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着力构建以“四大板块、四大方向”为核心的4 * 4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工程机械制造作为湖南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总量27.6%。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在内的一系列减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我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湖南省自2019年起相继出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方案》《重点产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细则》等专项减税政策,形成“普惠 + 定向”的政策组合拳。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减税规模达217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引发学界关注。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减税政策的宏观经济增长效应,或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税负测算,对产业体系建构与税收政策的协同机制缺乏深度解构。特别是在工程机械这类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减税政策如何通过“成本补偿–研发投入–价值链攀升”的传导链条产生乘数效应?减税政策对工程机械产业体系产生了多大实际落地效果?从减税政策对工程机械企业产生的乘数效应进行精准评估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湖南省85家工程机械企业2016~2022年面板数据,揭示结构性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对减税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2. 文献综述
(一) 现代产业体系与减税政策的理论研究
已有文献在现代产业体系视角下与减税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减税政策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影响,主要关键词有;增值税优惠政策、政策组合与税制设计以及税负结构等关键词。增值税方面,已有文献认为税收优惠应倾向高端制造业。姜明耀(2022) [1]认为需要发挥好税收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化解加大特定产业税收优惠力度与坚持增值税中性原则之间的矛盾。将简并增值税税率的改革红利优先让渡给制造业,对税负相对偏高的制造业适用即征即退政策,助力产业间深度融合。Bai C (2021) [2]认为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型。政策组合与税制设计方面,已有文献普遍支持优化主体税种组合,税制改革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冯俏彬(2018) [3]认为建设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不能单纯依靠各类选择性优惠政策,应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基本制度并深化税制改革,具体为打造“中性”良税增值税,定位消费税为增值税“调节税种”,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研究数字经济税收政策。行业税负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导向化以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姚东旻、王艺霏、褚昱辰(2023) [4]从税率差异上指出产业中心度与增加值存在“倒挂”现象,核心产业呈现出“高中心度、高税负、低增加值”的特点,提出减轻现代产业税负、调整产业税负结构的优化路径。
(二) 减税政策作用及成效的研究
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对中国减税政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近几年国内对减税政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减税政策的作用、减税政策效果研究等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减税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李旭红等人(2020) [5]学者则指出,普遍优惠的减税策略对小型微型企业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能有效减少初创或相对弱势企业的税收压力,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抵抗力。吴辉航等人(2017) [6]认为减税和企业生产率正相关,减税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并能向市场传达乐观的信号,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杨青等人(2022) [7]借助Tobit模型探究了税费负担对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影响。邢丽、梁季、施文泼等(2021) [8]组成税费评估调研组,在调研浙江、四川、海南3省情况的基础上,评估减税政策在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作用效果,认为2020年各地执行减税政策后,宏观税负和企业税费负担下降幅度大,政策在支持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重点物资保障、助力保市场主体和居民就业、促进投资和消费企稳复苏、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有积极作用。Maffini等(2016) [9]研究表明,由于税收返还政策的影响,对企业的投资率起到了显著提高的作用。홍찬표(2019) [10]以2003~2010年间的345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降低企业税率能有效刺激投资增长。Jorgenson (1963) [11]对制造业与非制造业进行了区分,研究了1954年美国加速折旧法的经济影响,发现能够显著提升两类企业的固定资产净投资水平。
但是,也有学者发现减税政策实行中存在的问题。谭茜和陈丽丽(2020) [12]针对2019年两会以来国家实施的大规模减税,以制造业为研究样本,发现虽然实施了大规模减税,但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均值相比其他行业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对于制造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税率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三) 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减税政策效果评估
