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ax Policies Facilita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wer.2025.144057, PDF, HTML, XML,   
作者: 李楚云: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税收政策政策效应政策优化Rural Revitalization Tax Policy Policy Effects Policy Optimization
摘要: 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从实施效应、不足、优化建议三方面分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研究进展,以期为政策完善提供参考。税收政策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存在优惠范围和力度、政策系统性、协同性、落地性不足等问题。优化建议主要集中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乡村产业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发挥协同效应、借鉴日本故乡税制度等方面。相关研究应从单一工具分析转向系统集成创新,开展政策工具组合效应量化评估方法、税收政策与非税工具的交互影响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synthesizes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to analyze the progress in studies concerning tax policie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ing on three key aspects: implementation effects, existing shortcomings, and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s. The aim is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policy refinement. While tax policies offer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everal limitations persist. These include inadequacies in the scope and intensity of tax incentives, insufficient systemic design and synergy among policies, and challenges in eff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ation primarily center on: deepening fiscal and tax system reforms;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rural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friendly industries; enhancing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systems like Japan’s Furusato Nozei (Hometown Tax). Future research should shift from analyzing single policy tools towards exploring systemic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Key area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fo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olicy tool portfolios and research into the interactive impacts between tax policies and non-tax instruments.
文章引用:李楚云. 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研究进展[J]. 世界经济探索, 2025, 14(4): 547-553. https://doi.org/10.12677/wer.2025.144057

1. 引言

农民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共出台了6个以“乡村振兴”或“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另两个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独特地位。税收作为一种财政工具,可以通过其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技术、人力等涉农要素的配置助力乡村振兴[1]。科学的税收政策对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五大振兴意义重大[2]。财税政策对引导、支撑、维护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建立健全起重要作用[3]。财税政策对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及新动能培育具有积极意义[4]。税收政策比财政补贴等其他激励手段更具有中性、平等性、确定性、法定性优势[5]。中国通过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及多个主体税种、地方中小税种支持乡村振兴[6]。在工业化背景下,资金、人才等要素离场是农村和农业相对衰落的重要原因,结构性失衡导致农村衰败,财政资金投入、税收政策倾斜等传统手段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却难以单独形成有效的条件[7]。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研究进展,以期为税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2. 政策实施效应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税收政策全方位支持“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点多、面广。中国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税务服务具有政策覆盖面广、政策可操作性强、保障政策落地三个特征[8]。税收政策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农村和美宜居提供有益保障、为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效途径,这是税收政策与乡村振兴间的逻辑关联[9]。税收政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协调推进及培育壮大新动能三方面[10]。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农村贫困人口持续下降、农民就业机会增加、激发了乡村创业活力[11]。税收政策通过推动涉农产业发展、激发创业就业活力、改善产业融资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4]。通过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资金、为农村农业吸引投资、为农民降低税收负担[12]。税收对农业供给侧的影响是增加资本、劳动力、农业技术供给,对农业需求侧的影响是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需求;税收对激励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作用是发展基础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税收政策通过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建设、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13]。杨志安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激发创业就业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方面梳理了税收政策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状况[14]。高佳燕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对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实行优惠三方面总结了助力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实施状况[15]。欧阳秀兰从推动涉农产业发展、激发创业就业活力、促进产业融资改善三方面总结了税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状况[16]。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效果是实现了引导资金流入农业、人才流入农业农村、涉农企业规范成长、乡村实现绿色发展等目标[17]

税务系统和各地积极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税务力量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完善长效机制、派驻扶贫干部支持脱贫攻坚[18]。乡村振兴是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五大振兴为集合的全面振兴,税收政策对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支持领域主要为乡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产业创业、普惠金融发展[19]。潘菊霞梳理了甘肃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即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激发创业就业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捐赠[20]

总体上看,税收从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策体系日臻完善,成效显著。相关研究定性多于定量,对税收政策实施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及动态、定量评估方法关注相对不足。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呈现“新常态”特征,加之多项减税政策落地,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工具总体有限。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政策效能成为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3. 政策存在的不足

