计。ChatGPT可以通过分析教师所输入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教师提供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等[10]。ChatGPT自动撰写的教案草稿,有效节约了教师备课的时间成本[7]。教师依据学习者汉语水平向ChatGPT发送指令,系统将自动生成符合其语言能力且易于理解的写作材料,实现差异化教学。根据标准化写作范例,辅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结构特征与规范表达,为其书面表达建立认知框架,基于系统生成的题目,教师通过拆解范文、搭建框架等方式引导学习者进行写作训练,根据同一主题下难度等级任务,教师向不同水平学习者分派写作任务,实现针对性能力提升。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实现人机智慧有效结合。还可针对特定写作环节向ChatGPT提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优化教学流程。课前ChatGPT协助教师完成备课,课中凭借实时知识更新机制,提取与当下写作主题相关内容,从当前信息来看,ChatGPT自称用人类互联网三分之二数据进行训练,并且还在持续增长[11]。所以其可以获取最前沿汉语知识,将当下写作主题资源迅速聚集,供师生使用。ChatGPT为师生互动提供分享平台,实时回答问题,增进课堂教学趣味性[12]。部分研究者借助ChatGPT实施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模式,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13]。课后自动生成本节课写作任务,基于ChatGPT情景模拟功能,教师可布置关于角色式写作、虚拟场景重建写作,为创新型写作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学习者具有越多的积极情绪、身份认同和问题识别能力,越有可能提升学习绩效[14]。这类沉浸式写作任务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积极性,更能通过语言建构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借助丰富资源,为学习者扩展学习资讯,形成完整写作教学闭环。
三是优化写作素材。基于ChatGPT庞大语料数据库资源,不仅能生成摘要、故事、教案、科研论文,还能生成场景[15]。学习者可借助其进行创作。在写作教学中,学习者会缺乏素材,“缺乏素材”并不是指学生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多数时候,学生并非没有生活或完全无话可写,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思维方法,不会转化、加工材料[16]。ChatGPT能根据学习者兴趣点、写作主题及写作需求,提供个性化写作大纲及指导意见,帮助学习者厘清写作思路。为不同写作任务生成具体建议,精准优化学习者文章表达。ChatGPT根据写作话题或关键词提供写作大纲或观点启示,有效减少出现相似性文本。
四是优化反馈模式。ChatGPT为学习者提供即时化反馈,在对话中可以及时指出并纠正学习者表达中存在的偏误,还针对性地给予学习者反馈[17]。学习者发送文章给ChatGPT时,通过分析写作内容指出文本错误。这种即时纠错机制有效缩短了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反馈延迟问题,使学习者能够及时修正语言错误,逐步掌握规范的汉语表达,训练其批判性思维[17]。相较于传统汉语写作课的群体化指导,ChatGPT个性化反馈系统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每位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不间断的过程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且ChatGPT这一机制具有高度互动性,能超越时空限制,在国际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赋能教育大背景下,其丰富功能在国际中文写作教学版块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文本生成能力辅助学习者快速构建作文框架,提供相关资料与创作灵感,改善语法表达和写作风格,有效激发学习者创造性思维,为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ChatGPT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应用现状反思
ChatGPT拥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学习者在海量数据中学习使用汉语,但也存在难题。如杰里米·韦斯曼(Jeremy Weissman)所说“ChatGPT是对教育的一场瘟疫”[18],而ChatGPT在给写作教学带来便利、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是ChatGPT部分信息不准确。ChatGPT的内容生成依赖在训练过程中收集大量数据,训练数据中隐含文化价值观区别,无法有效辨别虚假信息,通过生成内容形成隐性传播,对跨文化语境下汉语教学形成潜在挑战。其语料来源于新闻、网站、博客、社交媒体和书籍等渠道,数据中会包含未经严格审查的材料,如非官方网络文章或社交媒体文章,存在文本生成信息不准确情况。为了满足用户需求,ChatGPT甚至会提供无意义答案,使学习者对汉语产生误解。ChatGPT辅助教学须建立在师生能主动检查所生成内容的前提下。若对其输出内容全盘接受,会影响写作教学效果及削弱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是过度使用ChatGPT易产生抄袭行为,弱化学习者主动性。若学习者对ChatGPT使用形成过度依赖,极易消退学习者学习自主能动性[19]。部分学习者在写作时对汉语知识缺乏思考,直接使用ChatGPT生成的文本。大语言模型仍旧需要依靠现成数据生成中规中矩的“伪原创”作品,无法脱离已有文本数据进行创意写作[20]。被动接收知识会限制学习者对所学语言进行深入处理和内化能力,不利于其进行创造性写作,失去自己语言风格,形成标准化文本,导致汉语水平停滞不前。
三是ChatGPT缺乏语言与文化敏感性,汉语书面表达涉及词汇语法规范,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习俗。ChatGPT在处理文化层面问题存在局限性。缺少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深刻理解,生成的成语、俗语、谚语和典故等表达缺乏准确性。例如使用成语“刻舟求剑”,需理解其寓言渊源及隐喻适用范围,其从大规模样本中获得知识,无法像人一样具有道德价值判断,反馈内容可能具有攻击性、偏见、歧视,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这也不利于其真正理解中国[17]。在国际中文写作教学中,ChatGPT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持,但缺乏对中华文化语境深入理解,容易引发文化误读。例如,在描述“中秋节”,ChatGPT生成文本将其简单类比为“类似于美国的感恩节”,忽略中秋节强调“团圆”“思乡”等独特文化内涵。这种简化类比不便于理解,削弱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深度的认知。此外,ChatGPT在语用风格迁移上也存在偏差。例如,学生撰写中文商务邮件,照搬英语寒暄语句“希望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快乐”,在中文语境下不正式,与商务写作讲求简洁、礼貌风格不符。这反映出ChatGPT在跨语种语境下,难以准确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用差异。