针对工程机械制造业减税政策效果的研究,不同学者的分析揭示了多维度的影响路径与政策优化方向。龚辉文(2015) [13]早期研究便指出,现行税制中重复征税问题与征管程序不合理性已构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障碍,其不仅推高企业成本,更抑制了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的培育。这一制度性矛盾为理解后续减税政策效果提供了基础框架。谢艳(2020) [14]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议价能力弱、财税合规意识不足等特征,其在增值税率下调过程中往往陷入“低售高进”的双重困境——终端产品降价压力与上游原料涨价压力并行,导致减税红利难以有效传导至中小微群体,反而加剧其生存压力。
税费优惠政策对行业的差异化影响在工程机械制造业体现得尤为显著。李亚杰和杨芷(2019) [15]通过行业数据发现,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显著提升了该领域企业的研发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这种正向激励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制造企业尤为突出。但袁育婷和杨水清(2019) [16]对税制结构的分析表明,当前制造业税收过度依赖流转税(占比超50%),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弱化,既不利于平衡企业税负,也削弱了税收对再投资的引导作用。徐伟(2022) [17]基于大规模税收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减免政策的效果呈现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其边际效益受企业规模、区域市场化程度及产业链位置等多重因素调节,这意味着政策设计需兼顾普惠性与精准性。
在增值税改革的具体实施层面,周燕春(2019) [18]强调税率调整需平衡“降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双重目标,通过渐进式改革平稳度过政策缓冲期。邓力平等人(2020) [19]的研究则深化了创新激励的异质性特征,指出税收减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高技术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这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微观作用机制参考。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判断,未来减税政策需构建“结构性调整 + 差异化实施 + 动态评估”的三维框架,既要以税制优化破解系统性障碍,也要通过精准施策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最终实现减税红利从“政策端”到“产业端”的有效传导。
3. 样本选择和指标设计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行业85家规模以上企业及重点税源企业为样本,覆盖长沙经开区等7个重点园区全产业链环节,采用分层抽样法按规模(大型/中型)和所有制(国有/民营)均衡选取,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6家龙头企业营收占行业62%,凸显行业代表性。样本筛选以2016~2023年完整财务数据及纳税信用B级以上为基准,整合电子税务局税收数据、企业年报及工信厅产业链信息交叉验证,动态纳入2023年再制造新政关联企业。重点追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再制造试点及高出口占比企业,同时通过行业协会数据补足中小企业信息短板,确保评估兼顾政策时效性与实践解释力。
(二) 税负指标体系的设计
税费负担测度是评估减税政策实施成效的基础环节,本文基于湖南省机械工程行业企业财务数据特征,构建了双维度的税负测量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两类指标构成:第一类是绝对量指标,包括企业实际税费支出规模指标,分别是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税种税收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第二类是相对量指标,包括税负结构及效益关联指标,分别是税收收入/GDP比值、亏损企业占比(企业数/亏损企业数)、营业收入利润率。通过绝对数值与相对比值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既反映样本企业税费支出的总量变化,又揭示其税负水平与经营效益的关联特征,为政策效果评估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
4. 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减税政策效果
基于湖南省总体税负情况,本文采取小口径税负计算湖南省税收负担率。自2016年起,湖南省开始大幅落实中央减税政策,因此本文讨论2016~2023年数据。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tax revenue and local GDP in Hunan Province
表1. 湖南省税收收入及地方生产总值基本情况
年份 |
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亿元) |
地方生产总值(亿元) |
地区税负情况 |
2016 |
1564.5862 |
30853.5 |
5.07% |
2017 |
1732.4188 |
33828.1 |
5.12% |
2018 |
1956.7356 |
36329.7 |
5.39% |
2019 |
2058.9076 |
39894.1 |
5.16% |
2020 |
2072.339 |
41542.6 |
4.99% |
2021 |
2264.3786 |
45713.5 |
4.95% |
2022 |
1979.0754 |
47558.6 |
4.16%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19年起减税政策力度开始增大,湖南省近5年税收负担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认为,湖南省近几年对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做出了较大努力,表现在数据上有一个明显的降低,政策效果较好。湖南省自2020年起税负率呈现加速下降趋势,这一变化与同期地方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此纳税周期内,湖南省通过出台针对工业企业的减税政策试行办法,显著降低了市场主体税负,尤其为工程机械行业释放了发展活力。2022年税收收入较2021年减少285.3亿元,但同期GDP逆势增长4.7%,表明减税政策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此外,湖南省经济的持续扩张2016~2023年GDP年均增速超6%为税负优化提供了基础,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Figure 1. Basic tax burden profile of Hunan Province, 2016~2022
图1. 2016~2022湖南省税负基本情况
(二) 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税收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通用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从2016年的24.4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1.38亿元,年均增速约18.5%。尽管税收绝对值增加,实际税负率可能显著下降。这表明企业通过减税政策节省的资金被用于扩大生产或技术升级,推动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专用设备制造业2022年税收收入从2021年的94.91亿元骤降至56.16亿元,降幅达40.8%。这一异常下降或与2022年加大减税力度直接相关,如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此外,由于针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不断调整,大量的湖南省内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表2)