在评价、总结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实施效应的同时,学者们从政策的理论基础、优惠范围、支持力度、实施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方面,存在政策之间协同不足、不利于产业深度融合、针对农村经纪人的优惠政策缺乏的问题;在政策落实方面,存在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影响政策执行效果、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政策受益者方面,存在农业生产者受惠相对不多、优惠红利未能落地到目标群体的问题[11]。乡村治理中的税收政策存在基础税收治理政策亟待完善、理论探索存在认知偏差、政策安排未彰显中国特色的逻辑困境[21]。财税政策对“三农”支持力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2]。推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在激励农业高效发展的力度、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的作用、促进农民富足的优惠政策三方面有待完善[13]。乡村振兴项目优惠较少、未能充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对乡村产业扶持不足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4]。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支持农村和美宜居建设、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全产业链优惠机制尚未建立、对新业态新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不足、与普惠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对新型基础设施关注度不够、对农民创新创业支持不足[9]。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支持乡村产业、文化振兴的优惠范围窄,支持乡村人才、组织、生态振兴的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民税负过重,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2]。激励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有待增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效能较弱、调控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有限、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充分是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14]。农村三产融合税收政策存在基础农业优惠不合理、加工农业“高征低扣”、衍生农业优惠力度小、出口农业退税率过低、新型经营主体优惠政策不明确等问题[5]。税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存在专项政策欠缺、乡村振兴项目优惠少、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精准扶持产业有短板、相关政策宣传落实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16]。税收政策对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运输加工与贸易、涉农金融支持不足[15]。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存在农村地区征管水平不足、税务信息宣传不到位、乡村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的问题[12]。税收政策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存在地方税体系不健全导致贫困地区财政扶贫资金不足、针对性税收政策缺乏、配套措施不完备导致协同效应不足的问题[18]。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政府监管力度薄弱、财税政策缺乏效力与效益等是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2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财税对“农村微企”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完善[24]。支持乡村振兴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区域间不平衡、农村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效能问题[6]。关于财税政策促进乡村振兴的讨论与实践,主要停留在加大支农力度、税收优惠等传统手段上,而对如何运用财税政策缓解乡村结构性失衡讨论不足[7]。农业农村财税体系存在建设资金数量不足且使用缺乏合理性、税制结构不合理、财税政策信息公开不够、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25]。税务助力乡村振兴存在“造血”目标导向不明确、既有政策体系与新阶段要求“衔接”不足、税务大数据运用不充分的困境与不足[8]。这些研究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改进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学者们对地方政府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也开展了总结和研究。湖南省财税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存在支撑乏力、扶持力度偏小、引导不够明显、保障有待强化等不足[26]。四川省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政策落地性不足、优惠力度不够、政策系统性需要改进等不足[19]。甘肃省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系统性有待加强、落地和应用不够、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20]

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存在优惠范围和力度较小及政策系统性、协同性、落地性不足等主要问题。除全国性政策外,各地出台了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这种地域特征决定了各地政策存在的不足不尽相同。