四是挑战传统教师地位,降低教师信任度。ChatGPT丰富功能特性表现替代人类部分智力劳动。其知识储备超过大部分传统汉语教师,在传统写作教学课堂,教师是知识传播主体,而在ChatGPT辅助新型汉语写作课中,学习者知识获取变得容易,教师具有可被替代风险。且ChatGPT没有人类思维,可能过度生成或生成不足。当ChatGPT生成与教师相反观点时,若学习者不具备较强辨别能力,会降低教师信任度。这离不开教师及教育环境引导与辅助,任何技术参与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国际中文教学正处于与数字时代接洽路口,正视ChatGPT等新技术对写作教学带来的危机与挑战,识别其潜在风险,增强安全意识,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
4. ChatGPT应用国际中文写作教学策略
ChatGPT辅助教育存在有待完善之处,但能迅速适应国际中文教育写作需求并持续发展,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趋势下,ChatGPT等工具正深度进入教学场景,实现其技术价值的关键在于理性使用,避免依赖技术。如何规避ChatGPT刻板不足,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赋能国际中文写作教学,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是教学范式转型,ChatGPT在学习者知识学习方面展现巨大效能,知识学习变得更系统、更贴近学生(个性化)、更高效[21]。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主题(小组讨论、主题式学习等),激发学习者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把知识传授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导向的培育模式,将传统写作课堂与智能工具相结合,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写作。ChatGPT看起来全能,也只是合成现有知识,并不具有真正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写作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发挥创新优势,激发创作意识。
二是掌握基础智能技术,师生应理性看待教学工具,积极拥抱智能时代。使用智能工具在未来写作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写作适当使用工具,培养其利用智能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学习更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技术。学习者适当使用智能技术辅助写作,合理使用其提供的大纲或思路,提升自我判断意识以及写作能力。
三是学习模式转型,通过智能工具有效纠音,以及随时随地进行汉语写作。ChatGPT根据不同学习者指令与回复习惯给出不同回应方式,学习者可以要求它以不同声音和语言进行回复。学习者反复模仿练习,及时纠正自己发音错误,在听说方面取得进步。借助移动设备和AI技术,汉语学习将在非课堂环境下进行汉语写作练习,课程形态变为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22],这一趋势缩短了全球汉语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化发展,使汉语学习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国家。
四是强化伦理与数据安全。ChatGPT辅助写作教学潜藏多重风险:学习者尚缺乏必要甄别能力,模型输出可能泄露敏感信息,亦会引发认知偏差与伦理争议。国际中文教育在提升效能的同时,须同步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隐患。这要求教师由传统授课者转型为具备数字素养的“认知引导者”,通过人机协同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实时引导学习者质疑、辨析并主动验证生成内容,确保技术与伦理双线并进。教师是教育伦理构建的核心主体,其人格力量和魅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育伦理规范框架建设过程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职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是构成优质教育的核心。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自觉践行职业伦理道德,将其引入写作教学中,人工智能虽具有技术优势,但缺少人类特有的自主判断能力。具备伦理判断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做出恰当伦理决策,从而在智能时代维系教育人文本质。
ChatGPT在智能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AI技术与语言教育的深度融合,尤其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展现了重要意义。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23]。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用科技创新引领教育进步决心和信心。在应对新技术浪潮时,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应实现技术与专业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写作创新思维的学习者。
基金项目
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OBE理念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现状与培养路径”(编号:XJG-20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