Table 2. Tax revenue in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from 2016 to 2022
表2. 工程机械行业2016~2022年税收收入
年份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016 |
244739 |
368632 |
2017 |
277365 |
404046 |
2018 |
656536 |
595270 |
2019 |
751206 |
620878 |
2020 |
830809 |
750562 |
2021 |
857484 |
949083 |
2022 |
913807 |
561607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 市场微观主体减税情况
在评估行业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时,除了宏观行业环境分析,更需要关注政策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实际影响。本部分将基于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重点税源数据,具体分析企业层面的政策红利兑现情况。现有数据展示如下。
Table 3. Statistical indicators for the gene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Hunan Province
表3. 湖南省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统计指标
年份 |
企业数/亏损企业数(户) |
营业收入(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营业税金及附加(亿元) |
2018 |
875/78 |
1350.67 |
66.02 |
4.89% |
10.64 |
2019 |
907/77 |
1665.25 |
90.1 |
5.41% |
13.87 |
2020 |
959/85 |
1844.75 |
116.08 |
6.29% |
12.53 |
2021 |
1086/99 |
2714.25 |
168.09 |
6.19% |
16.42 |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
Table 4. Statistical indicators for the special-purpos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Hunan Province
表4. 湖南省规模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统计指标
年份 |
企业数/亏损企业数(户) |
营业收入(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营业税金及附加(亿元) |
2018 |
759/67 |
2644.38 |
170.9 |
6.45% |
21.02 |
2019 |
797/61 |
2741.01 |
286.91 |
10.47% |
20.61 |
2020 |
907/89 |
3604.39 |
432.57 |
12.00% |
22.37 |
2021 |
961/99 |
2251.92 |
179.32 |
7.96% |
16.97 |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
见表4,数据监测显示,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具体而言,通用设备制造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63.58亿元增量,较2018年基准值增长显著,利润总额同步攀升102.07亿元,展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而专用设备制造业受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叠加成本传导压力影响,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因此本研究采用2020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领域营业收入实现960.01亿元增长,同时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基准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凸显运营质量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规模与利润总额双增长的背景下,2021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仅维持2019年水平,同比增幅低于预期值15.2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印证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持续显效,具体包括:2016年以来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三级下调(17%→16%→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围(覆盖全制造业领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75%→100%)等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红利的深度释放,为工程机械行业年均18.7%的复合增长率提供了核心支撑,助推湖南省形成“三一重工 + 中联重科”的双龙头产业格局。
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湖南省统计年鉴面板数据展开分析。需特别说明的是,2022年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指标出现显著偏离趋势的异常值。202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数据的显著波动,主要源于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国内疫情反复(尤其华东供应链中断)严重扰乱生产秩序与物流;俄乌冲突推高全球能源及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增加企业成本;同时,房地产深度调整及基建资金到位延迟显著抑制了工程机械等终端需求。此外,当年夏季湖南省遭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也可能引发阶段性限电,进一步制约产能释放。该年数据异常更多反映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而非产业体系或政策本身的常态表现。
(四) 行业企业所得税税收情况
根据中国税务年鉴数据,将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作为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代表探究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减税效果,现将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展示见表5。
Table 5. Changes in enterprise income tax for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2016~2022