4. 优化建议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学者们对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优化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少改进、优化建议。税收支持乡村振兴要实现三个理论转型,即从中国特征向中国道路转型、从碎片性税收治理思维向整体性思维转型、从人被动适应政策向政策主动优化适应人转型;要树立人民中心、主动优化、整体推进思维,为税收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政策支撑并开辟中国乡村振兴道路[21]。实现乡村五大振兴,要增强税收优惠普惠性、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切实降低农民税负[2]。陈钰莹建议完善税收政策、增强税收激励作用、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13]。周志勇提出加强税务人员思想教育、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税收制度、加大对农业全产业链条财税支持力度、财税政策培育高素质涉农人才等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优化建议[11]。楚文海提出制定产业振兴专项税收政策、推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等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税收政策建议[4]。蒋怡然建议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加大乡村税务信息宣传力度、设置系统性优惠政策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12]。杨志安提出制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提升普惠金融优惠效能、完善绿色税收体系、优化优惠方式等完善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建议[14]。余宜珂提出构建“造血”机制、探索税收激励新路径、发挥税务大数据作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税务政策优化建议[8]。在税收助力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高佳燕提出强化农业技术创新激励、优化农产品运输加工与贸易税收政策、加大涉农金融优惠力度等税收政策完善建议[15]。税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着力点是制定专项税收政策、引导绿色产业发展、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升政策宣传落实效果[16]。胡苏华提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整体协调推进等乡村产业税收政策完善建议,具体措施包括税收政策对乡村产业全链条覆盖、完善涉农税收分配制度等[10]。乌兰等提出发挥税收资源配置、激励引导、激励调节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优化路径[9]。董鹏提出完善基础农业、加工农业、衍生农业、出口农业的优惠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的优惠力度,完善配套改革,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5]。通过推进碳交易和碳税政策等措施,实现“双碳”和乡村振兴目标[27]。陈雪建议减轻“农村微企”税费负担,完善税收政策执行方式,引导“农村微企”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优势[24]。章君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出台针对性税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发挥协同效应等税收政策建议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8]。制定财税金融政策要兼顾区域差异,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构建监督管理机制,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支持乡村振兴[6]。深化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要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完善财税改革使农民得实惠,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缩小城乡差距[23]。要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增加对智慧绿色农业的投资,推动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17]。毕蕊提出提升财税投入保障功能、优化财税精准投向机制、强化财税监管机制等财税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28]。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财税改革创新路径是制定符合农村环境的财税政策、改革农村税制结构、加大财政补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财税政策信息畅通工程、优化支农资金投入等[25]。李丹建议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助力脱贫地区共同富裕;完善配套改革,确保对脱贫地区财税帮扶政策落地生根[29]。应当优化财政支出、财政引导、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作用机制,落实财税政策在驱动乡村产业集聚、推进乡村产业创新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实效,提升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效能[3]。刘建民提出明确职能定位、把握政策统筹、做到精准施策、保障资金效率等支持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财税政策建议[26]。潘菊霞提出拓展企业所得税优惠空间、注重税种间优惠政策对接、释放优惠政策效应等甘肃省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建议[20]。闫春蓉等从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和土地要素等方面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19]。总体上看,相关研究多基于实践基础,即在总结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依据充分,针对性强,但对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理论探索相对不足。

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与启示方面也有较多研究。日韩两国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主要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创业就业、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捐赠六大领域展开,中国应从主体税种、投资及研发扣除、优惠形式、地区间财力均衡及故乡纳税制度等方面优化乡村振兴税收政策,完善税收激励机制,助推乡村振兴[30]。何晴梳理了中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并与OECD国家进行比较,提出了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政策体系结构、增强政策间协同性等支持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建议[1]。日本故乡税制度在促进乡村企业自主创新、重唤地方经济活力、缓解偏远地区财政困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可以借鉴,促进人、物、地方良性循环[31]。日本“故乡税”具有捐赠、消费、伦理消费三重属性[32]。作为调动乡村内生力量的一种模式,日本“故乡税”值得中国借鉴[33]。闫海分析了日本促进乡村振兴的故乡税制度逻辑并认为中国不存在借鉴的法律障碍[34]。章红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主体缺失的困境及成因,借鉴日本故乡税政策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的故乡税方案并论证了其合理性、可行性[7]。李淑一从税法角度分析了故乡税在中国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障碍,总结了日本故乡税对中国的启示,即应权衡相关主体的利益、注重政策实施的科学性等[35]。武靖国分析了日本“故乡税”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即应关注文化底蕴、情感纽带、地方主义以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扩大乡村振兴社会参与度、丰裕乡村振兴财政基础[36]

以上优化建议主要集中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制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税收普惠性和激励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完善配套措施、发挥协同效应、构建监督机制、借鉴日本故乡税制度等方面。中国地域广博,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应重视地区间乡村振兴税收政策的空间协调。

