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视角下党建引领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Community Living Environment Led by Party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eddedness
摘要: 为破解社区党建涣散、党群关系紧张、人居环境恶劣等基层治理困境,滘联党组织通过身份嵌入、文化嵌入、知识嵌入与制度嵌入的方式嵌入村社会结构与关系网络中,为开展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奠定基础。在嵌入式治理行动中,滘联党组织通过文化价值引领、治理平台搭建、管理机制保障等行动开展社区治理,破解人居环境恶劣等困境。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滘联社区改变了破旧脏乱的村容村貌,开发了与当地水乡特色结合的滘联文化品牌,吸引大批优质新兴企业落户,为当地经济带来新发展动能。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governance predicament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such as the disunity of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ten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nd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Jiaolian has embedded itself into the village’s social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network through identity, 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munity’s living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mbedded governance actions,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Jiaolian has carried out community governance through cultural value guidance, governa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guarantee, resolving issues such as the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ctions led by the Party building, Jiaolian community has transformed its dilapidated and messy appearance, developed a cultural brand that combines with the local water town characteristics,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emerging enterprises to settle down, and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 to the local economy.
文章引用:陈倩. 嵌入性视角下党建引领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8): 195-20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8706

1. 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适时提出“百县千镇万村工程”。“百千万工程”着力解决的是广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的在于激活县域发展潜能,统筹县镇村三级地域的资源与优势,实现县域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打造“1279”示范引领体系推动东莞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万江街道滘联社区积极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和东莞“1279”示范引领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方向,基于人居环境整治的美丽圩镇建设、发展龙头企业和新能源企业的产业振兴、发展龙舟赛事和皮划艇研学的水乡特色文旅产业建设等等,走出一条集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基于自身的水乡资源特色,走水乡文化与现代产业相融合的发展之路,2023年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入选省、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

2. 案例介绍

2.1. 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基本情况

作为东莞市中心城区的北大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辖区共分布1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800多人,常住人口约11,000人,外来人口比重较大[1]。滘联社区水系较为发达,以赛龙舟为代表的水乡文化繁荣。滘联社区始建于宋朝,1959年由万江街道管辖。20世纪60年代,滘联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70年代则开始从传统农业生产向以基础工业为特色的乡镇企业转型,80年代滘联进入工业时代,各类砖厂、水泥厂等入驻。过去的滘联由于党支部涣散、人居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难以留住当地住户与外来人才,属于东莞市的欠发达地区,社区于2009年就被列入东莞市欠发达村,2015年被列入软弱涣散党支部[2]。滘联社区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春风,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借助人居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并凝聚当地人心,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归园田居”的转变。近年来,滘联社区也获得了“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示范村”“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等称号。

2.2. 滘联社区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2.1. 乡村早期规划缺失,人居环境脏乱差

出于各种历史原因,滘联社区在改革开放后缺乏乡村发展规划,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加速了集体土地资源的消耗速度,乡村经济从一开始的蓬勃发展逐渐回落,乡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不断降低。乡村经济不景气和发展初期对乡村规划的缺失加剧了社区综合治理难度,滘联也成了一个“四无”“四有”落后村。“四无”是“无资金、无控规、无资源、无人心聚力”,“四有”则是“有高负债、有黑臭河涌、有断头路断头涌、有乱象”。社区人居环境恶化,河水黑臭、脏乱现象普遍,引发居民强烈不满与集中诉求。2014年滘联集体经济数据显示:经营收入320万元,纯收入45万元,资产负债率达97.2%。基础设施历史欠账突出,全村90%主干道为泥泞土路,路灯覆盖率仅10%,且资源禀赋薄弱[3]。当时的滘联社区道路状况破败,布满坑洼,居民房屋则以低矮且陈旧的形式存在,整体乡村景观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人居环境脏乱差成为了制约滘联发展的首要因素。

2.2.2. 党支部涣散,党群矛盾激化

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和村集体收入的不断减少使得村民福利待遇无法保障,村民们的不满情绪积累较多,对村集体支部失去信任度。在面对各种纠纷时,村党员干部囿于党群紧张关系不敢放手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党群矛盾。党支部本身的组织建设也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党员培养不够充分,未能形成凝聚力强的党支部组织。整个社区的治理较为散乱,群众民心难以凝聚,党支部涣散、社区资源浪费、乡村规划不当使得整个社区的综合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涣散的党支部无法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更无法解决村里的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久而久之,在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的负面影响下,党群矛盾不断激化,滘联社区的发展问题也变得更加棘手。