表5. 2016年~2022年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所得税变动情况
年份 |
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所得税(万元) |
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所得税(万元) |
行业税收收入合计(万元) |
企业所得税占比 |
2022年 |
52239 |
95176 |
1475414 |
9.99% |
2021年 |
75873 |
255315 |
1806567 |
18.33% |
2020年 |
58421 |
143649 |
1581271 |
12.78% |
2019年 |
39198 |
127772 |
1372084 |
12.17% |
2018年 |
35752 |
105631 |
1251806 |
11.29% |
2017年 |
30424 |
58994 |
825839 |
10.83% |
2016年 |
25649 |
49317 |
500650 |
14.97%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Table 6. Changes in enterprise income tax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2018~2020
表6. 2018~2020年湖南省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变动情况
年份 |
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万元) |
制造业总税收收入(万元) |
企业所得税占比 |
2022年 |
1540427 |
15198038 |
10.14% |
2021年 |
1809633 |
16031410 |
11.29% |
2020年 |
1658614 |
14697639 |
11.28% |
2019年 |
1421636 |
14322909 |
9.93% |
2018年 |
1349872 |
15028489 |
8.98% |
2017年 |
1021340 |
12531302 |
8.15% |
2016年 |
947024 |
12274782 |
7.72% |
通过观察上述两个表格2016年~2022年7年的情况(见表5、表6),发现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以及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占总税收收入比重呈增长趋势,且增长数据幅度偏缓慢,增速稳定,可以推测出减税政策的实行既保证了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的稳定,又符合整体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比较,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所得税税收占比比例高于制造业占总税收收入比重,由此可以得出制造业中工程机械行业所得税负担高于制造业产业整体负担的结论。
(五) 样本企业研发费用情况
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85家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与税费负担水平(实缴税费/营业收入)在2018~2023年间呈现显著变化,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
Table 7. Intensity data for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2018~2023
表7. 2018~2023年工程机械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数据
年份 |
研发投入强度(%) |
税费负担率(%)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
主要政策影响 |
2018 |
3.31 |
1.27 |
75% |
制造业增值税率下调至16% |
2019 |
4.04 |
1.08 |
75%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稳定 |
2020 |
4.64 |
1.22 |
75% |
公共卫生事件后减税降费政策加码 |
2021 |
5.08 |
0.85 |
100% (制造业) |
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
2022 |
6.31 |
0.68 |
100% |
留抵退税政策落地,行业税负大幅下降 |
2023 |
6.58 |
0.70 |
100% (全行业)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围至全行业 |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湖南统计年鉴。
通过上表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3.31%增长至2023年的6.58%,显著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2023年全国研发强度2.65%)。这一增长与政策激励密切相关,特别是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直接推动研发强度提升0.5个百分点。
行业整体税负率从2018年的1.27%降至2023年的0.7%,降幅达55.1%,主要受益于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2022年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后,税负率单年下降0.5个百分点。
5. 研究结论
(一) 总体税负逐年下降,减税效果明显
自2016减税政策大规模实施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税收收入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反应出了减税政策对该行业的大幅度支持,湖南省税负率从2016年的5.07%降至2022年的4.16%,尤其2020年后加速下降,与GDP稳步增长形成对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允许企业将研发费用按更高比例税前扣除。减少应税所得额,同时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空间进行产品升级和研发,推进企业转型升级,2016~2022年数据表明减税政策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显著效果。
(二) 营收利润双增长,税负维持原水平
湖南省规模以上专用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统计数据显示,在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营业税金及附加保持稳定,带动营业税金及附加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行业新增企业数量逐年攀升。这一系列指标表明,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湖南省减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行业复苏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税收结构性优化,政策扶持导向性强