5. 小结与展望

税收政策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存在优惠范围和力度较小及政策系统性、协同作用、落地性不足等问题。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强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税收政策供给,聚焦农村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和农业科技创新,发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规划等政策的协同作用,助力农业和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让税收政策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应着力构建系统化的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及贡献度量化指标体系,强化政策的创新与落地,重视地区间乡村振兴税收政策的空间协调,正确处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注重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特别是要通过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避免出现政府主导、农民旁观的窘境。乡村振兴税收政策研究应从单一工具分析转向系统集成创新,开展政策工具组合效应量化评估方法、税收政策与非税工具的交互影响研究。构建目标导向、工具创新、效应评估的三维政策框架,实现税收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耦合。加强政策效应跟踪,建立政策优化、反馈、再调整的动态优化机制,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何晴, 刘思佳, 张家玮. 支持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 比较与借鉴[J]. 经济研究参考, 2022(9): 18-29.
[2] 李波, 宋俞辰. 五大振兴视角下税收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J]. 税收经济研究, 2020, 25(5): 1-6.
[3] 岳喜优.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财税政策探讨[J]. 学术交流, 2023(6): 134-145.
[4] 楚文海, 陆怡宏. 税收政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J]. 村委主任, 2024(8): 195-197.
[5] 董鹏. 乡村振兴视角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2, 28(7): 48-52.
[6] 庄庆, 高慧, 于琳娜, 等. 财税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中的效能分析[J]. 时代金融, 2023(10): 13-17, 20.
[7] 章红, 巢小丽. 财税政策创新与完善乡村振兴主体谱系: 以故乡税为例[J]. 税收经济研究, 2023, 28(6): 86-95.
[8] 余宜珂, 杜妍, 王云驰. 税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探析[J]. 税务研究, 2023(5): 124-127.
[9] 乌兰, 刘银喜, 陈丽丽. 税收政策助推乡村振兴: 逻辑关联、现实局限与优化路径[J]. 财政科学, 2023(4): 106-115.
[10] 胡苏华. 税收政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作用机理、实施现状与完善建议[J]. 税务研究, 2022(10): 49-53.
[11] 周志勇, 邓惠. 产业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涉农税收政策优化研究[J]. 商业会计, 2023(15): 35-40.
[12] 蒋怡然.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 35(19): 237-240.
[13] 陈钰莹. 推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 现状、问题与对策[J]. 税务研究, 2024(6): 137-140.
[14] 杨志安, 付正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 现状、不足与完善[J]. 税务研究, 2023(5): 120-123.
[15] 高佳燕, 柳颖. 助力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 现状、问题与完善[J]. 税务研究, 2023(4): 129-132.
[16] 欧阳秀兰, 蔡杰, 胡芳, 等. 税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与着力点探析[J]. 国际税收, 2022(11): 18-23.
[17] 凌亚文. 关于推进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4(4): 10-12.
[18] 章君.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税收政策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 21(2): 33-38.
[19] 闫春蓉, 冉锦成. 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下四川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 49(2): 27-32, 41.
[20] 潘菊霞, 蔡璇, 郭强, 等. 支持甘肃省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 甘肃农业, 2022(12): 44-48.
[21] 张中敏. 税收支持乡村振兴的理论探索[J]. 税收经济研究, 2019, 24(2): 91-95.
[22] 储德银, 罗鸣令, 贺晓宇. 助推乡村振兴的财税政策优化与机制设计——2019年财税制度创新与乡村振兴国际研讨会综述[J]. 经济研究, 2019, 54(8): 204-208.
[23] 裴育, 李頔. 深化财税改革助力乡村振兴[J]. 经济研究参考, 2022(11): 38-48.
[24] 陈雪.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微企”的财税金融支持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12): 131-135.
[25] 全艺美.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财税改革创新路径探究[J]. 农业经济, 2023(5): 92-94.
[26] 刘建民, 刘晓函, 周思瑶, 等. 湖南省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财税政策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4(6): 66-72.
[27] 莫洁玲, 梁立俊. “双碳”目标下的乡村振兴问题探索[J]. 理论视野, 2023(4): 71-76.
[28] 毕蕊, 温馨, 寇铁军. 财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J]. 税务研究, 2023(4): 125-128.
[29] 李丹, 裴育. 共同富裕背景下脱贫地区常态化帮扶的财税政策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24(6): 48-58.
[30] 崔景华, 肖笑瑶. 日本、韩国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经验与启示[J]. 税务研究, 2023(8): 89-94.
[31] 郭佩, 刘莉. 日本乡村振兴的别样手段: 故乡税制度的实施路径、效果及争议[J]. 世界农业, 2022(8): 41-50.
[32] 王猛.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日本故乡税政策评述[J]. 乡村振兴研究, 2023(1): 201-213, 234.
[33] 郭佩. 乡村振兴的别样路径——日本“故乡税”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社会保障, 2022(5): 76-77.
[34] 闫海, 董航宇. 促进乡村振兴的日本故乡税: 制度逻辑与模式借鉴[J]. 地方财政研究, 2024(5): 103-112.
[35] 李淑一. 日本乡村振兴模式: “故乡税”的实践与启示[J]. 当代农村财经, 2022(9): 29-33.
[36] 武靖国. 日本“故乡税”经验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 地方财政研究, 2023(10): 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