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保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以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Automobile Insur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Academia Integration—Taking th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of Nann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5.14869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谭 巍, 班 璐*, 陈 燕, 梁 巍: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广西 南宁;叶青青, 覃秋怡:广西商贸技师学院现代流通教研室,广西 南宁;梁友仁, 李德良: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Automobile Insurance Talent Cultivation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摘要: 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能提供真实业务场景,促进校企合作。然而当前基地建设面临企业容量有限、需求与教学计划脱节、运营与管理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此提出拓展合作企业,建立岗位储备机制;与企业共同优化教学计划与内容,开发实用课程;构建共建合作模式,加大投入,设立双导师制度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完善组织、队伍与课程建设,创新合作与评价体系等措施,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Abstract: Collaborating with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can provide real business scenarios and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base construction faces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enterprise capacity, disconnection between demands and teaching plans, and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propose measures including expanding the pool of partner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ing a job position reserve mechanism; jointly optimizing teaching plans and content with enterprises and developing practical courses; constructing a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model, increasing investment, setting up a dual-mentor system, and dynamically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as well as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hile innovating coope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s. These measures aim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dustry.
文章引用:谭巍, 班璐, 陈燕, 叶青青, 梁友仁, 李德良, 梁巍, 覃秋怡.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保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以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8): 120-12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8695

1. 引言

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入选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和确定为广西新建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后,为适应广西产业发展,满足交通运输业和汽车服务业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根据汽车服务的行业特征,结合广西汽车服务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际,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遵循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原则,着重于汽车技术、销售、保险服务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在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面,先后与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保险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办学、育人、就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全面合作。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看,汽车保险实践性强,人才培养单纯依赖理论教学,犹如陆地上学游泳,难以真正掌握应对行业实际挑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不可或缺。实践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将抽象理论知识具象化、应用化的场景,使学生在真实的业务操作与案例处理中,直观感受保险市场的动态变化,理解汽车保险产品的设计逻辑与营销策略,熟悉车险理赔、核保等核心环节的流程与技巧。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敏锐的风险洞察力、高效的沟通协调力及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1]

实践教学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基地则是为这一关键环节提供稳定且专业的平台。所以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2]。学生在基地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前沿的行业信息,参与实际项目运作,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基地还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教学内容更贴合行业需求,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保险市场的变化,成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此外,系统的综合实习实训基础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创新能力[3]

3. 基地建设管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汽车保险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基地配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诸多现实问题却不容乐观,通过访谈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收集相关数据,对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保险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目前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如简单的实习安排、讲座交流等,缺乏深入的合作模式和机制[4],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充分发挥面临多重因素的制约,以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保险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企业容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二是企业实际需求与教学计划安排相脱节;三是企业运营模式与教学管理体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如果存在认识不到位、功能定位不清晰、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不合理、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将削弱了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5]

3.1. 企业容量与教学需求矛盾问题

随着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实践教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访谈得知,某大型保险企业每年可接收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习生数量仅为20~30人,而该专业每年有超过100名学生需要实习,企业容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此外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也需要考虑实习生的管理和培训成本,以及实习期间可能对业务产生的影响。因此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接收少量优秀的学生进行实习,这使得学校的教学需求与企业容量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3.2. 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矛盾问题

保险公司在人才选聘阶段,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希望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为公司创造价值。然而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与公司的实际业务很好对接。一是学校的教学计划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比重相对较小且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实用性的要求;通过访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了解到,企业希望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掌握车险理赔流程、客户沟通技巧等实用技能,但学校现有实践教学中这些内容的占比不足30%。二是学校的教学体系通常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实践教学往往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结果学生所学知识无法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企业需求与教学计划之间存在矛盾。