结合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减税政策的综合实施情况,进一步分析企业所得税税收占比情况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是税收结构优化,政策精准性提升。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所得税占比的上升侧面表明该行业应税利润增速快于其它税种,减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释放盈利空间,提升所得税税基,同时也反映出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以及制造业的产业发展速度突出。其次对比数据可以发现工程机械行业所得税占比高于制造业整体,体现该行业高附加值的特性,符合湖南省减税政策以及“三高四新”战略对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扶持导向。
(四) 研发强度倍增,税负下降过半
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税费负担水平在过去六年间受政策推动呈现显著变化。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3.31%持续增长至2023年的6.58%,远超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同期税费负担率从1.27%降至0.7%,降幅达55.1%。这些变化表明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的研发投入与税负变化呈现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减税政策,尤其是研发加计扣除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激励研发投入增长,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6. 相关建议
(一) “税负优化”驱动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省GDP虽然在总量上有所进步,但财政收入占GDP的这一指标比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湖南省产业转型速度不够快、成效不够明显。自提出“三高四新”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主张开始,虽然湖南省产业转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了一些成果,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湖南省产业转型较缓慢、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动能不足。因此想要长足发展,需要借助税负政策的精准调节,将减税红利转化为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长期动能,形成“政策激励–技术升级–税源拓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在政策激励方面,对数字化研发、智能设备购置定向减负,同时打造智能工厂,构建产业云平台,实现数据驱动产品迭代,促进企业技术升级,采取“设备租赁 + 服务”模式,孵化数字生态协同拓展可持续税源,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驱动转型。
(二) “一返双稳一升”凸显减税政策“精准滴灌”效应
减税政策的深层逻辑在于“精准滴灌”,即通过定向政策(滴灌)缓解特定行业压力,促进行业韧性与质量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呈现“一返双稳一升”特征。“一返”指行业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减少5.4亿元,反映减税力度加大;“双稳”指营业收入较基准年(2018)增长37.2%,利润总额仍维持179.32亿元,未因外部冲击大幅滑坡;“一升”指2020年政策红利下行业营收利润率升至12%,表明减税对短期盈利的提振作用。
尽管“双稳”中营收规模受基建投资放缓影响波动,但利润总额的韧性印证了减税对成本压力的对冲效应。建议对专用设备制造业实施“精准滴灌”政策,强化“一返”效果,通过技术升级推动“双稳”向“双增”转化,并以绿色竞争力提升实现“一升”目标,最终形成“减税–技术迭代–利润提质”的良性循环,凸显政策从“普降甘霖”到“靶向发力”的升级路径。
(三) 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完善政策组合及评估体系
一是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2021年以及2022年这几年处于后疫情时期,受经济波动影响,出现了数据与前期发展相悖的现象,可以通过产业链协同减税以及资源分配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尤其关注核心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这类高精尖技术的营运能力与发展状况。二是优化税收政策结构。强化间接税联动改革,统筹兼顾增值税减税政策和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优化政策组合,强调相关政策的时效性。三是完善减税政策评估体系,监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数量与所得税增长的滞后效应,综合考量政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减增值税保现金流、降所得税促利润再投资”的双驱轮动。建立税收弹性调节机制,既保证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又最大化促进相关企业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以及“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
(四) 政策的“积极传导效应”不容忽视
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在税后列支的,但该政策的激励效应会通过税负传导机制影响企业决策。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3.31%跃升至2023年6.58%,较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2.65%)高出148%,这种跨越式增长与政策激励存在显著传导关系。特别是2021年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的政策调整,直接拉动研发强度提升0.5个百分点,印证了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传导放大作用。这种“激励传导效应”对政府而言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效果,对企业则形成“政策红利–研发投入–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整体税负率从1.27%降至0.7%的降幅中,有39%的降幅(0.5个百分点)直接来自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单年效应,显示不同政策工具存在差异化的传导路径和时滞效应。因此,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需要建立更精细化的动态调节机制,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研发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建议将加计扣除优惠追溯期从现行的3年延长至5年,以强化政策传导的可持续性。
基金项目
202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湖南省4 * 4现代产业体系的减税政策效果评估——以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为例”(湘教通[2024]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