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应用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价值与启示
The Value and Implication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Picture Book Reading Activities
DOI: 10.12677/ae.2025.1581449, PDF, HTML, XML,   
作者: 江 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阅读活动幼儿园Scaffolding Teaching Reading Activity Teaching Kindergarten
摘要: 随着幼儿园逐渐认识到阅读图画书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图画书阅读活动。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本文系统阐释支架式教学的内涵与核心特征,并剖析其在图画书阅读中应遵循的基本实施环节。在此基础上,探讨支架式教学理论对优化儿童图画书阅读实践的价值与具体启示,旨在为提升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质量提供参考。
Abstract: As kindergartens gradually recognize the value of reading picture books, more and more kindergartens have launched picture book reading activities. Scaffolding teaching,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basic implementation link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picture book reading.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 and specific implications of 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for optimizing children’s picture book reading practice,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文章引用:江燮. 支架式教学应用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价值与启示[J]. 教育进展, 2025, 15(8): 380-38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81449

1. 引言

图画书是一种主要通过图片传达视觉符号,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材料[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应充分发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的引导价值,重视利用图画、书籍等资源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基于此,图画书的教育价值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3~6岁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图画书阅读对其语言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是依据自身已有经验对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主体,此过程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支架式教学理论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核心在于通过搭建适宜的“支架”,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动态的引导与支持,促进其自主建构知识,并逐步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2]。该教学模式的内在核心与幼儿图画书阅读的认知特点高度契合。基于此,本文旨在系统阐释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与核心特征,并深入剖析其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应遵循的实施环节。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应用于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启示,以期为优化图画书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2. 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概述

2.1. 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支架”一词始于1300年,源于建筑行业,是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是一种辅助工人修葺房屋的平台,也是搭建正在修建的房屋外围的一种结构物。当房屋修建好后,这种支架就撤掉了,换句话说“支架”是种凭借物[3]。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这种工具必须存在,如果失去“支架”,那么房屋将无法建构。引申到学习上就是教师要使用各种方法,搭建桥梁,引导学生从低处走向高处[4]。“支架式教学”一词直接来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指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协助下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为儿童搭建适宜的支持性框架(即“支架”),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将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实际具备的能力[5]

2.2.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往以及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确把握,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结构性的导引。通过提供结构和导引来帮助儿童学习。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然后步骤性地引导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确保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但这种支持和指导必须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

  • 支架式教学具有渐进性。支架式教学注重逐步引导儿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教师会根据儿童的能力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任务,确保儿童可以逐步构建新知识和技能。

  • 支架式教学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儿童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 支架式教学注重知识的反馈和评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儿童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进步。儿童也会参与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总的来说,支架式教学通过提供结构和导引,逐步引导儿童学习,并促进合作学习和及时的反馈与评估。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儿童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支架式教学下阅读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3.1. 评估儿童阅读水平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他们已经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一些基本的信息和知识。因此,首先需要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当前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测验问答和辨识词汇的形式,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在幼儿阅读图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记录幼儿的阅读速度、流畅性和理解力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选择一本图画书,通过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对阅读策略的运用、对画面细节的描述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幼儿在阅读图画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能力。

3.2. 选择图画书,确定合理目标

选择一本好的图画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图画书的内容会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还会影响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应根据评估的结果,从多个角度选择合适的图画书。如今,幼儿园的图画书有些是幼儿园采购的,还有些是家长带来的,图画书的来源不够丰富,而且质量层次不齐,不一定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有些甚至不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以及最近发展区来挑选图画书。在挑选完图画书后,教师应该仔细阅读,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阅读目标,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3.3. 创设阅读情境,搭建支架

建构主义认为,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支架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设与图画书内容相符合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动力。将阅读任务与儿童熟悉的情境相结合,使阅读更加有意义,让故事内容更加具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布置班级环境等方法将儿童带入情境,这样有利于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建构新知识。这也就强调了,创设的阅读情境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儿童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当情境创设好后,教师应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以帮助幼儿逐步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支架来帮助幼儿阅读。如,游戏支架、言语支架、问题支架等。如果幼儿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经验,那么教师可以撤掉支架,用更高一级的支架来替代。

3.4. 让儿童自主阅读,独立思考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幼儿独立思考。儿童图画书阅读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从不熟悉故事内容到理解故事内容,这些不仅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也需要儿童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幼儿进入文学作品,然后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幼儿体验作品,独立思考。然而在现实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高控性,难以把握幼儿的自主阅读,幼儿也就少了积极主动的机会。当教师让幼儿独立探索的时候,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比如:可以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通过给幼儿读图画书的方式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还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帮助幼儿理解。根据支架式教学渐进式的原则,逐步撤离“脚手架”,让幼儿做到真正的独立探索。