3.3. 企业运营与教学管理矛盾问题

主要表现为企业运营的盈利性、动态性与学校教育的公益性、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企业以盈利和业务拓展为核心,希望学生能快速融入业务,助力企业提升业绩,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学校注重的是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培养,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要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规范,并非单纯追求业务成果。企业的工作重点是绩效,因此业务繁忙时,企业人员难以把大量精力放在指导学生上。学生也疲于工作,加之车险业务的动态性和随机性,学生不能像在学校一样,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访谈企业带教老师和学生得知,在企业业务高峰期,带教老师往往无暇顾及学生指导,学生也因工作任务繁重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4. 构建多维协同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4.1. 拓展校企合作

积极拓宽合作空间,打破单一合作局限,广泛与各类保险企业、保险代理机构,以及汽车产业链上的经销商、维修厂等关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岗位,如保险销售、理赔定损、客户服务等,从而增加实践岗位总量,满足更多学生的实践需求,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

本方案创新性地提出“分段–轮岗–线上”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模式创新与激励强化双管齐下。一方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分段”与“轮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和岗位上锻炼,全面了解汽车保险业务流程,提高岗位利用率。例如,将实习分为基础业务阶段、专业技能阶段和综合提升阶段,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岗位进行轮岗实践。一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制作线上课程与模拟系统,打破时空限制,缓解线下岗位压力。通过访谈企业技术人员得知,线上模拟系统可以模拟车险理赔、核保等业务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效率。

这种“多元实践 + 深度融合”模式具有广泛适用性,是可推广模式。多元实践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分段、轮岗内容与线上平台功能;深度融合模式通过建立校企联合领导小组、定期交流机制等,保障双方深度合作。此模式可在其他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推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岗位储备机制,提前规划每个学期的实践岗位数量和类型。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预测,提前向基地提供可接收实习生的岗位信息。学校则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信息,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例如,某保险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增长情况,预测下一年度可接收实习生数量为50人,并将岗位信息提前告知学校,学校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安排相应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4.2. 优化教学组织

首先在教学计划上,打破传统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壁垒。主动邀请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依据企业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规划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学生在真实企业需求引导下主动参与课程规划,能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访谈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确定汽车保险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高度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一系列模拟项目和实战案例,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例如,开发车险理赔模拟项目,让学生扮演理赔员、客户等角色,模拟真实的理赔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纳入重要考核指标,改变以往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通过项目答辩、实践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车险理赔模拟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分,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推进校企共建

在组织建设方面,结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与汽车保险行业实际,探索并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健全校企沟通、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各项制度,确保专业与行业需求紧密契合。成立校企联合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组织与运行。组织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Figure 1.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iagram

1. 组织结构关系图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的深度合作,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校企交流研讨会、技术沙龙等,提高双方人员的交流、沟通与参与度。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选派骨干到校兼职授课,校企互为对方人员开展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提升,共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访谈教师和企业骨干,了解到教师到企业挂职可以了解企业实际业务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企业骨干到校兼职授课可以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制定契合行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实际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将企业业务需求融入教学大纲。结合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实验教材建设和毕业论文建设为重点,助力打造贴合行业实际的实践课程和教材,探索理念先进、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

5. 结束语

实践教学因其在知识内化、能力培养、对接需求、职业认同等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和强调学以致用的育人语境下,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日益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关注度与时俱增。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等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场所和平台,而且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实现产教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既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专业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还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教育衔接产业链条、对接产业需求、引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当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建设和运行过程来自校内外和主客观方面的障碍和冲突,仍然是制约基地功能发挥和影响基地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各种问题又因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访谈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方式收集数据,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未来,南宁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将继续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专业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探讨有效运营模式和采取灵活利用策略,不断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为汽车保险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

南宁学院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24XWJD03。

南宁学院第六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交通运输企业管理(2023SZSFK10)。

南宁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建设项目:JT03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吴鸣, 颜爽, 祝志文. 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37(1): 49-54.
[2] 何悦, 于永娟.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3): 63-65.
[3] 王方阔, 项吉, 程华, 等. 化工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化工, 2021, 47(5): 116-118.
[4] 尹文, 陈书良, 张宏伟. 产教融合建立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化探讨——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 秦智, 2025(5): 89-91.
[5] 罗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 2023: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