3.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3.1. 嵌入性理论

1944年诞生的嵌入性理论属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其核心词“嵌入”则是由Polanyi提出,代表社会关系与经济体系耦合联结的关系。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嵌入性理论中的嵌入性的层次也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发展,依次分为环境嵌入性、组织嵌入性与双边嵌入性。从网络联系视角看,嵌入性又可分为结构嵌入性与关系嵌入性;从虚联系角度看,嵌入性则可划分为政治、文化与认知三个层面的嵌入[4]。如今,嵌入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已然不局限于经济社会学领域,而是逐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

3.2. 党建嵌入基层治理

国外学者通常用“社区”来指代城市基层,德国学者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最早将社区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他认为社区是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5]。但各国的社区发展受限于国情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社区发展模式。联合国区分了不同国家的社区行动,认为社区发展发生在以农村发展为重点的发展中国家,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则更多发生在已长期建立起完善健康和福利机构的发达城市地区[6],这也指出了国家推动社区发展的不同形式。而国外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美国的“小政府、大社区”的治理模式依托独立于政府的自治组织实现高度民主治理,政府派出机构仅提供利益协调与制度保障,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为政府通过专设部门(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委会等)实施强力管控,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与社区行为联动体系。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融合官民力量构建治理机构,由政府代表、地方人士及社团共同参与,官方通过经费支持与规划指导间接介入,赋予社区发展半官方特质[7]

但源于西方经验和知识系统的社区自治模式并不适合直接照搬到中国的治理实际中,我国需要结合现实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基层治理道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根本宗旨、历史使命与先进属性,紧密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而构建的中国特色治理范式[8]。现代国家建设视域下,政党功能的践行与基层社会的治理构成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逻辑。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并非二元对立,中国共产党借由意识形态输入建构社会共同价值观,将二者整合为有机整体,由此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重实践路径:强化国家治理效能、培育基层自治能力、形塑社会价值共识[9]

嵌入的本质是双方或多方交互相关的有机联系,而非简单的各主体间的组合,党建与基层治理则满足嵌入性治理的要求。首先,党建与基层治理为两个不同的主体,这是进行“嵌入”的基础前提。同时,党建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治理需要党建的嵌入并发挥引领作用,二者的结合与互动是有机的耦合,切合“嵌入”的概念。因此,运用嵌入理论分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具有学理意义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

目前学术界运用嵌入性理论分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可以大致概括为基础探索和延伸拓展两大类。

基础探索层面主要是对嵌入式党建的概念梳理、嵌入式党建如何作用于社会治理的研究,但其关注的主体仍集中于党建,而非基于党建与基层治理两者同等比重进行分析。从概念界定入手,嵌入式党建可理解为党员通过加入社区服务组织形成党建引领的集体组织,从而构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党建治理社区的新形式[10]。从嵌入式党建的意义入手,嵌入式党建不仅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能够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11]。从党建的政党领导力入手,嵌入式党建可以通过整合吸收社会人才资源等方式促进社会治理的有序化[12]

在基础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拓展延伸嵌入性党建的研究。针对基层党建“悬浮化”,陈亮、李元认为应当借助嵌入式治理将党建嵌入基层治理,具体路径为价值引领、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与机制保障[13]。徐建宇探究了村庄党建嵌入乡村治理后与村民自治的双向互动机制,村党建通过身份与责任、功能与行动、制度和关系的三个层面形成党建村民的双向嵌入[14]。面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的缺位与领导地位弱化等问题,谌玉洁提出了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嵌入来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策略[15]。许爱梅、崇维祥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的角度,总结出主体、制度和目标三种党建嵌入基层治理的形式[16]。许燕在提出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党建嵌入的实践路径为融入引领、集群联动、行动服务[17]。王东杰、谢川豫则认为党建嵌入不应局限于制度等实体层面,还应结合价值、文化等理念层面,因此提出了党建“多重嵌入”的分析框架,主要围绕结构、功能、关系、认知四个层面[18]。何慧丽、许珍珍提出了党建“嵌入式动员”机制,在组织嵌入环节通过身份、知识、文化和制度的四种嵌入路径重塑党群关系[19]