3.5. 引导同伴间合作,共同学习

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是很重要的。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有不同的先验知识,同伴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支架,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在划分阅读小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将阅读能力不同的幼儿划分到同一组,更大程度地提升低水平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幼儿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相互支持的意识。

3.6. 及时反馈阅读效果,进行评价

支架式教学理论还强调对知识掌握的反馈和评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儿童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他们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建立合理适宜的评价体系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改变,教学评价不应该是机械的、死板的。

4. 支架式教学下阅读活动的价值

4.1. 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过程体现在图画书的选择、阅读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学支架的搭建等环节中。若教师能够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图画书,并在阅读过程中搭建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架,那么就能很好地进行阅读教学活动。尤其是搭建支架,这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随着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提供的支架标准也应越来越高。而这些过程都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支架;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最后,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态度,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和细心地去观察和指导幼儿,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地鼓励幼儿去尝试和探索。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支架式教学并非单纯的教学方法应用,其内在机制要求教师不断整合并提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专业态度,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4.2. 提升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在教师构建的支持性环境中,幼儿通过自主建构,从而系统性地锻炼其观察、分析、推理及问题解决等能力[6]。在阅读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书籍的翻阅和阅读,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如对文字不熟悉或对某个故事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在教师给予一定的阅读帮助后,幼儿需要独自思考。这一过程恰恰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提升幼儿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强调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在支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幼儿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这样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它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儿童,而是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4. 提高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支架式教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阅读效果的评价,了解阅读教学活动是否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出现的不足,及时调整,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比如,当幼儿出现阅读不认真的现象时,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分享,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通过图画书内容引导幼儿对图画书的故事进行讨论;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图画书故事的理解。除了这些方式,在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会利用游戏化策略将阅读与游戏相结合。比如,教师会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也会将图画书故事与美术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总的来说,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图画书阅读的价值,将阅读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

5. 支架式教学下阅读教学活动的启示

5.1. 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做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不意味着“放任”儿童自由,而是基于儿童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当的支持[7]。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节奏去阅读,而是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步调来阅读书籍。在选择图画书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不能过多地指导幼儿读哪些书籍,而是尊重和支持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总之,教师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发展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选择支架式教学的切入点。

5.2. 提供灵活的支架结构

在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多种支架,以便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问题支架。师幼间的良好互动是幼儿自主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分解,挑选出适合幼儿发展的问题,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教师要敏锐的察觉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提供合适的问题支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幼儿不断思考,学会自主阅读。

此外还可以提供多媒体支架。多媒体是如今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运用多媒体支架进行教学可以让幼儿直观的体验故事内容。例如,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幼儿难以理解的故事内容,将故事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使图画书阅读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具体的故事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还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声音,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多媒体支架可以让幼儿多感官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这些支架并不是零散的,而是统一的、一体的,教师应提供多种支架结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5.3. 灵活运用提问引导的策略

教师要合理的使用提问策略,基于幼儿的阅读发展水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相应的问题。教师设置的这些问题应该略高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当幼儿不明白教师的问题时,也可以发出疑问。阅读内容的提问具有灵活性、差异性。灵活性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虽然教师在教学活动前会预设自己要提的问题,但不应该将自己捆绑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上。教学支架设计在前,这些支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与幼儿的互动和生成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整,突出教学的灵活性。此外,教师的提问还应具有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略有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支持。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幼儿答案的多元化,鼓励幼儿说出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如在《狐狸爸爸买火柴》一书中,狐狸爸爸买火柴时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幼儿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在提问时也应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提问的语气应亲切温和,避免使用“为什么”“怎么了”等命令式的语言。提问要适时、适量、适度。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表现,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应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唐琪, 熊丽娟. 基于支架教学的幼儿图画书阅读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1): 89-91.
[2] 盛艳, 张伟平. 从系统方法的视角看支架式教学的实践[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20): 38-40.
[3] 陈珊霞. 支架式教学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初探[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100-102.
[4] 林丰芬.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理论在支架式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227-228.
[5] Sanchez, A. (2025) Guided Play in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One Teacher’s Inquiry into Scaffolding Play-Based Writing Instruc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https://doi.org/10.1007/s10643-025-01931-w
[6] 高艳.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 当代教育科学, 2012(19): 62-63.
[7] 田兴江, 李传英, 涂玲. 在绘本教学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2): 89-92.