3.3. 理论分析框架

结合现有的嵌入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提出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嵌入性治理分析框架(见图1)。基层党组织处理基层治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身份嵌入、文化嵌入、知识嵌入与制度嵌入四重路径,嵌入乡村基层社会的结构和关系当中。身份嵌入核心是建立认同与信任,其作用边界在于重塑党群关系,为后续治理积累社会资本;文化嵌入的核心是社区价值整合与凝聚共识,作用边界主要在引领社区共同价值观,影响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治理的意愿,为人居环境治理行动提供精神动力;知识嵌入核心是政策宣传讲解与供给治理方案,其作用边界在于培育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能力,为后续治理平台搭建提供重要群众基础;制度嵌入的核心是规则制定与执行保障,作用边界在于建立稳定的治理结构与运行规范,确保治理行动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在嵌入乡村社会后,党组织需要根据当前的治理难题选择相应的嵌入式的治理路径,面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时则可采取文化价值引领、治理平台搭建、管理机制保障三种治理行动。

Figure 1.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1.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

4.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的“嵌入式治理”路径

4.1. 党建组织嵌入路径

4.1.1. 身份嵌入:党员发挥“领头雁”作用

所谓身份嵌入,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将自身的党员身份嵌入进乡村的社会身份当中,乡村居民思想上的局限性和个人主义精神需要党员的带动方能更好地克服,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与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的特点只有在与人民群众密切交往时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同时,乡村社会更是一个家家户户知根知底的“熟人社会”,社会关系与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党员将其党员身份与乡村社会相嵌入后方能够识别出乡村关系体系中具有治理才能和话语权的乡村能人,结合各种有利力量才能更好地治理乡村公共问题。2015年李婉乔重回自己的家乡滘联担任滘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看着别的村落整洁美观,而自己的家乡却乱象横生,她下定决心要展开滘联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李婉乔将自己的党员身份与村民身份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滘联社区的“两委”班子采取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方法,通过实施入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手段积极搜集群众反馈意见,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老党员以身作则,主动服从宅基地拆迁工作,年轻党员干部则谈治理思路,发挥标杆示范作用,主动宣传凝聚人心,合力打造幸福村居。

4.1.2. 文化嵌入:德治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文化嵌入是指社区党支部传递国家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理念给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改造群众的生活陋习。乡土社会不仅受到经济等物质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嵌入包括价值引领和思想内化两个方面,价值引领主要为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化主要是滘联当地的传统水乡文化与优秀传统美德。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局限于制度规章等刚性手段,还需要通过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柔性手段将乡村善治的观念和集体行动逻辑纳入到村民的思想体系中。李婉乔在整治滘联人居环境前,第一件事是树立“厚德滘联”这个牌匾,确立滘联建设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德树人,以德立村兴村。为了保障乡村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李婉乔带领滘联基层党组织迅速成立了社区级的“两办一队”,即扶贫济困办、文化办及厚德志愿服务队。通过保护乡村弱势群体,塑造乡村情感共同体引导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活动。同时,滘联社区在党建的引领下大力弘扬龙舟文化,举办龙舟相关活动,传承弘扬“齐心协力,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通过精炼和提升滘联的地方文化特色,实现了文明乡风在当地的深入发展和根植,这种积极的文化环境激发了村民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4.1.3. 知识嵌入:政策转译贯通群众实践

知识嵌入是将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规范等内容以村民便于理解的形式进行宣传讲解,使得原本官方规范的政策内容转化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地域说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较大的治理体系,但又具体涉及每一个村民的具体行为和相关利益。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活动中,滘联社区的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走访落户,利用晚上及节假日的时间,逐村召开村大会和谈心调研会,宣传相关政策并将美丽幸福村居规划效果图向村民们展示,图文并茂地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打消村民们顾虑,引导滘联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以2019年9月的打通断头河堤的工作为例,滘联社区班子队伍坚决依法拆除违建商铺。“两委”班子昼夜连转,坚持走访入户,逐村组召开村组大会。最终,滘联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打赢了这场长达数年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共回收土地12处,约16亩;拆除历史遗留砖房40多处、清理鸡棚350多处、清理乱堆乱放3000多处、拆除砖炉200多个、拆除田间窝棚46个,清理出来的公共面积近10,000平方米[3]

4.1.4. 制度嵌入:刚柔并济激活治理效能

制度嵌入是将党建引领下的村民民主协商等制度嵌入乡村日常活动中,制度则可以分为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正式制度依赖于党政机关的权威,非正式制度虽然没有纲领性文件的约束,但仍旧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非正式机制如滘联社区党组织通过召开村大会和党小组的谈心调研会,借助会议的形式了解并收集村民与村干部对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想法和意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表达权,使人们群众体会到参与乡村治理和发挥村民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性。正式制度则以乡村自治机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条约等规范性文件为代表。在收集村民们的意见反馈后,滘联党组织带领村民完善自制章程、乡约民规管理体系,以正式制度嵌入的形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基础;同时开展社区党建规范提质行动,实现社区综合治理的现代化和服务群众规范化。

4.2. 党建“嵌入式”治理行动

4.2.1. 文化价值引领

基于基层党建的身份嵌入与文化嵌入,社区党组织可联动居民开展文化价值引领式的治理行动。思想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核心,要强化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以思想高度带动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文化价值引领式治理,首先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与党性培养,李婉乔针对滘联社区党建涣散的问题,开展党建提质规范行动,提高基层党员党性与治理能力,滘联“两委”以“服务型 + 堡垒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弘扬主流文化价值思想。滘联社区以成立志愿服务队和扶贫济困办、文化办的方式,帮扶乡村弱势群体;借助党建引领,滘联社区也成立了长者饭堂、老年大学暨街道老党员分教点、青少年德育中心等基地;同时,滘联社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法律明白人”等评选活动,挖掘身边乡贤能人和德治教化模范,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价值式治理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拉近了党群关系,有利于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4.2.2. 治理平台搭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便是基层治理平台,治理平台不仅能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了合作协商的媒介,还能够提高基层治理问题与服务群众的办事效率。基层党建的知识嵌入为治理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借助政策宣讲与治理蓝图的绘制,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人居环境政治的行动中,逐步提升居民的能动性与治理能力。治理平台分为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两种,实体平台可包括居民代表大会、党群服务中心等,线上虚拟平台则以数字化治理平台为代表。滘联社区定期开展座谈会、村大会,借助实体议事平台收集村民反馈意见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人居环境整改;滘联社区也设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实现社区综合治理的规范化。在线上治理平台层面,滘联社区基于“百千万工程”,将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党建e + 数字乡村治理中心”,以数字化、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数字乡村治理为抓手,在人口底数、安全生产、出租屋管理等方面实施动态管理,着力提升群众就业、社卫医疗、老幼民生保障等基层治理综合水平,借助数字治理平台实现高效基层治理。

4.2.3. 管理机制保障

管理机制保障是当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纵深发展的重要基石,管理机制包括党建、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层面。基于党建的制度嵌入,基层党组织可从党建保障机制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治理机制着手。在党组织建设的机制中,滘联社区加强“三会一课”、党员主体党日教育等党员管理体制建设,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党群联系会议、党支部书记领导下的党课学习课程等活动。在村民自治与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方面,滘联社区“两委”通过社区座谈会与村大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与乡约管理体系,以制度规范的形式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023年,滘联社区以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契机,调动全员参与热情,组织全体居民表决通过《自治章程》《乡规民约》和《民房建房、装修建筑余料保洁管理》等制度,从文字上形成有奖有罚的文明公约,从精神上树立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20]

5.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的治理成效

5.1. 公共服务:硬件升级催化服务提质

随着滘联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滘联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质量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借助滘联的清理清拆整治活动,村庄内的违规建筑和断尾工程被拆建、污水淤泥得以处理、破费老旧的物业设施被重新盘活,乡村集体土地与公共空间有效扩大。与此同时,滘联社区还打通了环城立交桥的拥堵问题、重新建设镇际的断头桥、解决主要路段的高压线路问题,不断完善滘联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质量层面,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滘联社区还大力开展社区服务提质活动,成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志愿服务队,开展龙舟传承、舞狮、曲艺表演等社区文化活动,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促进和美社区的形成。

5.2. 文化环境:古今交融铸就水乡新韵

滘联社区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后,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优化。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活化和改造当地社区的水乡文化特色,发挥古树古村等历史文化元素的作用,建设了芳草园、承德讲堂等文化景点。滘联社区盘活当地水资源特色,建设了生态资源为先的湿地类型的公园,湿地公园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还能够作为儿童研学基地和锻炼运动基地,提供实践教育与休闲娱乐的文化价值。同时,滘联社区还大力挖掘自身水乡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以赛龙舟、皮划艇研学、龙舟赛事等文化活动打造滘联特色的文化品牌,帮助滘联在人居环境提升后寻找自身的发展特色。例如社区为进一步擦亮厚德滘联地方文化名片,建设了东莞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将已申报纳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丫起龙仪式打造为社区主要文化名片。

5.3. 招商引资:水韵赋能铸链新兴业态

人居环境的整治行动不仅优化了滘联的村容村貌,还打响了滘联的地域品牌,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投资与产业落地。滘联党建引领下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破解了原本村集体土地不足、特色文化资源匮乏、基础设施百废待兴的困境,让滘联的发展价值重新焕发新机。滘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婉乔表示,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滘联充分挖掘“水清岸绿”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价值,构建以龙舟文旅为主题的水经济业态,极富底蕴的生态人文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同时,以“绿美”绣出美丽图景,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最美底色。2020年,滘联在当地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引入三大产业项目投资并落户:三航科技制造中心、智能高科产业园及新茂智谷产业园。项目投运后,社区集体经营收入预计自344万元跃升至2493万元,增幅达7.25倍;纯收入由45万元攀升至1113万元,增长24.73倍。资产负债率从91.3%优化至53.5%,下降37.8个百分点,有效破解长期发展困局,实现社区经济结构的根本性改善[1]。截至2024年12月,滘联社区总人数9144人,其中户籍人口3813人,外来暂住人口5331人,户籍人口从业人数2334人。社区集体经济可支配财政收入2417万元,资产总额33,914万元[3]。优质企业与新兴产业的落户给予了滘联新发展机会,促进当地人口就业的同时为滘联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6.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议题,滘联社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在党建嵌入式治理的行动下不仅优化了村容村貌和党群关系,还带动了当地特色水乡文化品牌的创立与新兴产业和投资的落户,为滘联社区的经济与民生发展带来新动力。展望未来,滘联社区将大力营造“百千万工程”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社区党委带领党员群众摸好家底、做优亮点,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打造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水韵乡村,为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典型力量。

参考文献

[1]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万江街道滘联社区: 美丽乡村建设催生美丽经济[EB/OL].
https://nyncj.dg.gov.cn/zzzl/content/post_3797959.html, 2022-04-28.
[2]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东莞滘联社区: “软弱涣散村”蝶变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EB/OL].
https://nyncj.dg.gov.cn/zl/2021xczx/gzdt/content/post_4108398.html, 2023-11-21.
[3] 东莞市人民政府. 滘联[EB/OL].
https://www.dg.gov.cn/wanjiang/gk/xzqh/content/post_4323492.html, 2024-12-31.
[4] 杨玉波, 李备友, 李守伟. 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普遍联系的视角[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3): 172-176.
[5] 陈嘉俊, 鲁峰. 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研究的述评[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 49-51.
[6] Putnam, E.B. (1958) Organizing the Community Here and Abroad. Social Work, 3, 105-108.
http://www.jstor.org/stable/23707541
[7] 丁丁. 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相关研究综述[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6(2): 35-39.
[8] 吴青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4, 61(3): 15-22.
[9] 黄凯斌. 政党功能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逻辑[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4): 135-142.
[10] 孔娜娜, 张大维. 嵌入式党建: 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与路径选择[J]. 理论与改革, 2008(2): 51-53.
[11] 杨日鹏. 嵌入性视角下政党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宁波市北仑区区域化党建为例[J]. 领导科学, 2011(21): 10-12.
[12] 程熙. 嵌入式治理: 社会网络中的执政党领导力及其实现[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 30(1): 50-56.
[13] 陈亮, 李元. 去“悬浮化”与有效治理: 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与类型学分析[J]. 探索, 2018(6): 109-115
[14] 徐建宇. 村庄党建嵌入村民自治的功能实现机制: 一种实践的主张——基于上海J村“巷邻坊”党建服务点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48-58, 156.
[15] 谌玉洁. 嵌入性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治理能力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4): 74-80.
[16] 许爱梅, 崇维祥. 结构性嵌入: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J]. 党政研究, 2019(4): 32-37.
[17] 许燕. 嵌入式行动: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逻辑——以苏州市14个经济发达镇改革为例[J]. 领导科学, 2020(10): 7-11.
[18] 王东杰, 谢川豫. 多重嵌入: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机制——以A省T社区为例[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20, 22(6): 75-84, 95.
[19] 何慧丽, 许珍珍. 嵌入式动员: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3): 43-51.
[20] 央广网. “三治”赋能东莞万江滘联走出乡村振兴示范路[EB/OL].
https://www.cnr.cn/gd/guangdongyaowen/20240612/t20240612_526740876.shtml,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